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书评
谁的恐怖游戏
严悦
(2001-06-17 00:00:00)
上路吧……
背脊一阵恶寒。
割腕,跳楼,心脏病突发,触电身亡,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因为QQ上面的这句话离奇死亡。而这四个人中网名惊鸿的女孩的表姐小诺在调查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也差点因为这句话坠楼。虽然惊鸿和琉璃的死表面看来都是自杀,但是小诺坚信其背后必有隐情。
《她死在QQ上》在故事叙述结尾道明了这个隐情,让人感觉既真实又虚幻。一如网络一样。
小说作者马伯庸如此写了一段简介:这一篇就是曾经在网上以《她死在QQ上》和《午夜凶Q》等名字流传的鬼故事,不过它的本名是《QQ怪谈》……我承认这个名字缺乏激情。这一次的更新,我将其修订了一下,改正了几个BUG,使之至少能够自圆其说。
整个故事脉络简单,元素复杂。主线就是一条,即惊鸿(唐静)、琉璃(苏雪君)、茗(张春华)、胜舟(罗胜舟)在同一时间以不同方式结束生命。故事从惊鸿入手,处处设下悬念,通过三个关键人物小诺、梯云纵(林中)、马伯庸的分析判断步步推进,最后找到元凶道明隐情。
故事里的马伯庸是一个释义者,看到他说“鬼就是人的精神,也算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聚合体。一般的人死后,精神也就随之消失,但是如果死前意念特别强烈,当肉体死去的时候,意念仍旧有足够的能量将精神粒子凝聚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灵魂或者说鬼魂;个别特别强烈的意识体甚至还能形成生前的记忆与形体……那就多半是厉鬼了”时隐约能找到一丝卫斯理系列中“粒子”说的影子。而“拜访子山鬼魂”一段以及最后重要的“碟仙”灭鬼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畅销鬼怪小说《阴阳师》里的阴阳师安倍晴明。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牙不羁;马伯庸(故事里),中等身材,瘦瘦的,文化衫,破牛仔裤,鼻子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文化衫上写着歪歪扭扭的“风雅”二字。这二者的形象是两个极端。
国内恐怖小说的最早策划者、著名文学评论家兴安曾定位说,恐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给人以娱乐、兴奋和刺激,关键是还能培养年轻读者的冒险精神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它常给读者设置一个假想的可怕的困境,来考验读者的承受能力和胆略,使他们在真正遇到类似的处境的时候能够应付自如,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恐怖是人在遭受死亡、疯狂等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高度焦虑的心理状态,凡是描写这种心理状态的小说都可以称为恐怖小说。很多恐怖小说都融入了悬念、探案小说的因素,并把它们作为形式来借用,而灵异小说则是恐怖小说的一种,它以鬼魂和超自然的事物为内容。恐怖小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流行的哥特小说。它的显著特征是神秘、悬念和恐怖。
在《她死在QQ上》里,悬念、探案、鬼魂、超自然等都可见到。马伯庸是一名网络作者,他在他的“工作台”——网络上,创作一个基于网络的故事,而自己本身又在故事里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最终帮助小诺查明事件真相的古怪少年马伯庸。这个过程十分奇特,作者似乎参与了一场游戏,这场游戏展开于网络上,游戏的场景和内容是真实的,参与方式却是虚拟的,当游戏接近尾声时,马伯庸只是“坐在地板上,身边推满了光盘和软盘,正在重装电脑。”这个形象猜想应该很符合在现实中的他。
在GOOGLE上搜索“马伯庸”,能够看到的个人介绍很少,大多是他的作品。“天才,鬼才,恶搞第一人,同人第一人,挖坑第一人。”有这样的评价,无怪乎有《她死在QQ上》(本名《QQ怪谈》)这样的作品。
当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生活而不是时尚的时候,作者以QQ为平台来讲述一个人鬼交错、异性与同性之爱交错的悬念惊悚故事时,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虽然网络虚拟,但是作者在结局时仍落点于“真实”:
“这个……”梯云纵搔了搔头,吞吞吐吐地说:“能否替我向惊鸿……哦,不,唐静的坟前献一束花?”
“那么,要写谁的名字呢?梯云纵?”小诺问,笑了笑。
“啊,不,不,献花人请写”林中“,这个,这才是我真实的名字。”
此刻正是正午最晴朗的时候,小诺看着一脸认真的林中,不禁微微颌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
是的,真实的名字……
真实的……
恐惧并快乐着
这本书应该是马伯庸所有作品中为数不多、非常正经的故事吧。不是指创作态度,而是故事风格本身。《她死在QQ上》不像他别的小说往往在最后一句让人倒翻在地,而是从头到尾都在非常认真专注地讲一个故事,使得我在看的时候也相当专注。
说到鬼故事,最吓人的往往就是最贴近生活的,所以很多作者都喜欢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学校,或是学生宿舍之类的地方,可这招用久了就容易滥,在这点上我也不得不佩服马伯庸的灵感和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