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颗松树

[似血残阳] 孙子兵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用 间 篇


    该篇的“间”字,就是指间谍。古文解释“间”为“隙”、“NFEB2!钡纫猓就是指窥测敌人的消息。孙子在这一篇主要论述了如何使用间谍(也称情报人员)来获得各种支持战争决策的情报资料。在孙子的战略思想中,“知”具有重要的地位。“知彼知己”、“知战之地”、“知战之日”,是孙子一贯强调的作战要求。在本篇中,孙子还专门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用间”是孙子实现其“知”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其“先知”的主要手段。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一篇主要讲如何获取信息。没有信息,将帅不能知,军队不能动,其决策和目标都带有盲目性,这怎么能获得胜利呢?孙子早就为我们指明了信息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要比别人先获得信息,先得知情况,从而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成功者,大都是先知者。在当今信息时代,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孙子的“用间”思想有着更加贴近现实的指导意义,被当代的战略决策者们所倍加重视。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说: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民NFEB3J孔浔疾ㄆ1梗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有七十万家。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用来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算不上是国君的辅佐,也不可能是胜利的获得者。明君、贤将,其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得到的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先知。要先知,不可求鬼神臆测,不可靠象数占卜,不可观天象推卦,必须依靠人,依靠那些了解敌人情况的人。
     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十三、用 间 篇本段中,“不可操事者,七十万家”中的“操事”,指操作农事,这句话意思是,不能正常耕种的农家有七十多万。“不可象于事”,指不可以相似的事物做类比。有专家认为,“象事”是指中国古代的“象数之学”,此句的意思是,不可以象数占筮。“度”,天象的度数,具体指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
     孙子在这一段主要强调了获得情况和使用情报人员的重要性。孙子并没有用简单的论述方法来谈这一点,而是通过列举大量的战争耗费来谈这一点。通过大量的战争耗费,孙子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事先获得准确可靠的情况,获得战略决策必需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战争的胜利,关系到战争巨大的耗费是否付诸东流。这种思想与他前面一直强调的避战争之害获战争之利的思想是一致的。在我们大量以往战争或其他竞争中,因情报不准、信息不明而失败的实例有很多。一份情报,一个信息,在有些人看来,并不起眼,尤其在危险不明显的时候,或者将帅们注意不够时,简直是一文不值。可是,一到关键时候,到了需要的时候,有的将帅想到了它,想到了自己从前看到过一个情报,看到过一个信息,得到过某些提醒,但往往为时已晚,结果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巨大损失。美国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前,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准确预测了朝鲜战争中国出兵情况,要价为30万美元,但被美国官方束之高阁,结果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400亿美元,赔上了近40万美军士兵。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决策和行动之前,一定要掌握情况,掌握必要的信息,特别是对支持主要判断结论的那些情况和信息,掌握得越准确、越详细越好。
     获取情报,是要付出代价的,用现代的话说,信息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有时候,你要付出代价还很大。因此,孙子特别强调要舍得对情报工作投入,要重视那些了解敌情的人,要重赏那些能够提供有价值情报的人。他特别指出,那些对情报人员酬劳斤斤计较的人,不是为民的将帅,不是君王的助手,不能够获得胜利。也就是说,是一帮废物,是一群无用之才。为什么?孙子的言下之意是说,他们连最简单的帐都不会算。战争要花多少钱?付给一个间谍人员能有多少钱?一个是“日费千金”,“内外骚动”,“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一个充其量“爵禄百金”,究竟哪个划算?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孙子这些话不能说没有针对性。往往有许多决策者,眼光近视,只看眼前的小利,算不清长远的大利;只看局部的小利,算不清全局的大利;只看到付给某些人的小利,没有看到为整个事业带来的大利。这些人当然不配做统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孙子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平时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难度的,主要表现在有些情报信息的价值很难衡量,其真伪也不好辨别,将帅们很难下决心。即使将帅看到这些情报信息的价值,也很难说服其他人认同,也很难避免有些人的责怪。这种情况下,没有魄力的将帅往往瞻前顾后,难下决心。
     孙子在此提出了“先知”,并指出高明的将帅之所以战无不胜、建功立业,关键就是先知。这里的“先”字很重要,就是强调先于敌人掌握信息,强调战略决策的预测性。如何先知?在中国古代常用求神占卜的方法。孙子特别反对这些方法。他主张通过了解敌情的人来实现将帅的先知。重“人”而不重“神”,体现了孙子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现代军事领域,求神占卜的先知方法已经销声匿迹了。所有的战争决策者都非常重视情报人员的培养,有专门的学校,也有专门的训练方式,并且也有大量经费予以保障。就连现代商战领域,也非常重视情报人员的培养,并且也设立了专门的学校。有的外国报刊报道:法国巴黎有所专门培养商战情报人员的学校,学习的课程参照军事情报人员的方法,任教的教官也均为从事军事情报教学的人员。这所学校的收费极高,要求学员的素质也极高,培养的学员在商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许多国际大企业的欢迎。
     不过,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战略决策者需要借助情报,但绝不能完全依赖于情报,否则就会被情报所淹没,被信息所淹没。起决定作用的,是战略决策者的智慧,是他的主观判断,是他把握本质问题和必然趋势的敏锐眼光。他重视情报,但不迷信情报。他的先知方法,是从获得的情报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所用,而不是盲目地被情报牵着走。什么都信,等于无信,等于无知。
     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孙子说:间谍运用的方式有五种: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知我用间的规律,这乃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是国君胜敌的法宝。所谓“乡间”,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制造假情报,并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间(使敌军受骗,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不免被处死)。所谓“生间”,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人。
     本段中,“乡间”在许多版本中为“因间”,本书依据于《孙子校释》,主要考虑上下文一致。“神纪”,纪,理、道也,指神妙莫测之道。
     孙子列举了五种“用间”的方式。第一个是“乡间”,就是通过老乡来打听消息,这个“乡”可从更大范围理解,不仅指老乡,还包括亲戚、朋友和各方面的熟人。第二个是“内间”,就是利用对方的官吏为我提供情报。这些官吏之所以能够为我所用,一是用金钱收买,二是通过其信仰或其对其当局的不满报复情绪。第三个是“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一是抓起来后强迫其为我服务,二是发现他但不动他,让他在没有觉察的时候为我所用。第四个是“死间”,这是那种冒死将假情报传给敌人的情报人员。战争中,为了使敌方受骗,有时不得不付出一些人的生命代价。现代战争中,有一些利用敌军尸体做假情报的实例,也可以作为“死间”来理解。第五个是“生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报人员。这些人员虽说不一定非要以生命为代价获取情报,但处境也是相当危险的。孙子说的这五种“用间”方式,在古代大量运用,在现代也同样大量运用,只不过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随着信息技术发现,大量高技术手段运用于情报收集,如天上的间谍卫星。这是我们在孙子“用间”思想基础上,应当特别关注和发展的新的“用间”领域。
     通过孙子对“用间”方式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并不是简单谈如何搜集情报,而是在组织一场信息大战,这里面除了“知敌”以外,还包括“欺敌”、“误敌”等许多内容。在未战之前,通过“用间”大战,使我知敌之形,而不使敌知我之形,这本身就掌握了制胜的主动权,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用间”,绝不可简单就“间谍”、“情报”的字面来理解,而应当从一种战略对抗的高度来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对抗,对抗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现代战争,除了重视信息的获取之外,还十分注意信息的处理。这种处理不单指对信息的筛选,还包括对信息的扭曲,即制造虚假的情报。美国国防部就有专门制造假新闻的机构,并且设备和手段十分先进。
     孙子在此段论述精彩的地方是“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他讲的意思是,不要局限于一种“用间”的方法,而要同时采用多种“用间”的方法,使敌人难以察觉,防不胜防。这种“五间俱起”的“用间”方法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这里面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战略上的艺术。“五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印证,有虚有实,有真有伪,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正向的也有逆向的,有上层的也有底层的,有的唱白脸也有的唱黑脸,有的以害逼之也有的以利诱之,总之,形成一个“用间”的网络体系,构成了一个精心组织“用间”战场。在这里,聪明的将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用间”大战,在“知彼知己”的战略较量中先置敌于死地。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孙子说:所以在军队的亲密关系中,没有比间谍更亲近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秘密的。不是圣贤之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之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精细之人不能辨别间谍提供情报的真伪。微妙呀,微妙! 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用间的事情尚未实施,先被泄露出去,那么间谍和听到秘密的人都要处死。
     本段中,“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与其他版本不同,少了“智”和“义”两个字,此处按照《孙子校释》修改,依据于汉简本。
     孙子指出,“用间”是一种特殊的领域,谍报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间谍则是一些特殊的人物。这种特殊性充分体现于一个“密”字上,不能泄露一丝一毫,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这不仅关系到间谍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孙子认为,对待间谍不能像对待其他人一样,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在奖赏方面应当是最优厚的,绝不能吝惜。君王、将帅与间谍的关系也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孙子还指出,由于间谍具有这些特殊性,没有特殊能力的君王和将帅,是不能使用好间谍的,这些特殊能力体现在智慧、道义、处事作风等各个方面。孙子在此对使用间谍的君王和将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这就是“圣”、“仁”和“微妙”。
     孙子用了一种文学的语言谈道:“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他为我们形象描绘了“用间”的普遍性。他告诫我们,“用间”要用到极致,无时不用,无处不用,无人不用。他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时时处处提防间谍的存在,间谍就在你的周围,你的每一句话或每一个疏漏,都有可能导致泄密,给军队和国家带来损失。现实已向我们展示了孙子所说的“用间”的普遍性。在军事领域,间谍战与反间谍战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渗透于各个军事领域。除了军事领域之外,“用间”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也大量体现于其他竞争领域。在某些方面,商战领域的“用间”程度不亚于军事领域。经济情报具有极高的价值,“商业秘密”备受关注。经济情报人员作为一种职业也在受到企业家越来越多的重视。曾有一份商战资料报道说:美国的雅芳公司与玛丽凯公司是竞争对手。为了更深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计划,雅芳公司让公司的职员在玛丽凯公司总部外面的垃圾箱里进行“淘金”式的搜集,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收集到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的资料。当玛丽凯公司发觉后,引发了一场法律战。为了证明垃圾和捡拾垃圾的合法性,雅芳公司使用摄像机来监测对方的垃圾搬运情况。结果,雅芳公司反而胜诉。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孙子说:凡是要攻打敌方军队,要攻占敌方城堡,要刺杀敌方官员,必须预先知道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传事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必须探查清楚。
     本段中,“谒者”是负责传达情况的官员。“舍人”是主将的门客及幕僚。
     孙子指出,要想获得真实有价值的情报,必须进入到对方决策者的周围,必须接近周围的各类人员,必须利用周围的各种渠道。我们通常决策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情况,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有时候,从对方决策人物和决策机构周围进入,往往比直接进入,更容易成功,这也可以算是在“用间”上的“以迂为直”吧。周围人往往要比核心人物容易攻破,并且行动也比较安全。我们不要期望在现实中一下子把敌方最核心的机密搞到手。间谍片中大量窃取核心机密的镜头,那只是电影,而不是现实,现实中这种成功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只要通过自己的谍报人员大量了解敌人决策核心周围的情况,完全可以从中掌握到大量有关敌人动向的迹象。我们要大量结识敌方君主和将帅身边的人,或是利用他们,或是收买他们,通过他们了解到我们所要了解的敌情。这些君主和将帅身边的人,不只是一个,张三不行,我们就去找李四,总会找到突破口,如果顺利的话,我们的谍报人员还可能通过他们中的某些人直接进入到敌主帅的身边,直接获取最有价值的情报。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孙子说:必须搜查出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加以收买,再行劝导,然后放回去,这样我可将其作为“反间”而用了。由于使用了“反间”,这样“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由于使用了“反间”,这样就能使“死间”传假情报给敌人;由于使用了“反间”,就可以使“生间”按预定时间回报敌情。五种间谍的使用,君主都必须了解掌握。了解情况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待遇。
     本段中,“导而舍之”的“舍”意思为放弃、放走。
     在五种“用间”的方法中,孙子特别强调用“反间”。通过“反间”,可以充分利用“乡间”和“内间”,因为“反间”是从敌国派来的,在敌国境内有大量的老乡和官吏朋友可供利用。通过“反间”,可以积极配合“死间”,将假情报传给敌人,并使敌主帅相信。通过“反间”,可使“生间”按时返回报告情况,因为“反间”可为“生间”提供非常有利的掩护条件。由此可见,“反间”由于其身分特殊,在“五间”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利用“反间”,可有利于推动和培育其他的“用间”的方式,并产生整体的互动效果。这样,五种“用间”的方式就全盘皆活了。
     既然“反间”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和利用“反间”呢?孙子对此发表了见解。他认为,一是要“索”,就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敌方派过来的间谍,而且这些人就在你的周围。二是要“利”,就是要用金钱和高官收买他。这就是孙子说的“利而诱之”在“用间”方面的运用。当然也不排除必要的“害”,因为任何人都有趋利而避害的本性。三是要“导”,就是晓以大义,晓以利害,劝说这些人弃敌而奔我。四是“厚”,就是要给这些人最优厚的待遇。这种待遇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而且体现在精神上,尤其体现在他们与主帅的关系上。有的人返身投靠于你,并不在于高官厚禄,而在于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他们愿为知己者而死。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说:从前商朝的兴起,在于伊挚曾经在夏为间,了解夏朝内情;周朝的兴起,在于姜尚曾经在商为间,了解商朝的内情。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间谍,必成大功。这是用兵重要之处,整个军队都要依重于它来行动。
     ┍径为中,“殷”是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朝后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历史上称做商代。“伊挚”即伊尹,原为夏王大臣,后归商汤为相,助商灭夏。“吕牙”即吕尚,也叫姜子牙,人称姜太公,本为殷纣王之臣,后被周文王立为师,助周武王灭殷。
     孙子一上来举了两个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实例。一个是商灭夏;一个是周灭商。孙子指出,在这两个朝代更替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伊挚,一个是吕牙。伊挚是商王成汤的军师,商朝开国的功臣,是一个著名的战略家。传说商王成汤为了探明夏朝内部情况,曾派伊挚到夏朝去。伊挚目睹了夏朝的虚实,返回商国,与成汤一起制定了灭夏大计。吕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军师,周朝开国的功臣。吕牙本是商朝人,先世曾为贵族,后来败落。吕牙年轻时穷困潦倒,在商朝的都城里卖过肉,在孟津城里卖过酒。他对商朝的内情十分了解。所以,他能够为周王制订出完整的伐商战略,并获得成功。
     孙子举这两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他是告诉我们,商为什么能够灭夏,周为什么能够灭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伊挚和吕牙在敌国充当了间谍,并且这不是一般的间谍行为,而是“上智为间”。孙子是在说,间谍对于战争胜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正因为重要,一般人不能担当此任,必须要用“上智”之人。作为英明的君主和将帅,不仅要舍得往间谍身上投钱,而且还要舍得让自己最优秀的人才来担当间谍的重任。历史大量事实表明,派往敌国了解情况人,聪明不聪明,智慧高不高,效果明显不一样。不聪明的、智慧不高的人去充当间谍,可能搞不到情报,可能搞到的是假情报,甚至把自己搭了进去并且牵连了许多人。聪明的、智慧高的人去充当间谍,他知道哪些情况重要,哪些情况不重要。他可以比较轻易地捕捉到敌方最本质、最要害的内情,能够为统帅决策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他本人就是决策者之一,就像伊挚和吕牙那样,就可以使获取情报与分析判断直接结合为一体,这样的战略决策无疑会“必成大功”。
     孙子的“用间”篇,内容结构十分紧密,逻辑关系十分清晰。孙子以“先知”切入点题,指明了“用间”的重要性,列举了“用间”的五种类型和方法,揭示了“反间”与其他“用间”方法的关系,强调了“上智之间”的作用,阐述了主帅如何“用间”如何“待间”的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孙子本篇论述方式也独具匠心,形象生动。他首先由描述战争大量耗费的场面开始,再到伊挚、吕牙的两个事例结束,对“用间”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孙子用“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这句话作为全篇的收尾。这个收尾非常有分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提示:要重视“用间”,要重视用“反间”,要重视用“上智之间”。我们应当全力投入于“用间”的较量,这是一场“三军之所恃”的战略对抗,充满了风险,充满了智慧,体现了战略家们“用间”的大智大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译文


    计 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分析,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君主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将领如果同意并执行我的战争计划,就会获胜,就留下来用;如果不同意和不执行我的战争计划,就会失败,就应该让他离去。
     战略筹划确定并通过之后,就要考虑“势”的问题了,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所谓的“势”,就是根据有利条件而灵活去应变。
     用兵打仗,实际上是一种诡异、欺诈的行动。因此要做到:有能力,要装作没有能力;要行动,装作不会采取行动;在逼近对方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到很远,当离对方很远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已经临近了。对方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对方混乱,就乘机攻取他;对方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对方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对方士气旺盛,就设法衰竭它;对方辞卑沉静,就设法使他骄横丧智;对方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疲劳;对方内部团结,就设法制造矛盾离间他。要在对方不备之时和不备之处发动进攻,要在对方意想之外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制胜的奥秘,无法事先来讲明。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附录三:《孙子兵法》译文
     在开战之前,我们如果经过认真推算预计能够获胜的话,获胜的把握就多;如果经过认真推算预计不能够获胜的话,获胜的把握就少。筹划的越是周密,获胜的可能就越大,筹划的越是疏漏,获胜的可能就越小,更何况一点都不去筹划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就可以判定胜负的结果了。

作战篇
     孙子说:凡用兵作战,需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使节、游士的用度,作战器材的费用,车辆兵甲的维修开支,每天都要耗资巨万,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兵作战,如果时间拖的太久了,就会使军事行动受阻,使军队的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兵力耗损,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军事行动受阻,军队士气受挫,军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一些诸侯列国就会乘机作乱,那时候即使有再高明的统帅,也无力回天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用笨拙的办法求取速胜,没有见过用精巧的办法将战争拖向持久。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国家之所以用兵而贫困的,就是由于军队的远征,远程运输。军队远征,远程运输,将会使老百姓陷于贫困。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财政枯竭。国家因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军力耗尽于战场,国内十室九空,百姓的财产耗去了十分之七。政府的财力,也会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矛、盾橹的制作补充以及征用运送辎重的牛车,而损失掉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消耗敌国的一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动用敌国的一石草料,等同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依靠物资的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上者,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将缴获的战车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战俘,要善待他们,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说的通过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强大的意思。
     因此,用兵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所以,懂得战争特点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谋攻篇
     孙子说:战争的指导法则是,能够保全敌“国”而胜是上策,击破敌“国”而胜则次之;能够保全敌“军”而胜是上策,击破敌“军”而胜则次之;能够保全敌“旅”而胜是上策,击破敌“旅”而胜则次之;能够保全敌“卒”而胜是上策,击破敌“卒”而胜则次之;能够保全敌“伍”而胜是上策,击破敌“伍”而胜则次之。因此,百战百胜,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竣工。将帅控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在实力不受到太大耗损的情况下获得全部的利益,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可以应战于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当兵力少于敌人的时候就要坚守防御,当不能匹敌的时候就要设法躲避敌人。所以,弱小的军队假如固执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所谓将帅,就像是国家的辅木,辅木设置运行得周密可靠,则国家定会强盛;辅木设置运行得有空隙不牢靠,国家就一定会衰弱。在中国古代,辅木是安装在车子上的一个重要设备,“辅”与“车”两者必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才能使车辆正常安全地运行。所以,中国古人有“辅车相依”的说法。孙子在这里用一种比喻的方法说明将帅与国家的关系,说明将帅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国君危害军队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让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让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到来了。这就是所谓自乱其军,自取败亡。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战或不可以战的,能够胜利;明白实力强弱之运用规律的,能够胜利;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以己有备对敌无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在这段话中,“殆”是指“危险”的意思。

形 篇
     孙子说:从前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但不能绝对保证自己一定会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并不能强求。
     要想不被敌所战胜,就要组织好防御;要想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行动。采取防御,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采取进攻,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很深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是自重霄而降。这样话,就能够保全自己,达到全胜的目的。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激战而后取胜,即便是普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羽毛称不上力气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眼睛好,能听到雷声算不上耳朵灵一样。古时候所说的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打了胜仗,没有使人惊奇的胜利,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他们求取胜利,不会有失误;之所以不会有失误,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与敌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挥战争的人,必须掌握“自保而全胜”的规律和原则,这样才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获胜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产资源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兵力对比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敌我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力对比不同的“称”;敌我兵力对比“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结果。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实力强大的胜利者统帅部队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

势 篇
     孙子说:管理众人如同一人,取决于管理体制;调动千军如同一军,取决于指挥控制;统领全军迎敌而不败,取决于“奇正”战术的运用;战胜敌人如同石头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击虚思想的体现。
     凡是作战,都是以“正”迎敌,以“奇”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终而复始,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像四季的更替。声音不过五种音阶,可这五种音阶却能变化出听不完的乐章;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这五种色素却能变化出看不完的图画;味道不过有五种味觉,可这五种味觉却能变化出尝不完的佳肴;作战运筹不过“奇正”,但“奇正”却能变化出无穷无尽的战法。“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那样旋转不断,无始无终,谁能够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能够漂起石头,是“势”的作用;天上的猛禽能够捕杀雀鸟,是“节”的作用。善于用兵的人,他创造的“势”是险峻的,他掌握的“节”是急促的。险峻的“势”就像张满的弓一样,急促的“节”就像刚射出的箭一样。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要在混乱的作战中使自己不乱;浑浑车行,沌沌人奔,要在繁杂的部署机动中使自己不败。示敌混乱,是由于有严密的组织;示敌怯懦,是由于有勇敢的素质;示敌弱小,是由于有强大的兵力。严密与混乱,是由组织编制好坏决定的;勇敢与怯懦,是由态势优劣造成的;强大与弱小,是由实力大小对比显现的。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用这样的办法去调动敌人就范,然后用重兵去消灭它。
     善于作战的人,借助于有利的态势而取胜,并不是局限于力量的自身,所以他能将自身的力量与巧妙的借势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样。木头、石头的特性:放在平稳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陡险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容易转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虚实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有利位置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场有利位置仓促应战的就被动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难阻止的结果。在敌人休息时使之疲劳,在敌人粮食充足时使之饥饿,在敌人驻扎安稳时使之移动,关键是要触及到他不得不为我所动的地方。
     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走的是敌人没有部署的地方;进攻而必然会得手,因为攻的是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因为防守的是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到声息;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前进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击它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因为行动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想打,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脱离阵地作战,这是因为我攻击到了敌人必救的要害之处。我不想打,虽然像“画地”一样构筑一种毫无意义的防御,敌人也不会来攻,这是因为我已将敌人调往其他方向。
     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我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
     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那么他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防备的地方越多,那么我军所要进攻的敌人就越少。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都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之所以兵力薄弱,就是因为处处去防备别人;之所以兵力充足,就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防备自己。
     所以,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交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就会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也不能救前面,何况远在数十里,近在数里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仔细策划一下,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得失;要挑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侦察一下情况,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要进行一下小战,来了解敌人兵力虚实强弱。
     所以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军底细,聪明的敌将也想不出对付我军的办法。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使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方法,但不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由于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获胜,是由于避开敌人的“实”而攻击敌人的“虚”。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战法。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刻板的战场态势,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战方式。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固定常胜,四季相接相代也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

军争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捷径,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发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军争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军争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整装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如果轻装去争利,辎重就会丢失。因此,收起铠甲日夜兼程,走上百里去争利,三军的将领都可能被敌俘虏;强壮的士兵先走,疲弱的士兵随后,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军的将领会受挫折,只有半数的兵力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赶到。因此,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不能生存。
     不了解列国诸侯战略企图的,不能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诈”,采取行动要取决于“利”,部署与战术的变化要通过集中或分散来实现。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象疾风,行动舒缓时像森林,攻击时像烈火,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像阴天,冲锋时像雷霆。要分兵掠取敌域内作战物资,要派兵扼守扩张地域内的有利地形,要衡量利害得失相机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军政》说过,作战中用话语难以传递指挥信息,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难以让士兵看清指挥信号,所以设置了旌旗。因此夜间作战多用金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统一全军行动的。全军行动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会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会畏缩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使其士气衰落;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初战时士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懈怠,最后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不要试图缴获排列整齐的军旗,不要试图攻击堂堂之阵的敌人,这是通过待敌之变获胜的办法。
     用兵的法则是:敌军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迎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去理睬,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敌军已到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就是用兵的法则。

九变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难以通行的“圮地”不可宿营,在四通八达的“衢地”应结交邻国,在难以生存的“绝地”不可停留,在被敌包围的“围地”要巧设计谋,陷入走投无路的“死地”就要坚决奋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池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国君的有些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能够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上面的“途”、“军”、“城”、“地”、“君命”五事之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考虑到“利”,能够充分估计到顺“利”的一面;考虑到“害”,能够预先解除祸患。要通过“害”迫使诸侯屈服,通过繁杂之事役使诸侯忙乱,通过“利”诱使诸侯上当。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阴谋,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是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的,是不可不充分认识的。

行军篇
     孙子说:凡在不同地形上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应当在通过山地时选择有水草的溪谷穿行,应当在居高向阳的地方驻扎,不应当仰攻敌人占领的高地。这就是在山地部署军队的方法。我横渡江河,应当远离水流驻扎。敌渡水来战,不要在水中迎击,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最为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切不可处于敌人的下游。这就是在水网地带部署军队的方法。路经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通过,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在盐碱沼泽地带遭遇,必须旁依水草而背靠树林。这就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部署军队的方法。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主要翼侧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就是在平原地带部署军队的方法。以上四种“处军”方法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在丘陵堤防行军,必须占领它向阳的一面,并把主要翼侧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上游下雨,洪水突至,禁止徒涉,应等待水流稍平稳后再行动。通过“天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我们应远离这种地形,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这种地形,而让敌人去背靠它。军队两旁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隐伏奸细的地方。
     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来挑战的,是想诱我前进;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的地方而弃险不守,是因为对它有某种好处。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奔,是敌大举突袭;尘土高而尖,是敌人的战车驰来;尘土低而宽广,是敌人的步兵开进;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在曳柴而走;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敌人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排兵布阵的,是企图约期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敌兵倚着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供水的士兵打水先自己喝,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兵争夺的,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集聚鸟雀的,下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的,是恐慌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的,是敌将没有威严的表现;旗帜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军吏士怨怒的,是一种疲倦的表现;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丢弃吃饭喝水的器皿,不返回营舍的,是准备拼死作战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了人心;不断犒赏士卒的,表明敌军陷入窘境;不断处罚部属的,表明敌军处于困境;先强暴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送礼言好的,是敌人想休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的,必须谨慎地观察它的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多就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拥戴,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执行惩罚,那么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近依附,如果仍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说服教育的手段使他们自觉顺从,用法规惩罚的手段使他们畏惧服从,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时严格贯彻条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不严格贯彻条令,不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贯彻执行的,这表明将帅同部属之间相处融洽。

地形篇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形”。在“通形”地域上,应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可以前出,难以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形”。在“挂形”地域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难以返回,就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形”。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而应率军假装败走,诱使敌人出来一半时再回兵攻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先敌占领隘口,并用重兵据守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先占领隘口,并用重兵据守隘口,就不要去打;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封锁隘口,则可以不去打。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必须控制视界开阔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占领,就应引兵撤退,不要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地势均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以上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军事上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地势均同而以一击十的,必然败逃,叫做“走”。士卒强悍,军官懦弱的,叫做“弛”。军官强悍,士卒懦弱的,叫做“陷”。偏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率军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叫做“崩”。将帅懦弱又无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布阵杂乱无章,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手中又没有掌握精锐部队,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将帅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断敌情,为夺取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遵照战争指导规律分析,战略上需要并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不敢下决心打,坚持打是可以的。遵照战争指导规律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符合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待士兵像对婴儿,士兵就可以跟他共赴患难;对待士兵像对爱子,士兵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对士兵厚待而不使用,溺爱而不教育,违法而不惩治,那就好像娇惯坏的子女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只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能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决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不致困窘。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

九地篇
     孙子说:按照用兵的原则,兵要地理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去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就可以得到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背后有众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军的道路狭隘,退归的道路迂远,敌军能够以劣势兵力打击我方优势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勇作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宜停留;遇“争地”,不要贸然进攻;逢“交地”,行军序列不要断绝;在“衢地”,则应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军需物资;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巧于谋划;置于“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古时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互策应,主力部队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不能相互照应,士卒溃散难以集中,交战队形混乱不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不利则停止行动。请问:假如敌军人数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地向我开来,该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呢?回答是:先夺取对于敌人利益来说最为关键的东西,就能使它不得不听从我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于没有戒备的状态。
     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是深入敌境,军心士气就越牢固,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会有足够的给养;注意休整减少疲劳,鼓舞士气积聚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兵就会死而不退。既然士兵死都不怕,怎么能不尽全力而战呢?士兵深陷危险的境地反而不会恐惧,无路可走时军心反而会稳固,深入敌国军队反而不会涣散,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士兵就会殊死搏斗。所以,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军队,不用整治就会加强戒备,不用要求就会完成好任务,不用约束就会彼此团结,不用严令就会遵守纪律,再加上禁止迷信消除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财物,并不是他们厌恶财物;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他们厌恶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兵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然而,一旦把他们投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
     关于用兵作战的将帅,能使部队行动像“率然”一样。“率然”就是恒山上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就来救;打它的尾,头就来救;打它的腰,头尾都会来救。请问:能够使部队像“率然”那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但当同舟共济的时候,也会相互救助,团结的像一个人的左右手那样。所以,想用缚住马匹、深埋车轮的方法,显示死战的决心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上下齐力同勇如一人,在于管理教育有方。要使作战刚柔皆得,是充分利用地形的结果。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像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统帅军队,要冷静而深隐,公正而严明。要能蒙蔽士兵的视听,不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该知道的事情;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们无法识破作战企图;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人们无法做出推测。主帅给部属下达任务,并断其退路,就像登高后抽去梯子一样;主帅令士兵深入诸侯国内,就像击发弩机射出的箭矢一样,一往无前。对士兵要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过来,赶过去,而他们却不知究竟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要做的事情。
     九种地形的不同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考察的问题。进攻作战规律是:进入敌国境内越深,军队的聚集力就越强;进入敌国境内越浅,军队就越容易涣散。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的地区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为“衢地”,深入敌国纵深的地区为“重地”,进入敌国浅近纵深的地区为“轻地”,背后有险地前面有隘路的地区为“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为“死地”。因此,在“散地”上,我要统一军队的意志;在“轻地”上,我要使军队绝对服从管制;在“争地”上,我要使后续部队尽快跟上;在“交地”上,我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上,我要巩固与邻国的联盟;在“重地”上,我要继续补充粮食;在“圮地”上,我要迅速通过;在“围地”上,我要堵塞受敌威胁的缺口;在“死地”上,我要显示决一死战的信念。所以,士兵们通常的心理反映是,被包围时会坚决抵抗,迫不得已时会拼死战斗,深陷危境时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诸侯各国的战略图谋,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几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王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就能使敌方的军民不能够聚集抵抗;兵威加在敌人头上,就能使它的盟国不能配合策应。因此,不必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发展并坚信自己强大的实力,把威力加在敌人的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家。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赋予作战任务,但不告诉其中的意图。赋予危险的任务,但不指明有利的条件。把部队投入亡地后方可保存;当部队陷于死地后方可生还。这因为,当军队陷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时,反而有可能转败为胜。所以,从事战争,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通过巧妙用兵而达成制胜目的的做法。
     因此,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证件,不许敌国使者来往;在庙堂再三谋划,做出战略决策。敌方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的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约期决战。破除成规,因敌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那样沉静,诱使敌人戒备松懈,暴露弱点;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措手不及。

火攻篇
     孙子说:火攻的形式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的人,二是火烧敌军的军需物品,三是火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火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粮道。实施火攻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必须平时有所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看准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的时节。日子是指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便是起风之日。
     凡是火攻,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地派兵接应。从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部接应。火已经烧起但敌营仍然保持镇静,应持重等待,不可贸然进攻,应根据火势情况,可攻则攻,不可攻则止。火可以从外面放,就不必等待内应了,只要适时放火就行。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军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这五种火攻形式,并等待放火的时日条件具备时实施火攻。
     用火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明显;用水辅助军队进攻,可以使攻势加强。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不能焚毁敌军的军需物资。
     凡是打了胜仗,夺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巩固战果的,则很危险,这就叫做浪费钱财的“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地处理这个问题。没有利的时候不可行动,没有得胜把握的时候不能用兵,不到十分危险的时候不能致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兵,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求战。符合国家利益时才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时就停止。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还可以重新变为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就不能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用间篇
     孙子说: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民NFEB3J孔浔疾ㄆ1梗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有七十万家。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用来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算不上是国君的辅佐,也不可能是胜利的获得者。明君、贤将,其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得到的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先知。要先知,不可求鬼神臆测,不可靠象数占卜,不可观天象推卦,必须依靠人,依靠那些了解敌人情况的人。
     间谍运用的方式有五种: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敌我用间的规律,这乃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是国君胜敌的法宝。所谓“乡间”,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制造假情报,并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间(使敌军受骗,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不免被处死)。所谓“生间”,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人。
     所以在军队的亲密关系中,没有比间谍更亲近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秘密的。不是圣贤之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之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精细之人不能辨别间谍提供情报的真伪。微妙呀,微妙! 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用间的事情尚未实施,先被泄露出去,那么间谍和听到秘密的人都要处死。
     凡是要攻打敌方军队,要攻占敌方城堡,要刺杀敌方官员,必须预先知道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传事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必须探查清楚。
     必须搜查出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加以收买,再行劝导,然后放回去,这样我可将其作为“反间”而用了。由于使用了“反间”,这样“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由于使用了“反间”,这样就能使“死间”传假情报给敌人;由于使用了“反间”,就可以使“生间”按预定时间回报敌情。五种间谍的使用,君主都必须了解掌握。了解情况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待遇。
     从前商朝的兴起,在于伊挚曾经在夏为间,了解夏朝内情;周朝的兴起,在于姜尚曾经在商为间,了解商朝的内情。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间谍,必成大功。这是用兵重要之处,整个军队都要依重于它来行动。

[ 本帖最后由 一颗松树 于 2006-3-15 18:00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0 18:56 , Processed in 0.056998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