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财神妹妹

[幼儿园教育] 憋了很久,还是问问吧,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vivian4u 发表于 2013-3-23 22:03
要是我只能一个办法,吓唬婆婆,说德国不允许3岁以下的小孩学东西,否则警察要约见家长,必要时还要教育家长或者 ...

我怕说完之后我自己都不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嬲嬲嬲 发表于 2013-3-23 22:06
跟你婆婆说: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

教育理论我不太懂,不过自己也做了好多年学生,国内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灌呗,婆婆填鸭子填了30年,其他方式估计不太在行,这个我可以理解,自己也是被灌出来的一代。

不过这种教育方式不适合德国的教育体制,我跟她说过,但让她用适合德国教育体制的方法来教孩子,她也做不来,让她不要将孩子和国内的做比较,她也做不到,根深蒂固的想法我改变不了,也没法去改,所以目前只能想着怎样让孩子尽量不在这种压力下去自主的学习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嬲嬲嬲 发表于 2013-3-23 22:11
抹布擦嘴肯定不行,是可忍,孰不可忍?

换了我,只要再让我看见婆婆给女儿用抹布擦嘴,我立马拿抹布擦 ...

婆婆给闺女擦嘴(用什么擦先不说),那是在帮我,我要是用抹布擦老公嘴,她会觉得我凭什么这么做。孙女是我的孩子,儿子才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同样的动作,她做是为我奉献,我做那就真是虐待她孩子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vivian4u 发表于 2013-3-23 22:29
看了楼上及大部分媳妇们的回复,心里不是很平静,觉得有话要说,我自己也是媳妇和妈妈,当然理解同样的心情,但是 ...

我觉得我算能理解的了,所以影响家庭和谐的事情我能不说就不说,就算闺女的教育问题,我现在也没跟婆婆明说,我也知道自己有时候挺包子的,但也因为理解婆婆一些做法的来由和心情,好多事情我都没跟她提。

其结果就是,对闺女我没有了话事权,细节不说了,我怕自己骂脏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smartshuai 发表于 2013-3-23 22:36
我个人认为,大人的观点要一致,要么都赞成学,要么都赞成不学,都没事。就怕有人觉得应该学,有人觉得不应 ...

大方向我们还是一致的,汉语一定要学。只是怎么学,以什么态度来学,这些小方向上有分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3-2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忍了吧,实在忍不下去,就在她教孩子的时候自己出去走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Liv 发表于 2013-3-24 13:18
你是全天带孩子没?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三岁了,应该要送了啊。
反正我婆婆和我妈都一样,老是说要让我 ...

闺女现在全天幼儿园,4点半接回来之后婆婆就开始教识字了,5点半左右吃晚饭,吃完饭还会教,如果不看巧虎的话,7点左右结束学习,看巧虎的话,6点半左右就不学了。个人觉得这个强度对不到3岁的小朋友有点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3-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神妹妹 发表于 2013-3-24 14:32
闺女现在全天幼儿园,4点半接回来之后婆婆就开始教识字了,5点半左右吃晚饭,吃完饭还会教,如果不看巧虎 ...

那你跟幼儿园老师说好,让她来教育孩子他爹。约个时间让她爹来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3-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神妹妹 发表于 2013-3-24 14:18
大方向我们还是一致的,汉语一定要学。只是怎么学,以什么态度来学,这些小方向上有分歧。

大方向肯定都一致啊,自己的孩子,谁不希望她好啊。
我就说,小方向上也得一致。
要么你忍了,从此开始严格要求孩子;要么你不忍,告诉你婆婆我不想让我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学习,没有别的路。
另外题外一句,当教师的婆婆,一般~~~很难搞。没办法,这辈子有训人职业病。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等我找找转给你,大体内容是,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不成材。原来我在国内也是干教育口的,当时在整个教师圈子里面,很是引起轰动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父母是教师的话,是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其实事实有点相反,嘿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3-2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神妹妹 发表于 2013-3-24 14:18
大方向我们还是一致的,汉语一定要学。只是怎么学,以什么态度来学,这些小方向上有分歧。

为什么教师子女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低


  前不久,听一个专家的报告,他说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他得出一个结论,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子女的优势不多,跟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的子女往往不能从教师型父母那儿获得多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人还说,不仅现在时如此,就是旧时的私塾先生也鲜有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
  环顾周围的教师,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心的事实。教师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不是没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这些优秀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但笔者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
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者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做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此外,一线教师普遍爱唠叨,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过于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当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多数老师都不喜欢过于活泼奔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奇思怪相、言行出格的孩子总是会备受打击。教师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是学校的调皮生,因此,总是要求孩子乖巧、稳重。再者,目前的现状,不少的教师实际上是觉得教师行业比较稳定而从事教育的。有一位名叫三铺展的日本作家写了一本正被许多读者捧读的书——《阶层是会遗传的》,用于描绘目前中国教师这个职业的传承心理更是恰当不过了。教师自己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都是希望能稳定就好。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笔者的身边,多数教师的孩子最终是以能谋求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追求目标。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这些独创个性的致命伤似乎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身上格外集中,无疑也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因袭这种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过于平整后,留下的就只有自卑、怯懦、服从了。
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若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许多老师几乎不阅读,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这样的教师似乎一整天都在忙,他们相比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日不离书的教师而言,更忙碌而辛劳,可没有多大的实效。
  不难想见,在孩子的眼里,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因此,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做一份谋取薪水的职业,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并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
  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
  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寒暑假,要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教师,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周末也相对轻松,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才为硬伤,那种终生之痛无药可医。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更好得老师。

点评

调查数据有吗?优秀人才怎么定义的?  发表于 2013-3-25 07:46
注意关键词:专家说的,人脉资源!  发表于 2013-3-25 07:45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0 11:23 , Processed in 0.060758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