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9|回复: 0

[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 | 外汇管理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专题报道(二) 张庆昉:资金融通书写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新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要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立足区域经济特色,通过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
w1.jpg

作者 | 张庆昉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局长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3期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福建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凭借“多区叠加”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海洋经济基础、浓厚的侨缘优势以及活跃的开放型经济,福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以下简称福建省分局)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将资金融通作为自觉融入和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金融外汇政策创新集成,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福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注入新动能。

w2.jpg

立足特色:福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w3.jpg

福建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2015年,中央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求福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福建依托自身特色和区位特点,持续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日益活跃、产业合作不断升温,全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收支总额由2013年的355.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008.7亿美元;覆盖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1万余家增长至2024年的2万余家,有效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多区叠加,政策红利赋能丝路。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在肩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使命的同时,还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印度尼西亚及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各类开放平台的空间叠加和良性互动,助力改革创新的政策红利在辖内充分释放,有力促进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成为福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优势和重要基础保障。

向海而生,海丝经济纵横丝路。福建“因海而兴”,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形成数个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集群。远洋渔业、水产养殖、高附加值船舶建造等产业优势显著,特色产品行销各洲,技术出海惠及沿线。沿江面海的地域优势、港口优势造就了福建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丝路海运”应运而生,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物流通达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汇集优势,高端制造畅通丝路。福建实体经济强劲,民营经济活跃,长期以来纺织鞋服、塑料制品等深受市场青睐,通过与东盟、中东、非洲的贸易往来实现石油、矿产品、化工原料等资源型产品互补。同时,新能源电池、通信设备等高端制造行业迅速崛起,发挥技术优势,引领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国际延伸,成为福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技术合作的关键力量,持续带动外贸发展与国际产能升级。

以侨筑“桥”,侨缘优势联结丝路。福建是全国重点侨乡,约2000万侨胞分布190多个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系紧密,侨力资源雄厚。侨商网络成为福建商品与服务“出海”的核心通道,工艺品、鞋服等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直达境外市场,进一步促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昔日封封侨批寄乡情,今朝侨缘通达连山海”,截至目前,海丝跨境产业园已拓展至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促进产业带国际化发展,构建联动发展新标杆。



改革创新: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金融外汇实践



福建省分局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跨境金融政策创新集成和服务供给升级为抓手,推动形成立体性、多维度、特色化的资金互联互通桥梁,助力福建高水平对外开放。

减单证、优流程,助力贸易结算更加便利。继全省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后,2024年4月,福州、厦门、泉州三地获批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5项政策。试点政策推出后,福建省分局优先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的优质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实施更加便利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便利化措施。截至2025年5月末,全省参与试点的1000余家优质企业中,超九成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贸易往来,试点银行累计为优质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16.4万笔、金额311.4亿美元。以某主营新能源电池等原料转口业务的企业为例,其贸易涉及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易量大、离岸业务多、单据对应关系复杂,该企业被纳入试点以来,充分享受了简化单证审核带来的便利,跨境结算效率显著提高。

重实质、助创新,激发贸易新业态发展动能。近年来,福建省分局秉承“实质重于形式”和“包容审慎”原则,积极指导银行审核企业全球采购业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支持全球采购进口开证业务办理。例如,福建G集团原先通过境外放款的方式提供资金给马来西亚关联公司H,让其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和煤炭。其后,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升销售利润,G集团改为使用全球采购模式,由集团下属C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和煤炭,再转售给H公司,并给予H公司相应的回笼款账期以减轻其资金压力,实现集团资金的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惠民生、促便利,提升个人用汇服务水平。支持银行稳步推动电子渠道线上审单业务发展,简化连续性、周期性的个人外汇业务办理,强化银行处理疑难复杂业务能力,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办理“急难愁盼”外汇业务,持续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用汇需求。截至2025年5月,全辖(不含厦门)便利办理薪酬项下结售汇业务累计金额1119万美元。例如,辖内Q公司外派至东南亚国家的高级船长存在办理薪酬收入结汇的高频需求,银行在充分展业、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材料审核,让个人免于多次提供薪酬收入结汇的真实性审核材料,切实便利外派员工薪酬结汇。

推改革,引活水,支持跨境双向投融资稳步增长。聚焦经营主体实需,相继推出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等多项便利化举措。服务省内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双向投资合作,助力龙头企业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提高全球化资源配置水平,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引进来”方面,近年来福建吸引了来自新加坡、新西兰、卢森堡等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者,资金投向省内石油化工、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专业技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助力全省产业布局更合理。“走出去”方面,全省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境外投资规模不断增长,覆盖4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4月以来,积极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外债及境外上市相关外汇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等3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在省内落地,试点一年多以来,全省银行累计为153家企业办理相关业务262笔、金额超110亿美元,覆盖亚洲、欧洲的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助力企业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

拓渠道、降成本,优化跨国公司资金跨境融通。以服务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出发点,支持福建跨国公司运用跨境资金池政策开展跨境投融资,截至2025年5月末,跨境资金池共覆盖全省53家跨国公司、495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成效评估,获批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4家跨国公司完成该业务的备案,支持跨国公司集中调配境内外资金,目前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已覆盖全省8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有效降低汇兑风险和财务成本,助力跨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产业布局。例如,省内某大型新能源跨国公司借助跨境资金池政策便利,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市场机遇,加大对东南亚和东欧的产业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优服务、强支撑,护航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深入开展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指导省内银行优化提升外汇套期保值服务水平,围绕企业对相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币的兑换需求,创新提供小币种汇率避险服务。加强与商务、财政等部门的政策协同,探索完善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势,指导银行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分支机构的联动,构建涵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信贷、发债、上市、金融租赁业务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擘画未来:书写共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上,世界经济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福建省分局将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围绕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方面积极作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谱写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奔赴”的福建金融新篇章。

聚焦国际化,探索制度型开放路径。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全面拓展开放深度,将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有机结合,积极融入“金砖+”合作,中国—中亚合作等国家战略,强化金融外汇政策需求调研,储备专项性、前瞻性政策供给,打造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门户,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

聚焦系统性,充分发挥政策“1+1>2”效应。探索完善政策协同新生态,构建境内境外“双联动”机制。一方面,强化多部门政策协同,推动金融、产业、财政等政策同频共振,促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双向流动。另一方面,搭建“海丝”金融机构联合协作网络和综合服务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金融业务合作,整合结算、兑换、融资、汇率避险等全链条服务。

聚焦便利性,推动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新能源等特色行业跨境合作新模式,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特点的政策举措,推进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发展。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来福建投资。加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推广力度,鼓励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跨国公司设立跨境资金池。探索构建多元、稳定、可持续的跨境融资体系,引导境内金融机构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境内外授信联动,通过跨境直贷等方式缓解境外投资项目资金压力。加快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制定场景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聚焦安全性,加强风险防控和预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完善金融风险识别和保护机制,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境信用风险评级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持续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货币合作,支持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优先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便利小币种清算,丰富小币种汇率套保产品,助力企业提升汇率避险能力。

w8.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9 19:41 , Processed in 0.1237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