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2|回复: 0

[一带一路] 合作再升级!海螺携手泰国SCG共绘“一带一路”新蓝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4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近日,泰国SCG集团公司首席财务官Weerakorn Saitep先生率代表团到访海螺科创公司,海螺科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竹松,海螺材料科技、海螺环境科技、海螺制剂负责人及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接待。

w1.jpg

程竹松对Weerakorn Saitep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海螺科创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SCG集团作为泰国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之一,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行业积淀。在上次访问泰国SCG总部后,双方已围绕外加剂及相关产品启动实验阶段实质性的合作,我方会积极配合开展实验工作,并安排专人对接,确保产品实验顺利进行。  
Weerakorn Saitep先生对海螺科创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谈到,通过此次访问,海螺科创在产业布局、产品创新与前沿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SCG会安排技术专业人员前来工厂实地参观,了解工艺流程与产品应用,进一步推动双方在产品测试与技术交流方面的深入互动。SCG集团高度重视与海螺科创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全面推动双方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

w2.jpg

近期,海螺材料科技将联合海螺制剂、海螺环境科技,与SCG集团共同开展线上技术交流。聚焦环氧衍生物、节能减排工业助剂、SCR脱硝产品的适配需求与性能提升方案等核心议题,并对产品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w3.jpg

短评
w4.jpg

海螺与 SCG 的“双向奔赴”2025年9月,泰国暹罗水泥集团(SCG)到访海螺科创的技术交流,并非一次普通的企业互访,而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层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泰产业合作从“硬件输出”走向“技术共生”的缩影。从早年的水泥生产线 EPC 总承包,到如今化工新材料、绿色转型的深度对话,海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内核,积极探索一条多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之路。这种深化,始于技术互通的“双向赋能”。过去,海螺集团曾派员去泰国暹罗水泥集团考察学习万吨级生产线经验,后来海螺又将余热发电、智能工厂技术输出至 SCG 的泰国、印尼项目,助力其能耗降低;2011年9月,海螺水泥与泰国SCG在安徽省芜湖市注册成立了中泰合资公司——安徽海螺暹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公司自投产运营以来,将海螺水泥生产规模、资源、技术和人才管理优势与泰国SRIC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势充分融合,中泰双方在生产和经营管理领域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如今,双方围绕环氧衍生物、SCR 脱硝产品展开交流合作,尝试联合攻关,SCG 的化工材料研发经验与海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互补。这种“你有技术痛点,我有解决方案”的协作,打破了传统国际合作中“单向输出”的桎梏,让技术成为连接产业链的纽带,而非简单的交易商品。这种深化,扎根于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共同追求”。此次交流聚焦的“绿色转型”,恰是“一带一路”“绿色丝绸之路”的核心要义。正如RCEP框架下海螺的实践——在泰国、缅甸布局绿色建材基地,既契合当地市场需求,又践行了“生态优先”理念,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这种深化,落脚于本地化发展的“互利共赢”。从缅甸海螺带动4200名当地员工就业,到泰国型材项目搭建柬老销售网络,海螺的海外布局从不是“外来者”,而是“参与者”。此次与 SCG 探索外加剂、精细化学品合作,更能依托 SCG 的本地资源,让中国新材料技术融入东南亚产业链,既解决当地产业升级需求,也为海螺打开第三方市场空间。这种“扎根当地、服务当地” 的逻辑,正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动体现。海螺与 SCG 的互动,印证了一个道理: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技术、理念、生态的深度融合。当中国企业带着技术与责任“走出去”,与沿线国家企业携手破解发展难题,“一带一路”才能真正成为共促繁荣的康庄大道。(炼石)



编辑丨海螺集团党委宣传部

w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4 19:15 , Processed in 0.1303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