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29|回复: 0

[辩论] 转基因粮食的双刃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一场转基因粮食问题在网络炒的沸沸扬扬,一些好事者甚至把是否允许转基因粮食进入中国市场,提升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
其实,这种态度大可不必,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制造话题”、“故意炒作”是这次“转基因风波”的根本所在。

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粮食及衍生的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客观的必然。

一,粮食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保证近14亿中国人有足够的生活供应。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短短两年,实现了全国粮食的自给自足。但是,1984年前后,我国的粮食亩均产出达到峰值,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耕地的快速减少,让中央政府感受到粮食压力。随着李振江、袁隆平等科学家成果的诞生并运用,才使问题得到缓解。进入21世纪后,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似乎粮食问题不像过去那样急迫,但从实际来看,我们国家面临的粮食形势已经开始严峻,在全国粮食产出大省中,有能力大规模向外输出粮食的只有: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一向被视为粮仓的江苏、河北、湖北、四川,只能自给而已,而珠三角和浙江,则成为严重缺粮的区域。必须采取新技术、新科技等手段,尽可能加大粮食产出量,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不把加大粮食生产和供应当成一个重大战略来对待,后果不堪设想。

二,转基因粮食安全吗?

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粮食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从目前科学研究的成果看,世界各国在试验中都没有发现转基因粮食对人体存有伤害。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他们使用的很多食品如: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而在欧洲则遇到了反对,反对的理由:一是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二是,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第三,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赞成的人,主要在于享受新食品的多样性;反对者则是因猜测的“可能”而反对。

我觉得,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既然没有检查出转基因粮食有害,那么它就是安全的。

三,袁隆平教授对待转基因粮食的态度。
最近,袁隆平院士在谈到中国的粮食生产时指出:“在耕地有限而人口众多的中国,要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准了。”
  目前,袁隆平领衔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已经完成了亩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和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正在攻关亩产900公斤的三期目标。袁隆平说,前两期目标靠的都是常规技术,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就必须运用分子技术手段,从理论上讲,只要把常规技术和分子技术结合运用,水稻单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袁隆平透露,杂交水稻研究技术在不断进步,最早是品种间杂交,进一步是利用亚种间杂交实现优势,超级稻三期研究要从亚种间杂交发展到运用分子技术进行杂交。根据这一技术路径,目前中国超级稻三期目标研究中正在应用分子技术,比如把玉米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中体现远缘基因的杂交优势。
  针对中国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举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袁隆平认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的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治学严谨、一心为民的袁隆平院士对转基因粮食的生产时赞成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上大惊小怪,更不应该把此问题硬性的拔高到“生死存亡”的层面。

相关帖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3:09 , Processed in 0.08298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