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Originally posted by titata at 2005-4-8 12:00
对于抵制日货,我觉得自己能做的就做,能避免日货的就避免,当然,不要因为机器里的一个零件是日立的,就把机器砸了。我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去损坏已经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能选择国货,自然是最好,当国货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时,请不要把眼光第一个瞄向日货。我们不哈日,但是没有必要排除废弃一切日本的优良资源。如果说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是可耻的,不够抗日气味的,那么,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一定要绕道远行才合情合理吗?
定,方生慧。慧,方生智。智,方生和。和,万物兴
不久前,韩国民众大规模示威游行时,有两人切下自己手指,即使这样做法除了自残并不能伤害某国,但还是用行动证明了韩国民族性格中壮烈、剽悍的一面,很有标榜意义。
可是,必要的前提是,自切手指的只是个别人。假若所有韩国人都把自己的手指切下一根来,那就变成了残疾人民族,都是傻瓜了。简单推论说,就是一个民族需要有个别人用偏激的行动来表达血性,但如果全民都很偏激,就变成了无意义的消耗,对民族毫无裨益。
我在国内最多学习过半个经济本科课程,就实际效果而言。因此我的学理基础并不扎实,以下的仅仅是我东拼西凑的从别人贩卖过来的观点,当然,也是经过我思考选择后的产物。
就是因为当我们向某国出口时,我们就用自己的货物或劳务,换回了某国的货币。这种时候,如果我们抵制某货,不从该国进口,我们等于是把大把大把的该国货币砸在了自己手中。吃亏的并不是某国,而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不同时限制自己对某国的出口,单方面“抵制某货”的结果,不会减少某国的出口总量,只会限制自己的消费选择。只要被抵制某国是自由经济体,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上述做法只会人为帮助该国货币相对于其它国家货币贬值,从而扩大其出口。
在和平竞争的情况下,在国际竞争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所谓“实体经济”的层面,也就是生产力的层面。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出口的最终目标,都不是为了囤积外币,而是要用获得的外币来购回世界上最好的实体产品。如果“抵制某货”,主动放弃后一条,实际上也就是主动放弃了国际贸易的好处。岂非愚不可及?
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N NATIONS》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中说,“在战争或政治上,邻国的财富,虽对我国有危险,但在贸易上,则确对我国有利益。在战时,敌国的财富,或可使敌国能够维持比我国强大的海陆军。但在和平的通商状态下,邻国的财富,必使他们能够和我们交换更大的价值,必对我国产业的直接生产物或用这种生产物购进来的物品,提供更好的市场。”
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Douglass C. North说:有成效的经济 需要一个建立了途径开放的社会——这是Adam Smith所构想的动态市场的基本要求。途径开放的社会是创建一个尽力尝试兼消除错误,于是,用最大的效能来获取成功的效果——这是Friedrich Hayeks提出的,并且仍然是具有发展效率的社会要素。
经济学家的理论及世界上自由贸易和市场的发展潮流,无疑都否定了抵制日货的合乎学理的可能。
简单说,对于劣势的日货,根本不用抵制就会自然淘汰。对于优势的日货,一定是有助于民众经济的。对于和国货均势的日货,一视同仁才能让中国企业明白自己的处境而不敢松懈。
做经济,就是要做强大自己,是加法。开战争,就是要拼死拼活,是减法。如果把加减法混用在经济上,我认为无疑是荒谬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对手不止日本,还有欧美。抵制日货,在我看来,好像是一个人每天抽一盒烟;抵制欧货,在我看来,好像是一个人每天抽二盒烟;抵制美货,在我看来,好像是一个人每天抽三盒烟;如果同时抵制日欧美货呢?呵呵,一个人每天一盒烟短期内问题不大,可是每天1+2+3六盒烟估计会严重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可是无论一盒还是六盒,自我损害都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的短期目标,决不是要自我损害,而是要最强。在中央之国没有成为世界竞争力第一之前,自强而不是损人才是真正的目标。
我这个非专业的学经济家,呵呵,还要接着说一些政治。上个世纪初的崛起的德国,就是要占有的太多、太急,结果刺激了其他国家联合起来站在反对它。经过百年羞辱的中央之国应该温水煮青蛙,尽少引他国的抗拒,先有技术含量地做好、做大、做强国力,等到了沸点,再一把大火沸腾世界。
打打杀杀,最好做,而不是喊。要喊也要在把日本人变成了印第安人后再喊。
另外,对于某些人的帖子,我绝对不会再跟。如果再跟贴,大家可以骂我是蠢货。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005-4-9 at 14: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