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2|回复: 0

[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 | 外汇管理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专题报道(三) 束华:以高水平开放助力陕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要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锚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促进跨境金融可持续发展,助力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w1.jpg

作者 | 束华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副局长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3期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十余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陕西从内陆腹地逐步走向开放前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以下简称陕西省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准对接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贸易通道建设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持续深化金融外汇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金融外汇服务效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陕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2024年,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收支规模达230.16亿美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省内企业涉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全年融资近150亿元。

w2.jpg

金融赋能  打造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新优势

w3.jpg

金融助农,服务构建共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是全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杨凌示范区加快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加强农业体系推广,提升跨境农业价值链。近年来,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分局聚焦金融支持示范区特色农业发展,依托“行长+链长”工作机制,推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贴息、担保增信、涉农风险补偿金等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农业研发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使用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引导相关银行运用外汇掉期工具降低企业跨境融资成本。指导银行服务西安某粮油工业集团,使用人民币境外放款在哈萨克斯坦打造“海外粮仓”,助力陕西“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创新驱动,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陕西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光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着坚实基础和深厚积累,生物技术、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增长迅速,重卡、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畅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进一步支持陕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陕西省分局引导辖内银行主动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境外资金来源;推动全省首笔“科汇通”业务落地,支持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助力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联合相关部门发布陕西自贸试验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试点暂行办法和工作指引,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支持陕西科技创新。截至2025年5月末,辖内已设立两支QFLP试点基金,第一支主要投向智能雾化设备相关企业股权及产业链相关优质子基金,第二支精准锚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两链融合”战略,首期资金覆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支持陕西打造共建“一带一路”新动能。

优化服务,打造便利支付环境。陕西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四海游客。2025年上半年,陕西与中亚地区人员往来同比增长超过40%,出入境人员中,以观光旅游、会议、研学为目的的外籍游客数量居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至中亚地区通航城市最多的机场。为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分局持续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针对机场、高铁站、热门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创新推广“1+3+N”支付服务——通过一张境外银行卡,推进数字钱包、电话卡、长安通卡三卡融合,链接多家银行,实现外籍来陕人员一卡多用、多场景无忧支付。与此同时,深化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在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等西安市5A级景区设立支付服务中心或咨询点;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程集团共同推出“秦始皇帝陵境外融合服务平台”,为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便捷、智慧的综合性服务。批准设立全省首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支持包括新加坡元、韩元、越南盾等在内的26种常见外币兑换,便利境内外个人在出入境支付应用场景中的货币使用。



多点发力  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以点带面,持续扩大便利化政策成效。指导陕西省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积极建设“跨境人民币示范网点”41家,采取硬件升级、专柜专员、“本币优先”减费让利、先入账灵活审单、资本项目数字化等“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节省财务成本、提高资金效率。持续扩围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自2020年10月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以下简称便利化政策)在陕西落地以来,积极推动便利化政策扩面增量,指导银行将更多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业务的优质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推动陕西优质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办理更便利。截至2025年5月末,全省已有117家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参与便利化政策,占优质企业总量的74.05%,累计办理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便利化业务11426笔、金额50.54亿美元。

巩固优势,持续提升金融外汇开放水平。陕西省分局稳步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加强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试点企业及其资金池业务合作银行的辅导,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充分发挥西安市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在全国率先试点的优势,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业务范围扩展至全省,参与银行机构数量、开户数量、资金结算规模均明显提升,有效满足在陕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户的支付服务需求。

精准对接,持续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能力。针对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迅速,企业亟需有效管理汇率风险的实际,陕西省分局先后实施“陕西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升年”活动,指导银行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有效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建立全省企业汇率避险首办户、再办户和未办户“三张清单”,督促各银行机构依托“三张清单”开展汇率避险服务,精准传导汇率风险管理政策、推介汇率避险产品。按照“政府引导、财汇联动、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的原则,创新构建“政汇银担”四方综合服务机制,构建覆盖中小微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降低企业汇率避险门槛和汇率避险成本,创新推出“期权一元购”等符合中小微企业免缴保证金需求的汇率避险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紧密协作  促进陕西与中亚地区资金融通



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中亚落地落实。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陕西省分行自组团于2024年12月拜访了乌兹别克斯坦央行、外经银行和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赴乌兹别克斯坦3地调研2家工厂、开展7场交流座谈,圆满完成赴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银行工作访问任务。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出访成果转化,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与乌国外经银行等加强人民币同业合作,全力推进乌国外经银行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参行相关工作。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加强与乌国央行、乌国外经银行联系,推动乌国金融机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2025年1-5月,陕西与中亚五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53.97%。

密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指导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机构开辟人民币同业合作新路径,同业往来账户数量稳步增加,人民币清算能力日益加强。截至2025年5月末,陕西辖内合计为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孟加拉国的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1个,其中陕西为乌兹别克斯坦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7个,列全国第二。截至2025年5月末,依托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陕西金融机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代理清算570笔,累计清算金额20.97亿元。2025年1-5月,陕西与7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人民币跨境收付206.80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的45.81%,超全国平均水平25.86个百分点,服务高水平开放能力持续提升。



“三链融合”  持续激发中欧班列(西安)新动能



贯通“数字链”,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西安是全国首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5万列的城市,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能。陕西省分局持续强化数据链、资金链、政策链“三链”融合,助力畅通亚欧“黄金通道”,支持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发展。围绕中欧班列(西安)产业链相关企业融资难题,上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应用场景,通过系统直连、数据直通,对接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联合共建“企业经营信息查询”“轻资产企业信用贷”“订舱单融资”“铁路运单融资”等四项功能。指导银行创新推出“运费贷”“智慧班列”等特色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仓单、提单、保税核注清单核验功能在陕试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断推动“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截至2025年5月末,通过“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为产业链企业融资183.77亿元。

畅通“资金链”,不断增强支付便利性。2024年12月,陕西省分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中欧班列(西安)境内运费外币结算需求较大,辖区金融机构普遍需要从税务部门获取发票信息核验渠道的问题,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增加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功能场景,实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提升中欧班列(西安)境内运费外汇支付审核效率和便利性。截至2025年5月末,该场景总付汇金额已达6594.36万美元。

联通“政策链”,强力提升金融贡献度。为多渠道推动跨境投融资自主便利,近年来,陕西省分局先后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获批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暨“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两项试点政策,并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在辖内落地。截至2025年5月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暨“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试点规模累计达1000万美元,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累计助企融资5.54亿美元,“银企融资对接”场景累计助企授信37.22亿美元,“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助企融资1321.16万美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改革创新  助力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下一步,陕西省分局将锚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促进陕西跨境金融可持续发展,推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管理。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化扩围,扩大政策覆盖面,重点关注受惠面较小的地区、银行以及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企业,鼓励银行开拓县域企业和中小企业。支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提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外汇业务便利化水平。

持续畅通跨境投融资渠道。进一步落实好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畅通跨境投融资渠道。积极推进QFLP、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予登记、跨境融资便利化和“科汇通”等试点业务提质增效,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跨境投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外资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高效支持开放平台建设。围绕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陕西陆港与海港协同发展,扎实开展金融外汇服务需求调查,更好服务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积极探索“通道+产业链+金融”模式,推动银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助力陕西深度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推进陕西中欧(亚)班列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持续优化汇率风险管理长效服务机制,坚持广泛宣讲与精准渗透相结合,提升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普及质效。探索在全省建立企业汇率避险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创新汇率避险产品,推动以企业跨境信用体系为基础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机制扩面增量。

w1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3 03:30 , Processed in 0.15362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