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02|回复: 7

苏州小镇发现匈奴后裔群 重修家谱引出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6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斜塘,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的一个小镇。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镇的最早居民,竟是300多年前从徐州迁来的北方匈奴民族的后裔,至今已传至第十三代,而且是与母亲一起归汉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深受汉武帝宠爱、后被封为禾宅侯的金日磾的后代!

  家谱佐证匈奴后裔身份

  “斜塘的名字,从宋代开始算起,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斜塘镇地方志主编俞文浩介绍,它在金鸡湖东岸原来是一个小村,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生活着一个北方匈奴民族的后裔族群,他们都姓金。

  在俞文浩带领下,记者见到了金家的第10代孙——70岁的金家昆。金家昆家中珍藏着一本刻印于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彭城家谱》。谱上记载,在明末清初时候,山东彭城(今徐州)“系出禾宅侯”的金孟昭公自鲁徙吴,“爰择郡东之斜塘镇而卜居焉,迄兹九传二百余载”。金家昆说,金氏家族在斜塘“半耕半读、为商为贾”,到乾隆嘉庆(公元1736—1820年)间,就已发展为金云樵、金襟江、金松坡等10门金姓大户,所以当时民间有“车坊一个镇,勿及斜塘一个金”之说。

  过去,斜塘金姓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同样的《彭城家谱》,供奉在自家的家堂里。然而,历经时代变迁,这些家谱大多在动乱中流失,目前能找到的只有金家昆保存的这一本。这本家谱前后用两块木板夹着,中间的纸页已经泛黄。金家昆回忆,母亲在世时曾告诉他,家谱原来有两本,是家里最重要的东西,女孩子不能触摸,平时供奉起来,等到逢年过节才拿下来擦拭一回。“文革”时期遗失了一本,剩下的这本,后来就和旧书堆放在一起了。

  1920年,诗人柳亚子曾到斜塘,留下诗句“斜塘烟雨景如何,水阁芦帘对户居,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据史考,唐代长安城里由游牧民族开的酒肆茶坊有“胡姬当炉”及“酒家胡”之说,而当时斜塘有家较雅的“玉壶春”茶酒馆,正是金氏后人所开。上岸是茶馆,下岸“水阁”兼卖酒菜,“这说明当年柳亚子也考证过斜塘金姓为匈奴后裔,才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俞文浩推测说。

  重修家谱引出许多传说

  自从了解自己的家族是匈奴人的后裔,早已迁居苏州城区的金家昆萌生出把这本祖传家谱重新修订、延续下去的愿望。可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金家昆从自己的直系亲属开始,遍访斜塘镇上所有姓金的人家,挨家挨户询问其祖上的名字。慢慢地,一个个名字终于和家谱上的记载衔接上了,这让他十分高兴。2002年8月,一份《斜塘金氏家族三百多年聚族而居代图》制成,金家昆把它复印了20多份,分发给族人。

  金家昆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听到不少有关金姓的故事。据他的一位名叫金粹增的堂姑母说,斜塘“金”姓有“东金”、“西金”之分,相传“东金”是金家的嫡亲子孙,而“西金”则是金家佣人的后代。也有人说,斜塘金氏祖先是江宁府台,清初不愿为官,就迁居斜塘了。

  “金家迁居苏州斜塘镇后,很快发展为一门大户,”金家昆告诉记者,这批金姓后人在斜塘已传至第十三代、40多户,他们的住宅曾经有19座遍布古镇数百米的老街上,至今尚有两三处遗存。

  聚居风貌亟需保护

  2005年10月,这里开始拆迁,老房子一座座倒下,让金家昆感到忧心不已。近日,记者来到斜塘老街。走在残砖废瓦上,小镇当年的风貌依稀可见。敲开孤零零的一户人家大门,里面住的老伯正是金家昆的堂叔、今年已87岁的金增林。房子的格局十分破败,一共有六七进,直往里走到底,才是老伯和老伴的卧室。

  俞文浩介绍说,斜塘小镇原先只有一条街,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金氏后裔居住在那里,他们的祖辈建造于清朝中后期的10多座老房子,动迁前有近万平方米自东至西均匀分布在整条老街上,大都为五六进、二三开间的大房子,而且都是独体或二三户联体。东西墙上原先都筑有护墙板,当地称“霍壁板”,这是为防盗贼挖掘墙壁而设的。

  听老辈人介绍,现在的斜塘镇以前称南斜塘,镇上大部分别姓居民,都是太平天国之后从北斜塘迁过来的。当年战乱,北斜塘镇大都被焚毁,相隔里许的南斜塘却安然无恙,由此猜测,斜塘金姓的上代人与太平天国可能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镇东尚有遗存的六开间大庄园,当年曾为太平军屯过兵,失守时,大庄园北面的一个园堂被烧掉,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斜塘老镇东有土地堂,西有紫柏庵,据说土地堂里四个菩萨身上挂有“金张马陆”4块身份腰牌,紫柏庵是金氏的家庵。斜塘金姓的上代人大都懂医并开设药店,经常用祖传的秘方及自制的刀伤药济世救人。也有传说斜塘的“金乾阳”是太平天国战乱时,施发防瘟疫的汤剂及伤药惠泽乡里而“发”家的,其他还有金正大布号,金永盛糟坊、致和堂药店、金德泰酒店、金晋泰南货、金正泰肉店等,这些斜塘金姓的老字号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才公私合营。

  斜塘小镇边上原有春秋古迹“鸭城”遗址,而遗迹附近的千年古坟“琼姬墩”据传是吴王夫差女儿的坟墓,也是江南地区少有的高坟。元末明初大诗人高启就写有“莫共西施地下游”等多首诗词,考证了有关她的美丽传说。此外,镇北的张吴王墓上建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小庙,旁边的法华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有部分建筑、古树,如今已荡然无存,镇东数百米之遥的尤侗故里尤家园村,已片瓦无存!

  相关链接

  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克匈奴右地,金日磾兄弟与其母俱归汉,金日磾当时14岁,初任马监,深得汉武帝宠爱,赐姓金氏,后因其平叛有功封禾宅侯,其后裔定居长安。西汉末年,迭经战乱,金氏后裔开始向各地迁徙。
  
稿源: 扬子晚报 编辑:吴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匈牙利人是不是匈奴后裔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4-20 10:05  

匈牙利国会一委员会建议驳回“匈奴族”请求
匈奴后人欲在匈牙利复兴 申请匈奴族为法定民族
“阿提拉后人”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匈牙利有一些自称是“匈奴后裔”的人,他们日前要求官方承认其少数民族地位,但被驳回。此事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到“匈牙利人与匈奴人有没有关系”这个话题上来。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匈牙利人是欧洲惟一不属于印欧民族的群体。目前,在匈牙利史学界有关匈牙利人(也称马扎尔人)来欧洲定居后的历史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一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长年向西跋涉,一位杰出的部落领袖阿尔帕德大公把7个主要部落联合起来,公元896年大举进入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盆地(现匈牙利);公元1000年,阿尔帕德家族的后代圣·伊斯特万建立了匈牙利王国。为了纪念这一历史,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有一座气势宏伟的纪念碑,7位古代骑士组成了精美的青铜群像。7位骑士的装束与古代欧洲骑士的不同,有东方游牧民族“胡服骑射”的特点。

  那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人吗?对于匈牙利人到欧洲定居前的历史,现在仍存有很大争议。

  公元4至5世纪时,匈奴铁骑一度占据过喀尔巴阡盆地。现在,许多匈牙利男子还使用“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的名字。

  19世纪前,匈牙利史学界普遍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匈奴人是亲戚。19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匈牙利学者克勒什·乔莫·山多尔前往中亚和中国寻根。但到了奥匈帝国成立(1867年)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支持的“芬兰—乌格尔”历史学派的观点被官方采纳。这一历史学派依据语言学研究成果认定匈牙利语属芬兰—乌格尔语系,由此确定匈牙利人的祖先同芬兰—乌格尔民族较亲近,与匈奴人没有关系。现在,由匈牙利科学院支持的官方历史结论也认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来自欧亚大陆交界地带乌拉尔山麓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不是匈奴人,也不是匈奴人的亲戚。

  现在,匈牙利以马扎尔人为主,依据1993年实施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法律,官方正式承认国内的13个少数民族,如斯洛伐克人、德意志人、吉普赛人等,没有“匈奴人”。

  但在匈牙利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就是“匈奴后裔”,要求官方承认“匈奴族”的合法地位。诺瓦克·伊姆雷·约叔华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以“匈奴后裔”身份为骄傲的诺瓦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诺瓦克金发碧眼,肤色白里透红,和记者想像中的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相貌大相径庭。

  诺瓦克介绍说,当年匈奴王阿提拉去世后,曾强悍一时的匈奴人迅速溃败,但他们并非彻底从喀尔巴阡盆地消失,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后来,阿尔帕德率领部落进入这个盆地定居时,所带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匈奴后裔”。

  “匈奴后裔”为了获得承认,去年征集了2500个签名,并得到匈牙利全国选举委员会的确认。他们的倡议合法地进入国会议程。虽然几天前国会负责人权、少数民族事务的委员会拒绝了这项倡议,但诺瓦克认为事情并未结束,稍后将向宪法法院提起上诉。据他估计,匈牙利目前约有10万名“匈奴后裔”。

  据记者了解,官方认为“匈奴族”并不存在,理由是那些倡议者在文化、语言和宗教三方面缺乏特性,他们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谁。
  
稿源: 环球时报 编辑: 郑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匈牙利国会一委员会建议驳回“匈奴族”请求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4-13 11:27  

“阿提拉后人”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匈牙利国会人权、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12日开会讨论后决定,建议议员们驳回自称属于匈奴族后裔的组织要求承认“匈奴族”少数民族地位的请求。

  此前2300多人联名上书政府,要求确定他们“匈奴族”的身份,并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匈牙利国会人权委员会12日开始讨论这一问题。

  匈牙利科学院在会上提供的意见说:“自称匈牙利匈奴族人的该组织成员不能被视为一个少数民族或少数种族,他们的请求毫无根据。”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匈奴族”争取名分的幕后动机可能是,匈牙利政府对少数民族给予的财政津贴。不少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公元5世纪时,匈奴人在当地达到鼎盛。但是匈牙利的文化和历史则强调,他们的祖先是公元9世纪迁至当地的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匈牙利法定的少数民族有13个,包括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和吉普赛等族。(完)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郑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后人欲在匈牙利复兴 申请匈奴族为法定民族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4-13 09:10  

“阿提拉后人”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他,一路东征西战,铁骑过处曾令罗马人心颤、日耳曼人胆寒;他,成就了匈奴帝国的强盛崛起,其暴亡也使匈奴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他就是在欧洲史中人称“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是西进欧洲的匈奴族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从阿提拉时代的终结开始,震荡欧洲大陆的西迁匈奴人逐渐归于沉寂,直至在民族融合中淡出历史、人间“蒸发”。

  多年后,一支自称为阿提拉后人的部族正在向匈牙利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争取合法名分从公元5世纪起逐渐消亡的“匈奴族”可能以合法姿态重新步入历史舞台。自称属于匈奴王阿提拉后裔的组织已经上书匈牙利政府,要求将“匈奴族”作为法定的少数民族。

  匈牙利“全国选举委员会”日前通过网站宣布,请愿者已经筹集到必须的1000个有效签名。匈牙利议会的人权委员会将于12日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最终将会给个说法。分析人士认为,“匈奴族”争取名分的幕后动机可能是看中了匈牙利政府对少数民族给予的财政津贴。

  难忘一代雄主就在马扎尔族入主这片土地之前,匈奴人曾是“马上得天下”的最初范本。给欧洲留下不可磨灭记忆的正是匈奴的阿提拉王。阿提拉公元445年掌权后,随即挥起“上帝之鞭”,匈奴帝国的疆域一度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阿提拉王在公元453年暴病身亡,强盛的匈奴国家迅速瓦解,大多数匈奴人被当地人同化。

  留下历史烙印由于匈奴人与马扎尔人长期通婚,现代匈牙利人与其他欧洲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有很多与中国陕北、内蒙古的民歌曲调相似,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与陕北非常相似,说话的尾音也接近陕北口音。

  如今,阿提拉仍是匈牙利人常用的男子名字之一。匈牙利境内有一座匈奴主题公园,公园主人称,阿提拉之墓就位于此地。面对历史上匈奴人的好战“案底”,匈牙利的“匈奴族”请愿者们表示,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今日的匈奴人崇尚和平,彬彬有礼。”请愿组织成员之一捷尔吉·基什福卢迪说。
  
稿源: 华夏时报 编辑: 郑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提拉后人”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4-12 18:15  




       
   
  他,一路东征西战,铁骑过处曾令罗马人心颤、日耳曼人胆寒;他,成就了匈奴帝国的强盛崛起,其暴亡也使匈奴史在高潮中戛然收尾。他就是在欧洲史中人称“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是西进欧洲的匈奴族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从阿提拉时代的终结开始,震荡欧洲大陆的西迁匈奴人逐渐归于沉寂,直至在民族融合中淡出历史、人间“蒸发”。1500多年后,一支自称为阿提拉后人的部族正在向匈牙利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寻求合法化

  从公元5世纪起逐渐消亡的“匈奴族”可能以合法姿态重新步入历史舞台。自称属于匈奴王阿提拉后裔的组织已经上书匈牙利政府,要求将“匈奴族”作为法定的少数民族。

  匈牙利“全国选举委员会”日前通过网站宣布,请愿者已经筹集必需的1000个有效签名。接到“全国选举委员会”的提案,匈牙利议会的人权委员会将于12日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最终将会给个说法。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匈奴族”争取名分的幕后动机可能是看准了匈牙利政府对少数民族给予的财政津贴。

  不少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西迁的匈奴族的后裔。但是匈牙利的历史则强调他们的祖先是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

  即便如此,匈牙利的得名也与匈奴人有着扯不清的联系。欧洲人将9世纪在匈牙利定居的马扎尔与5世纪占据这个地方的匈奴人混称为“匈奴人”,匈牙利国名的含义就是“匈奴人”。

  本是同根生?

  匈奴人原本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汉代时在汉军打击下一部分汉化、一部分走上西迁欧洲之路,也由此引发了欧洲史上的“大事件”。匈奴铁骑的西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将强悍的日耳曼人逼出丛林,使鼎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从分裂走向落败。欧洲也在此后步入封建时代。

  匈奴人之后,另一支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族在公元9世纪时重演了“匈奴式”的西征,于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公元1000年正式建立封建国家,成为匈牙利国家的起源。

  马扎尔族重演了匈奴人闪电式征战,却否认与匈奴有任何渊源。但是,日耳曼人对匈奴人闪电占领多瑙河刻骨铭心,故称这片谷地为匈牙利———“匈奴人”的土地。

  谁是阿提拉?

  不可否认,就在马扎尔族入主这片土地之前,匈奴人曾是“马上得天下”的最初范本。

  给欧洲留下不可磨灭记忆的正是匈奴的阿提拉王。阿提拉于公元445年掌权后,随即挥起“上帝之鞭”,匈奴帝国的疆域通过连年征战扩至最大版图,一度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

  阿提拉王在公元453年暴病身亡,强盛的匈奴国家迅速瓦解,大多数匈奴人被当地人同化。

  现代匈奴人

  现代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有很多与中国陕北、内蒙古的民歌曲调相似,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与陕北非常相似,说话的尾音也接近陕北口音。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畔建立起国家?”

  如今,阿提拉仍是匈牙利人常用的男子名字之一。匈牙利境内有一座匈奴主题公园。公园主人称,阿提拉之墓就位于此地,而且匈牙利贵族艾什泰哈齐家族就是匈奴族后裔。

  面对历史上匈奴人的好战“案底”,匈牙利的“匈奴族”请愿者们表示,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今日的匈奴人崇尚和平,彬彬有礼……我们与流血、弓箭毫无瓜葛。”请愿组织成员之一捷尔吉·基什福卢迪说。他还称,匈牙利境内和边境附近居住着的匈奴人达10万之众。
  
稿源: 羊城晚报 编辑: 铁岩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偶就是斜塘人啊。现在斜塘已纳入苏州大市的范围了,要形容斜塘的变化,最合适的一个词就是 沧海桑田,估计那些古迹很难被保存下来。

[ 本帖最后由 小猫猫 于 2006-6-24 22:48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这里有江苏老乡哩,我是宜兴人。周处的老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0 20:57 , Processed in 0.09014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