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777 发表于 2012-12-28 14:07

写得真好,有血有肉!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06

看到别帖在说帮人带孩子的事,我倒又想起来故事了。

我总觉得早年迫于条件,夫妻长期异地,大人与孩子分离的事情好像比较平常,大家虽然难过,但难过也是一种习以为常。

我爸的朋友L,他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帮人带过孩子,而且是小婴儿。朋友夫妻不知道有什么事,将襁褓中的婴儿交给L爸妈养,一走就是一年多。这期间,孩子居然。。。死了!小婴儿三灾六病,总归是发烧一类的急症吧。
然后,L爸妈纠结不已,等朋友夫妇回来领孩子的时候,居然把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儿子交给人家顶包,而且朋友夫妇并不知情。
朋友夫妇将孩子带回北方,养了好些年,才偶然得知真相。孩子是孩子,疼爱不减,但跟L爸妈的朋友是没得做了。

后来这孩子,也就是L的哥哥有时还回来。真真水土养人,一个爸妈生的兄弟,L哥特别魁梧的一个北方大汉(而且算是个气质叔),而L本人则极黑瘦,身高也不知道到了一米七没有。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45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8 00:09 编辑

L过于瘦小,应该也是和小时候缺吃有关系。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缺吃。

L和我爸自小要好,每天早上L顺路来叫我爸一起上学。往往来得略早,我爸正在吃早粥,L便坐在一旁,趴在桌上,头扎在胳膊里。奶奶问他怎么了,L说,没吃早饭,看了更饿。奶奶怜悯心大起,便也给L盛一碗吃,从此以后L成了我家早饭桌上的常客。

我十分佩服奶奶的慷慨,那年头米可值钱了呀。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似乎十来岁少年的每月大米配额在十几二十斤吧。现在听着不少的,你一天能吃进半斤米饭么?问题是,当时除了米饭,几乎啥也没有了。饭桌上酱瓜是常客,给加一点咸味而已,还有几种蔬菜。至于肉,很少见,油也几乎没有。所以正在长大的男孩子,一天只管半斤米饭哗哗地下去,不一会还是喊饿。

我爸在数年如一日的吃饭配酱瓜之后,对酱瓜产生了严重的厌恶,一看到酱瓜就说:又是这老腌菜!奶奶说,你想怎么样,有米饭吃就不错了。

几十年后,我爸在附近镇子上偶然看见了酱瓜,如获至宝地买了两条回来,还一片孝心地给奶奶送去一条,说是怀念一下过去的滋味。奶奶说:哦,你现在喜欢老腌菜了?我妈说:少见多怪,两条街外的菜市场不是有嘛!

怀念归怀念,咬一口也差不多了。我爸说,齁咸。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59

我爸对奶奶评价极高,其中一点有功于家庭的大事就是:米饭管饱。

当年反正大家都饿,什么都是要凭票的,而票的量是不够的。我爸他们姐弟三个年纪差不多,一齐开动起来,食量十分惊人。

早年家里不算大富,也是殷实的中产阶级,家里的家具和各种玩意儿不少。后来入不敷出,奶奶英明决断:卖东西,买饭吃。肉可以没有,粮食不能缺,孩子长身体是一辈子的事。

于是红木大橱子卖了三十块钱,顶了一阵子,然后是其他家具、瓷器、绣品,都不能吃,所以没有好价钱,只是卖,得了一点钱,先去黑市找人买粮票,然后再去买米。

奶奶小时候也是鲜花嫩柳的大小姐,为母则强,据说能一个人把一百斤米运回家。小时候的我听闻大惊,说:这怎么搬?奶奶淡定地说:左手40斤,右手60斤。

因为奶奶的坚持,三个孩子虽然也觉饿和馋,却仍然长得高大端正,在同龄人里都是很拿得出去的。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1:15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7 21:40 编辑

经过那些年,能卖出的东西,几乎都卖了。也有人收,可能就是现在收藏杂志上经常出现的某某收藏家一类吧,无论如何砸锅卖铁,都要把好东西收到手了。那时候要是有钱,还真是收藏抄底的好时机,什么都是最低价,跟捡的差不多——那你也得捡得起。

所谓乱世金银,盛世收藏。当年最牛的是米面,金银也不顶用啊,所以非说是天下太平,也无不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吃饱饭,就不能可惜那些身外之物。要命的是,就算饿得起肚子,你也得藏得住。饥荒过后是文革,有天我爸在临街的窗前看下面经过的游街队伍,突然发现一个人的胸口就挂着我家早先卖出的绣品,那是罪状呢。一时我们全家挤在窗口,小孩子都乐,大人在后怕:幸亏是卖了,还赚了几顿饭吃。

后来90年代后期,街面上除了国营文物店,也出现了私人的古董铺子,楼下的邻居就开了一家,橱窗里摆的都是。应该没有天价的那种珍品,但也不少好东西吧,如果放到神马都涨价的今天,也值大钱了。

奶奶带我走过那家店,说,这些东西原来我们也有的。我不禁好羡慕。奶奶又说:有什么用,他们家孩子那么瘦。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1:33

stijlisis 发表于 2012-12-26 1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豪门一瞥

lz小时候有机会去一家巨有钱的人家参观过,可以算严格意义上的豪门。那个是属于老爸朋友的朋友 ...

这种内部的聚会,我在n年前国内工作的时候参加过哈,都是豪门吗,反正家产是在千万的。。。。当时是我工作的公司的一个老板,她拉偶去滴,呵呵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1:35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1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过于瘦小,应该也是和小时候缺吃有关系。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缺吃。

L和我爸自小要好,每天早上L顺路来叫我 ...

写的真好。。。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1:35

为了伟大的吃饭问题,我们全家给奶奶唱了好多年的赞歌,后来才意识到,吃饭为贵,任何宝贝为轻,对奶奶来说根本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老的东西家里还有。西洋式的盘子,现在应该已经不剩了。我小时候还看过几个,奶奶因为砂锅盖子坏了,便总是把一个白底绿花的盘子放在上面当盖,直到那个盘终于因过热而裂开为止。据说姑姑年轻的时候为了学洗碗就打破了一堆。我还是比较守财的,求奶奶把剩下的一个给我,自己包上纸收了起来,现在也找不见了。

后来到了德国,总在跳市上找,但没有感觉一样的。同一类盘子还不便宜,就是经常标明为英格兰制造的那种米白底单色花盘子,看了这么久,从没有一块钱能拿下的,基本上每个在3到10欧不等。

奶奶陪嫁的一个带大圆镜的抽屉桌,好像是因为抽屉锁坏了,没有出手,仍然她自己用着,剐蹭得不成样子。有一天我爸去看她,却发现桌子在,衬在后面的大圆镜没了。老爸问镜子呢,奶奶说,我拿出去扔了!老爸大吃一惊,赶紧跑出去,从堆垃圾的地方又把镜子扛了回来,所幸没有破。问奶奶为什么扔,她说,给桌子挪地方,嫌镜子碍事又用不着。。。

奶奶不要,我们要。后来老爸给奶奶买了个新桌子,旧东西搬到我们的住处,奶奶去旧换新,怡然自得。现在那镜子和柜子还在家,请人修补过了,玻璃镜面直径有一米多,玻璃完好,只是背面的镀层有些花了。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1:37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过那些年,能卖出的东西,几乎都卖了。也有人收,可能就是现在收藏杂志上经常出现的某某收藏家一类吧,无 ...

你奶奶好可爱啊。。。。我想我外婆乐。。。也是一个可爱的人。。。呜呜

feixiang2165 发表于 2013-1-7 21:39

真佩服楼主mm,写的真好,我才写了那么点儿,流水账一样,就不行了,注定一事无成,,,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1:55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7 21:07 编辑

我们家要吃饭,别人家也是要吃饭的。饿点饱点,自己想办法吧。

C奶奶家也一群孩子,嗷嗷待哺。有天市场上卖便宜的猪大肠,C奶奶一想,既便宜,油水又多,买来开荤吧!于是煮了一大锅肥肠,上面漂满油,全家乐得不行,唏哩呼噜地吃了。

饿瘦的肚子实在经不起那么多油,当天C全家纷纷拉肚子,更饿了,真是不合算啊。。。

邻居S奶奶爱养猫,直到我小时候还不间断养着。我不知道当年她的猫食哪来的,谁能想象吃素的猫啊,但谁又能拿荤腥养猫?

楼上的M家下了个套子,把S家的猫偷偷抓住,下锅煮了。煮一锅肉就是过节啊,但是M家不敢声张,骗孩子们说:这是兔子。话到M家小妹妹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她乐滋滋地跟其他孩子炫耀:“我们家今天煮兔子吃,妈妈说不能告诉别人。”

S奶奶正找不到爱猫,听说M家在秘密地“煮兔子”,一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从此两家不相往来。

炖肉飘香,盼吃肉的孩子隔一会掀一次锅盖。猫的头都囫囵下锅煮了,已经皮脱肉烂,龇牙咧嘴状。小M妹妹看了跟妈妈说:“妈妈,那兔子跟我笑呢。”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2:06

今天就写到这,干点别的去{:5_379:}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2:10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家要吃饭,别人家也是要吃饭的。饿点饱点,自己想办法吧。

C奶奶家也一群孩子,嗷嗷待哺。有天市场上 ...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看着觉得好笑,其实后面反映出狠多。。。。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2:14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内部的聚会,我在n年前国内工作的时候参加过哈,都是豪门吗,反正家产是在千万的。。。。当时是我工作 ...

额 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特别装逼么

Bai 发表于 2013-1-7 22:52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家要吃饭,别人家也是要吃饭的。饿点饱点,自己想办法吧。

C奶奶家也一群孩子,嗷嗷待哺。有天市场上 ...

写得真好看!{:5_335:}

炖肉飘香,盼吃肉的孩子隔一会掀一次锅盖。猫的头都囫囵下锅煮了,已经皮脱肉烂,龇牙咧嘴状。小M妹妹看了跟妈妈说:“妈妈,那兔子跟我笑呢。”

这段写得太有画面感了,我读着读着,都觉得有只小猫在朝我笑呢。{:5_367:}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2:54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 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特别装逼么

当时是圣诞节记得,每个去的人要自己做个菜或者甜点也行,哇去了 比自助还好吃,也有仆人啊! 不过自家的仆人是管小孩的,大人那边估计是请人来service的,一个个都是美女帅哥。。。小孩一个边,大人那边是party,我是去的小孩那,陪我女老板的女儿一起唱歌,因为小孩子没人要表演个节目,我晕 我去纯粹是层吃的,呵呵 大人那边的party我人都不认识,也不想认识。。。。不知到为啥都穿的狠欧式。。。家居啊什么的全是欧式的 感觉狠装!

Bai 发表于 2013-1-7 23:01

stijlisis我可觉得瘆得慌呢。。。发表于 2013-1-7 21:58
-----------------------

我也是同样的感觉啊,尤其那个画面在脑子里,闪现小猫的小脸儿的时候,真是瘆,而且同时想起来饺子那部电影。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3:18

小睡熊 发表于 2013-1-7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时是圣诞节记得,每个去的人要自己做个菜或者甜点也行,哇去了 比自助还好吃,也有仆人啊! 不过自家 ...

主要是都穿欧式太奇怪了。要是不那么装,开个大party,丰俭由人,也挺好

不过我买婚纱的时候发现了,国内的欧式成衣也有极其便宜的,看质量了。只穿一两次的话,几百就能打扮得跟女神一样的。不能细看。。。

jenniezhang 发表于 2013-1-7 23:35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就写到这,干点别的去

楼住描绘的很逼真,看来你有努力读书哈!那段60年饿肚子的我也有听我妈妈说,她只有吃红薯的份,哈哈

fuchslica 发表于 2013-1-7 23:35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7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过那些年,能卖出的东西,几乎都卖了。也有人收,可能就是现在收藏杂志上经常出现的某某收藏家一类吧,无 ...

写得真好,我喜欢这句"有什么用,他们家孩子那么瘦"{:5_319:}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0:59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9 01:34 编辑

我们那里是侨乡,海外关系多。传统的人家族观念很重,自己一人的生死苦乐其实是不要紧的。人家都说富不过三代,我们那里以前却有一说:三代才能富起来。那是因为没有路子谋生,一家人里,父亲先下南洋,几乎终身不回,只是寄钱寄物,母亲则留守持家,守活寡。然后儿子长大了,也漂洋过海赚钱。到了第三代,才能称得上殷实之家,盖点小洋楼啥的。

我曾经想过,那样流血流汗供养出来的第三代,到底有多少败家子?

国内饿的时候,很多家庭有海外关系的(已经不是直系亲属),就往回寄东西。现在的人都相对独立了,理解不了那种宗族和血缘的亲近,我也不理解。放在如今,那些往回输血的人会觉得老家都是一帮摆不脱的极品穷亲戚吧。

总之,铺垫那么多,我想说的故事是:某人他跟他的海外亲戚哭穷,等援助物资一到,简直无言,是一篓子怪怪的鱼干。某人心里怪亲戚小气,拿人手短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天天晚上煎了配粥吃,骨多肉少,且吃且怨。

直到有一天,有个懂行的人看到了他的“鱼干”,我靠,那什么,是药材,海马啊!

某人大惊,赶紧拿着篓子底的一点去卖了,得了好多钱。

没文化害死人哪!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1:10

还是饥饿的故事。我写过,被新~浪~小秘书删掉了,哼。

街坊一男,体面人。虽每日食不果腹,衣衫褴褛,必蘸水梳小分头。家父其时年幼,随众顽童啸聚,朝其叫喊嘲弄。某怒,叉腰而立,其腰只得一握,手指几可相碰,大短裤迎风招展。渠有亲姐在海外,偶尔寄回钱物。某得援大喜,于是购粮票,重梳分头,西装革履入饭店,叫粥一碗。苦等良久,昏沉欲睡,待粥至眼前,奄然一扑,面沉入碗,遂殁。

suanlamifen 发表于 2013-1-8 21:14

{:5_342:}
{:5_335:}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1:19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8 20:21 编辑

一个石匠,是粗人,他的老婆也是粗人,拉板车的。体力活儿消耗多,何况石匠天天挥大锤,根本吃不饱,一个大男人空着肚子干重活,极其煎熬。

有天石匠懒懒的,不起床。老婆问,他说前一天给石头崩了脚,歇一天。他老婆听闻有理,就拉着板车出去了。

老婆走后,石匠把家里米缸里仅剩的两三斤米倒出来,都做成了干饭,敞开肚皮硬是都吃了下去,然后上吊身亡。

我每想起这个故事,怜悯之前都是不屑:就算死,不能给老婆留一斤嘛?!叫人家以后日子怎么过?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1:27

还有一个小姑娘,饿极用手捞泔水桶里的东西吃,却被邻居看见了。邻居说:“哎呀,某某,你怎么吃鸡吃的东西啊!”小姑娘听了羞愤不已,竟投井自杀了。

这个不够曲折离奇的死亡故事告诉我们两点:
1.那年头居然还有泔水,还能养得起鸡
2.跟敏感期的Teenager说话一定要小心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1:51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8 21:27 编辑

好吧,饥饿不仅是60年代才有的事,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

我奶奶说,她小时候也是大面积的饥荒,战时嘛。人没得吃,反而肿胀了,胖胖的,皮肤亮亮的,一压一个坑。街上游荡着胖胖的饥饿的人,肿得眼睛也睁不开,有时候两个人迎面相撞倒地,旁人扶起来一看,却经不起这一摔,死了。

有时候来轰炸,防空警报一响,满街的人都往防空洞跑。人着起慌来就很可笑,抱着头跑的都不算什么,还有人掏出一条小手绢护在头上,两手扶着跑呢。

奶奶兄弟姊妹多,一大窝孩子。大人教的,空袭一来,全躲在床下。床上棉被是已经铺好的,万一有流弹,经过棉胎缓冲一下应该没问题。

孩子不知愁,挤在床底下还你推我搡,嘻嘻哈哈的。等空袭警报一解除,更是争先恐后往外跑。有天出来得太快,床边上的马桶“咣当”挤翻了。要命啊,大孩子只好收拾。但你知道,这味道没那么容易清掉的,怎么洗还是有味儿。小朋友急了,拿起梳妆台上的花露水拼命洒,一洒近半瓶也压不住。等到曾祖母回家都错愕了,这都什么味啊!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2:04

我小时候只是听奶奶讲,后来越想越不对。不是日占区么,都占领了,日本人来轰炸个什么劲?不是破坏自己胜利果实吗?

奶奶说,是美国飞机来炸,然后日本人在下面反空袭,打上去的子弹没着落的,就成了流弹。。。

靠啊,倒霉的就是中国老百姓!

还有一个倒霉又搞笑的故事。一个人走在空地上,空袭一来,避无可避,飞机竟冲他来了。小飞机压得很低,带着巨大的轰鸣和气压掠过他头顶,又猛然抬高,负压竟把全身衣服都扯破了,这可怜人赤身裸体地晕倒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有一次在机场附近,一架客机掠过我头顶,估计少说也有上百米距离,但是我已经觉得无限地近,觉得它黑压压地就要掉到我的头上,那个心理压力巨大。很同情那个被飞机扒光的哥们。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2:25

奶奶读过日本人办的学校。在同龄妇女里,她是读书多的,四岁开始上学,到后来填什么表格,学历都是“小学”。

日语她不记得多少了,只剩零星几个单词。倒是有一次舅公来看她,也是一起上小学的,说起以前的事,奶奶还记得一两首日文儿歌,很简单,一首大意是“花儿开了很漂亮”(额,不会是那首《樱花》吧),另一首大意是:“骑大马,真开心,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作业总是《生字本》两页,《写字本》两页,能磨蹭到很晚。奶奶很鄙视,说你这作业根本不算多,我上小学的时候,还写的是毛笔字,每晚上两大张指甲盖大的小楷,拼命写才能写完。写到半夜曾祖母还不让写,说这死丫头还开灯费油。她就等我曾祖母睡着了,小心把煤油灯开起来,拧得暗暗的,把作业写完。

作业写不完不行的,当时的老师还流行体罚学生啊。而且日本先生很严格,写错了字都是要打的。要只是戒尺打手心就好了,日本先生叫你把手伸出来,手背向上,然后把尺子立起来敲手指的骨节啊,巨疼!

奶奶说,这就可见日本人天性残忍。其实先生人不错,教学很尽心,高兴的时候笑眯眯的,颇有几分慈祥。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2:46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8 21:54 编辑

日本人控制了全城,做下了不少混账事。有随便杀人取乐的,拿刺刀挑孕妇肚子的事也有过。还有个新奇的,是去问街上玩的孩子,你要玩“升旗”还是xx?(xx是啥我忘了)升旗,就是把孩子挑在刺刀上高高举起来,xx反正是另一种死法,没活路的。

渡口上也有日本人守卫,所有人下船,必得排成一溜长队,依次给守卫的日本兵鞠一个躬才能走。有个年轻人死硬不肯鞠躬,直接被腿上戳了一刀,跪下了。他能保命就算是运气了。

有时候敲门“查户口”,就是进来看一圈,骚扰加震慑的意思。一遇那种粗暴的敲门,奶奶就抢着去开,门一开,她就顺势躲到门背后的墙角里,感觉不那么怕一点。居然从未被发现。

有的日本兵也憨。日本战败了,奶奶倒没说日本兵有自杀的,只是不再威风了,因为自知理亏,甚至会主动帮老百姓干这个干那个,类似打水倒屎盆子一类的杂活。有人一边驱使日本兵干活,一边各种骂,诸如猪头大坏蛋之类的,日本兵也听不懂,还乐呵呵地笑。旁人见了,忍不住也跟着笑。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22:49

今天完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所知道的各种人生(没完了,继续写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