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imwangqi

[神州大地] 笑傲沙场——中国古代风云名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8.荡平安史叛贼——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708-764)-唐朝将军
  
  李光弼,契丹酋长的儿子,在平定安史之乱的重大军事行动中,他与郭子仪是两颗最耀眼的沙场明星。
  
  这个少数民族将军从小就与其他小孩不同,他不爱嬉笑玩耍,严肃刚毅,长大后擅长骑射,胸藏谋略,是一个成熟和深沉得有些过分的年轻人。当时的名将王忠嗣很赏识他,说李光弼以后肯定能成大将,另一位将军安思顺也很器重他,甚至想把女儿嫁给他,不过李光弼没答应这门亲事,装病跑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进军河北,收复常山等10多个郡。守卫太原时,他以一万弱兵对抗叛将史思明和蔡希德的10万大军,他挖地道,飞巨石,死守城池,大破叛军。
  
  当上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后,李光弼成功地指挥了河阳之战(河阳,今河南孟县),决战前他把短刀插入靴子里,对诸将说:“战争是最危险之事,我是国家重臣,不能死在贼兵手里。万一出战不利,诸君前头死在敌人手中,我随后自刎而来,绝不让你们单独牺牲!”此战李光弼大破史思明叛军,使史思明不敢率军西进。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李光弼导演了一个“母马勾引公马”战场趣事,当时史思明叛军有不少好马,每天都会让士兵赶去河中洗澡,李光弼下令把军中的母马全都赶到岸边,母马们思念还在城中的小马宝宝,就嘶鸣不已,史思明叛军的马可都是公马,它们一听到母马的叫声,全都春心荡漾,不顾一切来追母马,结果这些公马全归了李光弼。
  
  河阳战役后,李光弼被任命为太尉兼中书令,继续率军与叛军交战,屡次获胜。但唐肃宗轻信宦官鱼朝恩的鬼话,强令李光弼进攻洛阳,李光弼深知史思明兵锋尚猛,不可轻易进军,可是朝廷一再催促,无奈之下李光弼只得与仆固怀恩等人进攻洛阳,李光弼命令仆固怀恩在洛阳附近的邙山布阵,但仆固怀恩不听命令,擅自在平原布阵,导致唐军惨败。幸好皇上这时比较清醒,认为罪在仆固怀恩,就没把李光弼怎么样。不久叛军头子史朝义(杀死自己老爸史思明的家伙,爷俩都够混蛋)骚扰江淮,李光弼奉命镇守临淮(今江苏盱眙),数次挫败叛军,使史朝义始终没好日子过(最终兵败自杀)。
  
  李光弼在战场不惧叛军,却很害怕另一种势力——就是朝廷中鱼朝恩、程元振这帮宦官。安史之乱刚平息不久,吐蕃军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奔河南,朝廷紧急命令李光弼出兵勤王,但李光弼担心被宦官陷害,就借故拖延,最终长安还是李光弼的战友郭子仪收复的。后来朝廷又召李光弼入朝,李光弼还是因为害怕宦官陷害,不敢去长安。这些件事遭到不少人的非议,李光弼自己心里也挺郁闷的,最终得病去世。不过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还是没争议的,有人评论就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名将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李光弼,世人对他用兵本领的赞誉超过了他的战友郭子仪。至于他晚年不勤王这事,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历代被奸臣害死的名将太多了,李光弼只是自保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69.大唐拯救者——李晟
  
  李晟(字 良器,727-793)-唐朝将军
  
  李晟出身军门,年轻时就是一位武艺不凡的豪杰,他18岁时投奔名将王忠嗣(时任河西节度使)。一次与吐蕃的战斗中,唐军遭遇吐蕃悍将,屡战不利,大为恼火的王忠嗣下令招募弓箭高手,李晟报名参加,纵马出阵,一箭干掉敌将,王忠嗣兴奋得拍着李晟的背称赞他是“万人敌”。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日趋衰落,天下形势一塌糊涂,李晟数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吐蕃进犯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李晟仅率1000骑兵迎击,他没去宁夏,而是奔了甘肃把吐蕃军后方基地的军需物资全给烧了,围攻灵州的吐蕃军断了粮草,只好退兵。10多年后,吐蕃又不老实了,他们拉上南诏合兵10万分三路进犯唐朝。吐蕃军侵入四川,连占大批州县,唐德宗命令李晟率领精锐的神策军(唐朝禁军,十分强悍)前往救援,李晟取道成都、漏阁(四川芦山东南),神速突进大渡河,连夺数城,吐蕃军虽然兵力众多,但仓促迎战,被李晟打得大败,有被击毙的,有掉到河里淹死的,有落下悬崖摔死的,还有过度饥饿疲劳死亡的,惨重之极。
  
  唐德宗即位后,大批手握兵马的节度使集体闹事,割据四方,称王称帝,最悲哀的是连长安都被造反头子之一朱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卷:盛世神威——隋唐篇
  
  70.雪夜刀光影——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5.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1.铁枪勇将——王彦章
  
  王彦章(字 贤明,863——923)中国五代时期后梁将军
  
  《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死亡的地点是——铁枪庙,这铁枪庙里供奉的“英灵”就是五代猛将王彦章,在五代十国时期,论“猛”字,除了后唐的“铁鐹大将”李存孝,就要数后梁的“铁枪大将”王彦章最牛了。
  
  王彦章少年从军,跟随朱温(唐朝的终结者,五代后梁的建立者)征战。这个山东壮汉力大无穷,还会“内功”。从军时,他自荐当队长,众人不服,他就光着两只脚在满是蒺藜的地上连走百步,双脚毫无损伤,在场的人全都惊叹不已。朱温深知王彦章的本事,就让他统领侍卫亲军,并在作战中经常让他担任先锋去冲杀。王彦章最趁手的兵器是两条铁枪,据说一条就100多斤重,其他人抬起来都困难,而他作战时马鞍上悬着一条,手里握着一条,舞动起来如同飞旋,人送绰号“王铁枪”。(在《射雕英雄传》中,王彦章庙里的“铁枪”被黄蓉拿去,送给郭靖的大师傅柯镇恶当拐杖了。)
  
  不过,王彦章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最适合的就是当先锋去冲阵,而绝非统兵将帅之才。他虽然为梁朝立下不少赫赫战功,但也吃了不少败仗(最后因败而亡),原因除了他军事指挥水平有限外,还有一个,就是梁朝的对手——晋王李存勖(后唐的建立者)是五代时期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当然,李存勖对王彦章的勇猛还是十分欣赏的,他俘虏了王彦章的家眷后,对他们全都厚待,李存勖还派使者秘密会见王彦章,劝说他归顺自己,王彦章对梁朝朱家天子可谓死心塌地,不但不肯归降,还杀死了李存勖派来的使者。几年后,李存勖见王彦章投降自己是没希望了,就下令杀掉了王彦章的全家。不过这样一来,王彦章更不可能投降仇人了。
  
  在一次与后唐军的战斗之前,王彦章向梁帝朱友贞保证三天内破敌,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的“大话”。王彦章率领600甲士乘夜斩断了后唐军链接德胜(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两岸的后唐军不能互相救援,随后他率领精骑打破了南城,后唐军只好弃守北城,这次军事行动正好三天,梁军声威大振。
  
  不久,李存勖率领后唐军攻梁,王彦章率领保銮骑兵(皇宫侍卫军)和一些新召募的士兵阻击后唐军,王彦章因兵少而战败,他的勇猛再也不起作用了,他被后唐军大将夏鲁奇挥矛刺伤,坠落战马被夏鲁奇生擒。王彦章一贯鄙视李存勖(其实李存勖的军事才能不知比他强多少倍),一直就认为李存勖就是一个小屁孩,没啥可怕的。所以王彦章被俘后依然盛气凌人,李存勖又是赐药给他包扎伤口,又是派人抚慰,依然希望这位猛将能归到自己的麾下,但无论如何劝说,王彦章的心就如他的兵器大枪一样——铁定了!李存勖无奈,只好下令把这个“坚贞不屈”的猛将处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5.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2.“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本名 安敬思,?——894)中国五代时期后唐将军
  
  在一些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李存孝是五代十国时代第一武功高手、头号猛将,他号称“十三太保”,小时候就打死猛虎(“李存孝打虎”还成了武术中的一个招式),当上将军后日夺八寨,夜抢三关,18骑取长安,手中一柄“毕燕挝”(一种奇特的兵刃,有说拳状、有说爪状)天下无敌,再勇猛的高手在他面前也走不过三个回合。其勇猛指数不亚于《三国演义》第一猛将吕布和《说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那么历史上的李存孝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后来被晋王李克用(唐末军阀,沙陀人,后唐建立者李存勖的老爸,被追尊为后唐太祖)认为义子,姓名也改成了李存孝。在李克用与朱温(后梁建立者)的争霸战中,李存孝屡立战功,他在战场上的“造型装束”威猛而另类——身披重装铠甲,腰间带着弓,腿上带着槊,手里舞着铁鐹(应该就是“挝”,前面已经说了),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几乎万人莫当。他出战时总是带着两匹战马,战到一定时辰,他就在战场上换马,上下如飞,动作相当漂亮。当时人们都把他比作三国时的两位猛将——威震合肥的魏将张辽和百骑劫营的吴将甘宁。
  
  在一次战斗中,李存孝演出了历史上少见的武将单挑的好戏(在真实的历史上,演义小说中渲染的那种“武将个人对决”并非常见)。当时朱温的梁军围攻泽州(属山西),李存孝奉命率军救援,他耀武扬威地率领五百骑兵绕着梁军营寨大喊,说要把梁军的肉分给将士们吃,让梁军派出一个胖子来打,梁军大怒,派出猛将邓季筠出战,李存孝手舞铁槊与其交锋,也不知用了哪路招数,将邓季筠生擒,梁军大败,李存孝奋力追击,连斩带俘一万多人。
  
  李存孝虽然勇猛过人,但并不是个头脑简单的悍勇匹夫,他也算是熟通战术,曾经以三百骑兵为埋伏,然后突然袭击,生擒了梁军将领孙揆;还有一次,梁军将领韩建派出三百壮士夜袭李存孝大营,李存孝发觉后设伏将这帮偷袭者全都干掉。
  
  这个盖世猛将的结局相当惨。李克用的另一个儿子李存信和李存孝关系极糟,他经常对李克用说李存孝的坏话,无非是怀有二心之类。李存孝心里非常不安,加上他早就对上面对自己的封赏感到不公,于是背叛了李克用,当李克用率军把他围住时,他感到彻底绝望。他登上城楼哭道:“儿蒙父王大恩,官至将帅,难道愿意舍弃父子感情而投敌吗?这都是存信诬陷的原因。我希望活着见父王,说一句话就死。”李克用也很伤感,就派夫人刘太妃把李存孝带了回来。李存孝跪下磕头谢罪,继续说这一切都是存信诬陷造成的。李克用大怒说:“你写檄文说我的罪状,难道也是存信让你干的?!”接着将他押回太原,五马分尸(车裂)!
  
  处死这个勇猛的义子,李克用的心里也是悲痛欲绝,一连10多天不理军政大事。处死存孝时,没有一个将领为他求情(因为平日都嫉妒李存孝的战功),李克用更是郁闷,心中就特恨这些将领,其中一个和存孝关系很不好的将领康君立就被李克用给毒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3.五代第一名将——周德威
  
  周德威(字 镇远,小字 阳五,?-918)中国五代时期后唐将军
  
  谁是五代十国最出色的武将呢?“十三太保”李存孝和“铁枪猛将”王彦章武力超群,谋略却差点。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和后周世宗柴荣倒是极具军事才能,不过他们都是皇帝不算“纯武将”了。纵观这段纷乱时代,第一武将非周德威莫属。
  
  周德威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将军,长得确实很“威”,身材魁伟,面部表情极其严肃,就是笑起来也不改变(莫非表情凝固了?)。他智勇双全,还有一个望烟尘就能判断兵力多少的绝活。
  
  周德威在梁晋争霸战(即后梁与后唐)中威名显赫。一次战斗中,梁军宣布生擒周德威者封为刺史。梁军中有一员猛将陈章,绰号“陈夜叉”,经常身着红色铠甲、坐下白色战马,以显示自己的个性与非凡,他根本没把周德威放在眼里,决定活捉周德威。晋王李克用提醒周德威说:“陈夜叉可要活捉你去换个刺史当当,看到白马红甲的人,你可要多加提防!”周德威笑道:“这个陈章吹牛罢了,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梁军交战前,周德威下令士兵们只要见到白马红甲的人,就假装躲避。两军对阵时,周德威穿上士兵的军装混杂在队伍中,陈章率军杀出,周德威部下的军士就纷纷后退,陈章舞枪追来,周德威看准陈章就是一铁锤,把他砸下马生擒。可怜陈夜叉的刺史没当成,倒成了俘虏。在与幽州猛将单廷珪(自称“大燕皇帝”的刘守光的麾下,和《水浒传》108将中的“圣水将”同名)的交手中,周德威还用的是类似一招,单廷珪催马挺枪杀来时,他假装败退,待单廷珪刚跑到他身边要刺他时,周德威侧身闪过,一铁锤把他砸下马,活捉了。
  
  周德威一生笑傲沙场,用兵的本领丝毫不亚于他亲自格斗的本领,他随晋王李存勖(后唐的建立者)解潞州之围、在柏乡之战中献计大破梁军、率军灭掉了占据幽州(今北京)自称“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坚守幽州时使契丹军围攻200日不能破城……虽然周德威和李存勖都是军事天才,但二人用兵之法不同,李存勖骁勇冲动,一见到敌军就特别有爆发力;周德威谨慎持重,经常先挫败敌军前锋,抓住敌军的弱点来取胜。就是因为两人作战特点不同,导致了周德威的悲剧。
  
  胡柳坡之战,周德威主张以逸待劳,先骚扰梁军,等他们疲惫后再正式出击,而李存勖不听他的策略,非要在第一时间就率军猛攻,周德威已经预感到这次战斗的结局,于是对儿子说:“我不知要死在哪里啊!”战斗打响,梁军进攻晋军的辎重部队,辎重部队的士兵吓得逃到周德威的军中,周德威军阵大乱,梁军乘势进攻,周德威父子战死沙场。李存勖护持着周德威的尸体痛哭流涕,后悔不已。
  
  周德威肯定想不到,他死后三位皇帝都对他大大追封——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赠他为太师;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加赠他为太尉;后晋高祖石敬瑭也追封他为燕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4.铁血丹心杨家将――杨业
  
  
  杨业(本名 重贵,又名继业,?-986)中国北宋将军
  
  《杨家将》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传奇故事之一,不过里面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比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杨业倒是一个真实人物,也是抗辽“杨家将”的“首席明星”。
  
  杨业原来是五代十国时北汉的将军,从小就擅长骑射,喜欢打猎,是一位出色的猎手,他经常对朋友们说:“将来我当了大将带兵,就会像老鹰、猎犬追逐野兔一样。”后来杨业在代州(陕西代县)率军防御契丹(辽朝),屡立战功,绰号“无敌”。 不过在北汉与北宋的交战中,杨业却并没有“无敌”,反倒常吃败仗。北汉被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后,杨业归降了宋太宗,被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辽景宗亲率10万大军进犯雁门关时,驻守代州(边防重地,雁门关就在代州附近)的杨业亲率数百骑兵绕道辽军背后发起猛攻,击毙了辽朝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辽朝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缴获无数盔甲武器和马匹。从此辽军望见杨业的旌旗就自动退去。
  
  几年后宋太宗出兵三路攻辽,杨业作为西路军副总指挥与总指挥潘美、监军王?曷示鲅忝殴兀钜德示嗽浦荩ㄉ轿鞔笸⒂χ荩ㄉ轿饔ο兀㈠局荩ㄉ轿魉分荻⑺分荩ㄉ轿魉分荩闹莸牧山枷蛩尉督怠K尉淙灰宦犯娼荩Ψ稚浜喜缓茫由狭覆莨┯σ膊患笆保贾抡匠⌒问埔宦淝д伞2鼙颍ㄋ纬鸬艉笫窈湍咸疲┑亩肪涣晒谝缓方尚莞绱虻么蟀埽翁谝豢挤チ傻男朔芫⒍偈比泵ο铝钪新肪⑽髀肪吠恕U馐保晒硪桓雒尚遍羯毕蛭髀肪钜捣蠲时诨っ裰谙蚰诘爻吠耍蚺嗣馈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5.骁勇“杨六郎”——杨延昭
  
  杨延昭(本名 延朗,958——1014)中国北宋将军
  
  
  稍微知道一点“杨家将”故事的人,也都知道“杨六郎”的大名,虽然“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和儿媳穆桂英是虚构的,但这“杨六郎”却是历史上真实的抗辽英雄,他也确实被称为“杨六郎”。历史上的杨延昭之所以号称“六郎”,并非因为他是杨业的六儿子(应该是长子),而是辽国认为他是北斗七星中第六颗转世,而这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辽国称赞杨延昭为“南斗”,而“南斗六星”主兵机),看来这“六郎”的称号是他敌人“赠与”的,还和“星座”(“星座”这东西真是流行古今)有关。
  
  杨延昭从小就随老爸杨业过军旅生活,对战场那些事儿并不陌生。在一次辽宋交兵时,杨延昭担任先锋,战时臂上中箭,仍不后退,反而拼杀更猛。也就是这一年,杨业殉国,杨延昭算是肩负了“国仇家恨”。
  
  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20万大军围攻遂城(今河北徐水附近)时,负责守城的杨延昭麾下只有不到三千的兵马,辽军攻城甚猛,萧太后亲自督战,形势万分危急,如果硬拼,宋军肯定完蛋,眼下只有想出妙策退敌,而且身为主帅,一定要清醒,万不可慌张。杨延昭这点做得非常棒,他从容指挥,发动城内全体军民登城防守,数次击败辽军进攻。恰巧这时寒流袭来,气温极剧下降,杨延昭的灵感也来了!他乘夜发动全城壮士用水浇城,迅速把整个遂城都搞得水淋淋,天一亮,一座“冰城”呈现在辽军面前,辽军无论怎样攻城,都无法上去,萧太后无奈,只好撤兵,杨延昭乘势打开城门,率军奋勇追击,辽军一败涂地。从此,这位将门虎子威震边庭。
  
  萧太后遂城一败,并不甘心,不久又派军攻打遂城附近的羊山,杨延昭诱敌深入,合围辽兵取胜。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战,将羊山改为“杨山。”后来辽朝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军退出宋朝领土,但退的时候大肆洗劫掠夺了一番,杨延昭本来就对议和十分气恼,又看到辽军如此暴行,更是火冒三丈,他不顾朝廷“勿追契丹”的命令,单独率领一万骑兵追到了契丹边界,在古城(山西广灵附近)大破辽军,夺回不少人马和物资。这可把宋真宗吓坏了,他可不像再得罪辽朝,立刻下令杨延昭不许再搞此类行动。
  
  杨延昭与老爸杨业一样,智勇双全,精忠报国,但也都因为宋朝朝廷无能,而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身为大将从来不讲究什么,士兵对他极为敬仰。杨延昭病逝时57岁,当地百姓望着他们棺木,无不悲伤流泪,哭声震天。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杨家将》把杨文广写成了杨延昭的孙子)继承了爷爷和老爸的勇猛与忠诚,曾率军大破西夏兵,成为杨家将的又一个骄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6.北国女帅——萧燕燕
  
  萧绰(小字 燕燕,契丹族,953-1009)中国辽朝太后、女军事统帅
  
  萧燕燕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Politik和军事都相当了得的女强人,这一点连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无法和她相比,这武则天虽说也是女中豪杰但可从没有像萧燕燕那样“亲御戎车,指麾三军”。
  
  萧燕燕出身契丹贵族,是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聪明美丽,智勇过人,她17岁被册封为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极受宠信。辽景宗体弱多病,一副短命的样子,这使得萧燕燕能有许多参与Politik决策的机会,锻炼出了当领袖的本领。景宗35岁病死,12岁的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30岁的萧燕燕作为年轻的母亲也是辽国皇太后开始摄政。这位北国女子果然非同凡响,她在身边聚集了一批精英人才为自己所用,其中名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是她手里的两把利剑,汉族大臣韩德让(也是她的情人)则是她最倚重的智囊。萧燕燕大胆改革,整顿吏治,修订法律,发展农业,使辽朝国富兵强。萧燕燕之前,契丹歧视汉人,萧燕燕一改往日之政策,给汉人以平等待遇(辽国的军队中,也有不少汉人士兵),提倡汉文化,很受汉人拥护。
  
  萧燕燕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有的女军事天才,她不但整编了一支由自己亲自统率的精锐军队,还决策战略甚至率军亲征。高粱河之战,她参与辽军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大败宋太宗赵光义亲率的宋军;宋军三路伐辽时,她亲自部署战略,又亲临前线督师,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辽国名将大败宋军名将曹彬、潘美,俘虏了号称“无敌”的杨业。51岁时,萧燕燕再次率军攻宋,但在澶州(河南濮阳)受阻,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也被宋军射死,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换了一般统帅肯定惊慌失措,而萧燕燕就是厉害,她抓住宋真宗派人求和的机会,答应休战,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不但要向辽朝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还尊萧燕燕为“叔母”。这一次萧燕燕虽然没有在战场得胜,但却达到了目的,对辽国大大有利。除了和老对手宋朝作战外,萧燕燕还曾与党项、女真、高丽等交锋,都获得了胜利,辽国威震北方,周边部落纷纷臣服。
  
  再随便说说这位女强人的私生活。萧燕燕生活相当开放,她和汉族大臣韩德让(契丹名耶律隆运)的爱情世人皆知,两人出双入对,毫无忌讳,辽圣宗耶律隆绪对待韩德让也如亲爹一样敬重孝顺,韩德让对萧燕燕更是一往情深,为辽国的富强鞠躬尽瘁。韩德让在辽国的地位高不可攀,封为大丞相、晋王,出入礼仪入天子一般,总揽辽国军政大权,可以入朝不拜,其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太后萧燕燕和辽圣宗。不过萧燕燕也是够残忍的,为了让韩德对自己忠贞不渝,她派人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嫔妃多如繁星,但文武双全、军政皆能、威名赫赫者,恐怕只有萧燕燕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谁主沉浮——五代宋辽金元篇
  
  77.大辽战鹰——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字 逊宁,契丹族,?-998)中国辽朝将军
  
  《天龙八部》里的大英雄萧峰曾被辽国皇帝封为“南院大王”,虽然萧峰是虚构的,但这南院大王的官职历史上倒真存在,它和北院大王一样都是辽国仅次于南、北两府宰相的高官。堪称辽国第一悍将的耶律休哥就曾是“北院大王”。
  
  耶律休哥出身辽国皇族,是辽景宗耶律贤、辽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麾下的得力战将,史书上称赞他“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景宗时,宋太宗赵光义率军围攻幽州(今北京,当时是辽国的“南京”),大破辽军,景宗看形势不妙便想放弃幽州,危急时刻多亏耶律休哥请求率军救援,他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此人也是辽国一员强悍的虎将)夹击宋军,大获得胜,解了幽州之围。这场高粱河之战打得极其惨烈,宋军死伤惨重,宋太宗受伤逃跑,耶律休哥也身负三伤,但仍然乘车追击宋太宗到涿州(今河北涿县)。
  
  不久,耶律休哥随燕王韩匡嗣伐宋,这个韩匡嗣没有任何军事才能,宋军想出了假投降的计谋,把他骗过,耶律休哥一眼就看出宋军有诈,他劝韩匡嗣严阵以待,韩匡嗣就是不听,结果中计兵败,多亏耶律休哥早有准备,阻止了宋军的追击。韩匡嗣回国后受到严惩,耶律休哥被封为北院大王。
  
  当上北院大王没多久,耶律休哥随辽景宗南下攻宋,瓦桥关一战,大败宋军,击毙宋将张师,辽景宗极为高兴,赐他“于越”尊号(立下大功者才能获得如此殊荣,高于南、北院大王)。几年后,辽宋又打起来了,宋太宗兵分三路围攻南京,耶律休哥负责抵抗指挥东路军的宋朝名将曹彬。耶律休哥避免正面交锋,白天以小部队骚扰宋军,夜晚派轻骑袭击宋军的薄弱之处,还把宋军的粮道给断了,结果把曹彬的军队搞得相当疲惫。援军到来后,耶律休哥与曹彬在歧沟关大战,宋军败退,耶律休哥率精兵追击,宋军慌乱不堪,掉到河里淹死的不计其数,把河水都堵塞了。耶律休哥因这次战功受封为“宋国王”。
  
  此后耶律休哥担任先锋都统,随辽圣宗南伐,他与萧太后率领的辽军主力把宋军包围在君子馆(河北河间北),歼灭宋将刘廷让的数万兵马。不过耶律休哥在与宋朝的战争中并不是百战百胜,他曾在徐河之战中被号称“黑面大王”的宋军猛将尹继伦突袭,自己还被砍成重伤。但这次失败对耶律休哥的名将地位没什么影响,倒是令尹继伦威名一振。
  
  对辽国来说耶律休哥是护国的战神,但对宋人来说就是番邦的凶神了。宋人对他十分恐惧,当时如果宋朝某小孩哭闹,小孩的爸妈就会说“于越”来了,小孩马上吓得不敢再哭。其实耶律休哥只是位骁勇善战的出色武将而已,并非滥杀无辜的战争狂徒。在和平时代里,他在边关实行军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赋役、抚恤孤寡,严令辽军士兵不得进犯宋朝边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3 11:01 , Processed in 0.055329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