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80|回复: 7

老外破解秦俑密码:兵马俑脸型暗藏神秘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老外破解秦俑密码:兵马俑脸型暗藏神秘信息
--------------------------------------------------------------------------------

2007-05-10 04:26:41 点击:1352

老外破解秦俑密码:兵马俑脸型暗藏神秘信息


2007年05月09日
新闻午报

秦始皇地下军团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数字和图形?秦佣的发型和手势,甲衣和车马,暗含了什么玄机和秘密?在这本《秦佣密码》里,英国畅销书作家摩利斯·科特罗对隐藏在兵马俑中的图形和数字进行分析,并与古埃及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中的图形和数字进行比较研究。在严肃的学者们看来,摩利斯的发现既不是考古事实,也谈不上是什么科学发现,甚至有些牵强,但其中显现出来的惊人想象力,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十大脸型的秘密预言

1974年3月29日,由于严重的旱情,陕西临潼县西杨村几个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意外地发现大量陶俑残片、成束的铜镞和大量地砖。考古队进驻西杨村,没想到这项不起眼的考古工作发掘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总共八千多个真人大小的陶制兵马俑被埋葬在这片地下密室里。他们军阵严密,栩栩如生,自遥远的两千多年前起,就一直默默无言地守卫在这里。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列阵来到了世人面前,带给人无尽的震撼和悬念。

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发现,这八千余名士兵的脸形,加上他们的头型和发型,恰好与10个汉字的形状相一致。这些汉字分别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风、田和国。奇怪的是,尽管来自西安的正式考古遗址记录提供了字符的名称,考古学家们却从未解释过它们的含义。

或许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探询每一个字符代表什么,可是,了解这十个汉字的含义是不是有助于我们解开兵马俑背后的诸多谜团呢?基于这种想法,笔者带着期待翻开了在西方世界最为著名的汉英字典——《林语堂当代汉英字典》,得到了如下信息:

“申”这个字,即指猴,在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图(十二地支)中是第9个。《玛雅预言》、《图坦卡蒙预言》以及《维拉科嘉的不为人知的坟墓》都分别说明9是在和神灵成为一体(10)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的数字。因此,古代的诸多太阳崇拜文明都用9这个数字来代表神灵,而999这个数字则象征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一位精神导师;而999的颠倒数字666,在《圣经》中则用来表示野兽的数目。

中国神话中流传有关美猴王的故事:在到达西天之前他是如何克服了81(9×9)次磨难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申”这个字与猴、数字9以及神灵有关。

把字典中对这十个字的解说拿来对这十个脸型进行解释,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信息:

注视着秘密坑道中的这些士兵,分别去理解这些汉字的含义,用大脑去想象自开天辟地以来的故事:一个关于太阳崇拜灵的故事。

或者可以这么说:

仔细观察坑道当中的士兵,然后破解这个自开天辟地以来关于太阳崇拜灵的神秘故事。


发型之谜

兵马俑的发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第二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状,再将后脑、两鬓的发辫缝于脑后,固定成发髻。第三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然后压以布冠,再用组缨固着到下颏底部。

兵马俑发型奇特而复杂,自然引发了我们的疑问:为什么一支参加战斗的身着厚重铠甲的部队,头部却没有得到任何防护?这支近八千人的部队的理发师在哪里?这些各式各样的发型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让我们考察一下其中的一例发型(图1),三束头发在颈部分开而在顶部结成一条辫子。这三束头发形成了一根双股辫。太阳穴周围的头发也是这样处理的。用这种方法,3+3+3(9)变成2+2+2(6)。用这种方法神秘数字9可能转化成神秘数字6。反之亦然。

图2展示了另一种发型:太阳穴的发辫与顶部的发辫汇合,在竖直的发辫里形成一个结,酷似太阳黑子的形状。接着,在之前的发型基础上发展成盛开的太阳黑子的圆环。

发型把头部分成大小不等四份,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

在图2中所见到的极为精致且复杂的辫子,类似于人类的生殖器官。因此,各式各样的发型似乎把兵马俑与太阳以及人类生殖崇拜联系起来。

车马之谜

考古队发掘出了两套华丽青铜马车。马车是单辕双轮,每个车轮有30根辐条,在青铜华盖里的辐条数目(22)乘以车轮的辐条数目(30)等于660,但是这与神秘数字666不符合。这是个错误吗?

推测一下,666除以22等于30.27,但是华盖上不可能有0.27根辐条。我们可以说对正确答案来说,22是个神秘整数,但是这不是古人的工作方法。古人不会犯错,每件事情都是出于某个原因而做的。这意味着他们有目的的强调余数0.27,它是1除以3.66的结果。数字3.66有着重要的天文学意义,在一个闰年有366天,因此22根辐条的话或许隐喻着发光的太阳。

第二辆马车尾部有个全封闭的车厢。车厢在一个有方形框架的圆形青铜华盖下面。这辆马车可以搭载一副棺材,也是单辕双轮,每个车轮30根辐条。坐着的御官俑身穿战袍,头戴帽子,腰佩长剑。这辆马车的青铜顶掉到了马车身上,这个象征着太阳已经下山,而皇帝已经归天了。这辆车的华盖33根辐条,33乘以30只等于990。同样,我们用期待的神秘数字999除以33等于30.27,和第一辆车一样,这个数字是暗含神秘意义,同样象征着太阳的模型,不过这是一个已经落山的太阳。


手势之谜

我们仔细考察兵马俑手的形状,有的武士俑紧握拳头,有的稍稍松开拳头,似乎正握着长矛,还有其他的伸开手指和拇指,或弯曲着手指和拇指等形状。考察可能的组合可以看出攥紧的拳头暗示数字“0”。拳头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圈,代表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展现了数字1、2、3、4、5。这样,一只平展的手等于5。这个与左手应用相似的算法配合,产生数字6到10。这意味着跪射武士俑的数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开的拇指(1)。

对将军俑手指的检验证实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将军俑采取了这个规则的一种变体。它的手交叉,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抬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因此,作为最高级别的军官,将军的数字是9。这样,射手跪着是因为他的数字低于将军较高的数字9。

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密码破译方法,还能进一步分析出手的姿势所代表的0—10的数字,不但表示它们的职务,还可以去解释兵俑的排列阵势。经分析,兵俑排列的阵势和数量包含着666(野兽数字)和999(神圣数字),而这些数字和古人对神的崇拜有关。

至此,借助《秦俑密码》这位西方学者的想象力,我们不得不问,兵俑们手的姿势除了拿武器,究竟还有没有别的含义?兵俑们头发的编织方式与太阳磁场究竟有没有关联?

作为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与法老王图坦卡蒙、玛雅大君到底有没有相同之处?而秦始皇陵和古埃及金子塔有没有类似的地方?这些超科学的知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种联系?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龙、猴、麒麟、凤凰——与古代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存在着哪些可能的关联?以天子自居的秦始皇等帝王,他究竟有没有像法老王图坦卡蒙、玛雅大君等古代帝王那样,把自己关于自然的超知识编成密码,隐藏在自己的财宝中,或者将财宝隐藏在这些兵俑中?秦始皇兵马俑究竟隐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值得探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1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的驰道竟然是木制轨道“铁路”? 比兵马俑更惊人?
--------------------------------------------------------------------------------

2007-05-20 06:31:12 点击:971

秦始皇的驰道竟然是木制轨道“铁路”? i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

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秦始皇的“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秦灭楚国,动用了六十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于是修建了这条铁路。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不然的话“秦国”的驰道就不可理解,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已经非常成熟,不是临时需要才想出来的。

以前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秦始皇的 “铁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这种说法,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国并不是个个都修了“铁路”的,那至少修“铁路”的还应该有一个或一些国家。就好像现在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未必一样。那个时代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也不可能一样。这也是国防上的需要。

就是我国在解放前,云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铁路轨距还不一样呢!各路军阀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解放后,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铁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密的“铁路网”。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的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这是现在的铁路也没有的特点。我们不能使得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使得火车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据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该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在南阳山区发现的“铁路”,是单独复线,没有公路相伴。

在秦朝,我国的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 1600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部件就可以安装。这在现代一般认为是福特汽车公司发明的,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可是在秦朝早就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七十年代,西方曾有人指责我国盗窃他们的专利,而实际上也是秦朝留下的文物。

可是当时还没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后来发明的。虽然已经开始炼铸铁也能够炼钢了,但青铜武器却还是占据统治地位。煤炭的使用也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推广起来。不然这些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如果当时就有将在中国造成什么呢?也许历史就是要求中国化两千年的功夫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创造出所需的物质基础来,而自己却大大地落后了。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后来者居上吧!

问题是秦国的铁路网在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还有,秦朝的 “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并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会有如此的辉煌。

不过话也说回来,到目前为止除了南阳山区以外,在别的地方还没有找到秦朝“铁路”的遗迹,说秦朝有过非常发达的“铁路网”也就只能是个推测,尽管是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一般来说在人口稠密地区已经不大可能还有秦朝“铁路”的遗存了。但愿在人烟稀少的长途交通必经处,还能够找到遗迹。只要再找到一个“铁路”遗迹,并且发现那儿的轨道间距和枕木间距和南阳的相同,那么秦朝修建过“铁路”网就应该成为定论了。如果秦朝的“铁路”网被证实,那么这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这是人们的共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1 13:11 , Processed in 0.09422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