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4|回复: 0

AI融合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融合课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w1.jpg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w6.jpg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播放AI还原的百草园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描写特点

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课件出示: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2)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3)限时5分钟。

3.梳理结构,勾画语句

(1)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预设 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2)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预设

①百草园部分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②三味书屋部分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③过渡部分

第9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1.通读第1—8段

思考:“我”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里?

预设 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w7.jpg

2.品读第1—6段

思考:

(1)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预设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2)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预设

景物:

①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②听觉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触觉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④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特点:

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任务1:ai绘制百草园生态地图(标注皂荚树、何首乌等意象)

(3)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 ①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预设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5)第4—6段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预设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w8.jpg

3.默读第7、8段

思考:

(1)这两段写了发生在冬天的百草园的什么事情?

预设  雪地捕鸟。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件事的经过的?

预设 作者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然后写捕鸟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接着写捕鸟的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最后借闰土父亲之口,点出“我”捕鸟不太成功的原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3)找出描述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预设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任务2:AI设计小鲁迅“雪地捕鸟”,分析雪地捕鸟动作链(扫、支、撒、系)的精准性

(4)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预设 捕鸟的心情变化:紧张期待(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失望(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沮丧(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羡慕(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佩服(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师小结:读了第1—8段,我们可以看出儿时的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快乐的。

(四) 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

2.仿照第2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文字,描写一下你的“乐园”,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w9.jpg

END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如鱼得水

自在剔透

w1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4 15:46 , Processed in 0.13959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