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如幻

[其他] 2009年6月教育学者王财贵博士德国之行(120楼卡城深度座谈记录之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9# 家庭主妇

这么说你的孩子是从两岁多开始接触读经,三岁开始一年学了四册国内的小学课本,对吗。这个速度也惊人了。国内课本一册大约400个生字,好奇他都能记住吗,很不容易啊。认1600个字就该能自己读不少书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12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四)

按:谢谢各位阅读。如果读到录入有误的地方,请一定告知。

------三岁孩子如何指读------
家长二:现在我的孩子三岁左右吧,他的理解能力也不够,只是听罢了。那我们几时才能从认字方面努力。就是我教他认他也不看。叫他跟着读也不读。
伯毅:孩子三岁以上可以要求他啊,“妈妈读一句你要跟我读一句”。他跟着读的能力是有的。你对他稍微严格些。有的时候我教最小的孩子两岁多,我要求他也能坐在一起和你读。那就是我要求他也能跟着,不是说我是他的爸爸或妈妈,就是说我是他的老师,他虽然什么不是特别心甘情愿,他也能真的坐下来跟着读。我教不止一两个,很多,十几个。

家长一:比如现在要他跟我读,指读。
伯毅:先不要求他指读嘛,先要求他读。就先要求他跟着我读。这个不难啊。
家长一:对。他根本不知道字是什么东西。他乱划。
伯毅:不一定要先知道。那没有关系。能指就指,不能指就不让他指。你就让他跟着你读,读熟到一定程度你就告诉他这句就是你跟他读的。就比较容易了。
家长一:我给他背一首诗,比如《竹里馆》他会背,他能“竹里馆王维”这么指下来。但我问他“竹”在哪里,“王”、“王维”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但他看到“竹”字,他会说“竹里馆”,他会这样背。他只会对这一句某个字有这种想法。但如果你要他指,他指不出来。孩子什么时候才有这个能力?
伯毅:其实认识字他不一定是要从第一个字开始认,认识到最后一个字,每个字都认识了才往下读。但是他比较熟悉的字,重复出现的字比较多一些他就马上先认识那个字,那慢慢他会联系,稀里糊涂就会认识很多。你要他读的内容到一定的量,他熟悉的语句越来越多,他重复的,这样子。就是他稀里糊涂指,指着指着就稀里糊涂认识好多。当然你也可以在某一种时候,比如《论语》第一篇已经读了100遍了,然后我就要求你一个一个字的,要求这么一两天。我的经验是这样的孩子稍微要求他三五天,告诉他一个个字点着读,时间稍微一长。他就可以认识很多。这个不是很着急的事情。
家长一:对。有人说学字的方法要一篇篇的读。字在词里面,词在篇里面。这么从篇到词到字这么记下来。就象读经似的。读经就是要求强记硬背,背下来.......
伯毅:也不是强制性背,是熟读自然成诵。读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背,小孩子背得比我们快多了。
家长一:对。我知道他背得很快。他有时候就闭着眼睛一遍两遍就出来了。但是我就发现他就是不能精确到具体字词。
伯毅:你的问题是孩子还小。才三岁。他这个能力不够强。
家长一:我担心孩子的这种学习法,他不经过大脑这个字就认识了。但他脑袋里根本就不想那是什么东西.......
伯毅:那不会。
家长一:我担心孩子通篇的读,语言上他是有感觉的。不会精确到语言的逻辑。用词的精确性他就不讲究。因为他感觉到很快就有这种成就感:我成篇都会读。会不会造成这种影响。
季谦先生:有学问的人就不会糊里糊涂的。有人的逻辑思辨比较好,是因为有学问。有学问就要多读书,多读书就要有能力读书。先有读经,将来就要能力读书。学问多的人不会这样。比如《说文解字》里的每个字都读过,原来什么意思,后来什么什么意思,每个字都了解得比较清楚,这样就不会稀里糊涂的。就是因为学问太少。那么学问太少就是我们要有学问。小孩子要有学问就是从读经开始。

家长二:那么我们现在读“学而时习之”要不要给他解释听?
伯毅:不要。先读,读到他会理解的时候再解释给他听。现在不能讲你讲会障碍他。

------“经”的涵义--我这次来这里演讲我是劝中文学校就改为读经--我们推广读经是让下一代的学问比我们好------
家长三:我前天没有来听讲座。我孩子已经八岁了。我想请问,“经”是指的什?
季谦先生:“经”就是永垂不朽的书。就是最重要的书,人间最好的书。那就是“经”,就是大家都公认为最有价值的。经常不变,天经地义。这种书。你如果认为哪一本书真好,那就是你的经。
家长三:大家都在说《论语》《四书》,是不是这些书?
季谦先生:对!要是中华民族最好的书。从古人到现在都推荐《四书》。这个是“经”。然后像其他的书也很好。像《老子》、《庄子》。《易经》也很好啊,《诗经》也很好啊。
家长三:对。
季谦先生:那有些古文很重要,这也能当成经来读。《唐诗三百首》也是精选的,这些都是经。就是最好的书,你读了以后终生受用。那有些书读了以后一时受用,那就不是经。比如说,你的孩子现在有没有上中文学校。
家长三:上中文学校。
季谦先生:中文学校里面的文章就不是经。
家长三:那教材是暨南大学的....
季谦先生:那他不是经啊。他不能流传一百年一千年啊。一千年以后不会拿它来读而且不会一辈子读啊。那《论语》可以一辈子读,而且一千年之后还有人在读。这叫“经”。比如说西方的圣经,你要读一辈子。它里面有很多的内涵,很多的意义。但是小孩子读那些书(学校课本),读完,长大就不读了嘛,那就不是“经”了。
家长三:那您的意思说中文学校的内容应该把读经也插入?
季谦先生:不是。我这次来这里演讲我是劝中文学校那些书不要教了。不是插进去。是那些书不要教了,就改为读经。我们只教读经,那些书可以读的但不教。所以说一本中文书,你的孩子读了那本中文书啊,如果一个读经的孩子,他几分钟就读完了。让你几分钟读完你还读一年。你不是浪费么?所以他一年可以读这种书,读几百本。读几百本这样书的人一定比只读一本这样书的人还要有学问嘛。所以我们中文学校并没有教孩子学问,把孩子浪费了。因为他都教那么简单的东西,那么越教那么简单孩子越不能进步。所以能力就永远那么小。我们教他经典,教他非常有深度的东西,他能力就很强,来读这些就很容易。所以我推广是给他的钻石。你们给他的是人民币啊?还是卫生纸?(笑)是卫生纸啦。一颗钻石就能买到很多卫生纸。所以,卫生纸不是没有用,卫生纸用处少。中文书不是没有意义,它意义太少。那你给他读经,读经读过半年一年,中文书都很容易读了。
家长三:在中文学校里他是读过一点唐诗,然后一点《三字经》。
季谦先生:那个也可以,那个总比白话文好。但是还不够好。你读完《论语》就能读唐诗,读完唐诗不会读《论语》。也就说你要很多欧元才能换黄金,一点黄金换很多欧元。就这个意思。其实都是这个意思啦。
家长三:所以我们小时候,可惜那时候学得也比较少,没有系统学。
季谦先生:啊,所以我们的学问都不够,我们中国人学问都不够。所以我们推广读经是让我们下一代的学问比我们好。你如果觉得,我的下一代跟我们一样就好,那无所谓,就让他读这个(中文课本)。因为我们是读这个长大,所以我们学问就这么差嘛。
家长三:我们也学过一点文言文,比如《登岳阳楼记》。
季谦先生:那太简单了。
家长三:《四书》我们没有赶上好年代,小时候没有系统的学。
季谦先生:所以现在赶快让他学。我们教育的观念是有一点差错的。我们孩子要用白话文,以为要教白话文,他才会用白话文。其实不是。我们要用白话文,我们教经典,他就会用白话文。所以我们的国民需要卫生纸,所以就给他卫生纸。不是。你的先生去上班,公司不是给你卫生纸啊。是给你欧元啊。有欧元就有卫生纸拉。所以我以后要去上班我要找一个给钻石的公司。呵呵,他每次都给一把钻石。
伯毅笑着插嘴:一颗就可以了....
季谦先生:不要去上那给欧元的公司,那更不要去上那给卫生纸的公司。是这个意思。所以,一般人是不能相信这个问题的。因为要有这样的思想是很难的。因为人类都是短视近利,目光如鼠。眼光只看到这里,这样,那这里是什么,茶杯,他不知道茶杯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政府就是这样子的,我们需要白话文就教白话文。那教白话文的结果呢,五千年文化都没有了。所以教文言文。文言文也会白话文也会。那一般人说,我们孩子要和社会融合,那么我们要听流行歌,所以我们赶快给他听流行歌。其实不是,会听古典音乐就会听流行歌。

家长二:我还有个问题,如果从最难的开始,那《论语》应该是用繁体字来写还是应该是用简体字来写.....(未完待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1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9# 家庭主妇

这么说你的孩子是从两岁多开始接触读经,三岁开始一年学了四册国内的小学课本,对吗。这个速度也惊人了。国内课本一册大约400个生字,好奇他都能记住吗,很不容易啊。认1600个字就该能自己 ...
建筑师 发表于 2009-7-11 20:48

不好意思,我写得太笼统,而且孩子太小应该计算到月比较让人明白。
我是从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认字的,将近两岁的时候可以认100个字。不过我那时纯粹自己瞎教,教完了还考,结果孩子快两岁的时候再想教已经刀枪不入了。吓得我有至少半年的时间没在教过他一个字,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知道一旦失去兴趣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如幻,我在网上看到了她贴的很多关于早教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杜曼闪卡识字法的。对我启发很大。我又大概按照上面的方法教了我儿子一段时间,应该3,4个月左右,效果非常好,又认了三五百字,结果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我自己懒,没坚持。到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从国内带来一套小学课本,便计划着教他,希望他在上学之前把国内小学的语文课本都读完。我当时认为我以前教他的字肯定忘光了,可是没想到还蛮顺利的,毕竟有底。中间我和他生病住院等一些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到今年4月底他读到二年级的上册第十课,然后我们回国又耽误了。
我的孩子可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关键在家长。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学会认字的,就像他会认识爸爸妈妈桌子椅子一样。在孩子的读书认字上我是摸着石子过河,要说今天的这一点点成果也是我从去年9月份以来一直坚持的结果。我的孩子不是一个天生爱读书的人,能让他读到这个份上费了我不少的脑筋和代价。
不过现在一换教材,从进度上我没有以前的把握了,用的方法不完全适用到读经上了。 多看看如幻,期待诗雅的贴吧,相信会有帮助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1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如幻的鼓励! 要说经验我也不过学了些皮毛。其实当我尝到些甜头的时候也跟身边的朋友们介绍过。可是我发现实践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实践了没坚持,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会听到。可是真能做到坚持确实不容易。我当初也经历过从新鲜,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再到放弃。学习毕竟不是游戏,不总是那么好玩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从当年的读经和识字中受益了。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坚持。我是下定决心了,但是儿子能不能坚持我现在也没谱。感觉有些像论语里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呵护他心里的那颗小火苗。
这些天读经我找着点感觉了。我现在把白天听论语换成孙子兵法了,这样更利于他熟悉。我儿子已经四岁多了,按理是过了读经的黄金期,如果从胎教算的话。读经的时候我还是给他讲解的,还举例子,他很愿意听。我觉得不理解的读对一个两三岁以内的小孩没有问题,可是对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讲好像有些残酷。最主要的是怕他没兴趣,没有内在的动力我觉得挺难教的。
这两个多星期他已经对前两篇很熟悉了,有的段落连念带背了。当然不熟悉的地方指读起来不太顺。兵炮车马是男孩子喜欢的,教材算是歪打正着,还蛮合适的。我现在在速度上大概有一个概念,但没以前那么严了,不像以前念过就完,现在要求熟读熟念甚至熟背。
前两天我跟他一起过条小马路,提醒他注意一定要看清没有车才可以过。他小脑袋左右看了看,果然有车来,自己感慨的说了一句:“不可不察也!”  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我教了他这么长时间的语文书,也没见他用上那句话。我想这就是古文的魅力,这就是为什么经典的文章千百年来一直可以流传的原因。我现在不动摇了,跟着儿子一起学,一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不察也!”
家庭主妇 发表于 2009-7-16 13:06

笑死我了。引用LG常用的一句 评语“孺子可教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7-20 13:59 编辑

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五)
截止到55分25秒。

------繁体课本还是简体课本------
家长二:我还有个问题,如果从最难的开始,那《论语》应该是用繁体字来写。而不是用简体字里写。
季谦先生:我们已经是没有办法了。能够读读简体的就不错了。那你要求高也不错。也有人读繁体字啊。但是你不能这样要求啊,这样要求更少人接受。我这样要求已经很少人接受了。你还说一定要繁体,将来一定要写毛笔。这样就.......
家长二:我是读繁体长大的。
季谦先生:可以的,但不必要求这么严格。就是说重点把握到:读经是比较重要的,字体是比较不重要的。不是不重要,是比”读经“不重要。不要为了选字体然后不读经。你又能读经又能选字体,最好。又能字正腔圆,又能写毛笔字,那更好。那如果说,我不能写毛笔字,那我不读经了,那不是因噎废食么?因小失大么?所以重要的先把握住了,其他再说。

------从哪部经典开始《论语》还是《三字经》?---不要看不起你的孩子。而且不要用他能不能表现出来来衡量他的能力。------

家长三:那您能推荐一下比如八岁多的孩子从什么开始读?
季谦先生:《论语》。

家长四:王老师您说从《论语》开始,为什么不从《三字经》开始?朗朗上口,而且里面的文化内容不少。是不是更好点?比《论语》更容易点?
季谦先生:《三字经》大概像大米吧。它还不到欧元的地步。那我们给钻石还不好么?所以一定要有价值层次观念。
家长四:如果孩子不能很快上口,会不会没有成就感?
季谦先生:不能很快上口,那要看几岁了。如果是三岁以上就很快上口了,如果两岁就不行。
伯毅:就是您平常讲话您都是长短句和他说。您没有三个字三个字的说。人说话本来是长短句,干嘛您教他书的时候就变成三个字三个字,您觉得他才能朗朗上口呢?我教学经验里,凡是会《论语》的人,再去学《三字经》,就跟玩一样。一直读《三字经》再去读《论语》,他才会感觉难。
季谦先生:现在是,你要建立一个教育的基本观念。不要看不起你的孩子。不要认为他表现没有你好,你就看不起他。你要知道他吸收能力很好,而且发展的潜力很大。大人吸收能力比较差,记忆能力比较差,而将来潜力比较小。他潜力很大,现在学语言,所以你读五个字他可能接不上,读三个字可能接得上。你一直教五个字,等到他五个字能接得上,三个字就简单了。但按三个字教他就不能进步。其实他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那我们说:他不行他不行啊,就给他简单的。结果他就没有能力一辈子。所以不要看不起你的孩子。而且不要用他能不能表现出来来衡量他的能力。现在我们教育最错误的观念是:他还不懂啊,所以不要教他。他还不会啊,所以不要教他。我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只教他应该教的。他很快就会了,一会了其他都会。比如说你教《论语》,”子曰“他一定能读吧。一个两岁的孩子,”学而时习之“,他可能读”时习之“,”学而”就读不出来对不对?那你就说我教《三字经》,那每一句都能读。你就很高兴了,他能表现了。其实他把五个字都听进去了。五个字在他心里运作。他没有办法表现。但是你不要逼他“你一定要跟我读”。不要逼他。你每次都教他“学而时习之”,他每次都读“时习之”。过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他会“学而时习之”五个字了,那就比只会三个字的人多出一倍半的能力了。所以他正在发展你不让他发展,他永远不能发展。他在发展中你不要用他能不能表现什么东西来衡量他。认字,刚才这位妈妈说她孩子认字只能认一个,“竹里馆”只能认“竹”,那“里馆”都会,就在烦恼。其实不是,他“竹里馆”三个字都已经很有印象了,“竹”是最有印象的,“里馆”两个字很有印象,只要一直读下去,有一天他三个字都会了。五个字,一千个字都会了。你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算。而是在他潜藏地方算,他潜在能力要计算出来。你不要只在他表现出来这里计算。表现出来就差么,那你就不满意嘛。其实小孩子认字能力比大人强多了。他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认完两千多个字。我们大人不行的。如果不教他就没有办法。我们都认为:你看,他只认得那个“竹”,我们教他那么多干什么。结果你就不教,不教就永远没有办法。将来长大就苯孩子。所以我们都用苯方法来教孩子。因为这么小他怎么能表现呢?在内在都已经在酝酿了嘛。你的酒是要酝酿以后才会香嘛。你说酒为什么还不香,一直要看他香了没有,这个酒就坏掉了。

家长四:就是这个“酝酿”。前天的讲座我也听了。我感觉您对这个“文”和“语”分开来解释,非常好,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在您讲课的时候我也不断的回忆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爷爷小时候......(未完待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2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六)

------没有”语“的环境要用”文“来学”语“---学问比说话更重要------
家长四:就是这个“酝酿”。前天的讲座我也听了。我感觉您对这个“文”和“语”分开来解释,非常好,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在您讲课的时候我也不断的回忆我小时候的成长。我爷爷是1910年出生的人,那时候还有文言文教育。我小时候三、四岁的时候他就教我三字经。一直到我很大的时候.....我小时在地上划“人之初”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划什么,但是大一点的小孩就说“你已经在学字了”。
季谦先生:恩,是的!
家长四:但是真正理解这几句话是我真正到了懂事的时候。甚至于,他们在教育我的时候,和我弟弟抢吃的时候会说到“融四岁,会让梨”。于是我才知道当初背的是这个。
季谦先生:是的。
家长四:所以我相信您说的是非常有道理也愿意这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是在中国,我相信这是肯定要做的事。但是我们是在国外,就有些困难。我可以在胎教,就给他“文”的熏陶,高雅的音乐,我可以给他念。但我不能给他创造一个“语”的环境。在家里我们当然可以强迫他说中文,但出了家门他的语言环境全是德语。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他背下了四书五经,他能否把这些转化到他的日常语言中去呢?我们有个朋友,孩子刚来德国的时候中文已经没有问题,现在已经上大学了,二十出头。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稍微说一点复杂的中文,他听不懂。再一个问题:如果他不能用这样一个语言,他就没有像我们那样能有消化四书五经或三字经的一个机会,储藏的宝藏就不能开发出来。对国外的孩子您有什么特殊的建议?哪怕我每年带回国,在爷爷奶奶那里,在交流上还是碰不到深度的话题。

季谦先生:你刚才提到的这个孩子的例子可以证明我们教育所造成的悲哀。这个孩子从小不是读经的,他只读一些白话文。来到这里又没有继续读。那么来到这里继续读白话文,他的能力也不是很够的。假如他从小,他从幼稚园一直到六岁七岁,他读两三年的《论语》、《大学》、《中庸》。他把经典能背一些,他的中文的阅读能力一定很强。这个父母再给他读一些中文书。都不要跟中国人讲话,只要读中文书就好。他读中文书太少了。
家长四:可是我们在中国学英语的时候,也就是用读的方法,后来我发现出来后,还是哑巴英语哑巴德语。
季谦先生:是呀。
家长四:那孩子会不会也是哑巴中文?
如幻: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优势的,我们具有双母语的优势。这种情况在我们中文学校我见到很多。这无一例外都是父母不重视孩子中文的结果。我碰到几个孩子,父母都是现在后悔。当时来了的时候都是六七岁,七八岁,都太担心他的德语了。生怕他的德语不好。就用所有的时间去学德语。觉得中文反正会了,交给中文学校就行了。最后被耽误了,就是这样。只要你稍微重视点。平时和他说中文首先口语不会有问题。再一个像王老师说的,他能读经,他认字,他读书。书里的知识比平时交流的词汇丰富得多也生动得多。
季谦先生:他一来到德国,他的父母亲就看不起中国了。这样就自讨苦吃。
家长五:像我的孩子,他学中文通过圣经学的,用大卫王的诗篇。他现在和我父母亲写信交流没有问题。他十八岁,没有上过一天中文学校。我当时不知道读经。那些大卫王所罗们诗篇很美的,但是肯定没有中国的经典美。

季谦先生:是。有千差万别的发展,就是要从教育的角度确定一个观念。”语“是在环境中学的。来到异乡,别的国家就没有这个环境对不对?所以没有”语“的环境要用”文“来学”语“。怎么来?就是把”语“纪录下来,用读书的方式来读,那就是白话文。所以他假若继续读中国书,所读的是白话文,那他将来对”语“的能力就不会差得太远。只有读《论语》,只有读古人的书,他对于讲话的能力,当时是没有养成。但是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一个中文经典读过几本的孩子,他一定看到中国书,看到白话文很喜欢的。假如平时都有读中国书,都没有讲中国话,那他对中国话的距离还不会很远。那如果想要讲中国话的时候,他就用”书“里的话来讲中国话。讲的便扭,没有一些口语。但是他很有学问啊,别人还要听他讲啊。所以这是一个不得以。但是他若回到中国。比如他看很多中国书,很多的白话文杂志,天天看,他都没有讲过中国话,他回到这个环境必须讲中国话了。他一个两个礼拜就会讲了。然后三个月就会讲得很流利了,你怕什么呢?但是他如果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就会讲几句中国话,中国书也没有读几本,经典都没有读,他会讲中国话,又有什么用,这没有意义嘛。所以我用一个相反的例子来让你思考一下。在台湾在大陆,现在我在推广,我不止是推广中文读经,我推广英文读经,现在正要推广德文读经。那么我们英文读什么,读莎士比亚。比较差的是读英文的名著,比如说英美有名的演说,有名的著作,或英文的圣经。那么这些经典如果会了,普通的文章就很容易就会。普通的文章会了,纵使没有和英美人讲过话,他以后到了英美的环境,他用他所读过的书的文章来跟人家讲话。然后别人呢听起来怪怪的对不对,讲起来文绉绉的对不对,不像在讲话对不对,但是他有学问。你看他读莎士比亚,他读希腊罗马神话,他读他们的柏拉图,读他们的林肯。结果到美国去他一开口就说,你们华盛顿怎么说。人家会很恭敬他。他若读那么多的英文,英文发音都是一样,字都一样,只是组织不一样,对不对。他去那里三个月之后他要讲英文还不简单么?所以不要烦恼那不需要烦恼的,你烦恼那个该烦恼的。你这个没有学问就一辈子没有用。有学问就什么都有用。你烦恼他不会讲话做什么呢?

家长一:像中文学校的孩子吧。学中文和我们学德语一样的。听是最容易的,然后是读,说是最难的。因为思维不一样。讲的是中文文法的德语。和母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发现中文学校的孩子也这样,他们用德语语法说中文,其实他们是用德语在思考。如果读经文言和白话不一样的话,孩子和人中文交流还是有问题。他无法表达出想说的。

季谦先生:他有三个等级。一个是经典文章,一个是普通白话文章,一个是白话即讲话。白话文章离讲话比较近,但是还不一样,是不是?然后经典文章离得更远嘛。那我们说读经,他就会读白话文。白话文很接近语言,但不完全是。所以讲得不那么流利。也不能用一些很平常的语言。那么说用一些文绉绉的语言,人家听起来怪怪的,还要想一想,但是,他有学问。如果说我会德文的《浮士德》,我读席勒,我读康德黑格尔,我很熟。但我讲出来不是普通的德语,我是去研究所讲课的。他们都要洗耳恭听。我就发音不标准,他们还要很认真听我说。你是要做这种人呢?还是要和他们去市场打交道。你是要做哪种中国人?所以你不要烦恼那些你不必烦恼的,你不要把孩子训练成庸俗的人。高雅的人庸俗很快的,庸俗的人高雅很慢的。你不要烦恼他不会讲德语不会讲中文,你只烦恼他不会看德国书,看中文书。那么有环境他一定不会故意不讲嘛,没环境他要讲也没有用嘛。所以你烦恼都不需要烦恼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都不会遇到的,你烦恼那个做什么。而且你还要创造环境,赶快让他去学德语。你不要学,在环境中就可以。然后让他去讲中文。你家里讲中文就可以了。你不必说,我送回北京几个月。那都是无聊,那花钱花时间。你赶快把经典读好,赶快去进很多中国书,那些童话啊、不是儿歌,那些故事书来给他读。那这样他阅读中文的能力就很好。只要能阅读中文,你在德国何必要和人讲中国话年,你回到北京两个礼拜就能讲中国话了。所以不要烦恼那个不该烦恼的,赶快烦恼你的孩子有没有学问。先烦恼这个问题。这叫教育应该做的。
伯毅:其实老师说的意思是,假如你会开精密的宇宙飞船,你觉得哪个难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2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7-26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七)

期待诗雅按:新总结的内容也很精彩。真是欲罢不能。

------成人如何学汉语------
家长二:我身为一个马来西亚华侨,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父母只送了我一个人去华校小学六年。我姐姐和哥哥都会听很多方言,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中文。但都不精。中文就讲得很差。我是上了六年,之后政府都不给我们上了。之后是马来文,之后上大学全是英文。所以我是接触很多语文的人。我哥哥姐姐,他们是有环境的。但是中文没有训练过就不一样。所以你说环境我觉得很对。读《论语》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会读《论语》的话,他就自然以后会有比较高层次的中文。而且我就是利用一年半的时间跟他们一起(亲子)读经,我觉得这一年半我的华语进步了很多。了解能力也多很多。刚开始的时候模模糊糊,不知道我自己在读什么,后来我就是觉得读得很有意思,花很多时间去认识,去读。所以我觉得我本身的经历是最好的例子,真的是读经很好。
季谦先生:你现在去看那些平常的报纸啊杂志啊,你会觉得,比以前更容易了。因为你的能力增长了嘛。所以培养能力最重要,不是培养现实的表现。培养内在的能力,所以练内功比较重要。
家长二:但是反而我姐姐现在呢,她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她讲她再学不到华语了。就是大人要学华语......
季谦先生,伯毅:她也读经就好了。
伯毅:成人读经也是有作用的。尤其像您这样的。本来不太了解华文的。那最好了。我也不想理解是什么意思。就先读,和孩子一样。读到一定程度再说。读熟悉了再说,再去看普通白话文,就简单了。您这样子,和孩子差不多,那更好。

------什么叫”循序渐进“---我们让他记一些他将来可以理解的东西---尽情的去开发一个人的能力---你要让他读什么要看这里面对他一生的影响------

家长六:古人有句话叫”循序渐进“。你说得没错,能读古文肯定能读现代文。只是怎么能体现”循序渐进“。所看到的只是要给他”最好“的。
季谦先生:这个”循序渐进“,”序“是什么意思。假如说”循序渐进“是一个人发展的程序。那么胎儿的时候,他这个脑神经正在快速发展。你不给他发展,你就没有”循序“。那这个记忆力正在发展,你不给他记忆,你就没有”循序“。比如说理解要”循序渐进“,他现在不能理解,你干嘛要他理解呢?他能记忆,你为什么不给他记忆呢?所以我是最合乎顺序的。他该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就叫”循序渐进“。你的”循序渐进“只有一种,就是理解。那么理解的” 循序渐进“就是,他自然能”循序渐进“,你为什么还要特别的去注意”循序渐进“。所以”循序渐进“有很自然的。比如说理解他”循序渐进“。但记忆的”循序渐进“是,越早的时候他记忆力越好,他若”循序渐进“就越来越衰退。所以进步不是指都进步的意思。所以一个人,年纪是”循序渐进“,体力是”循序渐衰“。像我现在就是”循序渐衰“。所以年纪是”循序渐进“,我的体力也在”循序渐进“啊。这个”进“是指衰退啊。所以这个”序”和“进“不是每一次都前进的,每一次都加多的。这个”进“也有衰退的。所以记忆力”循序渐进“。我们要在越早的时候让他记,越晚的时候就不必记了。这也是我的”循序渐进“。

家长六:就是记忆力好的时候让他记忆,理解力强的时候让他理解。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他们记忆力好的时候,记忆一些他们不需要理解的东西?
季谦先生:不需要理解的东西?就是我们给他记一些重要的东西,不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我们让他记一些他将来可以理解的东西。就比如说一头牛他怎么活下去,我们要让他”循序渐进“来吃草消化。那牛的吃草方式是先吃一大把再慢慢来消化。你说牛啊,你不可以。我说的”循序渐进“就是你一步一步的消化。你吃一根草就要消化一根草。牛就死掉了。所以我们的学习就像牛吃草一样,先吃进去,再慢慢消化。

家长六: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就给他们这么多经典的东西,我恐怕他们承受不了。
季谦先生: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科学报道。是心理学研究的报道。他们研究人类的记忆。研究人类的脑的结构,皱褶。那么这个皱褶一打开象个足球场一样大。而脑细胞,他们这么算,就是人类的记忆的量,可以记美国国会图书馆。它号称是世界上至少是数一数二的图书馆。他说人类记忆的能力能记下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有的书所有的内容。记完了还有剩下。所以你是小看人类了。凡是小看人类就把孩子压下去了。因为你没有让你的孩子尽情的发展,我们辜负了孩子,辜负了天地。所以人类不得长进就是这样子。没有尽情的去开发一个人的能力。我们自己开发成这么小,于是把小孩子压得这么小。所以一个小孩子生长在父母家里。父母如果不知道这个孩子很伟大的话,都把孩子当蠢材来教,结果孩子就真的变成蠢材来给你看。有的家长也是认为,小孩子头脑这么小,头脑会不会爆炸。哪一个读经的孩子爆炸了。越读越聪明。记忆力越来越强。以前是读五十遍能记住,现在是读三十遍就能背,或者读十遍就能背。而且背得越来越多,而且灵活度越大,越聪明。

家长六:为什么不象古人那样用蒙学的东西来提升记忆力。
季谦先生:那也可以。你给他背电话簿也能提升记忆力。背广告也能提升。凡是咨询,反复都可以提升记忆力。
家长六:像《三字经》,《百家姓》等。
季谦先生:可以。那刚才讲过了。卫生纸有用啊,黄金也有用啊。那是什么价值要自己判断了。
家长六:大学问和小学问之间必须有对比才见到价值。拿钻石去换卫生纸才能看出钻石的价值。如果从小只见过钻石....
季谦先生:那没关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只在小孩子时候的事。而且从小孩子来看,他读《论语》还是《三字经》是完全一样的,你为什么非要让他读三字经呢?你不让他读《论语》。那你也可以这样问我啊。为什么让他读《论语》?他读书的方便度都一样,你要让他读什么就要看这里面对他一生的影响。
家长六:其实你记忆最深的并不一定是你小时候的,而是你长大了以后的。
伯毅:但影响你最多的一定是你小时候读的,不是你长大以后读的。
家长四:我觉得我映像最深的还是那些三岁四岁时候,那个东西是你到了什么时候都可能想起的。但是呢,不一定都理解。这一点我可以.......其实到了后来高考的题我早忘了。高考对我们很重要的。而你在做事的时候头脑里涌现的一些词语,都是小时候记的一些东西。

------读经是学而不思么?---人才就是使这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比较丰富的比较完整的人---能够有学问的时候一定要有学问---不要怕不会思考,你只怕你没有思考的东西让你思考---学问是不怕多的------
家长:我现在担心还是担心孩子会有”学而不思“的习惯。
伯毅:他现在第一个不能像我们成年人一样“思”。那你现在要求他思就不对。等他成年以后,他肚子里没货,他还是不能思。
季谦先生:一个人思考,他是不会故意假装不会思考。我们最主要是怕自己没有学问。学问不够是根基不够,你想也没有办法去想。一个学问够的人,思考至少比较灵活比较精密。所以我们是给他机会,给他能成人才的机会。那么一个孩子我们不要说“我不想让他成人才”。当然有的父母这么教的“我不想让他成人才,他好好过这一辈子就很好了”。这样就不需要谈什么教育了。那么其实很多父母其实是比较关心教育,其实他心里是比较希望他成人才。但是他不知道人才是什么意思。他以为人才就是要怎么表现,要担负什么责任,要赚多少钱或者什么。什么叫人才?就是使这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比较丰富的比较完整的人。所以教育是尽量的让他达到这个目的。在这样目的里面有很多东西要考察。比如刚才“学”啊“思”啊。如果学而不思当然不能成人才啦,那么思而不学也不能成人才啦。但是这个“学”和“思”是不是把时间放在一起,那是可以讨论的。以前学现在思,能够方便学的时候学,等到方便思的时候才来思。还是说方便学的时候不学,因为我那个时候不能思。等到要思的时候才能学,告诉你,你来不及了!你来不及了。所以做出来都是小学问,不能做大学问。那个大学问家都是学了,然后一直思。如果能够趁早学,趁早学。如果不能,到时候思的时候你会觉得,资源不够。那资源不够的时候你还说我就用这么小的学问,我来思我来思,思得很精细,以为很有心得,其实这个差有智慧的人差太多了,差古人差太多了。所以有些人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中庸就说他“灾及其身者也”。“愚而好自用“就是自己满愚笨,以为自己了不起。自己的见解很卑下,然后自己说我一定要照我这个做。然后这就很可惜。这个不知天地之美啊,不知古人之全啊,不知世界的广大。这样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先有学问啊。能够有学问的时候一定要有学问,至于学问能不能用,再说。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最后成了书呆子,这个很可惜,对不对?但是你如果因为这样所以说“我不要读书了”,那这样子就因噎废食了。我们是宁可先把学问做下来了,最后能不能有发挥,那是将来的事。所以我们不要想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但是我们尽量准备。在敌人还没有来攻的时候就准备好,那么到那时再来发挥。那么你做了准备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打胜战。但是你不尽情的准备,将来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后悔。所以该预备的时候你还是要预备,这样才尽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将来再准备,到能思考的时候再学。如果说的人的命运是能思考的时候再学,那我们也只能这样。现在人的命运来告诉你,或者我来宣导这样的理念,你能学的时候,你还不能思考的时候就能这样学了。而且能学很多,而且非常方便。你到将来就能难,就学得要事倍功半,那我们为什么要对不起自己呢?所以还是要按照天地的顺序,循序渐进,我们不要违背老天,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像我们这一辈的人,从小就是没有人教我,所以我常说我们被牺牲了。假如我小时候能够多更多的经典,那么我现在的思考......我现在也稍微能够思考了。但是如果小时候读过经典,我的思考不会更差,只会更好。但是假如说没有更好,但是我的思考会更有深度更丰富,因为我以前有准备过。所以不要怕不会思考,你只怕你没有思考的东西让你思考。是这样子。所以不要怕不会思考了。不要怕我们学了那么多做什么。学问是不怕多的。千万不要放弃累积学问的机会。你一放弃了,将来要弥补他就很难。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27 13:27 , Processed in 0.079214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