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mayavati

[成长教育] 林怡《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能力培养

三、能力培养

1、科学家的品质――专注力


谢谢JMM帮我把帖子顶上来,也谢谢JMM的鼓励。我已经给joannchu发了妹儿,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她提供帮助,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通过与大家交流,我的思绪不断得到梳理,同时每天在这里续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给了我压力和动力,也促使我就孩子教育的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希望我曾经的那些成功与失败的养育体验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养育出更多健康聪慧的孩子。

我还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展开说,但是还是先回答JMM 的问题吧!我希望这个帖子延续下来,不仅成为大家一起讨论育儿经验的一个所在,也成为联系JMM感情的纽带。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爱孩子(正如我的名字一样),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一个更加精彩幸福的人生。

Happyrachel的叙说让我看到了一个对孩子很用心的妈妈的形象,我感觉你的孩子在你的引导下已经非常出色。他对东西感兴趣,对人不感兴趣没什么不好,也许他确实从其他东西那里找到更多有趣的元素。对孩子来说,大人有时候确实是很无趣的一种动物;),因为他们总是问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强求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这是他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没有必要为此担忧。而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则不一样。平时在带孩子外出或者跟孩子游戏的时候,加入相应的教育内容,慢慢地影响宝宝,改变宝宝就可以了。

以下是Happyrachel的两个问题:1、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是不是会能力发展不均衡,比如,动作特别强的,爱活动,可能语言就弱?2、对人不感兴趣,要不要引导?还是顺其自然,大了自然有交朋友的愿望?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应该说是一件值得你欣慰的事情,因为专注力是孩子十分难得的潜质之一。我个人认为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并不会导致他能力发展不均衡。即便他真的过分专注于某个事物,而导致他的其他能力的锻炼被忽视,那也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因为以他关注的事物为中心,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向不同的方面辐射,全方位地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

以宝宝动作能力特别强,爱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宝宝的活动进一步延伸,加入更多教育的元素。为了让我要说明的一切更加形象有说服力,我决定以故事的形式来解答这个问题。依然是I和S之间的故事。
S是个非常好动的小男孩,每天一起床就没完没了地东跑西颠,这里摸摸,那里碰碰,难得有安静的时候。他的动作敏捷,像个活泼的小猴子。这不,他正在沙发上蹦着跳着,发泄他永远也发泄不完的精力呢。I心想,到了该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是她喊了好几声,S依然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继续他的蹦跳游戏。S心想:妈妈的话实在是太不动听了,我明明喜欢蹦跳,你为什么非要我去听故事呢。于是,I决定改变策略。
“儿子,我们一起跳,看谁跳得高。”S觉得妈妈的这个话比较动听,他立刻就听到了。I陪着S一起跳,一边跳,一边跟S说:“现在我们看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S更加卖力地跳了起来。“看我儿子跳得多高,多快!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动物跳得最高,什么动物跳得最远,什么动物不会跳吗?”“看看,你跳得那么卖力,都出汗了。我也出汗了,我必须休息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本书上说哪种动物跳得最高好不好?”

如果宝宝喜欢某项活动,那就跟他一起玩,把自己当个孩子,哪怕在地上爬也没关系(如果不好意思在外面爬,那就在家跟孩子一起爬好了。这没什么丢人的。),在跟孩子玩的过程中不断地描述你们正在玩的活动,他的语言能力不一样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吗?如果想要宝宝看一会儿书,那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他,而不是强行打断他的活动,这样,他就会欣然接受你的建议了。而且,你还可以把你们看的故事书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书里的人物(如果宝宝喜欢跳,不妨从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故事入手,再慢慢拓展好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把自己和故事书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因此调动他看书的积极性。
如果你想培养他学会关心别人,好了,你们跳出一身汗了,你对宝宝说:“哟,看宝宝跳出一身汗了,累了吧?妈妈给你擦擦汗,给你倒杯水。妈妈也累了,现在该你帮妈妈擦擦汗,给妈妈倒杯水了。

如果你想让他去画一会儿画,那就对宝宝说:“我们把你跳高的样子画下来好不好?你看,我画了一个宝宝,跳那么高?这边是妈妈,跳那么低。”

如果你想让他唱会儿歌,好了,一样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引导他。就从宝宝跳这一点出发,只要与跳稍微有点关联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引导他去做,他不也就对别的事情感兴趣了吗?如果以宝宝能接受的这种方式来处理事情,那么他跳够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一样也得到提高了吗?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辐射性的,全方位的,这样你才可以挠到宝宝的心。让他开开心心地接受你,心甘情愿地跟从你。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进行引导。三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年龄,如果这个年龄的基础没有打好,将来要改变他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宝宝为什么对人不感兴趣?一是他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比较少,没有养成习惯或者怕生;二是他接触的人比较无趣,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三是有比这些人更吸引他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四是宝宝的抚养人本身也不太乐意跟人打交道。

想要宝宝对人感兴趣,宝宝的抚养人自己要先对人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宝宝的问题。

一般宝宝都会对比他大一些,能力比他强一些的孩子感兴趣,因为他们能玩出更多的花样,他们说话、做事都是他乐于模仿的典范,因此,要让这样的宝宝对人产生兴趣,可以从这些小伙伴入手培养他,而不要从大人入手培养他,以免让他产生逆反心理。等他学会跟他喜欢的小伙伴打交道以后再慢慢引导他与成人打交道,他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情那么痛苦了。

还有就是可以从宝宝熟悉的人入手培养他跟人打交道的习惯,比如和家里人商量好,大家一起玩打招呼的游戏。让他先习惯打招呼,然后再去实践。给他讲一些文明礼貌的故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故事,自己根据宝宝的情况编一些故事,或者给宝宝树立一个假想敌,让宝宝凡事向这个假想敌看齐,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当然也可以让宝宝尝试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打招呼,这也是锻炼他交往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宝宝天生就是泛灵性的,对他来说,无论小花小草,小鸟小虫,他们都是有灵魂的,可以交流的,既然宝宝对东西感兴趣,不妨让他尝试跟他喜爱的东西打招呼,习惯以后再慢慢过渡到跟人打招呼,这样他就不会觉得打招呼那么艰难了。

下面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小短文《虚拟的对手》,记不清发在那本育儿杂志上了。希望能给JMM一些启发。

虚拟的对手
宝宝的思想与行为就像蔓生的野草杂乱而没有既定的规模与样式,很多时候可能都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当儿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便有了许许多多令你惊诧的主意。他的固执与叛逆令我深感头痛。我真正体会到教育宝宝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科学”便始于这一阶段。“艺术科学”是从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一个怪名词,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是否科学,我只想用它来表达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有着相当的难度。它是科学,但又需要采用很艺术的手段来实现。对一个活生生的思维敏捷而又怪异的小东西,你只能用“艺术的”“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借以实现改变他,使他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转变的目的,否则任何强硬的措施都可能导致“欲速则不达”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虽然它与我们成人身处的社会相比简直像玻璃一样透亮,像水晶一样纯洁,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我们成人世界的众多尘埃。一天,当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突然举起拳头朝爷爷身上抡过去,同时从嘴里冒出一串串脏话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我十分严厉地制止了儿子粗鲁而大失教养的行为。然而小家伙只是愣愣地看着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眼神告诉我,我的呵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错在哪里。

“为什么要打爷爷?为什么要说脏话?”当我蹲下身来拉着儿子的小手平心静气地问他时,他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好玩呗!”

就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宝宝的很多看起来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带有某种恶意,他只是好奇,急于将他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个使他倍感新鲜的行为与词句有效地实践一番。

面对儿子那双无邪的眼睛,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宝宝就是一张白纸,他与生俱来的资质只能决定纸的质地,而他未来的蓝图首先还得由家长来描绘。既然如此,对宝宝的不良行为,简单地呵斥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一个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宝宝来说,粗暴的呵斥可能暂时制止他的某种行为,但这种方式对于改善他的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帮助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事实上,在遭到我呵斥的第二天,儿子趁我不在时,嘴里又不可抑制地嘟哝开了。我明白,呵斥无济于事,打屁股更不可取。孩子本身没什么错,他根本不明白那些脏话的真正含义,仅仅因为那些宝宝平时在家听不到的脏话使他感到新鲜,于是,在这种十分强烈的新鲜感驱使下,宝宝才会不断地找机会尝试着去实践,并因此欲罢不能。

在得知孩子再度犯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亲热地搂着他与他一道聊了起来。我的平易近人的姿态彻底解除了孩子的武装,这使我们的谈话变得有趣而充满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独.立性 3、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独.立性

cxd158提问:还要请教:我一岁半的女儿做事很依赖,虽然我常跟她说,继续努力,坚持一下,可她常常一遇到困难就说:妈妈来,妈妈来。我该怎么办呢?

ilovekids于10/26/2005 4:40:01 PM 写到
对这么小的宝宝来说,不要指望他不依赖你,如果他遇到困难不懂得向妈妈求助,那他可能就有问题了。那样的话,你才应该真正着急。1岁多的宝宝肯定还有很多事情无法驾驭,因为无法驾驭,他会遭遇严重的挫败感,因此,他需要你的帮助,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宝宝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首先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愿意接受独.立的现实,是否得到足够的宠爱,并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宝宝上厕所,如果他没有准备好,即便妈妈把他,他也会反抗,并且像故意跟妈妈作对似地频频尿裤子。其实,这些都是违背宝宝成长规律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招致两败俱伤。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尊重宝宝成长的自然规律,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慢慢地,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他就会出乎意料地变得独.立起来。很多时候,宝宝的问题,并非什么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尽力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让他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那么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可以放弃对他独.立性与战胜困难的能力的培养,你可以把他遇到的问题分解成很多部分,鼓励他自己解决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以后慢慢地再多解决一部分,循序渐进地来,并给予他鼓励,而不要指望他一手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为了让问题变得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以让宝宝自己穿衣为例。要让宝宝一夜之间学会自己穿衣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可以把穿衣这件事情细分成很多步骤:

1.把衣服整理好。
2.将衣服披在身上
3.握紧拳头,将胳膊伸进一个袖子
4.将衣服拉到身子的另一侧
5.将另一只胳膊套进另一个袖子
6.系扣子

现在选择宝宝最容易做到的一个步骤,比如步骤3,宝宝做到了,OK,表扬他。下次让宝宝尝试做动作5,宝宝也做到了,OK,表扬他。等这两个步骤学会了,让宝宝尝试做动作4,从易到难,一点点过渡,依此类推。这样处理,宝宝的能力受到锻炼,他一点点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妈妈的帮助,他的自信心和对妈妈的依赖感都得到了满足,他就可以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小人儿。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样的方式分解,如果妈妈有耐心这样训练宝宝,相信没有宝宝战胜不了的困难,同时也不会带给宝宝任何挫败感。试试吧!


3、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ilovekids于10/31/2005 12:27:17 AM 写到

昨天骑马,今天抡了半天高尔夫球杆,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回家看到朋友们的帖子,心里热乎乎的,觉得不写几句,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今天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没有时间展开说,所以我只简单地谈谈这个事情,如果将来写书,我会详细地展开来谈论这一切。希望能通过这些叙述引起大家的思考。

说到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至少也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或者觉得这是很玄妙的事情,孩子小的时候根本就谈不上。其实不然。从小就从一些细小的事情或者游戏中引导孩子,培养他的这种能力,他稍微长大些就会养成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完全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而父母也变得更加轻松,更少烦恼。当孩子上学后,如果他具备了这种能力,OK,你完全可以不用为他的学习发愁了。辅导孩子功课的角色自然也不用你去担任了。

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刻意为之,在你们随处遇到的一件细微得你根本都不在意的小事情上,你的教育就可以很自然地融合进去。以下的情形是夏天几乎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看到了草地上的蚂蚱:“妈妈,快帮我逮蚂蚱。”如果妈妈走过去,只是用手给他扑住几只蚂蚱,那么事情自然也就停留在逮蚂蚱这么单一的动作上面了。顶多也就带给孩子一些快乐,让他得到一个玩蚂蚱的机会而已。如果妈妈有心,逮蚂蚱这样的一件小事就会带给孩子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妈妈逮了很多蚂蚱,可以让孩子比较蚂蚱的大小、色泽、身体部位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蚂蚱飞得高,蹦得快,什么样的蚂蚱比较灵活,不容易逮住,什么样的蚂蚱比较笨,很容易就落入你的手心,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到草地里仔细搜寻一下,看看蚂蚱一般都躲在草叶上还是草茎上,什么样的草丛里蚂蚱比较多,有没有可能发现蚂蚱在吃东西,草叶上有没有缺口,那些缺口怎么来的……关于蚂蚱,妈妈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孩子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妈妈的这些问题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或者引导孩子想出更多的问题等等。在这样一项活动中,孩子知道了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来探究同一件事情,也明白了可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事情(比如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蚂蚱以及与蚂蚱有关的其他事物)。这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培养孩子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成分。另外,通过逮蚂蚱这件小事,妈妈还可以将活动进一步延伸,比如观察草地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小草,这些小草有什么不一样,同样的小草之间有没有区别等等。以狗尾巴草为例,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一条尾巴的狗尾巴草,但是我和儿子在游戏中却发现了很多一条茎上长着两条尾巴、三条尾巴甚至四条尾巴的狗尾巴草,如果不仔细去探究,也许我一辈子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实。孩子在这样玩耍的过程中,他会养成好奇与探究事物奥秘的习惯,同时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习得一种全方位、多方位思考,以及以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对孩子长大后养成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甚至自学的习惯都将大有裨益。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思维就不会僵化,也不会人云亦云,他一定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先写到这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4、学习能力培养

4、学习能力培养

amliang发言:一直在关注楼主的贴子'对你无私的贡献很感动'很想教好孩子'但总不知道如何下手教'我的宝宝一岁3个月了'会说的话很少'这一阶段怎么样教他呢?请多多指教'你所说的注重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觉得很有道理'但觉得太小了'能举一些例子吗?非常谢谢!!!!

ilovekids 的回复: (于11/8/2005 12:33:15 AM 来自219.236.204.*)
首先谢谢各位JM的指点,以后我会尝试贴一些图来说明我的一些问题。

其实宝宝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在他年龄大小,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子里始终绷着这么一根弦,就能成功地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妈妈和宝宝在室内玩耍或者做别的任何事情,突然,窗外传来一只小猫的叫声,宝宝被这种声音吸引住了,他在注意地倾听,并且转头开始寻找声音发出的方向。妈妈看到宝宝的行为,立刻可以提出一大堆的问题:“什么声音呢?是小狗吗?是飞机吗?是汽车吗?是小猫吗?”这时候宝宝也会跟着妈妈的问题思考,妈妈的问题相当于为探求“是什么声音”这个论题创设了很多条件与假设,“听听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是厨房吗?是卧室吗?是窗外吗?”妈妈一边问问题,一边带着宝宝一起到处看看,一个一个地排除,“噢,不是小狗,不是汽车,也不是飞机……”最后断定,发出声音的就是小猫。别看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别轻视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好像都是在做无用功,实际上妈妈在处理这件小事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教给了宝宝一种思考的方法。第一,创设各种条件,设立各种假设,在这里,思考的起点是发散式的;第二,排除各种虚假的条件,推翻一些不合理的假设,思考的过程是严密的科学的;第三,通过正确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思考的终结是通过实践检验的。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觉得这一切纯粹毫无意义,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地带宝宝到窗口看看,然后告诉他是小猫在叫呢?当然,这对解决这个小小的问题来说确实是最简洁的方法,但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省略了很多思考的过程。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认知,他更需要学习获得这些认知的途径与方法。实际上,假定我们听到的不是小猫的叫声,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的叫声,而且假定我们在荒郊野外,有很多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那么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跟上述的方式一摸一样,我们会有很多猜想,然后我们会对这些猜想一一进行排查,最后通过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思考。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小事,我们相当于给了宝宝尝试以正确的方式思考的练习。在很多细微的生活实例中,我们可以融进很多类似的东西,这样宝宝就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母的熏陶濡染,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思考的方式。

培养宝宝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以后我们慢慢地一一叙说。

5、学习兴趣培养
dudongmei119发言:关注这个帖子很久了,很羡慕你能这么耐心,智慧.我儿子十岁了五年级,为了有个好学校,从小跟老人一起上幼儿园和小学,刚开始还可以,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中下等.特别是英语,其实他幼儿园就开始学了,但家里没人辅导.现在把他接到了身边,可我好为他的学习苦恼.
ilovekids于11/11/2005 10:54:16 AM写到
我很多朋友都有你这样的困惑。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肯定不是他的错。记得还是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写作文,他以《快乐的一天》为题,写了一篇将近800字的作文,他自己用电脑打的,因为他那时候好多字都认识,但是不会写,正好学了拼音,就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写了那篇作文。小家伙高高兴兴把作文交上去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其实那篇作文我觉得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已经相当不错了,用词造句都很好,但是老师给了他下面的评语:作文太长,一篇作文不能同时写两件事。还有一次是写一篇畅想未来世界的作文,他的想象力确实很丰富,简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老师给的评价是,不科学。从此,他深受打击,每次写作文都要给我看:“妈妈,你觉得我写得好吗?”要命的是,每次我说他写得好的那篇作文,老师总说写的不好。后来他就不敢相信我的评价了,从此对写作文就产生了畏惧情绪。但是,我一直鼓励他,我说老师说你的不好,只是他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妈妈喜欢,妈妈觉得很好,妈妈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我尝试调整他的这种心态,并鼓励他写作文投稿,后来他有的作文被《中国少年儿童》和他们的校报采用,他才真正相信了我的话。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我不知道你儿子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小学教师的素质还真是不敢恭维。中国的教育体制真的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有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很失望,但是没有办法,你必须适应环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所以我不在乎儿子能否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三好生之类的人物,但是我更在乎他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规规矩矩,因为我不想扼杀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自信心。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是个品德不错的孩子。所以,每次当他跟我大谈特谈他的一些论点,比如振振有辞地批驳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我总是很赞赏他。科学是发展的,有它的局限性的,所以批判是必须的。

学习本来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记得我曾经在参加一次笔会的时候,跟同去参加这个会议的朋友们聊起孩子的教育的问题,当时就提出“学习可以很快乐”这个论点,结果遭到大家一致反对。他们一致认为是因为我孩子争气,所以才能如此妄言。;)不过我至今认为这个论点是成立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定要逼着孩子去学一些所谓“有用的”“对他学习有帮助的”东西,或者急功近利地想要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成绩,我们关注的是一些结果的东西,但是从来没想过那些也许根本就是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如此,他学习的过程就是痛苦的。在我们这样的逼迫下,他学习的积极性被彻底磨灭了。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这个基础上让他的兴趣爱好拐个弯,引导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孩子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看动画片,就喜欢看《米老鼠》,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很多人跟我说类似的话,我往往会回答他们,这没什么,你就让他看吧,比如他爱看动画片,你可以给他一些带中文字幕、英文发音的动画片,他既享受了,又在无形中提高了英语口语与听力,有什么不好? 他喜欢《米老鼠》,那就让他看《米老鼠》好了,最好跟他一起看,去体会他究竟从中获得了那些乐趣,然后你再从中找出一些点,从这些点引申,就可以让他的学习朝着别的方向延伸了。比如,《米老鼠》某个故事里 谈到印第安人,OK,就以印第安人为引子,引导他看印第安神话,或者其他与印第安人有关的任何书籍了。孩子天生是好奇的,对于一些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兴趣,他喜欢以他的方式去探索这些奥秘,不如你就顺着他来好了。前几天有个朋友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你给他买一套《昆虫记》吧,她果真将信将疑地买了一套《昆虫记》,结果小家伙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个朋友说儿子就是不喜欢学英语,我送给他几盘国家地理DISCOVERY系列的介绍神奇大自然的光盘,结果小东西喜欢得不得了。学习不是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情,你首先需要的不是获得一些显著的效果,而是培养他学习的兴趣,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那种快乐的感觉。你让他正颈危坐学那些你认为实用的东西,他能学得进去吗?就好比让你正襟危坐听某人给你宣讲Politik,你能听得进去吗?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引导他去学习,去探索,他就能找到乐趣,有了乐趣,他才有学习的动力,就是这么简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心灵教育

四、心灵教育

ilovekids于10/12/2005 6:59:47 PM 写到
1、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几天看了各位父母的讨论,觉得我应该换换思路,从另外的方面来续写我的帖子,来回应各位。既然提到心灵教育,那么就先从心灵教育开始讨论吧!其实关于这个话题,要说的可以很多。今天翻出以前的一篇短文,记录的是儿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写了这篇短文,忘了发在哪本杂志上了。今天就先从这篇短文开始继续我的话题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儿子在院子的花园里与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嬉闹着。我刚在膝头展开一本久违的世界名著,悠悠闲闲地正准备展读,儿子便抱着那只前天刚买回的小兔,泪流满面地回来了。

“儿子,怎么了?”向来很乐天的孩子怎么突然会变得这样呢?我的心里纳闷极了。

“小兔子……死了……”儿子泣不成声。仅仅一小会儿的工夫,这个灿烂的日子便在孩子的心目中变得阴暗无比。

我接过他手里的小兔子,眼里充满了疑问:“你的兔子不是好好的吗?”

“不是我的……兔子死了,是毛毛的……兔子死了。毛毛不小心……把兔子……摔到地上,兔子就……死了……呜……呜……”

“带妈妈去看看。”

理好了,死亡这个随时可能遭遇的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是净化宝宝灵魂,让宝宝学会爱,学会摆脱不良情绪非常好的方式之一。对宝宝来说,无论死去的是一只小兔,一只小狗,甚或仅仅是一只司空见惯的小蚂蚁,我们都可以将这种教育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宝宝学会爱,学会同情,学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时也学会以更好的方式摆脱不良情绪,养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生态度。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最能触动他小小的灵魂的莫过于死亡以及死亡带来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与无能为力的感觉。无论是心爱宠物的死亡、亲人的去世还是目睹意外事故发生……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不安和悲伤。怎样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死亡就是永别,为什么人和小宠物死后不能复生这样的道理'是每个妈妈的难题。要让宝宝远离死亡带来的阴影,妈妈可以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1)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宝宝对死亡产生恐惧或不安,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根据精神分析学理论解释,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正是因为这种本能,人才能远离危险,努力求生。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死亡,因此,宝宝一旦遭遇死亡事件,他几乎有种面临灭顶之灾的感觉。比如,宝贝会担心死亡随时降临,担心自己的亲人会随时被死神夺去生命,担心自己因为亲人的死亡而随时被抛弃等等。这一切困扰着宝宝,使他惶惶然不知所措。遭遇死亡事件的宝宝最缺乏的首先是安全感。所以,向宝贝解释死亡最基本的前提是要给予他充分的安全感,让他明白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阴暗,也不是随时都会伴随左右。至于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宝贝尝试某些危险行为,有意夸大死亡的恐惧或死亡危险的可能性是不足取的一种方式。这种恐吓,往往会导致宝宝出现焦虑、恐慌、噩梦、行为退缩等不良心理,甚至严重影响宝宝的成长。

(2)给宝宝宣泄的机会

人天生就有医治自己心理创伤的能力,这就是情绪的宣泄。当宝宝情绪波动激烈时,他往往会以笑、哭、诉说、身体的颤抖等等来宣泄,这是医治内心创伤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当宝宝以这样的方式发泄情绪时,父母无需对宝贝宣泄情绪的行为加以劝阻,只要耐心地守候宝宝,让他体会到你对他的理解与体贴就足够了。相反,如果不给宝宝宣泄的机会就会阻碍宝宝释放自己的悲伤。如果宝宝的悲伤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这种悲伤的感受可能会隐藏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且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因为某个事物的引发而不断出现在他以后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当宝宝面临亲人去世或者宠物死亡等事件的困扰,他可能会通过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他对死亡的了解。比如有的宝宝会假想关于死亡的游戏,并在游戏中不停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有关死亡的场景来重复他目睹或者听说的死亡的体验。有的宝宝目睹死亡事件之后可能还会有行为退缩、行为越轨或拒绝参加一些比较规律性的正常活动等现象。此时,父母一定要理解宝宝,不要简单粗暴地将宝宝拉回现实,而应该耐心地诱导宝宝,让他把自己内心的苦闷、恐惧与不安描述出来,严重的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医生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调整。

(3)让宝宝远离不良刺激
因为宝宝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各种死亡情景刺激宝宝。比如父母应尽量避免宝宝观看影视作品里那些渲染暴力的场景,尤其当家里老人去世时,最好避免带宝宝去灵堂、火化场等过度压抑和悲哀的环境,以免给宝宝造成心理阴影,加重宝宝的心理负担。当家人生病时,不要以死亡来威胁宝宝,以此作为哄骗宝宝乖巧听话的砝码。一旦家人最终去世,宝宝就会有一种罪恶感,并因此形成心里阴影。

(4)给宝宝体验悲伤的时间与机会
经受面对死亡的经历对宝宝来说并不都是坏事,它同样是宝宝成长的人生课堂中很重要的一课。事实上,宝宝正是在这种分离和悲伤的体验中,学会了珍重感情,也体会到了为何应该珍惜生命。当宝贝心爱的宠物死亡之后,带着宝宝一道掩埋小宠物,并且经常去看看小宠物,让他在照顾死去的小宠物的过程中学会以恰当的方式释放他悲伤的情绪。

(5)给宝宝明白事实真相的权利
一旦家里遭遇亲人去世的事件,父母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告诉宝宝真相,而不应该向宝宝隐瞒。宝宝虽小,但是他的心一样十分敏感。无论家庭成员如何隐瞒,他都会从家人的表现中发现某些端倪。一旦宝宝自己发现事实真相,那么家长好心隐瞒真相的结果只可能使宝宝遭受失去亲人的基础上又失去对其他亲人的信任的双重的打击,使他更长时间地被笼罩在忧虑和恐惧中,从而经历更多的痛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吃饭

五、吃饭

1、吃饭的故事

你儿子才6个多月,当然不能期望他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东看看,西看看,这里摸摸,哪里碰碰正是他对外界环境做出回应的方式。他可能更习惯喝奶,因此对辅食不是特别感兴趣,吃一半,大概已经很给你面子了。;)辅食毕竟不同于奶,宝宝需要有一个适应与接受的过程,因此不能操之过急。既然宝宝在吃饭,你为什么要给他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呢?最好吃饭的时候将所有玩具都收起来,让他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如果一边吃一边玩,养成了习惯,他将来不仅不好好吃饭,这种吃饭的方式对他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要尽早改变。他才6个月,他需要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因此,大声吼他不仅不会让他变得更听话,相反可能让他将来变得脾气急躁,没有耐心,至于打他小屁股就更没道理了。很少有孩子愿意被人把尿,他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就他这么顽劣,所以要尽可能了解他的需求,温和地面对他,策略地改变他。喂他辅食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来谈论他正在吃的食品,假如你喂的是胡萝卜泥,就可以给他讲讲小白兔的故事,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怎么吃东西,或者一个关于小白兔的小故事,总之可以找到很多与他所吃的食品有关的内容来跟他谈论,这样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他面前的小碗小勺,让吃饭变成一件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他就会对吃饭产生兴趣了。把尿也一样,前面有帖子谈到,让把尿也变成游戏,把尿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说到喂饭,我儿子小时候被老人惯的,也不好好吃饭,那时候每次吃饭都跟他钩心斗角的;)也经过一段很烦恼的时间。这里有我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关于喂饭的小短文,发在妈咪宝贝,拿过来给大家看看,博大家一笑而已。:)

(1)追着喂还是自己吃?

先生总说:“热爱厨房便是热爱生活。”这是他企图支使我下厨的借口。我怎么会落入他设下的圈套?然而,随着儿子的驾临,为形势所迫,渐渐的,我也开始真正地“热爱生活”了。

在饮食方面,儿子是个很令人头痛的小家伙。几乎每一顿饭,我都得追着哄着才能喂饱他。对于我费尽心机“热爱生活”的产品,他几乎一概冠名为“不好吃”。作为一个失败的“热爱生活”者,惟一能让我自我解嘲的解释是,儿子是个高品味的美食家。因为“热爱生活”不得法,我正好乐得将责任往先生身上推。只要有可能,做饭便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实在躲无可躲的时候,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去“热爱生活”,并且不得不寻找一些别的突破口,以求将我的“产品”尽可能多的推销出去。

(2)拙劣而高效的推销员

我的推销手段其实非常拙劣,不过也非常有效。

“宝贝儿,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刚刚1岁多的儿子对于我那些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一听说要讲故事,他一定丢下手里的玩具,乖乖地洗了小手,摇摇摆摆地靠了过来。

“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它喜欢到野外玩耍,就像我们家小宝贝……”故事的情节自然很快就发展到小兔子饿了,而且饿得非常厉害,它走不动了,于是它想吃点东西。

“宝贝,你替小兔子吃点东西吧,好吗?”

“不吃!”一开始,小家伙一口回绝,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

“然后呢?”儿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询问。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你不帮它吃饭,它就走不动了,就没有故事了。”

儿子巴巴地望着我,乖乖地吃了口饭,于是小兔子可以走动了,故事继续下去。渐渐地,儿子明白了故事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每当小动物饿了的时候,不用提醒,他就会抢过来吃上一口饭。就这样,不到2岁的儿子替小兔子吃饭,替小狗吃饭,替小老虎吃饭,总之几乎替地球上所有我能想到的可爱的小动物们吃遍了。仰仗这些小动物,我很轻易地便将儿子喂到了两岁。

(3)嚼食恐龙
两岁多的儿子已经会读点书了,他的小脑袋因而变得充实起来。每当我企图故伎重演挟持他替小动物们吃点饭,他总会反驳:“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他坚持不再替小动物们吃饭。我曾经那么得意地向他推销美食的方法也因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接下来,谁能粉墨登场呢?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终于找到新的突破口。那时候,小家伙对恐龙情有独钟,但想让他替恐龙吃饭显然已经太过老套了。我必须来点新花样。

“宝贝,你给我讲讲翼龙好吗?”我端着饭碗,悄悄地靠近了他。

“好啊!”儿子热切地望着我,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描述翼龙的身长、体重、翼展宽度、生活习性、智商数……

“翼龙的身体有这么长吗?”我随意比划一下,并趁势将一勺饭塞进儿子的小嘴。

“翼龙的翼展宽度有这么宽吗?”另一勺饭又顺利的塞进了宝宝嘴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吃”恐龙,吃完翼龙吃梁龙,吃完梁龙吃腕龙,吃完腕龙吃……

(4)外星人食品
等到所有恐龙都吃过一遍,我又江郎才尽了。儿子对我的这些伎俩早已了如指掌,再也不肯就范了。当时,正当美国出产的一部关于外星人的影片风行,真是天助我也!于是我故伎重演,想让外星人担当诱饵。但是,从现存小动物吃到恐龙的儿子对这种吃法早已不屑一顾了。“别再骗我吃饭了。”小家伙斜我一眼,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的鬼把戏,一句话就将我堵了回来。看样子,他这次是油盐不进了?、

“妈妈,外星人吃东西吗?”虽然他不肯吃饭,但既然他对外星人的胃口感兴趣,我总还是有机可乘的。

“当然吃东西了。你吃过外星人的食品吗?”我假装神秘地附在他耳朵边说道。

“没有,我想吃外星人食品。”儿子好奇地叫嚷起来。

“你乖乖地在这里等着哦!”

我悄悄地溜进厨房,偷偷地将饭菜盛入小纸杯,然后大呼小叫地快步走了出来,继续我蛊惑人心的演说:“这是来自X星系伽马星座的小鸭子星球的转基因食品,你想尝尝吗?”

“嗯,外星人食品真好吃。妈妈,小鸭子星座是不是像小鸭子?”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
接连几天,儿子都在谈论外星人。他那些幼稚而充满幻想的谈话几乎令我笑得直不起腰来。天知道那些外星人生活环境怎样!天知道那些外星人吃些什么东西!但我仍然在心底深处感谢着那些尚不知在何处的外星人,因为它们,我又能骗小家伙吃几顿饱饭了。

人的口味真是奇特!因为有了外星人食品,小家伙的饭量居然莫名其妙地长了起来。

从此,我常常光顾一本叫《UFO》的杂志查资料,只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些新的关于外星人的信息。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儿子吃外星人还真是很吃了一段时间。见儿子有滋有味地吃着那些他平时不屑一顾的饭菜,我真有些飘飘然了。我可不就是个魔法无边的魔法师吗?

(5)烦恼的终结
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儿子又给我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妈妈,我不想吃外星人的食品了。我们还是吃地球人的食品吧。”这小家伙,他吃外星人也吃腻了?又想换口味了?天哪!
“好吧,我们还是吃地球人的食品吧。”我无可奈何地望着小家伙,只好再度起用中国人传统的碗筷来伺候宝宝的一日三餐。
“妈妈,这碗里不还是盛的外星人食品吗?”小家伙疑惑的望着我,眼里有许多的不满,胃口也大大地减了下来。
我为什么总是自己给自己掘陷阱?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彻底放弃。这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事物虽然很多,但我不可能让儿子一辈子吃着它们长大吧。好吧,你这个小坏蛋,既然你不肯吃,我就让你饿一饿试试。

那是个周末,我们在野外疯了一上午,说实话,我都饿坏了。回家后,我们随随便便做了一顿饭。那天,我们故意没有给儿子盛饭。餐桌上没有了他的小碗小勺。小家伙睁大了眼睛,诧异地望着我。我将头转向别处,假装没有看见他。

“妈妈,我的饭呢?”小家伙终于熬不住了。

“你不喜欢吃饭,所以你可以不吃饭。”我平平淡淡地说了一句。

“不行,我就要吃饭。”小家伙扬着小脑袋,很不高兴地加重了语气,将“要吃饭”三个字突显出来。

“妈妈今天没给你做饭。”

“爸爸,我要吃饭。”儿子迅速转移了战线。

“你真的想吃饭呀?妈妈没给你做饭,那怎么办?”先生假装一脸的无奈,皱着眉“沉思”了几秒钟,然后说:“要不这样吧,爸爸妈妈的饭分一点点给你吃吧。”

我们一人拨了一些饭给他,小家伙欢天喜地自己动手吃了大大的一碗饭,虽然被土地爷与桌子分去不少,但终归比平日饭量大多了。从此,我改变了劝儿子吃饭的策略,不再追着他喂饭,而是追着他在外面疯跑。在疯跑一段日子之后,小家伙奇迹般的“习惯”了地球人的食品,我也终于有机会在先生面前自吹自擂:瞧我“热爱生活”的产品销路多广!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7-1-12 15:17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好好吃饭烦恼

2、不好好吃饭烦恼
zq6616发言:林怡:您好!看到你的文章真是太好了!受益非浅.我的儿子已经快7个月了'最近总不好好吃东西'吃一半就不吃了'而且还要边玩边吃'这该怎么办?教教我吧?

ilovekids于11/7/2005 11:41:40 PM写到
宝宝的食欲也跟成人一样时好时坏,如果他不好好吃东西,有可能是因为他不饿,或者没有食欲,也有可能是饭菜不合他的胃口,还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吃一半不吃了,可能是他吃饱了。如果没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他不吃就别给他吃,不要因为怕他饿就硬给他喂,或者还没到吃饭时间就给他补充一些零食等等,这样都会影响他的胃口。尤其甜食,更是影响宝宝食欲的大敌。不少父母在宝宝长牙期间会考虑给他一些磨牙食品,这些磨牙食品吃多了也一样会影响食欲。如果因为这个原因,那就减少磨牙食品的量,或者干脆不要给宝宝磨牙食品,而选用一些磨牙玩具来代替。因为总有食物进入宝宝的胃,他的胃没有排空的时间,也就不会有饿的感觉,他就总也不会好好吃饭。至于你说的边吃边玩,是指他玩饭菜呢还是玩别的东西呢?

3、让宝宝自己吃饭


didang761012发言:不过我还是有一点要请教楼主,我的孩子现在还没有自己吃饭的欲望,从来不抢勺子,会不会以后自理能力会差一些,怎么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呢?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最好从一两岁开始培养,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一般都会有着强烈的自己来的愿望,如果给他过多的限制,他的这种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因此,只要他想做的事情,都可以放手让他去做,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比如,他吃饭的时候,可以给他一把勺子,鼓励他尝试自己吃;给他穿衣的时候,鼓励他自己协助妈妈一起穿;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让他帮着拿拿拖鞋,也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收拾玩具,把自己的图书摆放整齐等等。2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会很热衷于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管他做得怎样,都要鼓励他,让他保持继续做下去的积极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7-1-11 18:52 发表
国内出版了《林怡说早教》系列。而且林怡女士有自己的早教网站(搜索“林怡育儿”),可以在线和她交流。

下面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林怡的书,您可以回国买。


林怡早教原创了什么?  【转贴自新浪网, 作者: ...



谢谢小春子妈妈。。$送花$ $送花$

看来只能等以后回国再说了。她的网站,可能跟地震后的电缆未修复还有关系,目前还上不去。等过段时间我再上去瞧瞧。怎么说呢,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想了关于教育的问题。要多看看后可能自己才会更理解吧$害羞$


谢谢你贴的这些。我都在认真地读了。$支持$ 你辛苦啦$支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7-1-12 15:14 发表
五、吃饭

1、吃饭的故事

“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它喜欢到野外玩耍,就像我们家小宝贝……”故事的情节自然很快就发展到小兔子饿了,而且饿得非常厉害,它走不动了,于是它想吃点东西。

“宝贝,你替小兔子吃点东西吧,好吗?”

“不吃!”一开始,小家伙一口回绝,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

“然后呢?”儿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询问。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你不帮它吃饭,它就走不动了,就没有故事了。”

..



这段把我笑翻了$汗$
:D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1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个能让孩子吃饭的妈妈需要这么多知识阿$frage$
看来我要想些办法了,比如:孩子~~~孔爷爷说:饭而三食之,不宜乐乎?来,学爷爷说话,也要听爷爷的话,吃早食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记忆

六、记忆

ilovekids于11/13/2005 10:10:47 AM 写到
1、宝宝记忆力发展进程
*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事物。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形成记忆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感官对自己周边常见的事物产生记忆,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哗哗作响的玩具等。

*7~9个月: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长到7个月以后,婴儿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

*9~12个月: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9个月以后,婴儿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发生在他面前的事情。

*1-3岁:随着婴儿脑容量的增加,1岁尤其2岁以后婴儿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

2、决定记忆力水平的4个要素
*记忆的速度快慢
*记忆内容在重现时正确与否
*在记忆内容中提取所需要信息的速度
*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
记忆内容的正确性是记忆力好坏的最重要标志,迅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人才智的展现。因此,造就聪慧的宝宝,爸爸妈妈不可忽视宝宝记忆力的锻炼。记忆力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将来的发展无疑将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不过,记忆力好坏虽然与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只要训练得当,宝宝的记忆力通过后天努力依旧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宝宝的记忆特点
◎宝宝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6岁前的宝宝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重复多次后,他往往能够不费力地记住相关事物。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宝宝对这些具体形象记忆深刻,但要将这些具体形象与它的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具体形象在宝宝大脑中储存越多,越有利于他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当宝宝认识某件事物时,父母及时告诉他这一事物的名称,可以促使宝宝将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词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的概括能力,他对事物记忆的准确性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理解记忆。
宝宝的记忆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记忆,因此,他们对于记忆那些根本无法理解的材料,显得并不困难。宝宝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摄下周围的一切。即便他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本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他仍然能够将很多东西保留在他的记忆深处。比如,宝宝不理解唐诗、英语单词等,但他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宝宝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记忆。

◎记忆活动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
宝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宝宝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宝宝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也就是说,宝宝记忆是否深刻与他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及他当时的情绪好坏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伴随动作或能给宝宝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可以强化宝宝的记忆,使宝宝记忆的效果更好。比如,因受到表扬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宝宝能较快而准确地记住某些事物。周围环境中那些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能让宝宝更加记忆深刻。

◎宝宝的记忆精确性差且很容易遗忘。
宝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尤其3岁前的宝宝,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回忆的精确性较差,因此,宝宝的回忆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颠倒时空或者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

◎宝宝的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研究表明:当宝宝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只对几天以前的事物有印象;2岁左右的宝宝只对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有印象; 3岁左右的宝宝记忆能力大大提高,能记住几个月以前看到过的事物。当宝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回忆不起来;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比如爸爸在外学习一年后回到家中,小宝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因为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模样,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宝宝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3岁以内的宝宝记忆没有目的性,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父母如果不记得把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宝宝曾经看到父母拿到这个东西并且放在某个位置,他的记忆深处还会保留当时的情景,于是,宝宝很可能十分轻易就能帮着找到。

◎宝宝的记忆内容在脑中保存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
宝宝记忆的事物在他大脑中究竟能保留多长时间,取决于她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宝宝当时的情绪状态以及记忆对象的特点。一般看得听得越清楚、越仔细、越完整,宝宝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宝宝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越深刻,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当宝宝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或者记忆对象能引起宝宝积极的情绪体验,宝宝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记忆对象越生动鲜明,越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宝宝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7 04:56 , Processed in 0.059708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