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imwangqi

[神州大地] 笑傲沙场——中国古代风云名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58.从草莽好汉到大唐元戎——李勣
  
  李勣(本名徐世勣,字 懋功,594-669)-唐朝将军
  
  在传统小说《说唐》中,李勣(即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归唐后被赐姓李,又因李世民的名字有个“世”字,为了避讳,他就变成了李勣)被塑造成一个神机妙算的道士,是瓦岗寨的谋划大师,后来跳槽加入李世民的队伍,成为唐朝开国元勋。其实在历史上,李勣是一员既能运筹帷幄、又能驰骋疆场的战将,在唐朝初期的众多将星中除了李靖,就属他用兵最牛。
  
  李勣17岁参加瓦岗军造反,后成为瓦岗军最出色的战将,多次击败隋朝军队,曾在战场上击毙隋朝猛将张须陀,还曾向瓦岗军首领李密献策夺取黎阳仓,开仓济民,壮大了队伍。后来李勣随李密投奔了唐朝,从草莽战士变成了正规的大唐帝国军队的战将,他跟从李世民征战天下,扫平了那些割据一方自封老大的乱世群雄,如“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极其余党刘黑闼、徐圆朗、“宋帝”辅公祏等。
  
  李世民即位后,李勣与战友李靖率军平定了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封爵为英国公(可不是欧洲的英国)。此后李勣被升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但他还没到中央任职,就被派到了战场,因为薛延陀汗国兴兵闹事,侵犯已经臣服唐朝的突厥李思摩部,李勣率军在大青山(内蒙呼和浩特北)与薛延陀军激战,斩首三千,俘虏五万,薛延陀汗国被迫降服。
  
  北方边境搞定后,李世民又决定亲征高丽,李勣率军前往东北,拿下盖牟(辽宁抚顺东)、辽东(辽宁辽阳)、白崖(辽宁辽阳东)等城池,连续击败高丽军队,但打了一段时间,唐军因为粮草将尽、天寒地冻而撤退。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又发兵进攻高丽,李勣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连续攻克高丽16座城池,最终攻克平壤,平定高丽。
  
  李勣是一位特讲义气的人,当初唐军俘虏了他的好朋友单雄信(一员猛将,原属瓦岗军,后投王世充,王世充投降唐朝后单雄信被唐军处决)时,李勣多次请求愿意用自己的官爵来换单雄信的命,但李渊不许。单雄信临刑前,李勣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让自己的肉和单雄信一起入土。李勣也是个极重亲情的人,他与姐姐感情至深,当姐姐生病时,身为宰相的李勣亲自为姐姐煮粥,因为风大,把胡子都烧了,姐姐很过意不去,就说:“家里仆人那么多,你何必自己动手呢?” 李勣回答:“姐姐老啦,我也老啦,当弟弟的就想给姐姐亲手多煮几回粥,往后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了。”
  
  如果只看李勣对待朋友和亲人的事儿,好多人就会以为他是个忠厚老实、单纯善良的人,其实李勣在Politik上精明得很,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坛不倒翁。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众多大臣都强烈反对,作为军方代表的李勣却对高宗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这就等于默许了此事,还坚定了高宗的决心。他还亲自为武则天主持了封后加冕仪式,高宗与武后对这位老将能不喜欢吗?可见李勣不仅打仗无敌,而且还是一个处世和从政的高手,这在名将中可谓少见。不过他可没想到,他去世的10多年后,他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获得的荣耀全部完蛋,李勣的坟也被刨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59.公主舞刀剑 另类“娘子军”——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623)中国唐朝公主,女军事统帅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著名的平阳公主,一个是西汉的平阳公主,前面在“卫青篇”已介绍了,这里说的是唐朝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叫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黄易在《大唐双龙传》里给她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秀宁。她是李渊和窦氏(太穆皇后)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这个柴绍是唐朝开国24元勋之一(在《说唐》等演义小说里,柴绍被塑造成了一个帅哥公子的形象),少年时就勇武过人,有侠者风范,他和平阳公主(当时还不是公主呢)结婚时,李渊还没有发迹。在唐军横扫群雄的战争中,柴绍屡建战功。一次与吐谷浑作战时,柴绍被敌军围困,敌军乱箭齐发,而他不慌不忙,安然稳坐,竟然欣赏起琵琶演奏来,还让两位美女翩翩起舞,吐谷浑军看到这种情景十分郁闷,都放下弓箭观望,柴绍一看,好机会来了,他下令突袭,大破敌军。这种沙场上的美女战术,历史罕见!
  
  平阳公主的军事才能比他的老公柴绍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渊和李世民策划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和柴绍都在长安,柴绍准备前往太原参与,但又担心自己老婆被隋军捉拿。平阳公主对柴绍说:“你就赶快去吧,我一个女子,容易藏身,到时自可随机应变。”柴绍去太原后,公主回到家中,散尽资财,招收了一帮山中的亡命之徒,迅速组成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以支援老爸。当时有一伙盗贼,势力不小,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劝说他们,这帮家伙竟然真的归顺了公主,接着又有一帮江湖草莽前来投奔,公主麾下已有数千人马。隋朝Regierung军不断派人讨伐公主,但都被公主指挥这些江湖草莽挫败。同时,公主指挥军队攻城掠地,占领武功、始平等多座城池,所到之处,严明军纪,秋毫无犯,投奔公主的人也越来越多,兵力已多达七万。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七万人,从江湖草莽发展成职业军队,可见这平阳公主真是手段高强,魅力无双!
  
  李渊见自己的宝贝女儿如此成功,兴奋无比,他派柴绍去迎接公主,小两口久别重逢。此后,公主派出一万精兵与李世民在渭水北岸会师,接着与柴绍各自设置幕府(司令部),围攻长安。公主的军队号称“娘子军”(不是指军队都是女兵,而是统领军队的是女将),相传山西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才得名。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又做了些什么呢?史书上没有记载,估计这位女英雄不能闲着,还得为唐朝平定天下而继续戎马岁月吧。
  
  平阳公主去世的时候多大年龄呢?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只知道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用正式军礼安葬的。当时有大臣对李渊说,按照传统,女人的葬礼是没有军乐的,李渊驳斥道:“平阳公主战功赫赫,岂是一般的女子?凭什么不能用军乐?!”也许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她是唯一一个去世后以军礼安葬的公主,也是唯一一个以军礼安葬的女人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0.身经二百战 陷阵总当先——秦琼
  
  秦琼(字 叔宝,?——638年)中国唐朝开国将军
  
  在《说唐》等传统小说、民间传说和评书中,秦琼一直是隋唐时代的“主角英雄”,他在传说中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胯下黄骠马(后来换成了“呼雷豹”),手中一对金装熟铜锏(必杀绝技“杀手锏”),虽武艺一般,但义气当先,极有统帅才能,是唐朝开国的重要元勋,还与战友尉迟恭被神化成“门神”。历史上的秦琼虽然没有“演义”中那么传奇,但也却是身经百战,而且功夫相当了得,比“演义”中的秦琼要厉害多了(在历史上秦琼是隋唐年间了不起的猛将,但在“演义”中却菜鸟极,武力排到第10多位),也确实是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秦琼原来是隋朝军官,在跟随隋将张须陀攻打“盗贼首领”卢明月(起义首领)时,张须陀准备派人偷袭敌营,他的部下几乎都不敢去执行这一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只有秦琼与战友罗士信(也是隋末唐初的猛将,《说唐》英雄罗成的原型)挺身出战,他们带领一千名士兵迅速越过敌军营栅,登上敌军营楼拔掉了敌军的旗帜,一连砍死数名敌兵,又放了一把大火焚烧了敌人的30多座营垒,胜利完成任务。
  
  后来,张须陀在与李密的瓦岗军交手时战死,秦琼率领残部依附了隋将裴仁基,又随裴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早就知道秦琼是员猛将,待他不错,让他与程咬金等人统领“近卫军”。在一次与隋军的大战中,李密被流箭射中坠马倒地,周围的部下全都四散而逃,只有秦琼保护着李密脱离险境,接着又收拢其他士兵与隋军奋战,终于迫使隋军退兵。然而李密的事业也没能长久,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又归顺了隋末枭雄“郑王”王世充,但王世充的虚伪狡诈让秦琼很鄙视,他和程咬金觉得跟这样的人混肯定没前途,于是又离开王世充,投奔了大唐军队。李世民成了秦琼一生投奔过的最后一位“老大”,也是他投奔过的最杰出的“老大”。就这样,秦琼没有以普通的乱世豪杰的身份终结此生,而是作为大唐开国名将扬名于世。
  
  秦琼随秦王李世民平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各路“反王”,又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登基立下功勋。每次大战中,秦琼都担任先锋带头冲锋陷阵,只要敌阵中有勇将出战挑衅,李世民肯定令秦琼出马,而秦琼也特别争气,每次都能跃马挺枪在万军之中干掉敌将,几乎无人可当,真是典型的“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李世民因此更加看重秦琼,秦琼自己也引以为豪,他的勇猛程度在当时估计只有他的战友尉迟恭才能与之并列。唐朝一统天下后,秦琼成为大唐开国24位元勋之一。
  
  秦琼戎马一生,参加大小200多次战事,多次受重伤,流血成了家常便饭,他也因此经常得病,他的去世或许也和他身体常受重创有关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1.神槊无敌——尉迟恭
  
  尉迟恭(字 敬德,585——658)中国唐朝开国将军
  
  尉迟恭,与秦琼并列的“门神”,在很多演义小说和评书里,他被描写为面如黑炭,粗莽悍勇,手使钢鞭,战功赫赫,是李世民麾下的著名战将和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历史上的尉迟恭确实武艺绝伦,猛烈盖世,但并非“演义”中塑造的那样是个“钢鞭高手”,而是“马槊高手”(槊——长矛也)。
  
  尉迟恭原来是隋末反王刘武周的部将,曾大破唐永安王李孝基,生擒数名唐将。刘武周战败后,尉迟恭归顺唐朝,受到李世民的重用,随李世民平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各路“反王”,有过不少“个人英雄主义”的精彩表现。
  
  打王世充时,尉迟恭和李世民带领的500骑兵遭遇王世充率领的数万骑兵,王世充麾下猛将单雄信发现李世民后,立即飞马杀来,尉迟恭在危急时刻大喝一声,跃马挥槊,瞬间将单雄信刺下战马,掩护李世民突出重围,然后又率军反击,大败王世充军队。
  
  打窦建德军时,李世民发现窦建德军中有一匹隋炀帝的宝马,骑马的是王世充的侄子王琬,李世民问左右属下:“谁能将此马夺来?”尉迟恭请战,带领另两位将军突入窦建德阵中,生擒王琬,夺得宝马。打刘黑闼时,李世民被敌军团团包围,又是尉迟恭率领勇士冲入包围圈,一阵拼杀,使李世民突出重围。
  
  尉迟恭之所以经常干突入敌阵的冒险行动,除了他胆略过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武功绝技!其绝技有三:以己之槊刺中敌将、躲避敌将之槊使其不能伤己、夺得敌将之槊再回刺敌将!尉迟恭曾和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也善于使槊)比试谁的“槊法”更强,结果李元吉无论如何出手,都不能刺中尉迟恭,而尉迟恭则三次夺得李元吉手中之槊,
  
  唐朝一统天下后,李渊的几个儿子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企图收买尉迟恭,但被尉迟恭拒绝,李元吉便派刺客前往暗杀尉迟恭,没想到尉迟恭把大门打开,坦然卧于堂屋,刺客见到这种架势,愣是没敢下手。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尉迟恭杀了李元吉,最终使李世民登上皇位,尉迟恭也大受封赏。贞观初年,尉迟恭又参加了抗击突厥的战役,他再发神威,大破突厥。
  
  尉迟恭最大的毛病就是自恃功高,过于自负,他认为自己勇猛无敌,既为大唐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又帮助李世民夺得了皇位,满朝文武谁也不如他。在一次在酒宴之上,尉迟恭见一大臣位居其上,便极为不满,开始闹事,仁城王李道宗(李渊的堂侄,唐朝的皇族名将)上前劝解,尉迟恭火冒三丈,非但不听,还一拳猛砸过去,几乎把王爷眼睛打瞎。李世民对“拳殴王爷事件”非常恼火,严厉批评了尉迟恭,从此这位猛将就老实了,没再干出什么出格的“暴力事件”。
  
  尉迟恭晚年闭门不出,谢绝宾客,开始研究延年益寿之术,直到74岁时去世。
  
  尉迟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2.生擒三个“外国”首脑——苏定方
  
  苏定方(名 烈,592-667)-中国唐朝将军
  
  苏定方在《说唐》等传统小说中被写成了一个大反派,枪法绝伦的帅哥英雄、隋唐第七条豪杰罗成就是被他用阴谋乱箭射死的。其实罗成只是小说虚构的一个“假人”而已,而苏定方倒是历史上一位真正的英雄悍将。
  
  隋朝末年,苏定方的老爸在乡里拉扯起一支队伍防范盗贼骚扰,苏定方还没成年就骁勇异常,15岁时跟着老爸冲锋陷阵,老爸死后他开始领兵,屡次击败盗贼。他是典型的在战场上长大、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名将。唐朝建立后,苏定方成为李世民麾下的军官。在跟随李靖出征东.突厥时,苏定方担任先锋,他率领200骑兵直捣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帅帐,一阵狂砍,吓得颉利可汗狼狈逃窜。西突厥进犯后,苏定方又跟随随程知节(即程咬金)出征,他率领500骑兵冲入敌阵,斩杀数千。
  
  担任主帅后,苏定方更有发挥的空间了,他的战绩简直可以用“超级辉煌”来形容,能在几次大战中俘虏三个外族(或外国)首脑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对于这些倒霉的外族(或外国)首脑来说,大唐悍将苏定方确实是个惹不起的狠角色。
  
  苏定方第一次打的是西突厥汗国。他率领唐朝和回纥联军,征讨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唐军一万余人在曳至河(新疆额尔齐斯河)被西突厥10万大军包围,苏定方命令步兵手持长矛布阵南原,自己率骑兵列阵北原,西突厥军三次冲击唐军步兵,但都没得逞。苏定方一看机会来了,就率领骑兵乘势反击,大败西突厥军,追杀三十里,斩获数万人。继续前进的途中,天降大雪,很多部将想要休息一番再追击,苏定方坚持冒雪进军,昼夜兼程,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今中亚塔什干一带)沙钵罗可汗的总部,斩获数万。沙钵罗可汗逃亡途中被生擒。
  
  苏定方平定西突厥后威名大震,此后唐朝有什么外患,高宗就经常让他领兵摆平。西域思结部酋长都曼勾结疏勒、硃俱般、葱岭三国叛乱,苏定方率军征讨,唐军神速出击,吓得都曼惊慌失措、全军乱成一锅粥,苏定方把都曼团团包围,逼迫其投降归顺。不久,苏定方又有了新任务,率水陆军10万出征百济王国(朝鲜古国)。唐军来到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正好百济军前来防守,苏定方趁百济军阵列不整,下令唐军迅速冲击,百济军还站稳脚跟就被唐军打得大败,数千人被杀。苏定方水陆并进,直逼百济都城(今韩国公州),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倾国迎战,被唐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万余人,百济军刚退入城中,唐军也跟着杀了进来,苏定方乘胜猛攻,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隆被迫投降。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苏定方的这三大辉煌战绩,都是在唐高宗时代取得的,历史上的高宗李治也并非有些历史文学作品描述的那样懦弱无能。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3.三箭定天山——薛仁贵
  
  薛仁贵(名 礼,614-683)-中国唐朝将军
  
  薛仁贵在中国老百姓中知名度颇高,是不少民间传说、评书戏曲和演义小说中的主角。在传奇故事里他和三国的吕布一样,都是使方天画戟的盖世猛将。《水浒传》梁山108将里有个郭盛,虽然本领一般,但很崇拜薛仁贵,绰号就叫“赛仁贵”(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说郭盛是郭靖的祖先)。历史上的薛仁贵虽然没有文艺作品中那么神奇,但也确是智勇双全,威名赫赫。
  
  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时,看到一位身穿白袍、手舞长戟、腰悬两张弓的年轻将军冲锋陷阵,杀得高丽军人仰马翻,唐太宗十分惊喜,后来得知这位将军名叫薛仁贵,于是大加封赏。这位农民出身的将军开始了人生的辉煌之路。唐高宗时代,唐军再次征讨高丽,薛仁贵单骑冲阵,连续射箭,干掉不少敌兵。当时高丽军中也有一个神箭手,射杀唐军10多人,薛仁贵闻之大怒,再次单骑冲阵,那个高丽神箭手还没来得及抵挡就被薛仁贵生擒,高丽将士无不惊骇。不久,薛仁贵又与战友辛文陵在黑山(辽宁西南部)大破契丹军,俘虏了契丹王阿卜固。
  
  数年后,铁勒九姓(甘肃、青海一带)反唐,薛仁贵再次奉命出征,临行前唐高宗在皇宫赐宴送行,席间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善射者能箭穿七层铠甲铁片,爱卿用五层铠甲试试。”薛仁贵一箭射去,洞穿五甲,高宗大为惊奇,赏赐薛仁贵坚甲一副。薛仁贵率军到达前线后,发现铁勒军盛气凌人,他们与唐军对阵时派出数十名骁勇骑士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敌军立刻下马投降,薛仁贵乘势征讨天山(内蒙杭爱山)以北的铁勒主力,俘虏了敌军首领,当时唐军军中兴奋地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此后薛仁贵又参加了讨伐高丽的战争,他身先士卒,斩杀高丽兵万余,力克高丽扶余城,附近40多座高丽城池皆投降唐朝。不久,薛仁贵与战友李勣合兵平壤,高丽平定。
  
  薛仁贵也打过一次败仗,不过这次惨败非薛仁贵之错。当时薛仁贵率军讨伐吐蕃,他率军进至大非川(青海境内),让副将郭待封设置营栅,把部队辎重存在里面,再让一万人留守,而自己率军前往乌海(青海境内)破敌。薛仁贵在乌海附近击败吐蕃守军数万,然后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以发起总攻,但本来挺好的事就坏在这个副将郭待封手上,他因不甘心当薛仁贵的副手而违反军令,擅自行动,带着辎重车队徐徐跟进,吐蕃大军集中20万之众前来袭击,唐军辎重车队被灭,郭待封逃跑,薛仁贵闻听后援部队完蛋了,便急忙撤回,但一切都晚了,唐军被吐蕃40万大军击败,曾经战无不胜的薛仁贵成了败军之将。本来这次惨败薛仁贵当判死刑,高宗念起功劳,将他贬为庶人。不过还好,几年后薛仁贵又被高宗重新启用,率军与突厥军作战,当突厥人得知率领唐军的大将是薛仁贵时,吓得胆战心惊、纷纷逃散,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薛仁贵虽是一代名将,但他身上也不全是闪光点,干过纵兵掳掠、坑杀战俘和收受贿赂的低劣事,所以说人无完人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4.战舰灭倭军——刘仁轨
  
  刘仁轨(字 正则,602-685)-唐朝将军、宰相
  
  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兵戈较量发生在唐朝,结果是日军惨败,这真让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虽说是古代的事)。指挥此战的中国统帅就是老百姓们并不熟悉的唐代著名将相刘仁轨,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海军统帅。
  
  刘仁轨出身平民,并非职业军人,而是一位文官,曾因执法严明、杖毙不法官员而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代,刘仁轨的“刚正不阿”给他带来了麻烦,他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李义府(“笑里藏刀”就源自此人),李义府把他调出京城,去担任青州刺史。唐高宗出征高丽时,刘仁轨负责海运,当时的气候根本不适合出海,但李义府一再催促,果然致使刘仁轨遭遇风暴,翻船了,刘仁轨的人生之路也跟着翻船了,他被免职随军效力。
  
  不久,百济军(百济王国当时已被唐朝征服,但此时又举兵反抗)围攻驻扎其府城的唐军,刘仁轨奉命率军救援,他的人生出现了大转折。别看刘仁轨没有任何军事指挥经验,但他还是打出了一场高水平的大战。他指挥唐军大败百济叛军,最后把百济打得实在没法子,只好请求日本(当时称“倭国”)来援助,日本天智天皇同意援助。刘仁轨率领的唐朝舰队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遭遇援助百济的日本海军,当时唐朝水军7000余人,战舰170艘;日本水军万余人,战舰1000多艘,虽然唐军战舰数量上远不如日军,但质量上却大大胜过日军那些简陋的小船。刘仁轨指挥舰队四战四捷,焚毁日本战船400余艘,烟火四起,海水都被映红了,日军惨败而逃,日将朴市田来津被击毙,同时日军和百济军在陆上也被唐军打翻,日军退出了朝鲜半岛,百济王逃往高丽,百济王子率众投降,百济全境被唐军占领。这一战打得日本人惊惧不已,从此不看小觑大唐帝国。这一仗也让刘仁轨咸鱼翻身,声名鹊起。后来刘仁轨还指挥了一次“对外”战争——讨伐新罗(朝鲜古国),他大破新罗七重城(今韩国积城),斩获极多,不久新罗就遣使入贡谢罪。这一仗又让刘仁轨官位高升,成为大唐宰相(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武则天执政后,对刘仁轨这位又能打仗又能处理国务的大臣也很赏识,让他继续留任宰相。虽然刘仁轨不喜欢这位专横独断的女皇,但他并没有与武则天发生什么冲突,而是踏踏实实的从政。刘仁轨当了10年宰相,84岁时病逝,武则天为他停朝三天以示哀悼,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纵观一些中国古代关于唐朝的史书,多是把刘仁轨作为一名著名宰相来描写的,对他指挥唐朝海军击败日本海军的辉煌战绩并没有太多的渲染,但更让今天的人们兴趣浓厚的或许还是他那大震华夏国威的白江口之战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5.兵不血刃擒敌魁——裴行俭
  
  
  裴行俭(字 守约,619-682)-中国唐朝将军
  
  裴行俭出身名门望族,他们裴氏家族从晋朝到隋朝几乎代代出牛人,什么宰相、将军、尚书、刺史、太守……数量多得吓人,简直是批发高官的家族!裴行俭年轻时曾跟随降伏三个王国的名将苏定方学习兵法,深得名师真传。和苏定方一样,裴行俭也是在对外战争中打出高水平、建立赫赫威名的,估计他向苏老师学了不少对付“外虏”的好办法。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匍联合吐蕃与唐朝对抗,裴行俭以护送波斯王子(波斯即伊朗)回国为名领兵西进,来到西州(新疆哈密附近)时,裴行俭召集当地豪杰子弟一千多人会面,到处扬言:“天气太热啦,不适合远行啊,等到秋后凉快了再出发吧。”阿史那都支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没加防备。于是裴行俭又不声不响地召集了当地一些胡人酋长,对他们说:“我原来就喜欢打猎啊,现在挺闲暇的,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打猎呢?”一万多人愿意跟随,裴行俭以打猎为幌子,暗中整编军队,几天后就迅速西进到阿史那都支营帐的附近,然后裴行俭继续装作若无其事的悠闲状态,派人去阿史那都支那里问候,阿史那都支本来和李遮匍约好到秋天再正式对抗唐军的,没想到唐军竟然突然来了,实在没法子,只好率人出迎,裴行俭一声令下,把阿史那都支擒获。李遮匍见同伙完了,自己也干脆投降。就这样,裴行俭把这两个作乱的头子都押回长安,又打发波斯王子返回波斯。唐高宗亲自设宴慰劳裴行俭,称赞说:“裴行俭带领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生擒叛党,可谓文武兼备!”
  
  不久,东.突厥两部落的酋长起兵闹事,裴行俭奉命出击,他率领300辆粮车,每车暗藏携带兵刃的5名壮士,又派老弱残兵护送并埋伏精兵,突厥军前来劫持,结果都被灭光(这一战堪称中国唐朝裴版的“木马计”)。裴行俭继续前行,重创敌军,活捉了突厥叛乱头子阿史那奉职。东.突厥虽遭此败,依然痴心不改,他们继续闹事,这次裴行俭大玩反间计,开始挑拨突厥叛乱头子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使阿史那伏念生擒了阿史那德温傅,归降了大唐,终于扫除了东.突厥的余党,把两个叛乱头子都押回了长安。不料这次胜仗之后,礼部侍中裴炎因嫉妒裴行俭的战功,开始歪曲事实,贬低此战的意义,高宗还把已经投降的两个突厥叛乱头子给斩首了,裴行俭曾许诺不杀降者,这事一出,使他心灵受到创伤,他悲叹道:“当年晋朝将领王浑、王濬争功,古今以为耻辱。只怕杀了归降之人,今后再也不会有人归顺朝廷了。”从此裴行俭称病不出。但不久边境战事又起,裴行俭被高宗任命为金牙道大总管,去出征西突厥叛军,军队还未出发,裴行俭就病逝了。
  
  裴行俭不但打仗有一套,还是一位书法大师,精于草隶,他曾骄傲的说:“禇遂良如果没有好的笔墨,就不会动笔,不择笔墨写字的人,就只有我和虞世南啦。”他所说的禇遂良和虞世南就是和欧阳询、薛稷并称的“初唐书法四大天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6.纵横帕米尔高原的唐军“外族”大将——高仙芝
  
  
  高仙芝(高丽人,?——756)中国唐朝将军
  
  大唐军队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名将(即“番将”),这些“非汉族”将军不但不被歧视,而且还都被重用,比如突厥人阿史那杜尔和哥舒翰、百济人高丽族的黑齿常之、铁勒人的契苾何力和仆固怀恩、还有那个把唐朝天下折腾得一塌糊涂的胡人安禄山。这里不说别的,说说高仙芝——一个曾在中亚打仗的唐朝外族大将。
  
  高仙芝是高丽人,长得漂亮,功夫精湛,智勇兼备,从形象到才能都特别出色。他与老爸一同效力于唐玄宗李隆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将军。
  
  要说高仙芝的战绩,得先说一下当时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形势,葱岭有个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小勃律国原来是唐朝的属国,后来吐蕃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的国王苏失利,苏失利马上脱离大唐阵营,投入了吐蕃的怀抱,这一搞可不要紧,使西北其他20多个邦国都跟着臣服了吐蕃,集体与唐朝对抗。唐朝好几次派军讨伐,但都因为地势险要和吐蕃支援而失败。这时高仙芝展露本领的机会来临了(时任安西副都护),唐玄宗下诏,以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领一万多骑兵前去征讨。
  
  高仙芝指挥唐军走过拔换城(新疆阿克苏),走过疏勒(新疆喀什),然后开始翻阅海拔极高、气候极差的帕米尔高原,历尽千难万险到达了勒特满川(瓦罕河)。接着高仙芝兵分三路,进攻吐蕃的连云堡(阿富汗东北部),大败吐蕃军,斩杀五千,俘虏千余人。高仙芝继续率领唐军疾行,踏着险恶的冰川翻越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兴都库什山米尔峰东),一举平服小勃律国,活捉了小勃律国的国王和吐蕃公主。唐军威名大震,帕米尔诸国皆臣服唐朝。小勃律之战没过多久,高仙芝又平了两个国家,一个是朅师国,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一个是石国,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两个国家的国王都被高仙芝给生擒了。但是这些行动让中亚一些国家心里很不爽,他们计划联合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共同对付唐朝。
  
  高仙芝得知阿拉伯帝国要与唐朝对抗的消息后,决定先下手为强,率领三万兵马攻打阿拉伯帝国,双方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展开激烈厮杀,没想到这次大战使高仙芝遭遇了出道以来最大的一次重创,由于高仙芝麾下的葛逻禄部(属突厥)的突然叛变,唐军大败,高仙芝带着残兵败将逃离了战场。虽然这次败仗让高仙芝大丢面子,但它引发了一个意外的文化方面的大事——中国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阿拉伯军队俘虏的唐军士兵中有些造纸工匠,中国的造纸术也就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得传遍亚、非、欧各地。
  
  和好多悲剧名将一样,这个威震中亚的唐军外族大将最终没有战死沙场,当然也不是善终了,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安禄山发动反唐叛乱后,高仙芝奉命屯兵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备敌,后来防守洛阳的唐将封常清兵败,高仙芝和他退保潼关,暂时避开叛军锋芒,以阻止叛军进入长安。因为高仙芝曾经拒绝监军边令诚(宦官)的私人请求,这家伙趁机诬陷高仙芝无故弃地、盗减军粮,致使唐高宗将高仙芝处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7.再造唐朝——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唐朝将军
  
  郭子仪——大唐帝国的拯救者,和薛仁贵一样,他也是一个在民间知名度比较高的唐朝传奇名将,经常在戏曲舞台上(也有个别电视剧)亮相。被多次拍成戏曲和影视作品的《醉打金枝》(主角是郭子仪之子郭暧和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讲得就是他们老郭家的事儿。
  
  郭子仪年轻时是个“外型”与“内功”都很出色的男生,长得漂亮,身材魁梧,精通武艺和兵法,学习成绩很优秀,考中了武举。不过在和平的盛世年代,他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平平淡淡地过了几十年,直到快60岁才干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平定安史之乱。
  
  安禄山叛军最猖狂的时候,郭子仪正担任朔方(宁夏一带)节度使,他和战友李光弼合兵,大败叛将史思明,杀敌四万,俘虏千余人,史思明仓皇逃窜。曾被叛军打得一败涂地的唐军终于捞回了颜面,军威大振,河北10多个郡纷纷起来杀死叛军将领归顺了朝廷。此时郭子仪认为应该趁这个好时机去攻击叛军的老巢范阳,但唐玄宗又犯糊涂了,听信了宰相杨国忠的鬼话,令防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大败,长安被叛军攻占。
  
  唐玄宗逃到四川后,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统管全国的平叛战事。郭子仪首先击败了叛将阿史那从礼对灵武的进攻,接着率军肃清了进攻长安道路的障碍。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联合回纥兵大破叛军,收复了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以及其他许多州县。这个时候的唐朝早已没了盛世雄风而且一天比一天衰败,安史之乱的战火刚刚熄灭,吐蕃又趁机占据了唐朝不少领土,唐代宗吓得不知所措,丢下了长安,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在商州(陕西商县)召集四散的军队,决定收复京城。他派人白天击鼓呐喊,晚上燃遍火把,以迷惑吐蕃。老百姓都传说郭子仪要率领大军从商州进取长安了,吐蕃军信以为真,撤出长安。唐代宗返回了京城。
  
  不久,曾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吐蕃兵三十余万进犯关中,70多岁的郭子仪又一次挂帅出击,他先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口才亲自跑到敌营把回纥军忽悠得归服了唐军,继而大败吐蕃军,又一次拯救了唐朝。
  
  唐德宗即位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和姜子牙在周朝、诸葛亮在蜀汉的待遇差不多),官至中书令、太尉(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兵权已经被免了)。郭子仪几次在危亡时刻拯救了大唐、挽救了皇帝、挽救了百姓,功高盖世,历任四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地位显赫,而他依然忠心耿耿,坦荡无私(当然也对Politik精通得很,懂得如何在皇上眼皮底下做事),搞得一些坏分子想陷害他也陷害不成(曾被罢官,但有惊无险,又被启用)。正所谓“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如此境界自古有几个人能达到呢?可见郭老元帅处事本领是也是想当高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4 10:42 , Processed in 0.056533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