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2|回复: 0

[关税] 一组揭示了关税战与全球化最终走向的数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8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一组揭示了关税战和全球化最终走向的数据

                     文/古山

中美第二轮的关税谈判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过,这一轮对抗的声浪已经大大降低。金融市场和社会舆论对此的反应也淡定了许多。

将来世人回头看,中美在自2018年以来的博弈,必然可算作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今年爆发的关税战从全局的视角看,只是近十年来中美博弈的尾声。这一轮关税战最终的胜者,无疑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那么,自从4月份特朗普发动世界性关税战争以来,谁占了上风?从一组数据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出未来的走向。

根据德国官方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国取代美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中贸易额为1634亿欧元,超过了德美之间的1628亿欧元。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国对美出口下滑,从中国的进口则大幅增长。

德国对美出口下滑的原因不难理解。德国外贸协会主席德克·扬杜拉(Dirk Jandura)表示:“毫无疑问,美国的关税及贸易政策是出口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他指出,美国对汽车、机械和化工产品等德国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已经下降。

不过,关税虽然可以解释德国对美出口的下滑,却解释不了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下滑,而且后者的幅度更为显著——德国今年前8个月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7.4%,降至996亿欧元;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13.5%,降至547亿欧元。

除了出口数据外,进口的数据也藏着一些重要的奥秘。德国今年前8个月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时,从中国的进口却大幅增长——同比增长了8.3%,高达1088亿欧元。有趣的是,尽管德国被迫签署了不平等的关税协议,但是今年1月至8月从美国的进口额依然远远小于中国,只有628亿欧元。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制造业和出口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是欧盟中拔尖的,其进出口数据的变化颇有预示性。美国发起关税战,说到底无非是想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加强自己的制造业。可是从德国的进出口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奇妙的一幕:美国打响了枪声,中国收获了猎物——中国没有发动关税战,却实现了美国想要的结果。

关税战或许可以打击对方的出口,却无法增加自己的产业竞争力。中国对德国出口的增加,并非是个例。据海关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19.95万亿元,增长7.1%;其中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出口额则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而且逐季加快——今年一到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5.6%、6.2%、6.6%。中国前三季度进口下降和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攀升。中国在实现科技产品进口替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出口的竞争力。

除了竞争力的提升外,中国出口的增加还反映了全球贸易关系的趋向。为了对冲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除了美国之外,全球经济体都纷纷加强互相的贸易往来。美国在疏离其它国家的同时,变相地加强了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同时承受中美两国的脱钩。

半年前,在中美关税战擂鼓震天之时,我曾断言中国将赢得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也将成为中国扬名立万的机遇。如今才过半年,关税战孰胜孰负,从以上那些数据可知,已可见一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天秤显然已经开始向中国倾斜——这是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历史性时刻。中国这种努力提高内功而不是掠夺他人的路子,才是正道。这简单的道理,靠殖民掠夺起家的欧洲人也许很难理解……

             支持古山  转发点赞

w2.jpg

不一样的深度,不一样的能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 17:09 , Processed in 0.11561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