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0|回复: 0

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律师?方案设计、策略思维、质证与临场决断力是律师与AI的核心竞争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强化AI无法取代的技能

#吴世柱律师#

引言:AI时代,大家都能用AI,当事人为什么需要律师?什么样的律师,才不会被AI取代?

AI 普及的时代,诉讼律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庭审质证等实务技能融合专业、出庭实战经验与策略思维设计诉讼方案、明确取证方向的能力,是AI 难以取代的。特别是质证作为法庭审理的核心环节,既是法定程序,也是证据经庭审审查被排除或采信的前提,这是认定案件事实、确定法律适用的关键,律师对证据进行质证的角度、方向、向有关人员发问和综合全案证据的精巧运用论证AI 无法替代的。“值得信任和托付”是律师职业生命,别让AI毁了

一、质证是贯穿诉讼全程的系统策略




质证绝非孤立的庭审环节,而是从获取对方证据时便启动的系统性工作,检验律师作为案件宏观设计师的战略思维。律师需将质证与案件整体紧密结合,站在裁判者视角预判证据薄弱点,统筹规划并准备预案,而非局限于单一证据的表面评判。这种全局性思维要求律师在感性质证的基础上,实现理性质证与规范质证—— 既要与现有证据、诉讼方案全面权衡,又要确保质证意见与辩论观点无矛盾,形成可留存备查的规范性法律文书,这需要对案件全局的深度把控和灵活应变,AI 难以模拟。

关于感性质证和理性质证的相关观点,参见本人此前文章。

庭前会议怎么发表意见?开好庭前会是为质证打基础

二、审时度势,对专门程序的精准运用不可或缺




案件是发展的动态,特别是诉讼程序的承转,更需要律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判断。有效的质证依赖对专门程序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无论是《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规定的多轮质证机制,还是《庭前会议规程》明确的证据梳理、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等核心事项,都需要律师精准把握程序节点并根据相应程序赋予当事人和律师的权利,提出相应的程序申请

律师可在庭前会议中申请排除非法证据、调取关键证据、申请证人或鉴定人出庭,从源头为庭审质证奠定基础,一旦错过程序时机便可能削弱质证效果。这种对程序细节的精准把控和权利行使,需要结合个案场景的判断,AI 无法替代。

AI 可以精准匹配法条与案例,却无法复制律师对案件全局的系统性把控 —— 如将质证贯穿诉讼全程,从庭前证据分析到庭审多轮博弈的统筹规划;无法模拟律师在庭审中的创造性发问,通过细节追问、逻辑归谬揭穿证据假象,挖掘对己方有利的隐藏事实;更无法具备对证据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及证明力的深度辨析能力,这种需结合个案场景、法律精神与司法规律的专业判断,离不开长期出庭实战经验的积淀。

三、围绕证据核心要素的深度辨析能力




质证的核心在于围绕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及证明力展开深度辨析,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积淀与实战智慧的结合。

不仅如此,深度质证是不仅就三性发表意见的“感性质证”,而渗透到是否能确立事实的层面,一边质证,一边论证,而这决定着案件的成败,即使败了也是未来翻案的基石。这个技能,即使同样都是律师,也体现出差异性。而作为出庭才能完成的工作,法官绝不可能允许出庭律师当庭查询AI,何况,AI还会造假呢?

律师需精准提炼证据内含信息,判断其对案件事实认定的确定性,如在动产质押担保合同纠纷中,通过识别合同日期篡改痕迹,否定证据与原告主张的关联性;

真实性审查需兼顾载体客观存在与信息真实,面对电子数据等新型证据,需依据《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等规范,从提取程序到信息完整性全面核验;对照证据规则排查取证程序瑕疵,排除非法证据;证明力的论证更需结合案例与逻辑,如知识产权纠纷中,通过分析网站资质、公证程序等因素,强化或削弱证据的证明效力。

这些基于具体案件的精细化辨析,AI 难以达到同步和及时的需求

w2.jpg

四、实战经验支撑的证据运用与反转能力




律师的质证能力还体现在借助诉讼权利弥补证据缺陷或实现证据“反转” 的实战经验。例如,面对专业性极强的鉴定意见,律师可从程序合规性、依据充分性等角度提出质疑,申请重新鉴定;对于未被提取的关键证据,可通过申请调取推动案件走向,如某二审案件中,律师提出提取被害人手机银行信息的申请,最终促使案件发回重审。这种结合法律规则与实践经验的灵活应变,以及在庭审中与对方的多轮博弈,是依赖算法和数据的AI 无法复制的。

笔者办理过几件成功的申诉案件,也接受过很多欲申诉案件当事人的咨询,很多案件的问题,就出现在庭审质证时没有把有利的证据信息提取出来、呈现到法庭、整合融入到辩护意见或代理意见中(例繁不赘)。

五、创造“证据”,通过发问,问出有利的事实




一些主观性证据,例如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等,存在易变、易受影响的特点,通过寻找供述或证言中的矛盾点,设计矛盾式发问,可揭穿不实陈述,还原事实真相。“揭穿‘印证’假象,展示证言之间、证言与客观证据之间的断裂与矛盾”,在庭审质证环节,通过发问中极具创造价值: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获得新的证据。

笔者很多成功的案例,均是利用言词证据的不稳定性,通过对比发问、细节追问、逻辑归谬等方式,以被问者的新陈述否定了此前的陈述,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进攻型的诉讼策略。

而这个如何发问、如何设计题干,绝非依靠AI事先预定,因为,被问者的回答,无法按AI的预先设计准确配合,庭审发问的问题,也因被问者不确定地回答,瞬息万变,出庭律师必须及时、有效调整发问问题,体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具体、从体系到细节的精准掌控和精巧设计,AI也无法完成。

六、结语




AI 的普及正在重塑法律服务行业的分工模式。法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单纯的法条记忆或流程操作,而是律师通过强化差异优势形成的独特价值。这里的差异优势有两个,一是律师与AI的差异,例如前述AI无法完成的工作,就是律师职业仍然具有生命力之所在;另一个是律师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在复杂案件中展现专业判断力,呈现自己的诉讼技能,在大数据时代,让当事人看得见、信得过,因为AI时代,当事人需要的是更专业、更有智慧的律师。唯有如此,律师才能将技术变革转化为发展机遇,构建独特竞争优势,才能借助技术赋能实现自我升级,方能不败给AI

w3.jpg

证据改变导致的事实改变----从康文良故意杀人案谈证据发现与事实发现

“值得信任和托付”是律师职业生命,别让AI毁了

留置期间被迫编造口供形成错案,如何破局?——从供证关系谈破局之道

面对认罪轻判,他理性拒绝换来了无罪——从十年刑期到无罪释放的胜利

律师行业剧变:消费者和律师的双重重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6 00:18 , Processed in 0.1172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