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92|回复: 0

[一带一路] 人物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地铁开路先锋—薛立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4月30日,公司副总经理、莫斯科地铁项目负责人薛立强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在集团公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向劳动者致敬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牢记使命  逐梦欧洲》的事迹报告。

报告讲述了他从业20年来,从奉献国内地铁施工到驰骋海外莫斯科地铁建设,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上,为擦亮中国地铁名片勇做开路先锋,艰苦奋斗,在欧洲发达国家树立中俄合作典范的先进事迹。

w1.jpg

报告会现场

     ▼戳视频观看报告内容                        ▼


     ▼
事迹报告全文
                        ▼
牢记使命  逐梦欧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薛立强,现任轨道公司副总经理兼莫斯科地铁项目负责人。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牢记使命 逐梦欧洲》。

能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万里之外的莫斯科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20年前,像无数莘莘学子一样,我怀揣着梦想,离开西北老家,加入了中铁十六局这个大家庭。从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工程开始,便与城市地铁及大型交通枢纽结下不解之缘,也是从这里正式开启了我的寻梦之旅。此后,我又先后参与澳门地下重型停车场工程、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天津机场交通中心工程,天津地铁3号线、6号线、10号线,呼和浩特轨道交通2号线等省市和地区的重难点工程;克服了复杂环境不均匀沉降等难题,成功地在地质软弱、地下水位高等艰难条件下完成地下4层结构施工任务;推动解决了高压线下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近距离下穿建(构)筑物、盾构下穿河流等难题。两个天津交通枢纽项目,双双拿下天津市建筑工程“金奖海河杯”和“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拼搏路上,虽然困难重重,磨砺万千,但我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在对企业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思路也愈发清晰。

w2.jpg

工作中的薛立强

2017年1月,中国铁建中标莫斯科地铁项目3站4区间共包含9条隧道,造价20多亿人民币的施工任务,此项目是莫斯科市重点工程,承载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发展,更是中国首个欧洲地铁工程,任何企业、任何人能参与其中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我为十六局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而感到幸运!

还记得2017年4月,从飞机上俯视莫斯科,看着茫茫白雪的大地,感慨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而正是因为渺小,人才要为企业、为国家做一些事,才能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痕迹。能够得到轨道公司和集团公司的信任,成为项目负责人,这就是值得我尽全部努力去做的事业,这条地铁联通的正是梦想和现实。

w3.jpg

薛立强与俄方业主探讨两国施工技术

然而,没有哪一条通向梦想的路是坦途。刚一抵达,我和团队就遇到难解之题:一周内向业主莫斯科工程设计院递交涵盖900多项内容的《工筹计划》。

莫斯科有着近90年的地铁建设史,形成了规范成熟、系统严谨的建筑体系和标准,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就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规划设计的。如今要将中国技术融入到昔日“老大哥”设计体系中,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设计理念、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均不同,国内施工经验很多用不上,语言文化差异大,“水土不服”集中爆发。

w4.jpg

创新采用皮带机出土大大提高工效

为了度过第一关,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本着“入乡随俗是基础,革故鼎新是方法,互利共赢是目的”的原则,带领中俄设计人员在遵守当地技术规范和施工标准基础上,寻找将中国技术融入当地的契合点,逐步将中俄“方案”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90%的初步设计,60%的施工图设计,并快速投入生产,施工图纸通过率大幅提升,适应了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

w5.jpg

中国首个欧洲地铁工程首条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代表中国地铁走出国门,既是荣誉,更是压力。作为党员干部,我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作为十六局人,我始终牢记集团公司“勇立潮头、勇担重任、勇往直前”的要求。面临员工的“国际化”和“多国部队”融合管理的难题。我们一方面将先进技术理念对外籍员工倾囊相授,以技术的先进性获得当地认可;另一方面从管理要效率,精简人员,优化配置,努力实现本土化管理。项目推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执行“12345”工作法、签订《包保责任书》,加强中俄人员融合,确保高效衔接;针对现场劳务人员多元化、国际化特点,对外籍劳务队伍实行垂直管理,中方管理人员直接对接作业班组,打破了当地以往劳务层层分包、效率层层递减的僵局,堵住了工效下降的“关口”。

中国农历春节,万家团圆,但项目正面临严峻的施工考验。在央企铁军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催促下,我带领全体员工在零下20几度的异国他乡努力拼搏,最终以超当地两倍的速度提前完成阿米尼站围护结构施工,向祖国、企业和家人送上了最好的“新春礼物”。就连有着29年地铁施工经验,对项目管理极为严苛的业主方代表,时任莫斯科工程院9处经理图沃洛夫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w6.jpg

五台盾构机在世界极寒地质下安全平稳掘进

在“三披精神”和“三高品质”的激励下,2018年6月11日,首台盾构机“波丽娜”号成功始发,我和兄弟们以每4天拼装1台、4个月始发4台盾构机的“中国速度”给业主带来了惊喜,此后,又创造出盾构日掘进25环的全俄施工纪录,实现双线“零沉降”穿越正在运营铁路,工程各项指标在全线71公里在建项目中遥遥领先。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莫斯科中心电视台以《中国人建地铁无人能及》《中国效率远近闻名》跟踪报道,莫斯科市长两次通过个人社交账号为中国速度点赞!在国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我们项目的“加丽娜”号盾构机模型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项目团队被评为集团公司第五届“央企脊梁·员工榜样”;项目的集团合作模式被股份公司称赞为“形成了‘铁建动力’,推动了中国铁建海外经营方式由机会型向战略型转变”;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被央视财经频道、国际频道誉为“中俄合作典范”;项目首条隧道贯通,通过新华社中英文实时直播,在各平台热度达到近50万,登上微博热搜榜。

w7.jpg

薛立强接受中俄主流媒体采访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中国铁建在俄罗斯的品牌完成了由默默无闻到声名卓著的转变。2019年2月25日,莫斯科地铁业主与中国铁建签约大盾构项目;3月21日,签约增项合同;4月16日,签约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3个月内三传捷报!此外,米丘林地铁站上盖建筑群开发项目正在进一步接洽;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等州(市)地铁业主单位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两个工矿企业听闻项目开展情况,经过考察表达了合作意向……也是直到这里,我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才可以说没有辜负国家、中国铁建、集团公司和公司交付给我们的使命。

w8.jpg

薛立强获2015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企业将会从方方面面加快走进欧洲的步伐。作为地铁建设进入欧洲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我们带着中国管理、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向世界成功地推介了中国地铁建设这张靓丽的名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相信我们十六局人在打造“强大幸福、品质一流”的现代建筑产业集团的征程中,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多便利,与沿线国家企业实现融合发展,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w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8 21:09 , Processed in 0.20371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