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夜瞳

[评论] 转发:《红楼梦》作品的思想内涵之悼明篇(《红楼梦》成书过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呆子看石头记 1170楼 2014-06-23 21:52:37
  若癸酉本后28回是真的,那么《石头记》就有全本,那第五回的预言式判词,就是个大大的败笔,既有全本要个这样的预示来干什么?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没有癸酉本后28回,逗红轩,陈斯园等一样有吴老师这样的观点!
  癸酉本的出现也刚刚是有人发现“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棠村”这三个人物名字中暗藏“吴梅村”之后!
  这个癸酉本是个为迎合脂批的伪作!很有可能只是根据现代人对《石头记》新看法而造的本子!......
  -----------------------------
  By:吴雪松:
  首先是我坚持吴梅村作者观很多年以后,偶遇了吴祖本,而不是有了吴祖本我是去论证吴梅村。
  至于这个吴本,我不是没有考证,而是几乎算上个中人。为此深入安徽腹地,与何丽丽直面交流,从无第二人做到如此。关于这个本子内容运动细节,我必须保持承诺才能有深入的发展可能,对网友的建议就是:你必需要看,要说文字粗陋,那么你就粗看,看过懂不懂,接受不接受,无所谓,信者可以自己好好揣摩,不信者就当看过不必记忆。这个本子就是批书集团畸笏叟亲抄本的主要内容摘要经过少量填充后形成,框架与脉络没有任何问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大家能熟悉和感知的《红楼梦》的一些写作手法:
By: 吴雪松
  《红楼梦》是在吴梅村《风月宝鉴》寄出上,不断润色调整,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讨论,增删,批注,形成《石头记》。,最后定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红楼梦》达到了不可复制的、空前绝后的文学高度。为什么是不可复制的艺术?这里不同于红学那样不明觉厉,而是通过我们的分析,彻底了解以后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们讨论大家能熟悉和感知的一些写作手法。
  在《石头记》第一回中,脂砚斋就告诉我们这部小说的特色复杂程度:
  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这段文字,在靖本有一段眉批:
  事则实事,然叙得有曲折、有隐现、带架有逆、间有正辟空谷,以至草蛇灰线、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两山雾雨、云龙对峙、托月烘云、背面傅粉、万染千皱、诸奇秘法,复亦不少。予亦逐回搜剔刹剖明白,以待高明批示,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毕竟靖本只是传说,但甲戌本证实了这样批语存在:
  〖甲戌眉: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两者大同小异,指出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下面我们就逐个认识一下,只有掌握作者表现技巧,我们才能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1.        云龙做雨法。
  什么是云龙作雨?也就是云中之龙在布雨,人间没有谁真的就看到了龙的全貌,一鳞半爪,藏头露尾,但你要能想象这条龙的全貌与姿态。作者文字狱时代,能露出一鳞半爪就是让作品思想现形了,如果不抓住机会琢磨,那就错过了理解了机会,
  脂批本中,很多处,都明确点出云龙作雨,你是不是理解到了真谛了呢?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蒙侧: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宝钗不待说完,便嗔【蒙府侧批:嗔字一截,截得妙。】【蒙府侧批:云龙显影法,好看煞!】他不去倒茶(第八回)
  “不待说完”宝钗要莺儿做事去,本来是宝钗强迫莺儿说出这段金玉一对故事,又突然打断,是何目的?脂批说“嗔字一截,截得妙。云龙显影法,好看煞!”
  这里是因为宝钗跟莺儿,同样在讲述项圈事时,出现偏差,宝钗制止莺儿继续说话,避免穿帮。避免穿帮的的就是露出一鳞半爪的“云龙”,那就是整个项圈与和尚的事是一场伪造。宝钗说过是“秃头和尚”,被莺儿说成“癞头和尚”有出入,另外项圈上的字怎么由来也不是一致的口径,这才是“龙身”全貌。
  又如第十一回:
  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蒙侧批:此书总是一幅云龙图。〗

  云中之龙总不能窥全貌,但我们用心就能想得出全貌方得龙之全状,此处显出的文字为“病”、“中秋”,邢夫人更是假话“喜”以虚掩,“别是喜吧”分明对是“喜”没有丝毫肯定之态。实际是可卿中秋被捉蒙羞,寿辰被斥糟辱,托病不出,众人正等她病死了事,怕是就是真“喜”了,那样可卿的不会死了。
  而小说第五回,脂砚斋点了一处: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这段似乎发生在时光隧道的情节,脂批点拨读者要找到龙,要拨雾,要感到雨,必然藏有作者“瞒人而又不瞒人”的疑团,真龙自是可卿,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则是欲盖弥彰,实乃把守门户,作雨则是带给宝玉梦境般遭遇。作者露出麟爪,只凭大家意会。
  当然有时候“云龙作雨”也不一定就是要隐藏作者思想,而是要用粗略线条布置文章框架,例如: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双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红楼梦》第十七回)
  这里脂砚斋也说到“云龙作雨”,这是让后文出现各种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随时可以补入而不觉唐突,又显得文章简要而严谨。
  又如第三十二回: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蒙侧批:云龙现影法,可爱煞人。〗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
  第六回:
  劉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劉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蒙府侧批:即以“奶奶下来了”之结局,使画云龙妙手。】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劉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
  这里麟爪就是小丫头们乱跑,作者侧面塑造王熙凤与村妇之间的气场差距得以无限舒展而不夸大,真龙就是刘姥姥忐忑不安等待出现的凤姐。省去了描写王熙凤派头笔墨。

  2.空谷传声
  面对山谷,你大声疾呼,空阔的的山崖之间把你的声音送到千里之外又从天际返回,作者采用这样技巧,写出一段话,又回到这段话上,这一路崎岖盘旋传递着作者并不着墨的风景,需要我们用心才能领悟,例如: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靖: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常村。〗〖庚辰眉批:可从此批。〗〖靖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 笏叟。〗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庚辰眉批:松斋云:好笔力。此方是文字佳处。〗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庚辰侧批:八字乃为上人之当铭于五衷。〗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庚辰侧批:老健。〗)(《红楼梦》第十三回)
  “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看去平平淡淡,但这里留下了创作集团多人的批语,畸笏叟,常村,松斋,脂砚斋,批注文字,远远超出了文字范围,常村(周汝昌认为是棠村)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常村”畸笏叟紧跟着批曰“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 笏叟”;这些批语,一下把作者这句意思盘旋回荡的内涵就体现出来了:无不纳罕,说明可卿之死不在意料之内,也就是意外死亡,非正常死亡,“都有些疑心”,说明都在猜测怎样的阴谋或设局置可卿于死地,同时,也揭示了可卿有不能回避的过错,被人整死奇怪而又理解。
  再如第四十五回文字: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庚双夹:几句闲话将潭潭大宅夜间所有之事描写一尽。虽诺大一园,且值秋冬之夜,岂不寥落哉?今用老妪数语,更写得每夜深人定之后,各处灯光灿烂、人烟簇集,柳陌之上、花巷之中,或提灯同酒,或寒月烹茶者,竟仍有络绎人迹不绝,不但不见寥落,且觉更胜于日间繁华矣。此是大宅妙景,不可不写出,又伏下后文,且又衬出后文之冷落。此闲话中写出,正是不写之写也。脂砚斋评。〗
  这里脂砚斋批语令人触目惊心——薛宝钗的婆子“又是我头家”,说明她是夜间赌博主要牵头人,后文大观园查抄,却独不搜薛宝钗,可见多少秘密被埋伏,看官不留心,脂砚斋署名点破,醒乎?后文“不写之写”即言宝钗与香囊密不可分。
  置于秀春囊事件,宝钗的人物分析里我会有详细的介绍。那更是不写之写的经典——作者写尽大观园所有人,尤其对最有可能的司棋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排除了所有人物,却因为宝钗的住所放过,留下的巨大漏洞,就是给读者思路未写之文的微妙。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3.一击两鸣
  脂砚斋所说的“一击两鸣”或“一树二鸟”、“一石二鸟”手法,在戚蓼生理解就是“一喉二歌”或者“一手两椟”。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
  《红楼梦》中,几乎所有诗歌,都采取了一喉二歌手法,也就是,同样一首诗歌,含有两重绝妙的含义。随便找出几首,略作分解,带给大家个启发,后文有专门的“《红楼梦》诗词欣赏”篇目可供大家赏析。
  例如小说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風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正面意思大家一看就懂,那么“一喉二歌”该怎么解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这一句感叹对于刚接受大清统治的汉人,这种黑暗是无边无际的。“金笼”不是黄金做的鸟笼,而是大清的统治就像铁笼,或者理解为大清笼罩之下,金,是清的意思,生活在铁笼中是鹦鹉,就是作者、批书人、看官,是所有清朝铁蹄下的汉人,靠卖弄着自己灵魂苟且换得一口汤食。
  “窗明麝月开宫镜”,这一句直接揭示,“窗明麝月”指小说是用“月”来折射“明”字,“月”就像是“明”在镜子中的图像。“室霭檀云品御香”表达了即便作者“皇恩浩荡”下衣食无忧生活,也充满厌恶与反感,因此“玻璃”“琥珀”句,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能温暖作者内心世界的凄荒悲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水”在《红楼梦》中特殊的含义是指清,“处处齐纨动”说明四面楚歌,清人到来,势力无法阻挡,“帘卷朱楼罢晚妆”,“帘卷”就是半遮掩着的意思,“朱楼”就是“红楼”,就是大明江山,“晚妆”,是指南明特殊的、短暂时光,“罢晚妆”,是指美丽的、最后的汉室世界即将荡然无存。
  这样,一下就把作者背后的一首诗意解读出来,一喉二歌的作品,就这样不可模仿地实现了。

  再如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我们抽出一首黛玉的《菊梦》赏析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背面诗意:一觉醒来已经是清朝了,难以置信一样不见了大明。另外要有对反书的特殊理解能力,那就是要能断章取义“月不分明”,也就是本书中“月”就是“明”!,如果你能把本书“风”与“月”真正读懂,你马上领悟,故事已经不重要了,作者思想才是《红楼梦》的灵魂。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庄子陶潜都以隐居而历史垂名,庄子修仙得道并不为作者羡慕,而坚守隐居清苦的陶渊明却成为作者死死追求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不能接受改朝换代的思想与陶渊明无异。
  这才是作者“一石二鸟”的写作技巧。其实小说从开篇到结尾,始终坚持了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梦断天涯》在“前篇”中,我就跟网友分享了“天上一轮才捧出”一首,我们看脂批说的“第一首标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就简单几句话话,为什么作者说“谁解其中味”呢?原来作者在开篇就在告诉读者,他用的是“一喉二歌”创作,如果只看文字意思,不是琢磨,看了再多,都是没有意义的,“满纸荒唐言”,“满”是满清,纸,是借代手法,指的是历史,满清把残酷的明末清初那段丑恶行径,写得温文尔雅,完全是篡改和抹灭真实的历史,所以都是“荒唐”的文字。 所以作者这段写下血泪历史, 几乎没有人能看得出。这是英雄寂寞的感叹。
  小说中,有些诗歌是采用文人墨客游戏的联诗完成的,一样保持“一手二椟”技巧,只要我们打开背后歌喉的大门,就能贯通作者整个游戏要实现的思想目的。比如典型的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黛玉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
  三五中秋夕
  湘云想了一想,道:   
  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
  林黛玉笑道:     
  匝地管弦繁。
  。。。。。。 。。。。。。
  理解这段文字,要先了解一下《红楼梦》的人物设置,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代表南明和明遗民,史湘云代表历史,本回黛玉与湘云联诗,就是以明遗民角度回顾大明南明的整个历史。
  “三五中秋夕”,点明联诗主题—借“月”言“明”,那么整段联诗就是对明朝包括南明的回顾与反思。
  有了开启大门的钥匙,下面就好理解了“清游拟上元”,背后的诗意是“大明丢给了清满,和明朝以前的的元朝一样,都是犬戎之族统治。
  一下把主题拉到明朝建国,以及崇祯之死等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的眼光与思想。具体联诗分析,请参看本人拙著《吴雪松三批红楼梦》
  一喉二歌的技巧,不但营造了美妙的正面故事环境、意境,也巧妙隐藏了作者思想,避免了文字狱的迫害,成为文学史上千古奇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脂批在表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写作技巧时,是指作者故意露出的破绽以及作者运用的诡异情节内容,这些地方,读者一眼就看到问题,实际是故意以此吸引眼球,从而思考到作者背后的秘密思想。
  “破绽”往往是完全不在作者水平能饭错误的地方,却出现小儿科幼稚错误。比如“字字看来皆是血”的书本,,却有一些笑话,看过你要是捧腹不止,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违背了作者构思初衷?作者泪成的小说怎么让你笑了?比如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一回,就有很多笑话,典型的是贾政这样一本正经人,说起了段子很别扭:
  (贾政)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贾政忙斟了一杯,送与贾母。贾母笑道:“既这样,快叫人取烧酒来,别叫你们受累。”众人又都笑起来。
  这个故事是要从月饼由来和黄酒说起,黄酒江浙话“亡久”的读音,月饼是大明开国圣物,“月”在《红楼梦》中始终代表“明”字,令人惧怕的臭脚丫老妇暗喻丑陋清皇帝,舔脚丫就是为清帝效忠,吴梅村以贾政自喻,故事内容就彰显了:我给那令人作呕的清帝卖命,从不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时值中秋,看到明月和月饼想到亡久的故国(大明),我能不满心酸水上翻吗,这样表面的笑话,就成了背后的泪水。
  再如王熙凤讲聋子炮仗,很有神采,实际哪有可笑之处?元春曾用炮仗做谜底,王熙凤用聋子炮仗,告诉读者,只有贾府像聋子,还在哪里欢天喜地享受最后的夜宴,他们的元妃此时贾府以外路人皆知已经像炮仗一样烟消云散了,大祸临头的聋子们还在自得其乐。你思考了就知道情节的破绽,不思考就只能看到花好月圆。
  在“明修栈道”的手法中,故意的破绽还表现在使用错误字词上。

  比如李纨作为人物塑造时,处处显得恪守妇道,默默无闻,那么作为她一生的痛,莫过于贾珠的夭亡,她一生最忌讳的一个字就是“珠”,这一点我想不用再去说服谁了。
  可是我们看看她的诗是怎么写的呢?
  文采風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 風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 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 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 未许凡人到此来。
  “珠玉自应传盛世”,大家看到问题没有?
  纨毕生守节岂能用“珠玉”?宝玉、碧玉、金玉、美玉。。。什么“玉”不能用偏偏如此菲薄,这就是作者故意破绽引起看官醒目:“珠玉”——“朱玉”也!引申就是朱明。你发现破绽就要思考,再回头读,你就明白“秀水明山抱复回”脂批为什么说是“超妙”, “抱复回”之志读者豁然开朗。作者“复明”之心彰显。在程高本里,高鹗故意调换了作者,把惜春与李纨作者对换,在表面故事塑造上,没有任何问题可言,却绕开了破绽而使人根本不会思考这样作者一喉二歌的技巧。

  人物使用词语不符合身份就是一种破绽。其实小说第一回就有了这样破绽。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櫝中求善价
  釵于奩內待时飞。〖甲侧: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夹:偏有些脂气。〗
  这里的破绽在于“时飞”,贾雨村出场时,小说写道: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贾雨村字时飞,他在对联中用“釵于奩內待時飛”不能不引起大家思考,装神弄鬼的红学,解释为这句话表达了贾雨村有一种志向或野心,实际是糊弄着读者,这两句对联,脂批说的清楚,是说黛玉与宝钗,“〖甲侧: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讲了半天也说不出半点与黛玉宝钗的关系来。
  其实这里第一句要用繁体字,一眼就看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的人物命运安排:“玉在櫝中求善價”是有典故的,《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语带双关,是说林黛玉要与姓贾的人有联系,也就是与贾宝玉相关,而后一句“釵于奩內待时飞”就是伏笔薛宝钗跟贾雨村存在暧昧不清的伏线。至于“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仍然说明了,这对联是小说的主角线索,而不是红学所谓的“贾雨村野心”,当然这个“前”与“后”再次也说明,小说是从吴梅村《风月宝鉴》润色而来,并非“曹雪芹”横空出世著就。
  再例如“芦雪广”的巧妙。

  《红楼梦》庚辰本、南图本、戚沪本、蒙古本在第十七回“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有夹批“此处才见一朱粉字样,绿柳红桥,此等点缀亦不可少。后文写芦雪广”己卯本也有类似批语。而在小说正式出现这个“芦雪广”的章回是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然而抄本千奇百怪,这个“广”字有着各种填补,庚辰本还是“广”,蒙古、戚沪、南图为“芦雪庵”,梦稿本为为“芦雪庭”,梦序、程甲为“芦雪亭”,妙复轩为“芦雪厅”,列藏本为“芦雪庐亭”,为何造成这样复杂的抄写现象?原来这里就是作者露出一个破绽,小说写到这个“芦雪口”时,用了“芦雪广”,“广”字在旧时候很生僻,抄书人抄到这里,发现只写了一个偏旁,就根据自己臆断,推测了小说中一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无非是“庵厅庭庐亭”之类,其实也都去想了,只是作者用意是让人想到一个“廣”字!,这样,“芦雪广大劫”就被揭示出来:庚寅之劫的“虏血廣”。
  史湘云吃烤鹿肉,烤的肉就是胡肉,鹿是虏的暗写,意思就是割啖胡虏肉,对清人表达彻骨的仇恨,原因是“芦雪广大劫”“广”字并非读“眼”音,而就是读guang,,作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就是写一个“廣”字代表广州,芦雪广,就是“虏血廣”,讲的“广州大屠杀”史称“庚寅之劫。
  “庚寅之劫”就是清顺治七年或南明永历四年(1650庚寅年)11月24日~12月5日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暴行。清.方恒泰《橡坪诗话》的记载:“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双门底刘中山其一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记载:“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martini,1614—1666,)《鞑靼战纪》载“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但鞑靼人饶恕了一些炮手以保留技术为自己服务,又饶恕了一些强壮的男人,为他们运送从城里抢到的东西.最后,在12月6日发出布告,禁止烧杀抢掠。除去攻城期间死掉的人以外,他们已经屠杀了十万人。”《顺治实录》记载清屠城令:“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清军屠城布告:“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所以芦雪广绝不是红学家所谓的“芦雪yan”,而是震惊世界的70万人大屠杀惨案,作者乃千秋一笔也,感谢爱诗提供灵感与史料。
  “广”字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条字谜,让读者发挥想象空间能猜测到广州惨案,后来抄手以为此处抄写出了问题,所以才有这样那样填补的异字,本文所言“芦雪广大劫”,就是广州“庚寅之劫”!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作者哭十年成,冯其庸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装逼卖拽,论证了“广”字,却没见半滴血!不认真读,谁也不知其中残酷,你连一滴眼泪都找不到,只是人云亦云喊“尸骨如山忘姓氏”,却不知这姓氏是什么,更不见一根白骨。
  这下,我们看一段文本:
  【文本】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庚双夹: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云丫头”就是“史”,是历史“作践”了这次大劫,篡改和抹去清人的残酷,这个大劫就是“庚寅之劫”
  “我为芦雪广一大哭!”这里脂砚斋强调:“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
  意思是,不光是南明与明遗民,整个读书到这里的人,都应该大哭!
  “庚寅之劫”70万广州同胞被清人杀害。“芦雪广”影射大劫,孰不大哭,文本与批语茅塞顿开!
  “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里是说前面血腥杀戮,后头清朝却把历史写得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掩盖血流成河的残酷!史湘云在这里充当的角色就是一个“史”字!
  其实小说在要写“庚寅之劫”早在薛蟠与宝玉谈论春宫图作者“庚黄”与“唐寅”的错综关系时已经跃然纸上,此是后话不在这里多表。
  《红楼梦》字字看来确是血!只有通过作者破绽我们才能看到不忍再读的血泪背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流出破绽,往往还表现在不合乎常规的措辞上,例如第六回: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
  “恰好忽从千里之外”,半天未用就到了贾府,老太婆生了翅膀也不会那么快吧,从这个破绽让我们思考,原来作者另有深意,劉氏本异邦胡虏,故留此破绽。能看到这个破绽,就能从即便是“劉姥姥”三个字本身就读出可怕与凶险,后文黛玉骂她“母蝗虫”就显示了她女真皇帝身份象征了。那么刘姥姥在大观园所做的一切,作者用意读者就迎刃而解,后文人物分析,刘姥姥带给我们的凶险,读者就不再震惊了。
  作者在利用破绽上,还体现重复说某事,例如反复说《海棠春睡图》,表达的是“崇光”。
  反复说“四月二十六”是讲扬州十日。
  反复说梅花,是指由梅花岭史可法战斗引申的抗清精神,以至把各种花魂提炼成为一种顽强抵抗的代名词。
  在宝钗写诗歌的时候,连续三首用了“慰重阳”、“重阳慰”“盼重阳”,必然要有后文与薛宝钗在重阳这一天有着性有关的满足情节。
  在黛玉写诗,反复用“陶令”,是表达作者面对现实的思想倾向。
  史湘云反复用“圃”字,还是游戏时候再次重复,是作者安排人物命运相关。
  把握作者破绽,是贯通《红楼梦》重要法门。

  5.其他手法,包括运用诡异故事或情节、伏线暗示以小喻大,以及幻笔与写实交融等技巧,超越这文学的标杆。典型故事就是刘姥姥讲抽柴,神秘而诡异,暗藏作者祭奠的人物朱由棷,在63回群芳夜宴的游戏中,酷爱热闹的贾宝玉突然紧锁双眉凝重藏签,一个十九点那么动表情,与开篇贾雨村偏偏避开十九日不辞而别,引发读者对十九的疑惑与思考,从而实现作者曲折表达对崇祯之死的痛楚。
  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有着铺垫与伏线,每一个小故事发生,就预演这将来大故事爆发,每一小人塑造,都为与其相关的主角丰满性格与处世态度。
  例如:
  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人所共知,金钏儿怎样命运,这在前80回都有了明确的应验。
  红学家们一边喊《红楼梦》没有一处闲文,一面又无视小说的各种埋伏,比如林黛玉与王熙凤都说自己“勒死”,那都不是信手一笔,而是作者刻意安排。
  醉金刚能出手相济,那他就能在关键时候出手相救。
  晴雯袭人是黛玉宝钗之副,袭人设计致死晴雯,后面大事就会是宝钗设计致死黛玉
  小说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脂批说:
  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
 这些都以小喻大的创作手法,最终让读者明白,作者是以家喻国的大道理,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覆灭,书写家亡血史的惨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6.幻化与现实相交融,巧妙折射历史人物与事件
  《红楼梦》中,奇妙的是主要人物是把作者要表达的事物人格化处理而来,继而以刻画这些人物,把要描写的事物,影藏得巧妙而丰满,贾宝玉是把人人都想据为己有的玉玺人格化,因此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少年,林黛玉是风雨飘摇的南明和骨髓里流淌气节的明遗民人群的人格化,因此脆弱,多病,却充满顽强的抵抗精神,而除此之外的另一部分河山与人群则人格化为薛宝钗,凶险,无情,贪婪,丧失节操,为了可以识别,宝玉用与生俱来的宝物标识,林黛玉以名字“玉”为标志,在《红楼梦》中,玉又是代表明,金又是代表清,因此薛宝钗的紧锁,锁定了自己代表的群体。次主角史湘云则是史卷的人格化,因为主要历史是清写就,含糊不清,所以作者就塑造一个带着金麒麟的史湘云,咬着舌头,憨厚形象,在现实生活处处可以找到这样女孩比照。这些内容《梦断天涯》“人物篇”将逐一分析,不再此展开。只做小说写作手法提示,便于理解作品思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诗词,并不是写得那么绝妙,其实甚至不如金瓶梅,但为何古人说那么好?而今天只是“人云亦云”附和而已,古人叫好,是读到了一喉二歌,因为时代,他们只能心领神会,故意夸表面好,今天是红学带入歧途的叫好。

  红楼梦这样平淡的诗词,却是无法超越的高度,就在于一喉二歌的技巧不能模仿
  偶然我们说“淡出江湖好好学习”,就是一样的灵感,那个时代的泰斗们,发现了奇妙的表达技巧,为了实现这种奇妙,表面功夫不得不下调高度而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潘重规先生《红楼梦血泪史》读后

  空间有网友上传了台湾潘重规先生的《红楼血泪史》,以为纸质本暂时没到手,只好先看罢电子版,随手把几处感受摘录纪要。
  首先要肯定,《红楼血泪史》里的作者认定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讲的是明清两个阵容。但潘先生偏重反清复明,又有别于蔡元培的“悼明之亡,责清之失 ”观点,尤其是对蔡元培人物映射论提出了批评。全书书内容不多,却引人发省,对传统红学提出了严峻考验。
  尤其是最蔡元培人物映射论提出了批评
  从这一大局出发,与我观点有交集,我对小说思想定义为“悼明骂清”,对蔡元培的人物映射也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谁谁映射吴梅村,谁谁映射徐乾学 ,显然存在偏差的。
  值得一提的是,潘重规先生在他举例中,特别提到了“刘”字,这跟我《红楼梦密码》不谋而合 ,但他没有发现,作者就就骂“刘”而变花样骂清 这一秘密。所谈“劉”字与本人如出一辙,只是不知本人对红楼梦中,“劉”字的变相骂清之说,(“卯金刀”)。另外一个由“金”字引申变相骂清的字“銭”(金刀刀)他没提及
  至于避讳问题,潘先生有自己独立研究,与我有交叉有不相同 但互为补充。例如“琏”“赦”“代善”,对于“琏”字的不避讳,侧面证明了作品不是乾隆时期写成(乾隆登基时就立了太子永琏,乾隆九年又专门公布法令,以避讳太子,小说贾琏取名,完全不是时代所制约)为我论证作品时代增加了依据。看过此书受教不浅,而我列举的“强”字潘先生也没觉察到,关于“玄”字没有我发掘的“玄墓”深刻,其他有所不同,可谓互为补充了
  关于宝玉吃胭脂,这个观点我本以为会在讲座中惊艳,他已经提出,当然这个惊艳,我要强调,思维来源与网友“葬红”。2013年初,藏红提出:贾宝玉吃胭脂,就是玉玺离不开印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本人“明明德”附会
  “明明德”处,潘先生解释的显然高出很多“作者严肃地表白态度:明朝才是正统,除此之外便是国贼了”
  【文本】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甲戌侧批:妙!大权也。〗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松批:就是明目张胆的样子,这里是暗示“大明宫”就是明写的】
  “大明宫”以及后文“大明宫灯”解释与我基本一致。

  对于"树倒猢狲散",有着创作性卓见,并以史料填充证据,足见潘重规先生的仔细与认真,看到潘先生数语恍然大悟,那是骂清人的句子:猢狲——胡孙,一时自己没留神 ,这个秘密竟然没发现!醍醐灌顶了。
  对“女儿”的认识,高出我含糊不清的“男人”,他指出是未出嫁是清净的男人,出嫁后失去操守而成为汉奸、败类、清人
  主角宝、黛、钗认识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潘先生把黛玉宝钗笼统划分为明清,显然没有足够的南明史概念,我的体系里,宝钗是北清和丧节归顺的汉人,黛玉是南明和不屈的遗民。另外一个人物,史湘云他没看出是历史书,所以史湘云言行,往往揭示历史部分东西时,他没有任何发现。
  在作者与曹雪芹关系上,潘重规似乎表达,曹雪芹不是简单增删人,而是《石头记》到《红楼梦》过程的篡改人。这一点可以引起重视,只是他自己没重视 。至于作者说,他只是去作者否定不是曹雪芹,却认同了增删的曹雪芹生活在乾隆时期。否定曹雪芹作者还没有摆脱胡适周汝昌冯其庸的怪圈干扰,当然他否定了周汝昌冯其庸楞把雪芹死期改未癸未除夕的荒唐,精神可嘉。
  另外,他用后40回内容,证明前80会内容的不可取的,这跟台湾人杜世杰犯了一样错误。
  总之,在这少之又少的反红学理论中,台湾潘重规先生的《红楼梦血泪史》是值得称道的作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还漏了一段整个修改过程的总结:

  《风月宝鉴》原创作者是吴梅村,后经徐乾学(吴玉峰)保存若干年,通过严绳孙(曹雪芹) 润色,在韩菼(脂砚斋)的审核下,完成了前80回的改造,又有秦松龄(畸笏叟)等人批注完成
  1692年,严绳孙开始润色,得到徐乾学和韩菼的高度认可,韩菼以病假形势旷工在家,一笔一划誊抄严绳孙狂草手稿,遇到润色得太隐蔽时,或者新作品有些文章刺激了韩菼思维时,他就用双行小字,紧接着正文批注,这就是形成了夹批,到了1693年,第一稿,108回全部疏通,这就是 “癸酉腊月”怪异本的形成,这一时期,严绳孙试图用《金陵十二钗》作为作品名,遭到韩菼反对,而用了《吴氏石头记》,最终徐乾学定本书名《红楼梦》
  1694年,核心领袖徐乾学去世,韩菼对徐乾学的怀念之情不必言表,再次誊抄严绳孙新润饰的作品,这个时候,本应该叫做《红楼梦》了,但是,为了纪念故友,用旧名字特殊方式表达旧情,所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就是现存甲戌本这话的由来,现存甲戌本,并非甲戌年抄成,而是在若干年后经过无数抄书抄成,抄录人为了完整,从各种抄本中,汇聚脂批,这与庚辰本朱批形成一样,是在第一次抄录以后,补写了批语,因此出现的位置只能是在页眉或者文字一侧 这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眉批、侧批、回前批以及回末批,因此,戚序本的批语,基本都是夹批,也就基本确定,那些都是脂砚斋批语,最值得研究。
  此后韩菼被迫回京上朝,誊抄速度大大减慢,基本要到2年才能完成一次润色稿誊抄,红学家不能确定三批稿是那些时间
  其实这样大家就清楚了,三批稿正是1695~1697
  我们 知道四批定稿是“己卯冬日”,正是1698~1699
  1700年,庚辰年,正是五批稿形成和定本时期,但是,1701年严绳孙就患有严重疾病,到了辛巳年最后一天夜里,严绳孙死去,为了给死者增加一岁表示尊重,脂砚斋用“壬午除夕”来写出作者死期,其实好友朱彝尊在严绳孙墓志铭直接写成“壬午正月”
  1704年8月,脂砚斋绝笔批留下“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甲申正是1704年,甲申八月为什么绝笔?韩菼甲申八月底死去!
  宝玉如果非要找出原型,那就是清人所说的纳兰容若!根本不是作者自身,所以自传说是荒唐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9 16:58 , Processed in 0.059372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