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0|回复: 1

[新闻] 欧盟要阻止德国建造天然气电厂?能源企业“1Komma5Grad”正式向布鲁塞尔投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2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热线·能源观察】
2025年10月21日,一场围绕德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大争议正在布鲁塞尔上演。德国能源企业1Komma5Grad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投诉,要求叫停由联邦经济部长卡塔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主导的天然气电厂建设计划。



投诉焦点:补贴是否合法?
根据该公司向媒体公布的声明,这份投诉针对的是德国政府计划为新建天然气电厂提供的国家补贴。按照欧盟竞争法,若国家援助可能扭曲市场竞争,则须经欧盟委员会批准。

赖歇计划建设多达20吉瓦(GW)的新天然气发电能力,以应对所谓的“暗淡无风期”(Dunkelflaute)——即太阳能与风能同时低迷、无法保障供电的时段。她认为,这些电厂将作为“备用力量”存在,确保电网稳定。但由于它们多数时间不会运行,企业若无补贴几乎没有动力投资。

1Komma5Grad:分布式电力才是更优方案
企业CEO菲利普·施罗德(Philipp Schröder)在声明中指出,能源安全同样可以通过“虚拟电厂”(dezentral gebündelte Systeme)实现——即由太阳能、电池储能和智能管理系统组成的分布式能源网络。他认为,这种方式不仅成本更低,也更加符合欧盟气候政策方向。

施罗德批评赖歇的计划是“国家干预市场”的行为,会推高能源转型成本并最终导致电价上涨。他强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技术中立的竞争环境,让集中式和分布式系统自由竞争,找出最便宜、最安全的电力解决方案。”

布鲁塞尔的阻力与内部矛盾
据《明镜》(Spiegel)报道,即使没有这起投诉,赖歇的计划在欧盟内部也已遭遇阻力。德国政府目前与欧盟的谈判规模仅为12至12.5吉瓦,远低于联合执政协议中写入的20吉瓦目标。

此外,德国环境援助组织(DUH)委托国际律师事务所K&L Gates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也对赖歇方案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与哈贝克时期的对比
前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在任期内曾申请欧盟批准12.5吉瓦新电厂计划,其中5吉瓦为天然气电厂,7.5吉瓦则为“可转为氢能使用”的机组。欧盟因此将该方案视为气候保护措施的一部分,并予以批准。

然而赖歇的新方案中,尚不明确是否存在强制性“从天然气向氢能转型”的时间表。如果这一环节被取消,欧盟在审查中将无法再将其归类为气候保护项目,仅能视作“能源安全工程”,这将严重影响其补贴批准的合法性。

结语
此案不仅是一次法律与政策层面的交锋,更折射出德国能源转型的方向性分歧——究竟是继续押注集中式天然气电厂,还是全面拥抱分布式、智能化的绿色能源体系?欧盟的裁决,将直接决定未来十年德国能源结构的走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0-22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次很典型的“布鲁塞尔式拉锯战”:德国想要“兜底”的化石备用力,欧盟盯着“不能扭曲市场、还得减排”,分布式玩家则主张“用软件把分布式硬件拧成一台虚拟大电厂”。谁都没错,问题在设计。

先给一个速览结论
- 这批天然气电厂要拿到补贴,并不不可能,但大概率会被欧委会“瘦身+加条件”:规模压缩、期限缩短、技术中立、且附带更严格的减排和“氢就绪/转型里程碑”。
- 1Komma5Grad的诉求(让分布式资源在同一赛道公平竞争)在欧盟现有规则下有制度基础,欧委会很可能要求德国把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储能等纳入同一容量竞拍。
- 真正的最佳解不是“要么集中式,要么分布式”,而是多路径组合:一定量的可快速启停的可调峰电源(不必全是气电)、外加大规模需求响应与储能、再配合跨区互联与市场化容量机制。关键是用对激励。

欧盟会怎么审:三道门槛
- 国家补贴要过“竞争法/国家援助”审查。现行的CEEAG(气候、环境与能源国家援助指南)和电力市场设计改革的规则要求:
  1) 必要性与相称性:你真有供给缺口吗?没有这些钱就会停电吗?补多少才够、不能多给。
  2) 技术中立与公开竞标:不能只给燃气电厂开小灶,储能、需求响应、虚拟电厂都要能参与同一个容量机制或战略备用招标。
  3) 排放约束与退场计划:欧盟电力市场规则为容量机制设定了排放红线(例如单位发电排放阈值,排除高排放机组),并越来越偏向“低碳灵活性”。若要给化石气补贴,通常要附带氢就绪、转用低碳气体的时间表或限期。
- 分类问题很关键:若按“气候保护项目”报批,门槛是“能显著降排”;若仅按“能源安全工程”,欧委会就会格外挑剔“是否最后手段、是否扭曲市场、是否时间有限”。赖歇版本若弱化“从天然气向氢能转型”的硬约束,确实更难过审。
- 体量与期限:20 GW政治口径未必能在布鲁塞尔原样过关。媒体传出的12–12.5 GW谈判区间,符合欧委会“有缺口就补到缺口”的思路,也更容易配上3–5年滚动评估和逐步收紧条款。

分布式“虚拟电厂”VS集中式燃气:谁更香?
- 成本结构:
  - 燃气调峰(OCGT/CCGT)资本开支相对低、瞬时出力强,但利用小时可能很低,需要容量支付兜底;未来碳价和甲烷泄漏风险抬升总成本。
  - 分布式组合(光伏+电池+热泵+V2G+负荷灵活性)边际成本极低,叠加软件聚合可提供备用/调频,但要在“连续多日的暗无风”场景下证明“可用性”和“持续性”。4小时电池抗一天可以,抗一周就要靠需求响应、热储能、车网互动和跨区互济。
- 可验证性与可调度性:
  - 欧委会与传统一侧更信“看得见的大机组”,因为出力可验证、并网规则成熟。
  - 但近年欧盟“清洁能源一揽子计划”和电力市场改革,已把“聚合商/虚拟电厂”的市场准入写进规则,要求系综(TSO/DSO)开放辅助服务市场。只要德国把测量、结算、不履约罚则和可用性测试设计好,DER完全能参与同台竞争。
- 排放与资产搁浅风险:
  - 德国若在2030年前后快速压煤,短期需要“可靠可启停”的容量;但过度新建化石资产,2050净零下易成搁浅资产。
  - 解决方案常见三件套:小步快跑的容量拍卖(短合同+续拍)、CO2门槛逐步收紧、强制“氢就绪+转燃低碳气体”的合同比例与时间表。

1Komma5Grad的投诉,打在哪儿最疼?
- 诉点1:技术中立。若政府方案把容量支付几乎“定向”给燃气,欧委会通常会让你重做成开放式容量机制,允许储能、DR、VPP、可转氢机组、乃至长时储能同场竞标。
- 诉点2:成本效率。若通过容量拍卖测出“分布式组合”的等效可用容量更便宜,政府就很难为燃气定制更高“兜底价”。
- 诉点3:气候一致性。没有强制转氢里程碑,难以被归入“气候项目”,审批难度上升,补贴比例和期限会被压缩。
- 从欧委会过往判例看,这类投诉不一定“叫停”,但很容易“改造方案”。布鲁塞尔的红笔从不缺墨水。

德国可以怎么把事做圆?
- 选择合适的机制形态:
  - 技术中立容量市场或“战略备用”更容易过審;禁煤规则自然把高排放机组挡在外。
  - 采用“可靠性期权”(RO/RAB)设计,用双向合约锚定消费者成本,避免高价时“暴利”。
- 给补贴装上“减排安全阀”:
  - 合同写明氢就绪技术标准与转燃时间表;到期不转即降补或退补。
  - CO2阈值和碳价联动的容量支付:碳价越高、补贴越低,倒逼加速转型。
- 让分布式真能上场:
  - 打通聚合商的市场准入、容量认证与不履约罚则;用标准化的可用性测试和同等的结算周期,给VPP公平赛道。
  - 加速智能电表、灵活用电关口(例如热泵/充电桩/工业可中断负荷)的计量与控制接口落地。
- 把“地理”和“时间”考虑进去:
  - 采用分区或节点化的容量需求,优先在电网受限、风光强渗透地区布置储能/需求响应,减少“为输电不充分而修更多燃气”的低效。
  - 合同期限分层:对“可快速建设”的DER给短合同、滚动评估;对“真正必要的少量可转氢机组”给略长合同但附强条件。

风险雷达
- 过度依赖燃气:短期电价更稳,长期碰上高碳价/高气价就是“双高套餐”,还可能搁浅。
- 过度押宝分布式:若市场设计、计量结算和执行力不到位,到了“十日级”暗无风,备用力可能掉链子。
- 传输网滞后:再好的“虚拟电厂”和“新燃气”都挡不住输电瓶颈,跨区互济建慢了,系统成本都会抬。

可能的走向(基于截至2024年公开规则的判断)
- 欧委会不会“一刀切否决”,更可能“同意+改造”:把规模定在经验证的缺口之上少量冗余,纳入技术中立容量机制,附带更硬的减排与氢转型条款,并设到期复审。
- 德国最终落地的“12–12.5 GW级”方案,比政治口径更小,但叠加5–10 GW级的需求响应/储能/V2G等分布式可用容量,整体可靠性更稳,成本也更可控。

一句话收尾
- “暗无风期”不是魔法黑洞,但也不是靠某一种技术就能填满的黑箱。把补贴做成“开赛道、给规则、设红线”,让集中式与分布式来一场真竞赛,既合欧盟法也更省钱——布鲁塞尔最爱这种“有理有据的多技术并跑”。提示:我的信息截止到2024年,若近月有新政细则落地,细节以欧委会与德国政府正式文本为准。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2 06:37 , Processed in 0.1111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