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25|回复: 0

[汽车资料] 给宝马和奔驰的警钟,奥迪在中国展现德国汽车业的症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德国汽车重镇忙于制定紧缩计划、裁减数以万计的岗位时,奥迪却在中国凭借一款平价电动车打出惊喜之举。这不仅是奥迪的一次突破,更是向慕尼黑和斯图加特发出的强烈信号。



中国新车30分钟获1万订单
奥迪全新子品牌 AUDI 本周在中国首发电动旅行车 E5 Sportback,30分钟内斩获1万份预订。消息震惊中国市场,也令德国业内人士与消费者侧目。人们不禁追问:为何中国能做到,而德国却不行?这一成绩对困境中的德国车企意味着什么?

E5 Sportback 在中国生产,而非因戈尔施塔特。该车型与中国国企上汽合作开发,起售价折合约2.8万欧元,在德国售价恐怕要翻倍。性能数据同样亮眼:最大功率776马力,续航超600公里,全景式座舱屏幕,以及贴合中国用户需求的软件。奥迪精准击中年轻科技消费群体的心脉——以“战斗价”切入市场。

然而,这款车只在中国销售。奥迪通过新品牌与四环标志区隔市场:德国6万欧元的豪华车,与中国3万欧元的“平价豪华”,彻底割裂。新标识与中国巨头比亚迪的标志相似,暗示奥迪的战略重塑:摆脱“公务车”印象,转向年轻化、科技化。

成本差距揭示结构问题
汽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指出,中国低价不仅因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仅占10%,真正的优势在于电池更便宜、能源更廉价、大规模高效生产,以及中国企业愿意接受更低利润。而在德国,高工资、能源昂贵、官僚僵化,再加上企业过于依赖豪华电动车——这些车型全球销量远低于预期。保时捷停掉电动SUV计划,奔驰的11万欧元 EQS 滞销,宝马虽有灵活产线稍占优势,但压力同样巨大。

裁员潮与产业衰退
除宝马外,几乎所有德国车企都计划到2030年前进行大规模裁员。奥迪拟裁7500人,奔驰在“Next Level Performance”计划下也将削减数千岗位。宝马虽无新一轮裁员,但过去已裁掉6000人,并减少临时工2000人。安永(EY)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汽车业整体流失逾5万岗位,占行业总就业的7%。没有其他产业凋敝如此严重。

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因此成了宝马和奔驰的警钟。“若价格差距过大,消费者将转投奥迪。”杜登霍夫警告说,奔驰必须重新审视成本结构,否则将在与中国厂商的竞赛中败北。比亚迪、小米等中国品牌正携高性价比科技车涌入欧洲。若德国车企无对策,生产和研发可能加速向海外迁移。

战略抉择:迎战还是放弃?
在德国大规模裁员的同时,奥迪却在中国开拓市场,这对部分观察者显得讽刺。但杜登霍夫认为,这一策略“勇敢且正确”,否则奥迪或将彻底丧失中国市场——就像保时捷已经经历的那样。

“当中国车的价格冲击波传到欧洲,德国必须回应。”他说,“若不能造出既能打动消费者、又具备正确成本和定价的汽车,德国将陷入危机。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这场‘赤裸裸的价格战’,但那意味着被淘汰。”

杜登霍夫总结:奥迪通过新品牌、激进定价与高效生产,正走在赢得市场份额的路上。但对德国本土就业而言,这不是好消息;对全球竞争力而言,却至关重要。汽车产业的未来不在欧洲,而在亚洲。“车必须为客户而造,而非为工人而造。没有中国战略,奥迪、宝马和奔驰都将失去全球竞争力;没有中国战略,德国也将失去汽车强国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9 09:42 , Processed in 0.08360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