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顿悟时刻
|
关键影响
|
杰弗里·
辛顿
|
1984年,训练早期模型时发现它能“自主学习词语含义”——从随机噪声中浮现语义。
|
奠定反向传播算法基础,推动深度学习从“符号AI”转向神经网络。辛顿称:“那一刻,我知道机器能像大脑一样思考。”
|
杨立昆
|
1980年代末,在辛顿实验室改进卷积网络,用于手写识别——模型准确率暴增。
|
发明LeNet,推动AI进入金融(如支票处理10%美国银行支票)。他笑言:“从学术玩具到商业工具,就差一个数据集。”
|
约书亚·
本吉奥
|
研究生时读辛顿论文,震撼于“简明法则能模拟人类智能”。第二个时刻:GAN生成对抗网络的诞生。
|
创立MILA研究所,专注序列模型和高维嵌入。称:“AI如物理定律,等待我们发现。”
|
李飞飞
|
2006年创建ImageNet数据集,融合神经网络+大数据+GPU——AlexNet在此一炮走红。
|
标志“计算机视觉转折点”,从浅层学习到深度时代。她视之为“AI三大要素首次融合”。
|
黄仁勋
|
1990年代,团队将GPU从图形渲染转向通用计算——发现它完美匹配AI并行训练。
|
英伟达从游戏公司变AI霸主。称:“GPU不是硬件,是AI的‘大脑加速器’。”
|
比尔·
戴利
|
早期并行计算项目中,目睹GPU处理海量数据时的“爆炸式效率”。
|
领导英伟达AI硬件设计,推动从H100到Blackwell架构。强调:“顿悟是看到计算不再是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