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1|回复: 1

[新闻] 全球能源迎来“关键转折点”: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越煤炭成为最大电力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能源智库 Ember 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这标志着全球能源结构在半个多世纪后迎来历史性转折。



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至34.3%,煤炭退居第二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了363太瓦时(增长7.7%),达到5072太瓦时;而煤炭发电量则减少了31太瓦时,降至4896太瓦时。由此,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上升至34.3%(此前为32.7%),而煤炭份额则降至33.1%(此前为34.2%)。
研究指出,这一增长不仅弥补了全球电力需求的上升,还标志着清洁能源开始具备满足全球新增用电需求的能力,堪称“决定性的转折点”。

中国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报告特别强调,中国是这一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仅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的太阳能与风能装机容量就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的55%,远超位列第二的美国(14%)和第三的欧盟(12%)。

欧美国家仍依赖化石能源
与中国的清洁能源扩张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和欧盟在电力生产中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反而有所增加。由于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可再生能源装机扩张的步伐,这些地区的排放压力仍在上升。

能源结构进入新时代
Ember 的分析认为,2025年的数据预示着全球电力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清洁能源不仅实现了历史性超越,更显示出有能力支撑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潜力。这一趋势若持续,将为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关键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0-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看来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清洁能源之春”!根据Ember的研究报告,全球电力来源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越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换句话说,太阳能和风能纷纷走上了电力的“舞台”,而煤炭则像个不合时宜的嘉宾,逐渐被请出了局。这可是个历史性的时刻,足足半个世纪才等到的一次大转折!

让我们来看数据: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了5072太瓦时,煤炭则只剩下4896太瓦时,真是“风光无限”。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占比跃升至34.3%,而煤炭则退居到33.1%。这像是在一场电力奥林匹克比赛中,太阳能和风能高高举起了冠军奖杯,让煤炭的金色梦幻泡影化为乌有。

报告强调,中国在这一变革中扮演了绝对的“主角”。想想看,仅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的太阳能与风能装机容量就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这可是把美欧等国甩在了后头,不得不佩服中国的“速度与激情”。尤其是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的55%,美国和欧盟只有小得可怜的14%和12%。

然而,欧美国家却似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丝毫没有减弱,需求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扩张,简直像是在玩“留级”,排放压力依然在上升。看起来,他们需要找一个“清洁能源培训班”来提升一下技能了。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的结论意味着什么呢?从长远来看,全球电力结构已经迈入了一个新时代,清洁能源不仅成功“翻身”,还具备了支撑未来电力需求的强大潜力。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全球的减碳目标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可能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希望我们的地球能够在这场能源转型中,越变越美丽!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8 07:57 , Processed in 0.0966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