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 月,摩根大通分析师 Michael Cembalest 指出,顶级 AI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正以 1969 年 IBM 营收巅峰期以来的最快增速,抢占全行业资本支出的最大份额。无独有偶,经济评论家 Paul Kedrosky 研究发现,当前 AI 相关资本支出占 GDP 比重已超越互联网泡沫时期,正逼近美国镀金时代铁路建设热潮的历史峰值。
这些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当前 AI 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源于顶尖科技公司惊人的盈利能力。正如 Cembalest 在我播客中所说,这些领军企业在过去几年里利润激增,其创造的"自由现金流"(即营收扣除运营成本和基础设施投入后的余额)占比之高,创下了二战后的新纪录。无论是 Meta 的广告业务还是 Google 的搜索广告,这些成熟的商业模式都能产生巨额收益,为下一代技术研发提供充足资金。"它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自由现金流,"Cembalest 表示,"这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每年都能豪掷数千亿美元用于 AI 相关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这是否能解释股市为何表现如此反常?
确实如此。当前金融界正热议为何股市对特朗普加征关税及经济增速放缓无动于衷。在我看来,最清晰的解释可归结为三点:(a)部分投资者仍认为特朗普会在关税问题上临阵退缩;(b)他们预估关税的实际影响有限;(c)关税政策对数字经济冲击较小,在 AI 概念股领涨带动整体收益的同时,其余板块表现平平。
目前尚未实现。《华尔街日报》的 Greg Ip 撰文指出,人工智能热潮中"令人不安"的一面在于:当前芯片和数据中心的巨额投入正在"掏空美国企业的现金流"。OpenAI 和 Anthropic 持续巨额亏损,即便是科技巨头们仍主要依靠传统业务模式维持核心利润。若这些企业的投入最终无法收回成本,则意味着我们正深陷一场历史性的基础设施泡沫之中。
从乐观角度来看:支付公司 Stripe 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收入增速已超越以往任何技术周期。该公司在最新报告中指出:"AI 企业正以空前速度实现收入里程碑——Stripe 平台上 Top 100 的 AI 初创企业达成百万美元年收入的中位时长仅 11.5 个月,比增长最快的 SaaS 公司还快四个月。"
这项技术的使用者是谁?
有数据显示,ChatGPT 和 Gemini 等生成式 AI 工具的普及速度,几乎超过了我们掌握确切记录的所有技术。据圣路易斯联储估算,这类 AI 技术的应用速率可达互联网普及速度的两倍之多。
根据近期一项关于生成式 AI 的权威调研——2025 年发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显示,经济学家估算在信息服务行业(即软件企业)和管理领域,已有超过 50%的从业者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工作场景。相较之下,采矿、捕捞等传统行业从业者的使用比例极低。数据还表明,该技术在高学历群体中的普及度显著高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员工们是否认为 AI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确实如此。关于 AI 新模型提升生产力的权威研究最初聚焦于呼叫中心等重复性较强的行业。但近期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反馈,AI 正帮助他们大幅节省时间。其中有个出人意料的案例来自教育领域——盖洛普最新调查显示,约 60%的小学教师运用 AI 进行教案准备、教材梳理、工作表制作或行政事务处理。多数使用 AI 的教师认为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高频使用者每周可节省 6 小时,相当于每学年多出六周时间。乐观来看,这相当于 AI 每年为小学教师额外创造了一个半月的带薪假期。
最能体现 AI 将提升人类工作效率的积极信号或许来自非营利 AI 研究机构 METR 的发现:AI 代理完成任务所需时长正以每 7 个月缩短一半的速度进化。2021 年时,AI 仅能实现耗时 10 秒的简单 Google 搜索自动化;两年后,ChatGPT 已能完成普通人约需 4 分钟的互联网信息检索;如今部分模型甚至可处理开发者通常需要 50 分钟完成的编程任务。研究人员指出:"按此趋势推算,不出十年,我们将见证 AI 代理独立完成当前人类需耗时数日乃至数周的软件开发任务。"
所以,结论是: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经济领域的生产力繁荣?
别急着下定论。实际上,许多员工可能严重高估了人工智能对他们工作效率的提升程度。
METR 开展了一项深度研究,邀请资深开发者使用一款主流 AI 编程助手完成任务。事后开发者们表示 AI 工具使其工作效率提升了 20%。然而独立评审团队却发现,使用 AI 反而导致任务耗时增加了约 20%。虽然这项研究的长期影响尚待观察,但就目前而言,这无疑给那些鼓吹 ChatGPT 即将取代数千万基层白领岗位的乐观论调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