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bei3
发表于 2013-10-20 22:27
好看,挺有意思的。
qqttxs
发表于 2013-10-22 16:04
{:5_342:}LZ继续啊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0-22 17:45
我会继续的但是接下来这些天都没时间啊唉
江河湖海
发表于 2013-10-23 17:20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0-22 17:45
我会继续的但是接下来这些天都没时间啊唉
可以等。
julier.lee
发表于 2013-10-23 19:20
这个帖子终于又开播了~等得我好辛酸啊!楼主加油!
我爱猫猫
发表于 2013-10-25 15:13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0-22 17:45
我会继续的但是接下来这些天都没时间啊唉
等着啊
菡影
发表于 2013-10-25 16:04
从头看完了,好喜欢啊。lz接着写,支持。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09:33
我肥来了八婆们。继续8小姑婆,猛料。。。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09:33
其实小姑婆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她是大爷爷结婚的时候买来的陪嫁丫头,后来以女儿的名义嫁出去,也成了一门亲戚。
我听不明白,就问我爸,为什么陪嫁丫头是男方买?
因为大奶奶家境其实不是很好啊,但是结婚时候要好看,就由男方买了,名义上却是女方陪送的。
那为什么小姑婆嫁得还不错啊?她的丈夫是解放前本城著名酒楼的老板啊。
因为她只是妾,而且她年轻时候生得很美。妾不大需要讲究出身的嘛。
哦!
说起来,我只知道小姑婆是个好看老太太,可未曾想过她年轻的美貌。如果要比的话,我觉得她和老年的香港女星郑佩佩有些相像,而且更柔和一些。郑佩佩年轻时候的美图请自行搜索~
小姑婆是一个温和的人,虽然妾在正室眼里永远是“小贱人”,但是她对大太太一直恭谨柔顺,所以大太太面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居然相安无事。后来夫家甚至将一部分生意交给她打理。她做得几样本地名菜,颇有口碑。解放后酒楼收归公有,至今还经营着,只是老味道有点失传了。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09:43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1-20 08:45 编辑
大姑婆傲气,是不爱认这个小妹的。小姑婆倒是和我奶奶颇为要好,而且实实在在。解放后,她进入罐头厂,做了一名普通女工。当时食物奇缺,不过在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总是占些便宜。罐头厂有些熬煮罐头的下脚料,比如炖肉的渣子、做皮冻的沉淀物,虽然难看却很实惠,本厂的工人可以便宜买,每人每次最多两大口杯。小姑婆就总是买上两杯,然后把一杯端到我家来。我爸等小伙伴就欢呼雀跃,又可以过几天有肉味的日子了。
小姑婆生有四个子女,阿兰最小。似乎不是每个子女都知道母亲复杂的身世,或者有的知道她是侧室,却不知道娘家这里的缘故。有一次聚会闲谈,提到我堂妹和阿兰的女儿,不但年纪相仿,大家笑说长得还挺像的呢。小姑婆的大儿媳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这还有假,一样的血脉就是这样!”我们在旁边默默,大姐,这真没什么关系。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10:01
上次去看小姑婆的时候,她已经肺癌晚期。眉目平和清秀,精神尚好,穿精致宽松的盘扣衣服。见我们来,起身而坐。低烧着,诉右肋疼痛。嗓子哑不能言,只是握着我的手微笑,嘴里絮絮说我瘦。她还是愿意活下去,想做手术以求一搏,她的大儿子背转身小声说:年事已高,且早已扩散,只能熬着罢了。除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亦无言以对。
她念佛一世,及至年老病痛,反而心生怨念,以为佛不庇佑。我也信佛,知道不该这样怨怼,然而抓着她的手,欲劝无言,只默默想着自己也有老病之日,愿能莫失莫忘罢了。
我奶奶却显得有些绝情,因为她坚持认为癌症会传染。小姑婆向她伸出手的时候,她装作不在意回避开了,离开以后,她坚持要我们洗手,并且有些后悔让我们前去看望。我们反复解释说癌症不传染,然而她不相信。从一方面说,她是非常理智的人,不愿以旧日情分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我爸和我,也算是“因为懂得(知识),所以(显得)慈悲” 吧。如果癌症真能传染,我不一定会去冒这么大的险。
suanlamifen
发表于 2013-11-20 13:10
一口气读完15页。
现在肯花时间写文章的不多了,谢谢MM的好文。{:5_315:}
水号号
发表于 2013-11-20 13:39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09:01
上次去看小姑婆的时候,她已经肺癌晚期。眉目平和清秀,精神尚好,穿精致宽松的盘扣衣服。见我们来,起身而 ...
LZ加油。看上瘾了,故事很精彩,LZ也很有想法有深度。
dodosai
发表于 2013-11-20 15:08
写的真好,真是每个平凡的人又都有个不平凡的人生。lz继续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19:01
额,一时兴起插播一个翻译
是音乐剧Nine的“女神吐槽”桥段《Unusual Way》,电影版由nicole kidman出演
In a very unusual way, one time I needed you.
In a very unusual way, you were my friend.
Maybe it lasted a day,
Maybe it lasted an hour,
But somehow it will never end.
In a very unusual way, i think I’m in love with you.
In a very unusual way, i want to cry.
Something inside me goes weak, something inside me surrenders,
And you’re the reason why,
You’re the reason why.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 to me.
You don’t have a clue.
You can’t tell what it’s like to be me looking at you.
It scares me so that i can hardly speak.
In a very unusual way, i owe what i am to you.
Though at times it appears i won’t stay,
I never go.
Special to me in my life,
Since the first day that i met you.
How could i ever forget you,
Once you had touched my soul?
In a very unusual way, you’ve made me whole.
某种意义上说来,我曾经喜欢你
某种意义上说来,你曾经靠近我
或许那只是一天
或许只是一个小时
但说起来,也要用尽一生
某种意义上说来,我想我爱你
某种意义上说来,我想要流泪
我的内心突然软弱
我的意志突然投降
而你就是罪魁祸首,你就是
你不知道你对我做了什么
你从未觉得
你读不懂我看你的眼神
我却惊慌失措,口不能言
某种意义上说来,今天的我是你造就
虽然都说时间流逝
我却不曾走远
自从我们相遇那一天
你就是特别的那个人
我怎么可能忘记你
你曾烙印我的灵魂
某种意义上说来,我有过你才完整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19:03
视频链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jKCoP4M8fc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19:44
毫无预兆地跳转回来。。。
亲戚这种存在,常走动就有,不走动就没有。阿兰属于热心活泼的那种人,所以她要走动的亲戚有好几门子呢,有我们这边,也就是她母亲的娘家,有她自家的兄弟姐妹好几个,还有父亲的大太太那头也算亲人。加上她自己在国内的前夫家,还有在澳洲的保罗他们家,真是太热闹了。话说能跟父辈的ex,自己的ex都保持良好关系,阿兰心真宽。
我妈说,阿兰很会做人,虽是好话,听起来有点酸。阿兰每次从澳洲回来都给我们带一点小东西,绵羊油啊营养片啊什么的。我妈吧,总觉得真对人好就应该全心全意,背地里默默发光发热那样的,所以对于阿兰的小礼物反而不宽容,觉得太表面。我说你得了哇,阿兰又不是我,每次该当给你拎个小半箱(我也是且拎且怨好么)。人家有好几家要应付呢。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1-20 20:06
我说过,保罗是心血管方面的专家,我家呢有心血管方面的遗传病。这可真是撞在枪口上了。保罗和我爸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并且以专业人士的角度给了许多建议,我爸至今受益。两个大叔相约下次再见长聊,然后就没有下次了,保罗去世,心脏病。真是医者不自医。
或许保罗当年入行的时候,就有久病成医的味道吧。后来事业斐然,一边救死扶伤,一边教书育人,自己却一直摆不脱病人的身份。随着年龄渐长,他的心脏病变越发严重,以至于必须手术。他最得意的学生在美国,也已经是大牛一枚,特意飞到澳洲来给恩师做这台手术,虽然都知风险极大,却没想到真的无法挽回。
心血管专家保罗死在了自己的心脏病手术台上。人家都说,将军最好的归宿是战死沙场,斗牛士最好的结局是死在牛角下,所以保罗也算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善终吧,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终。
比较值得同情的是他的那个学生,不知道有没有造成心理阴影。不过也可能人家老外心宽,能想得开。
samoyed
发表于 2013-11-21 02:27
好文,紧跟。^o^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16:09
我爷爷的出身俗称“资本家”。兄弟四人,除了我爷爷,解放后都离开了家乡。我爷爷没有走,因为曾祖母不走。从小处说,他要守着母亲,从大处说,他是看守祖坟、继承香火的人。
柏林墙倒掉的那一年,我父亲的朋友H以不大光彩的“血卡”方式留在了国外。我父亲没有走,因为我奶奶在家,他也要留着。
回到解放前夕,我爷爷留守,其他兄弟四散而去。大爷爷定居在东南亚,后来国内困难的时候时常接济我们;二爷爷我写过,就是那个受制于“恶妻”的大帅哥;我爷爷排行第三;四爷爷是那年月难得的大学生,后来住在香港,几乎没有音讯。
我爸有一次到香港去,辗转拿到了四爷爷的电话,就给他打过去了。四爷爷毫无思想准备,我爸自报家门。于是听见四爷爷捂着话筒悄声对旁人说:“是X呀!”
后来四爷爷匆匆说,不方便说话,明天给你打回来好了。
明天我爸等不到电话,再打了过去,无人接。一再呼叫,一再无人接听。
我奶奶就说四爷爷是个孤僻的人。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16:10
我爷爷和四爷爷之间有过节,至于具体什么问题,对我们是一个谜。我爷爷的版本是四爷爷不懂事,总觉得留守在家的爷爷独霸了家产,他吃了亏。其实当时的家业未必怎么大怎么好,又供四爷爷一直上到大学,本就耗成了空壳子。再说gcd一进城,哪有什么家业可留,留命就是好的。我爷爷说:我开店,我四弟从小在外面上学,他什么都不懂。所以我们家的成分是资本家,四爷爷是知识分子。
四爷爷后来也走了,而且再没有和我们联系过。
就这个历史谜团,我爸问过小姑婆。小姑婆说,我知道,但我不想说。事情都过去了,等我死了,就当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我们对四爷爷的了解到此为止。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16:13
解放前,我家开着一间店。解放的时候,这店就是罪恶的证据。我爷爷是店主,也就是资本家。应该说,虽然全国各地的资本家都比较惨,但是我们遇到的政策并不是最酷烈的。爷爷上交了店,然后进入编制,成了国营百货商店的一名店员,每个月有一点工资拿。虽然地位低下,心态压抑,但总是可以熬下去。
事情进行的时候当然没有那么平静。解放前夕的一天夜里,一些小资本家在我们家的客厅里悄悄地开会,议题只有一个:这下怎么办?
所谓的资本家,听起来很财大气粗,其实说起来都好笑。除了我家有爿店外,大多都是些小商小贩:货郎、卖豆花的、卖蒸糕的,而他们挑的担子就是所谓“资本”了。按我的理解,依附于别人过活的,才是劳动人民,独立谋生的,都将不容于世。
挑担子的小商贩们六神无主,就仗着我爷爷拿主意。我爷爷也许长考过很久了:gcd是一定会来的,他们对资本家的态度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他决定,主动将“资本”交出去,态度诚恳,换取宽恕。人身安全最重要,其他轻于鸿毛。
这些长夜孤灯,正史不写。正史说,喜大普奔,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都摆脱了旧日的枷锁,重新做人。
chinadillychu
发表于 2013-12-2 17:11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6-15 21:48
为啥羡慕拿红包的乞丐呢?因为小学的时候我是没有零用钱的,不存在这个概念。后来总看见同学们拿几分钱一毛 ...
哈哈,昨天刚烧了甜的红薯汤水。今天还剩一碗,等一下去吃掉。3.99欧1kg 和肉的价格差不多,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18:59
爷爷算一个文人,闲时练几笔书法,魏碑,笔法沉郁顿挫。也画一些画。我爸说爷爷书画很好,我曾以为不过是对长辈的崇敬褒扬之辞,并未当真。然而今年才看到真迹,实在不错。
我们家早没有爷爷的画了,是他的一个老朋友还收着两张,今年找出来给我们看,说挑一张留着吧。
两张都是未裱的宣纸,边缘有些破损,但中心还很好。我爸拿去装裱了,拿回来我们细看。画的都是虎,一张工笔,一张写意。我大大地吃了一惊:倒比我见过的其他虎图还好些——当然我见过的也不算多。画家画虎很难有生活体验,常常跟着猫儿描摹,因此很多人画的老虎有一种家养的慵懒娇媚。或有画得不媚的,又常常取景虎啸山林,有一种过于嚣张的狂悖之气,虽看似威猛,却没有王者应有的沉着。爷爷那幅写意的老虎是立轴,画面有五六尺高,是下山之虎。画中的虎若作下行,又画得像时,时常流露出阴沉狠辣的气质来,爷爷的那只虎却有些。。。犹豫。似乎是走着,停了,略抬眼看一看远方,眼神迷茫,嘴微张喘气,沉吟无语。从未见过这样的虎。
那幅工笔画倒是乏善可陈,生涩而平板,也许只是习作。旁边题了一诗,也不知是别人的还是自写的,大意倒比较向上,类似于老虎终归是老虎,二十年后还是条好汉之类的。
谈及于此,我刚才又上网简单搜了下画老虎的国画。原来还有一种新毛病,可能是动物世界节目普及以后添出来的:就是老虎太像老虎,有结构,有解剖,十分合理,唯独兽性太强,人性不足,或者说缺乏气质。假如要观赏如此具体的野生动物形象,我以为何必画国画呢,去看国家地理频道就好了。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19:50
解放初小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有了各种运动。每次运动,就要刮到“资本家”们头上。每个带罪之人要写检讨,深刻认识自己以前的错误。爷爷写,但是很多别人不会写,比如挑担卖豆花的小贩就根本不识字,问题是检讨若交不出去,又是大罪一桩。然后资本家的小会就在我们家继续着。电视里面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形,应该是什么妄图变天的阴谋策划,狼子野心。然而事情其实很实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些不识字的“资本家”们挨个和我爷爷促膝谈心,或者用当时的话说,汇报“活思想”。他们走后,我爷爷就在灯下一份一份地写检讨,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重样地写。
邻居的老大爷在私下里发表着不合时宜的言论:“这个世界是看不懂了。这些叫资本家的,都是好孩子啊。谁不是辛辛苦苦挣的钱,从牙缝里面抠下来的铜板,一个攒成两个,两个凑成四个,才有一点小本钱把生意做起来的。现在好,吃光喝光的是无产阶级,好孩子成了资本家。看不懂了。。。”
宗旨是好的,口号是好的。从古至今,一变乱就是老实人吃亏。不说大的,前些年在全国各地风行的“打狗令”,还不是一群泼皮趁乱为王,满足杀戮的恶意罢了。我就明明知道,号称说为了控制各种疫病的杀狗行动,落实到末端就是些手持铁棍欺凌弱小的流氓团伙,惊扰四邻,打着公家的旗号杀了人家爱犬,暗地里拖去吃了,还说什么防疫?就说但凡是个正经人,谁干这缺德事啊?!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2 20:36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2-2 19:45 编辑
当时爷爷在百货商店的工资,慢慢累积多年,到了五十来块钱一个月,是很多的了。奶奶接一些缝纫的活在家做,每个月还可得三十块左右贴补家用。虽然如此,日子还是越过越穷,需要时常变卖东西。何况市面上供应也不丰富,凭票排队,时有时无。
大爷爷虽然人在海外,身为长房,还是很关心爷爷的情况,总会找机会捎点东西回来。其实他自己在那里的家境也不宽裕,往往也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零零星星,比如裁剪衣服剩下的碎布、孩子能用上的铅笔橡皮,都带。当时人都实在,国外带东西的不嫌国内极品,国内收东西的也不嫌国外的寒酸。
除了托人捎东西,大爷爷自己也回来过一次。因为经济不宽裕,他帮别人带了许多东西,多少收点跑腿费用,能把自己的花销抵消一些。由于带的东西多,我爷爷去远方的港口接,要彻夜坐车过去,见到大爷爷,把带来的东西装车(真多啊),然后兄弟俩再长途坐车回来。因为东西太多,甚至需要租一间屋子堆放,然后逐个联系收货的物主来拿去,弄得像物流配送中心一样。
在那之前,他们详细写信沟通了需要的东西。比如:
大爷爷:“听说国内在大炼钢铁,把铁锅都砸了,需要带锅吗?拖鞋要带吗?”
我爷爷:“锅不用了,我们上交一个,还留了一个做饭,够用。得带点铁钉。拖鞋需要的。”
如此这般,艰难而温暖。
锦瑟无端
发表于 2013-12-2 21:42
又可以追楼主好文,小幸福下下*^_^*
西瓜蜜柚
发表于 2013-12-3 00:18
又看完了,还是好棒!!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3 15:47
后来家里不断变卖东西,以至到了几乎没有什么可卖的地步。某天又缺钱,奶奶环视屋子,觉得唯一能够马上换钱的唯有窗户的铜合页了。她于是拿来起子,开始往下拆。铜质倒很好,但是安装用的是铁螺丝钉,年深日久生了锈,咬住了,急切拆不下来。奶奶无法,到厨房拿来做饭的油,用筷子蘸着点螺丝眼,想把锈溶松点儿,螺丝还没下来,油先费了好些。我爸在旁边眼巴巴地瞧着油瓶,跟奶奶一样,心疼得不得了。
最终铜合页还是拆下来了,厚厚的很有些分量,卖了。
上一阵子认识个德国小哥,在中国做欧式古建筑修复的,刚完成了一栋小洋楼的改造,颇为得意地请我们去参观。遛了一圈,大样子很不错,也有德国式的细心,但边角细节似乎管控得不到位。我爸一眼看到木百叶窗上的铜合页,估计螺丝不好,风吹日晒才没多久,淌了许多锈迹,明晃晃地煞风景。他说:“这螺丝当时该用铜的。”小哥面露尴尬,连声称是。
Julianmama
发表于 2013-12-3 15:59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2-3 15:47
后来家里不断变卖东西,以至到了几乎没有什么可卖的地步。某天又缺钱,奶奶环视屋子,觉得唯一能够马上换钱 ...
LZ的故事很好,继续!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