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天界的传说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非常赞同文中对进化论的观点$握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文

II-5 后记

以上的证据与发现几乎都是对于我们不疑有他的“常识”的莫大冲击。既然科学常识是有问题的,那么人类一直以来所认为自己认知到的“宇宙真相”,离真正的宇宙真相,究竟相距多远?

其实现在科学在逻辑上的基础是属于“归纳法”。也就是说,经由不断地观察,集合了大量的观察结果,再进行学说的建立。一旦学说建立后,必须经过更严格的实验证明,一旦发现不能解释的例证时,这个学说就不成立了,必须退回去重新作新的假设。而要成为定律就更严谨了,在长时间的研究后确认这个学说没有问题后,经过更加仔细地验证,此时必须在逻辑上也要能非常严谨,足以说明相关的大部分事例,才能成为定律。同样的,如果有反例或者是逻辑上的瑕疵,也必须退回学说的阶段,重新审视。

因此我们知道,虽然大部分科学家承认进化论,但是毕竟它只是一个学说,在逻辑上仍然有许多漏洞,严谨的科学家仍对这个学说持保留态度。关于人类从何而来,生命的起源为何?都是所有科学研究中重要的问题,用一个还没确定的学说当作教科书的内容是令人质疑的。

而不断发现的证据更是对进化论有力的反证。如果说一个反证就足以推翻进化论的逻辑基础,那么这么多的例子,难道我们还认为它们只是偶然的发现?今天的社会上,许多人想的是如何取得更好的竞争力,以争取更好的事业成就与幸福的生活。隐隐约约,达尔文进化论的假设之一“适者生存”,已经成为人们处事的准则。然而当我们发现达尔文的学说有很大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同时,回头一看,这样的生存方式是不是也有很大的问题?

也许大家听过史前文明吧!接下来的章节我们要看看科学家发现的一些确实的史前文明的证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亘古之谜



III-1 海底遗迹

挑战人类历史观

您知道地球的历史吗?目前科学家经过研究后推测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约在四十六亿年前诞生,一直到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也就是约一百八十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代,才开始有猿人的出现。根据一些化石的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一直到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全新世,也就是最后一次冰河期开始衰退并趋于结束时,才开始有所谓的社会生活及文明存在,但这些文明似乎都停留在新石器时代。现代人类历史时期的定义是根据五千多年前开始留下的文字符号所保存的使用记录,在此之前的时期则为史前时代。

然而,出乎科学家的意料之外,在大洋底下陆续出现的海底文明遗迹挑战了这样的历史观。这些海底遗迹的建造者,不仅已经有了精巧的建筑、工艺水准,并显示当时已拥有高度的文明,也懂得运用文字及拥有建造金字塔的能力。如果以现代科技推算这些海底遗迹所在位址的海域,至少都是在上万年前、数万年甚至更久远以前存在于海面上的,因此,可以明确地判断在新石器时代之前非常久远的史前时代,曾经存在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而这些文明很可能因为遭受某些变故,导致其文明历史无法延续、流传下来,仅留下片段残骸沈于海中,做为曾经存在的证据,诉说着史前传说的片段。

沉没海底的城市──日本与那国岛海域遗迹

半个世纪前,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南端,潜水员们在海底潜水时发现了人造建筑物的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状的建筑等。这可说是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迹,其范围东西长约二百公尺,南北宽约一百四十公尺,最高处约达二十六公尺。


[ 本帖最后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7-4-12 21: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六年,当地的潜水员将这座海底城命名为“海底遗迹潜水观光区”,经过报导之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其后琉球大学成立“海底考古调查队”开始长达八年的调查,包含在石桓岛东南至东西方沿岸的海底,又陆续发现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拱门及几何图形的海龟雕塑等,最令人震惊的是发现雕刻在石墙上的“象形文字”,证明了这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古文明遗址。

由高处往下看,遗迹的四周围有市街、农地,最大的一处遗迹全长一百公尺、高二十五公尺,由巨大的岩石所筑成。据琉球大学“海底考古调查队”以电脑合成方式绘制的立体图显示,该遗迹可能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祭拜的神庙。神殿北面有二个半圆形的柱穴,考古学家认为是举行仪式前沐浴之处,而神殿东方有拱形城门,城门附近有两块重叠巨石,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工雕孔,据推测应为经过加工而成的城堡的基石。

此外也在与那国岛东南海岸著名的“立神岩”下方海底,发现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其五官及脸孔清晰可辨。稍后就在巨大人头雕像的附近,又发现了象形文字群,显示海底遗迹的建造者已具有极高的文明发展。


琉球大学物质地球科学系教授木村政昭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接受访问时,表示遗迹以目测即可清楚的辨识是由人工完成的组合。各种证据都显示遗迹的确是人造的,包含四周街道的分布,以及阶梯呈直角状的平坦接面,石块上圆形的孔穴极似以石柱插入后遗留的痕迹等。而人头像及象形文字的发现,更证实与那国岛南方的海底遗迹,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遗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匪夷所思的海底金字塔



除了与那国岛南部之外,在与那国岛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大的发现。一九九○年潜水人员在西崎海域海底,发现了一个以岩石堆砌的庞大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型结构宽一八三公尺、高二七ܧ四三公尺,由长方形的巨石构成,总共有五层。而大金字塔附近还发现几座小的石墩,形状类似于大金字塔,是由石板拼成阶梯状的袖珍金字塔,宽约十公尺、高二公尺。

参与研究的琉球大学地质学家判断这个建筑是人工产品,并非自然产物,否则应该有经过腐蚀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是完全没有找到这样的石块碎片。此外金字塔周围有类似街道环绕的遗迹,也显示这不是大自然产生的。美国波士顿大学地质学者潜水考察后也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则表示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准。

据东京大学地质学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金字塔型建筑物。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而日本的海底遗迹难道是一个特例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台湾澎湖虎井海底古城墙



据台湾古籍“澎湖县志”中的描述,从虎井高处俯视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绵延的城墙,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沉渊”。民国七一年,国内资深潜水人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确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关切。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长满海草,东西向总长约一百六十公尺、南北向总长约一百八十公尺,城墙厚度上端约一ܮ五公尺,底部约二ܮ五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外墙直径约二十公尺,内墙则约十五公尺。

当时有人认为古沉城为桶盘、虎井特殊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墙,应该是全部连续的,若是人造的话会有中断处;另外若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相当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Graham Hancock),偕其夫人在民国九○年八月间会同中、日人员实地潜水探勘后,说明以海底沉城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他很肯定的指出:“大自然对东西、南北走向没有兴趣,但人类建筑却很讲究方位”,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块呈现十字形南北向与东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并且由于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他说明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汉卡克并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学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城一样埋在海底,深藏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慕达、巴哈马海底遗迹

一九五八年,美国动物学家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海底观测研究时,意外发现群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些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呈特殊的几何图形,也有的为笔直线条绵延数海哩。十年后,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又发现了巨大的丁字形结构石墙,长达四百五十公尺,并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形成直角,并且石墙是由每块超过一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块所砌成。随后更发现结构更复杂的平台、道路及类似码头和桥梁的建筑结构,整个建筑遗址呈现出类似港口的分布。

此外,欧洲科学家在著名的百慕达三角洲海底探测时,也发现百慕达海底耸立着一座无人知晓的巨型金字塔,金字塔边长三百公尺、高二百公尺。塔上有两个明显为人工建造的巨洞,海水急速从这两个巨洞流过,形成巨大旋涡,使四周一带水域波涛汹涌,海面雾气腾腾。而要推算这座海底金字塔建造的时间相当困难,但已知这一带陆地沈入海底的时间至少在数万年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前文明的存在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而是历经了无数次的地壳变动、火山爆发、洪水、冰河等变化,亿万年来几经浮沈,才形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地理环境。以日本的“亲潮古陆”为例,这片离日本海沟仅九十公里,深达二千六百公尺的地方,在六千七百万~二千五百万年前竟是高耸在日本列岛以东一百二十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所以,我们不难想像,如果史前时代人类曾经有文明,那么很可能一度、甚至几度毁灭于天然灾害侵袭,只留下部份遗迹在地形变动或海水上升后,没入海底而得以保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Mu大陆文明



十九世纪末,英国上校James Churchward于驻防印度期间,在一个极特殊的机缘下,由一位印度教古寺院的住持手中得到一块Naccal碑文,这是一种极为艰涩难懂的文字,上校费尽艰难终于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点下,读出了一个伟大古文明的兴衰史。一九二六年上校出版了关于Mu大陆文明的著作“遗失的大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 “Mu大陆”的传奇故事。

Mu大陆的位置根据碑文上的记载位于现今的太平洋海域上,人类在Mu大陆上曾经发展出一个伟大繁荣的文明,创造出高度的文学、艺术、工艺、制造等文化。当时居民拥有高度的建筑技术,能够建造大型建筑物、金字塔、石碑及城堡、道路等。据说Mu大陆的首都和各都市中都铺有整齐的石板道路和运河,都城中的墙壁装饰着闪亮的金饰,所有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Mu大陆居民也十分精于航海技术,航海足迹遍布各大洋,甚至发展出强大的殖民帝国,当时Mu大陆被称为“世界文化的屋顶”。

然而繁华的Mu大陆,却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瞬间消失于水平面下。怵目惊心的惨剧首先来自于猛烈的火山爆发,引发了强烈的地震及狂暴的海啸,并不断引出新的火山爆裂。最后在火山熔浆狂喷及地动山摇的地震下,地面像海浪般的跳动、火柱浓烟遮盖了天空,大地上的一切如倒塌的积木般往下陷落,火山熔岩及扑天盖地的海啸穿过其上,就在一瞬间,Mu大陆完全消失在太平洋下。

Mu大陆的事迹虽然可以视为一个传说故事,但我们如果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经过毁灭后再造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从目前各处海底遗迹的发现,对史前文明的存在,提供了许多不可抹灭的证据。从这些史前文明的发现,存在各种科学的证据证实的确有古代文明的存在,而要将这些史前文明遗迹写进历史,还是很难被现今的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所承认,因为这和过去的历史观并不相容。然而我们相信,科学家只要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认识历史的真相,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无视于尘世的纷扰,海底古文明遗迹,依旧静静的矗立在海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跑来跑去的羊 于 2007-4-11 20:13 发表
精彩!非常赞同文中对进化论的观点$握手$







$握手$ $ok$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2 您知道月球是人造的吗?

您知道月球是人造的吗?




自从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后,人们对于月球的神秘感似乎降低了。以往,人们在中秋节举家团圆,吃着月饼的时候,抬头一看天上的明月,心中不免对它感到好奇与疑惑。好奇的是月亮上究竟有什么?疑惑的是这个月亮是哪里来的呢?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能表达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好奇与憧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太空人登陆月球后,人们知道月球表面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只有无尽的太空尘埃,空荡荡的。不过,您知道吗?登陆月球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现,反而使科学家对于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

目前科学家对于月球的了解已超越当年未登陆月球前的想像,这些新发现的证据可以使人们打开新的思维,重新认识与思考自己与生命的起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的观察

自古以来世界各个民族的天文学家对于月球都进行了长期而充分的观察。月亮的圆缺盈亏,除了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外,更是农民耕作时的参考指标,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二十八天为基础的历法。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月亮老是用同一面对着我们。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会自转,而自转的周期刚刚好跟他绕着地球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面,月儿上的阴影总是同一种。

人们还注意到,月球的大小跟太阳看起来是一样大的。太阳与月亮感觉起来是一样大的,那么实际上是不是真的一样大呢?古时候的人常常观察到一种奇异的天象,称为“天狗食日”,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黑色的天体把太阳完全遮住,一个大白天突然变成黑夜,繁星点点,就是现在科学家说的日全蚀。日全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黑色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大小刚刚好可以把太阳遮住,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月球跟太阳是一样大的。

后来天文学家发现,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刚刚好是月球距离地球的三九五倍,而太阳的直径也刚刚好是月球的三九五倍,所以在地面上看到的月亮,就恰恰好跟太阳一样大了。地球的直径是一二七五六公里,月球的直径是三四六七公里,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二七%。

科学家把围绕行星旋转的星体称为“卫星”,太阳系中的比较大的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在九大行星之中有些行星块头很大,例如木星,土星等等,他们也有卫星环绕着,他们的卫星的直径比起行星本身往往很小,只有几百分之一。所以像月球那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很特殊的。

这些数据上的巧合使得有些天文学家开始想一个问题,月球是天然形成的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陆月球后的新发现



比地球岩石更古老的月岩

一九六九年阿波罗号太空船登陆月球后,科学家不再只能远远望着月球了,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采集岩石标本,放置许多的测试仪器,对于月球的结构可以收集更深入的数据做分析。

首先对于采集到的岩石做了年代分析,发现月球的岩石非常古老,有许多岩石的年代超过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根据统计九九%的月岩年龄超过地球上九○%的古老岩石,计算出的年代是四十三亿年到四十六亿年之前。

对于月表的土壤做分析时发现他们的年代也非常古老,有些甚至比月岩的时间还提前十亿年。目前科学家推测的太阳系形成时间大约在五十亿年左右,为什么月球表面的岩石与土壤会有这么长的历史呢?专家也认为难以解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震实验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月震的实验也许可以说明月球的结构。登陆月球的太空人要出发回到地球之前,会驾驶登月小艇飞离月球表面,与返回地球的太空舱结合后,登月小艇便被抛弃至月球表面。设置在七十二公里外的地震仪测得月球表面的震动,这个振动持续超过十五分钟,就像用锤子用力敲击大钟一样,振动持续很长时间才慢慢消失。举个例子,我们用力敲击一个空心铁球时,会发出嗡嗡而持续的振动,而敲击实心铁球的时候,只会维持短暂的振动,时间不长就停止了。这个持续振动的现象让科学家开始设想月球是否是空心的。

一个实心的物体遭受撞击时,可以测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表面波,而空心的物体只能测到表面波。“纵波”是一种穿透波,可以穿透物体,由表面的一边经过物体中心传导到另一边。“表面波”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只能在极浅的表面传递。但是,放置在月球上的月震仪,经过长时间的记录,都没有记录到纵波,全部都是表面波。根据这个现象,科学家非常惊讶地发现:月球是空心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着金属壳的月球

不知您是否发现,平常看月亮都会有一块块黑黑的影子,这就是科学家所称的黑影区。当太空人拿起他们的电动钻想在那儿钻一个洞时,他们发现挺费劲儿的,钻了很长的时间还是只能钻进去一点点。这就奇怪了,星球的表面不都应该是由土壤与岩石构成的吗?虽然有一点儿硬,但也不至于钻不进去呀!仔细地分析这块区域的地表组成成分,发现大部分是一种很硬的金属成分,就是用来建造太空船的“钛”金属。难怪会这么坚硬了。所以月球的整体构造可以说就像是一个空心的金属球。

这个发现让一个长久以来困惑专家的问题有了解答。月球上的陨石坑数量非常多,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坑洞都相当的浅。科学家推算一颗直径十六公里的小行星以每小时五万公里的速度撞毁在地球上,将会造成一个直径四到五倍深的大坑,也就是应该有六十四至八十公里深。然而在月球表面最深的一个加格林陨石坑(Gagrin Crater),它的直径有三百公里,深度却只有六·四公里。如果科学家的计算无误,造成这个坑的陨石如撞在地球上,将会造成至少一千二百公里深的大坑!

为什么在月球上只能造成这么浅的陨石坑?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月球的外壳非常的坚硬。那么前面发现的月表坚硬金属成分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现象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球是人造的

月球是人造的




有两位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大胆假说,认为月球是外表经过改装后中空的宇宙飞船。如此一来,才能圆满解答月球留给我们的各种奇异现象。这个假设很大胆,也引起不少的争论,现在大部分科学家仍然不敢承认这个理论。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月球的的确不是天然形成的。月球就像精密的机械一样,天天以同一面面对地球,也刚好与太阳一般大。外面是一层高硬度的合金壳,可以承受长时间高密度的陨石轰击,仍然完好如初。如果是一个天然的星体,是不该具有这么多人造特征的。

科学家还发现,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是相当光滑的,几大月海都是在月球的正面,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环型山。难怪月球能以非常高的效率反射太阳光,在夜晚的天空发亮。如果将时光倒回远古月球刚刚成型之时,光滑的月表没有被陨石攻击的坑坑疤疤,中秋节夜晚的月光一定比现在更皎洁。

现在我们知道月球总是以光滑的一面面对地球,而以粗糙的一面背对地球,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月球是为了照明地球上的人们而造的呢?(如果月球是外星人监视地球的太空船,他们不必做这么大的太空船,也不必具备照明功能,相反的他们应该将月球做的越隐蔽越好,不是吗?)

创造一颗类似自然的星体,利用它表面的反射能力照明地球,这个想法很符合环保,因为不需要发电制造大量的污染,也很聪明,因为它能一次照亮整个地球黑暗的一面。虽然这是个很不可思议的想法,不过却也不无可能吧!如果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会不会这样做?

那么如果在史前地球上真的有高度发达的人类,他们有没有可能放一颗月球上去,照亮漆黑的夜晚???!

目前科学家不能解释,不敢承认的事情,当我们放开狭隘的思想框框,用理智去分析,会发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以科学家发现的证据早已透露出月球形成的不寻常之处,为什么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进一步探讨呢?因为史前人类的存在,可以说是科学家的禁忌,大部分的科学家研究的证据不管多么充分,理论多么正确,一遇上与“进化论”相反的观点时,谁也不敢提出来了。求“真”的精神应该是科学研究里的最高原则,如果我们能跳出前人思想的框框后,不难想像有许多的科学研究将有一个非常迅速的飞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II-3 是谁造了大金字塔?



埃及大金字塔,高一四六公尺,其四面底边长分别为二三○公尺,占地五二九○○平方公尺,共用了二三○万块石材。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就将世界上的伟大建筑,选出七项最为人称颂的。然而岁月悠悠,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物,几乎已消失殆尽,独有埃及大金字塔屹立不摇,见证着当时文明的辉煌。一般认为大金字塔建成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第四王朝,由胡夫王所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后代史学家们透过传说,以及相关线索才得出这项推论。关于这么庞大的工程如何建成?不可思议的智慧来自何人?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造的等等谜团却始终没有解开。目前这个说法随着许多研究结果的发布而被质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法老的王墓

史学家们一般认为金字塔与法老的墓葬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西元八二○年,开罗回教总督阿尔玛门(Caliph Al-Ma'mun)率领人马,首度挖出通道进入大金字塔,看到的景象却是非常朴素的房间,连一件陪葬品、珠宝、雕像都没有,甚至连碎片都找不到。而取名为“王殿”的房间里只有一口空空的、没有盖子的箱状石盒。墙壁也是光秃秃一片,毫无装饰文字。史学家们对这个首次进入大金字塔的事迹作出“遭到盗墓”的结论。然而,实际研究指出盗墓者想从其它通道口进入大金字塔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常理下,盗墓者也不可能偷到一个碎片都不剩,更不可能将墙上描述法老的碑文全数抹净。而埃及人为了纪念与称颂法老王,向来将王墓内部装饰的极为华丽,并摆设丰富的陪葬品。这么看来,朴素的大金字塔很可能不是法老王的坟墓,甚至可能毫无关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物的数字展现惊人的精确度



一八八○年代末,现代建筑学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指出大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上。因为其各个棱线都极为正确地面向东南西北,各方位的误差也都在五分(一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内。这不但是非常精确的观测技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建造者竟然能在这样庞大的建筑物上保持超高的精确度。其水平度的正确度也令人震撼。因为其误差仅一·五英寸(约三ܭ八公分),即使是现代的建筑也难以媲美。科学家推测要造出大金字塔这样高技术的水准至少要经历数千年的进化,然而翻遍埃及历史,却找不到这类技术发展的记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凡的技术



大金字塔的力学构造极其巧妙。它并不是将二百多万个石头直接堆砌成锥型。若构造如此单纯的话,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崩溃,就会因为过于笨重,而全数崩坏。支撑大金字塔的,是类似树木年轮的构造,也就是由称为扶壁的硬体构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层所组合成的。这种构造使得大金字塔在十三世纪时的一次大地震中,只有少部份的外侧石块崩落,整体结构丝毫不受影响。然而在大金字塔之前建造的第三王朝金字塔或之后的第五、第六王朝所建的金字塔相比之下结构相当粗糙,甚至许多已经完全崩坏。

再者,如何从地面到一百多公尺的高空中,将二百三十~二百六十万块,每块平均重达二·五吨(二千五百公斤)的大石头始终都摆在绝对精密的位置上也令人不解。埃及学者们前后推测了三十种以上建造的方法,然而经过分析检验,发现以当时埃及人所能有的技术与能力,这些方法实际上都不可行。攀爬过大金字塔的学者汉卡克(Graham Hancock),便具体地提出他的疑问。他说:“在此颠颠巍巍之处,一面需保持身体平衡,一面又得将一块一块至少有现代自用小汽车两倍重的石块,从下面搬上来,运到正确的地方,对准位置,当时这些石工的心中不知所思何如。”

有“现代古埃及学之父”之称的法兰西斯·强波林(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人在智慧上是属于巨人型的,他说:“他们的想法有若身长一百英尺的巨人一样高人一等。”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说法,既然种种证据显示埃及人并无法造出大金字塔,那有没有可能是由有着巨人般智慧或身材的史前文明的人类所造的呢?事实上,学者们对于此点已有相关研究发表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前文明的推测



狮身人面像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它高二十公尺,全长七十三公尺,被认为是第四王朝的法老王卡夫拉所建。但近来科学家从狮身人面像表面的侵蚀痕迹推测它的建成年代很可能更早,起码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


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在《神圣的科学》谈到,狮身人面像的狮身部分很明显有被水侵蚀的痕迹,他推测是公元前一万一千年的一场大洪水和连绵大雨而造成的。

学者约翰·魏斯特认同上述说法,并否定了风沙侵蚀之说。因为如果是风的侵蚀,那同一时代的其他石灰岩建筑物也应有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我们却发现留下的其它建筑物中没有一块像狮身人面像那样严重的侵蚀。

波士顿大学地质学教授、岩石侵蚀方面的专家罗伯特·修奇也赞同魏斯特的观点,并指出狮身人面像所遭受的侵蚀,有的地方深达二公尺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很明显是经过数千年激烈的风吹雨打后造成的痕迹。魏斯特还指出从公元前三千年以来,基沙高原一直没有足够的雨水造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痕迹,而必须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才有能造成这样大规模侵蚀痕迹的坏天气。因此他推测,狮身人面像必须在这个年代范围以前所建。连同大金字塔这样规模宏大而复杂的工艺品,很可能是一个更早、更伟大、比古埃及古老,我们还不知道的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而被埃及人所继承。

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生活的方式随着年代或民族有所不同,就像我们现在住钢筋水泥的楼房、交通工具是车辆,而古代则是住在木造或砖造的房子、出门是骑马或乘轿子。然而像秘鲁纳斯卡平原上的巨大图画、复活节岛上的大石像、英国的巨石圈,以及大金字塔,我们目前在记载中找不到相对应的人类生活模式及能力造出这些特别庞大、壮丽的产物。它们很显然是来自与我们差异很大的文明的产物,上述科学家对大金字塔提出的推测,正好吻合了很久以来埃及人存在着的说法,他们认为基沙古迹是被“大洪水”毁灭前的一次文明时代所留下的唯一大型古建筑。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有赖更多的研究,但是从目前许多开始触及史前文明的研究方向来看,很可能有一天我们能真正解答究竟是谁造了大金字塔!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邻近大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看起来非常的古老。科学家们从他身上似水侵蚀的沟渠研判他曾经历了一段潮湿的气候,因此推测他很可能在一万年以前就已存在。(图片提供:许晓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III-4 南美平原巨画之谜



南美洲秘鲁的纳斯卡平原(Nazca)是一块充满神秘的地方。这块平原荒凉而贫瘠。说他有多贫瘠呢?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美国航太总署甚至把这里视为与火星一样的恶劣环境,曾派人来此进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呢。当地的居民只有少数土人,过着原始的生活。然而这片看似空无一物的地区,却隐含了惊人的史前文明谜题。

西元一九三九年,纽约长岛大学的保罗·科贝克博士驾驶着他的运动飞机,沿着古代引水系统的路线,飞过干涸的纳斯卡平原。突然,他好像看到平原上有着巨大而神奇的、好像是平行的跑道似的直线图案。他仔细一瞧,真的是巨大的平行线条,而这些线条似乎构成了巨大的图案。这种图案只有从高空上才能欣赏,因此在本世纪飞机发明之前,人们从来不曾知道这地区地面上有这么巨大的图案。科贝克博士惊叹地说:“我发现了世界最大的天文书籍。”

德国天文学家玛丽亚·赖希小姐很快地知道了科贝克博士的发现,她立刻前往一探究竟,在仔细地研究过后,她决定将其后研究的主力放在这片谜样般的平原及未知的史前巨图上。赖希小姐从这片平原认出了数百个三角形、四角形或平行的直线道路。在地面上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巨大的交织排列直线,有时彼此平行,有时呈文字形,还有很多又长又宽的条纹横贯其间,有的像道路,有的像方格、圆圈、螺纹。然而从飞机上看下去,这些在地面上的简单几何图形立即有了意义。许多图形如同蜥蜴、狮子等,还有好多不可名状的像是某些植物,只不过植物的具体形态也被省去,只剩下简练的线条。



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五十码(四十六公尺)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也就是说用一笔划画成这只蜘蛛,是纳斯卡的动物图形之一。这幅图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纳斯卡文明当时的一种星座,就像我们今天的小熊星座一样,代表当时人们的天文学。有人发现纳斯卡平原的直线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的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

[ 本帖最后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7-4-12 22: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也很有名的图案就是鸟图,在纳斯卡荒原上总共砌着十八种不同类型鸟图。之所以将这类图形称为鸟图,当然是这些图形看起来像是某些种类的鸟。不过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些鸟图似乎有未曾在当今出现的鸟,有些甚至像是中国古时候山海经描述的奇异鸟类。这种鸟图尺寸非常巨大,长三十至四十码不等,鸟图甚至有一百四十码(一百二十八公尺)长的翼展。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三叉戟的图案似乎不是南美洲现有文化所有,这又是如何画出的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画的结构吧。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专家估计过,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来自于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绘制这样的巨图,需要精密的量测技术与工程能力,显然不是当地的土著具备的。

这些图是要从天上乘坐飞机才能欣赏的,在飞机尚未发明的年代,制作这种图的意义与动机就值得我们去深思了。大胆的科学家做了几种假设,有人认为这代表当初绘制巨图的文明具备飞行的能力,他们可以进行空中量测与摄影。也有人认为是过去存在的巨人民族所绘制,对于巨人来说,这些图形的建造显然相对来说是很容易的,而且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欣赏。

“当初绘制巨图的文明”具备飞行的能力吗?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人类是否早在更久之前的古代,就具备了本世纪才由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能力?

如果那些巨图是“过去存在的巨人民族”所绘制的,这个“巨人民族”曾在人类的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何现在消失了呢?如果巨人真的曾经存在,地球上、宇宙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体?除了人类、科学家所假设的“巨人”之外,有没有“小人国”的存在?海底下是否也住着人呢?

下一篇我们就来看看“巨人”和“小人”的真实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文

III-5 巨人的传说是真的?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传说中,巨人几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从希腊神话“奥德赛”里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岛上遇到的独眼巨人,格林童话里杰克的豌豆与巨人,一直到葛列佛游记里的“大人国”,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描述巨人这样的生命。十八世纪以后,随着近代人类学的研究发展,这一类的传说渐渐地消失,现在,大家都说这些只是故事传说,不可尽信。然而,一些关于巨人的考古发现,不禁让人重新思考,“传说”是否仅仅是传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龙的石雕

我们先看看南美洲发现的ICA石雕吧。这些珍藏在Dr.Javier博物馆里的石头,雕刻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画。在这些图画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与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情况,恐龙像是一种家畜,或是当时人们的宠物。科学家认为恐龙早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消失了,那么这些图画究竟是谁雕刻上去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一颗石头上刻着一幅图,一个惊慌的人被一只暴龙追着跑,他很害怕地向前跑。这个暴龙跟我们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的暴龙是一样的,是一种站立的恐龙,后腿非常强壮有力,而前面的手很短,好像发育不良,看起来跟他的庞大体积很不相称。现在恐龙专家挖掘出恐龙化石后,经过仔细地分类整理,然后以复原的方式拼凑出原来的骨架,再根据合理的推测而描绘出恐龙当年的样子。雕刻这些石头的人,如果不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那么他们显然具备跟现在科学家同等的知识,可以藉由复原化石,绘制出恐龙的形态。

不管哪一个想法是对的,得到的结论同样惊人。因为这些石头上雕刻的图画太令人费解,怎么会把恐龙跟人画在一起呢?再看看另一块石头,上面雕刻的是一只三角龙。这种恐龙长得很像巨型的犀牛,以头部的三只角得其名。图里雕刻的是一个人骑在三角龙的背上,手里拿着像斧头一样的武器挥舞着。在一颗石头上,我们还看到一个人骑在翼龙背上。几乎比较著名的恐龙类型在这些石头雕刻里都有出现,而且还似乎跟雕刻石头的这些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地比较这些石雕,会发现一个更令人惊讶的事实。在这些石雕中,人与恐龙的大小比例差不了多少。以现在发现的暴龙化石为例,暴龙身高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在“侏罗纪公园”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暴龙是非常巨大的,一脚可以把人踩扁。我们看所有的石雕里,恐龙虽然还是比人大,但比例并不悬殊,三角龙对于骑的人来说,好像是现在人与牛的比例。那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有可能在恐龙时代生存的人类是比较高大的,也就是“巨人”呢?

这样的想法虽然乍听之下有点难以令人接受,不过如果大家知道在恐龙时代的蜻蜓,翅膀张开足足有一公尺宽,那么说恐龙时代的人是巨人就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了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9 00:50 , Processed in 0.1208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