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夜瞳

[评论] 转发:《红楼梦》作品的思想内涵之悼明篇(《红楼梦》成书过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在喊出四次接驾后,得到俞平伯和周汝昌之流歇斯底里呐喊,很快观点就影响了中国人,然而顾颉刚给胡适写信,说史料应该是五次
  胡适傻眼了,只用了百许字的文字
  表示曹家确实的五次,俞平伯周汝昌之流何等聪明?!
  他们从此不提这个方面,也不找这方面事实去了,他们已知的错误,却被无数垃圾至今还当武器,反复说明曹家四次接驾对着红楼梦不可重复的四次,傻逼的现代人还去拿他们鼻祖都知道彻底错误的东西来摆弄,红学还楞跟四次接驾对照,4=5,这是红学家的算术

  至于书中说接驾的是太祖
  清朝的太祖不是康熙,太祖也不可能到中原的江南!如果是太祖皇帝,康熙南巡曹寅接驾就完全跟此事对不上——“太祖”一词在我国只有宋、辽、金、元、明、清六朝开国皇帝被如此封号,辽,金,元,清可以直接排除,因为在位时并未入主中原,故南巡是绝无可能,更何况明确说出扬州姑苏南方地名以证,唯有宋朝和明朝两太祖之一,排除宋朝不需周折,读者自然,故这里是明确指出大明故事,时代再次透露给读者,同时直接否定了“康熙曹寅”,访舜巡也不是南巡,而是到当年舜巡处看访,明太祖朱元璋到舜巡处走访怕不是很费劲事吧,据说朱元璋当皇帝是时候是在南京上班。
  红楼梦不但成书不是乾隆年间,跟曹家也没有任何联系!把作者楞说成是曹雪芹,曹寅孙子,完全的一场荒唐意淫!

  《红楼梦》成书考辩(下)
  《红楼梦》一书,大致成书过程如下:
  1.吴梅村从古诗中的发现很多佳句可以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激发了他一喉二歌的创作灵感,写下《风月宝鉴》一书
  2.此书草成以后,在他社团内部产生影响,吴梅村死前托诸友保存与润色
  3.吴梅村死后二十多年,接替他的泰斗级人物,徐乾学朝中失宠托病辞官,开始组织润色与批注
  4.1693年小说完成第一次疏通,徐乾学定稿命名《红楼梦》,而次年(甲戌)他死后,脂砚斋作为新的润色集团领导核心,组织再次润色,而绕开徐乾学新命名,仍用《石头记》书名,是用旧名怀念旧友的特别方式。
  本文这部分内容,就是通过文献资料,向网友揭示《红楼梦》成书与批注过程。

  首先我们把《红楼梦》本身所记载参与润泽人物罗列一下

  【文本】——
  从此空空道人【松批:甲戌本无此6字】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列侧:呵呵】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風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松批:“故因之”意思是指继续沿用《石头记》甲戌抄阅再批不用《红楼梦》乃纪念徐乾学(吴玉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松批:吴祖本没有下面这一段文字: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巨眼】【松批:印刷及电子版眉批位置错误】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在作品所提到的人物: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四个名字中,空空道人,又变成僧人,僧道一体,看点似有些飘渺不易把握,我们先放到一边。

  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三个似乎更像存在着的人物名字,而曹雪芹是最后参与的人物,文本也写得清楚。
  程伟元生活在乾隆时期,他主持刊刻过《红楼梦》,序言也说道: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究未知出自何人”,程伟元寻找作者显然也付出过努力,只是没有取得进展,而增删人曹雪芹却也只知道个“先生”而已,并没给出生平事迹。
  那么吴玉峰 孔梅溪等“相传不一”的这些人会是谁呢?

  古往今来,试图解开这些人物真实面目的学者大有前赴后继架势,扯淡的扯淡,意淫的意淫,甚至能往自己祖先身上套的就往自己祖先套。最终多以荒唐可笑收场
  近年,反红战线有个独角大侠无锡人铁安的思路倒是值得借鉴,尽管主题观、作者观与本人大不同,但不能不赞赏这位独孤求败的飘洋人士的独特认识
  首先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可以得到启发:

  还是我以前提过的一本书《唐诗合解》的笺注人王尧瞿,号翼云
  我们先看善本截图再讨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翼云先生,如果按照他姓氏,自然就是“王翼云”:
  那么有没其他称呼呢?
  孔子曰:有图有真相
  请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没有?又叫吴翼云,这里吴就是他生地苏州,翼云先生就是王尧瞿
  同样道理

  我们回到红楼梦考辩中来,看看一个重量级人物——徐乾学:
  徐乾学(1631—1694),号玉峰先生,苏州昆山人。自幼聪明,8岁能文。顺治七年(1650)与吴梅村、尤侗、 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顺治十一年(1654)进入太学。康熙九年(1670)徐乾学参加殿试,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徐乾学是顺治十六年状元徐元文、康熙十二年探花徐秉义的大哥。人们称徐氏三兄弟为“昆山三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传世的爱国学者顾炎武是他们的舅父,三兄弟都曾得到顾炎武的捐助。徐乾学是十七世纪末期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他先是依附宰相明珠,脱离明珠之后,他自成一个派系,与明珠的北党相抗衡。康熙26年,徐乾学迁任左都御史,复劾罢擢升刑部尚书。康熙29年,徐乾学上书以病乞归。康熙帝给假回籍,褒奖他,命携书回家编辑。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皇帝传谕大学士们:在翰林中选学问超众、卓著而擅长文章的人荐举。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等举荐徐乾学等人。康熙帝下旨召徐乾学还京修书。徐乾学没等圣旨送到,七月十七日就已因病去世了。

  有资料可查:康熙丁丑中春下澣商丘宋犖序《憺园文集序》有"公崑山人,故学者或称玉峰先生云"
  现存故宫博物院王石谷、恽南田合绘《晚梧秋影图》,这是他们两人一起感悟古人绘画真谛,师法自然的真实写照。关于此画的由来,恽寿平在画上题跋道:"丙寅秋日,石谷子同客玉峰园池,每于晚凉翰墨余暇,与石谷子立池上,商论绘事,极赏心之娱。时星汉晶然,清露未下,暗睹梧影,辄大叫曰:‘好墨叶!好墨叶'!因知北苑、巨然、海岳、房山,点墨最淋漓处必浓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景,古匠力为摹仿,至于得意忘言,始洒脱畦径,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辈无言之师。王郎酒酣兴发,戏为造化留此景致,以示赏音,抽毫洒墨,若张颠濡发时也。修翁先生见而爱之,因以为赠。他日贻之文孙蔚兄以成世契。南田恽寿平。"
  丙寅秋日,石谷子同客玉峰园池(此资料为铁安所查得)
  据北京工艺美术岀版社出版的《恽寿平画集》图版封靣及八十九页《仿马文壁山水图》有题跋"客玉峰园池,观马文壁大帧,略仿其意。白云外史"此处白云外史
  这些文献互相印证,形成三角的关系就是得出一个结果:玉峰先生就是徐乾学.

  苏州是吴,徐乾学号玉峰先生,把徐乾学巧妙记载为吴玉峰,实乃巧妙而合理!

  作为刑部尚书的徐乾学,看似清朝高管,但作为吴梅村组织的复社主要骨干,吴梅村死后他就是当然的领袖,这个看似一个文豪社团,实际就是从不接受清朝统治的长着反骨的文化集团,正是传承和润色吴梅村《石头记》的内核。

  这样道理,我们很容易就破解了另外一个人物“孔梅溪”,什么“恐没戏”,什么“孔继濩”都在这个规律下变得苍白。
  我们看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徐可先:
  徐可先,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常州市)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山东登州府知府。迁刑部郎中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调任河间府知府。时值三藩之乱,清军兵马大举南征,徐可先到任后立即练兵备战、协助军报传驿。又正好岁荒,劳心计议赈恤、施钱米、棉衣。主修辖下招远县县志。后升山东提学副使,请求归乡。卒祀束鹿名宦祠。
  徐乾学在《憺园文集》中写有《诰授中宪大夫直隶河间府知府陞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加七级梅溪徐府君墓誌铭》。正是作品开始中“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中的"东鲁孔梅溪"即"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梅溪"徐可先。

  这些参与创作和改造以及批注审核人物,经过盘曲迂回的线索梳理,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原来这些都是以吴梅村为核心的复社成员和组织者,正是保存了吴梅村作品若干年后集体意志决定,润色重写。重新创作后了《石头记》。

  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四个人物,中间开花以后,我们再梳理头尾与脂砚斋,以及批语落款中出现的畸笏叟,立松轩,绮园,松斋等人物,红楼梦的集体创作主要成员就会浮出水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的疑问:@minimule 371楼 2014-06-16 17:05:17
  此页是有明显问题。单看右下角“红楼”2字,与本页中其他“红楼”绝不是同时写出的(是不是同一人俺们判别不出)。但说是胡适撕掉角云云,又不太懂,撕了还可拼上?图片看不出拼的痕迹,还搞出空白几个字,补的字又完全不顾字体,难说是否胡适所为。
  -----------------------------
  吴雪松的回答:古籍跟我们现在书不是一个概念,是一张正方的纸张,写好以后中间对着,形成反正面,书口有漂亮的鱼尾,书脊是双层的,撕掉一层,不影响背面内容,甲戌本胡适从新装订,是在折叠后的中间加了一页,所以看去还是完好的。你观察的比较仔细,“红楼”2字确实是胡适自己加的,这个他公开承认过。他用两个钤识章,印在缺口,钤章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那是告诉告诉世人,那个缺角是他所为,但他从来没有任何文字公开说明那个钤章缺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成书考辩(下)(二)

  上一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几个书本记载的人物,中间开花,找到了徐乾学,徐可先,这就给我们打开了通道与缺口
  红楼创作集团,一定是与这些人物生活与社交圈内人物关联
  回到那个时代,把这些人物的交际圈划定,我们会发现很多惊喜,原来徐乾学徐可先等人活跃在一个中国最雄厚的文人社团,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就是明末清初文坛领袖吴梅村。

  基本生平: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
  吴伟业诗今存1000多首,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富有时代感。他的近体诗中的佳作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杂感》、《扬州》、《读史杂感》、《怀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扬州》四首,更是他七律的力作。而他的七言歌行更为出色,音节极佳,情韵悠然,其中如《圆圆曲》讽刺吴三桂降清;《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写田妃、公主的身世遭遇;《楚两生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写艺人的漂零沦落;《临江参军行》颂扬抗清将领;《松山哀》讽刺洪承畴降清,内容深婉,有"诗史"之称。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如《直溪吏》、《临顿儿》、《堇山儿》、《马草行》、《捉船行》等。不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也有用典过多的缺点。

  清初有影响的诗人,史推“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而真正有资 吴伟业
  格与“才名满天下”(钱泳《履园丛话》)的诗坛领袖钱谦益并列的,只有吴伟业。钱氏兼宗唐宋,吴氏学唐,此后清代的各种诗派,大抵不出这二人的门户,足见二人对清代诗歌影响之深远。
  钱谦益极口赞誉吴伟业的诗才,曾用“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梅村诗集》钱谦益序)来形容吴伟业诗歌之风华绮丽。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

  伟业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
  天启四年(1624年),张溥创立复社,吴伟业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复社。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亏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陈继儒描绘当时盛景说:“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送吴榜眼奉旨归娶诗》)张溥也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弟子:“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 吴伟业画像
  《送吴骏公归娶诗》)
  崇祯十年(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讲读官,与温体仁党斗争剧烈。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谕德(太子官属)。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这段时期,吴伟业仕途之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这一切与崇祯帝对他的殊遇是密切相关的,他从内心感激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政府召拜吴伟业为少詹事,居官仅两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不合,谢官归里。 对清朝政权,吴伟业开始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在明亡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屏居乡里,保持名节。
  顺治十年(1653年),“诏举遗佚,荐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吴伟业控辞再四,二亲流涕相求,不得已乃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里。
  对这段历史,吴伟业内心深感耻辱,晚年以仕清为“误尽平生”之憾事。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昔吴梅村宫詹,尝于席上观伶人演《烂柯山》(即《买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赤。”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顺治九年(1652年)贻书相约,终隐林泉,杜门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吴伟业在《怀古兼吊侯朝宗诗》中万分悲痛地自责:“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梅村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
  由此看来,吴伟业晚年深为自己仕清失节而痛悔,他不愿别人以入清官职“祭酒”相称,而自许为普普通通一“诗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吴伟业”条认为:“《清史列传》列(吴伟业)入‘贰臣传’中,殊属不当。”他与钱谦益的失节降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后人“苦被人呼吴祭酒,自题圆石作诗人”的评议可谓甚得伟业之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诗以宗法唐人为主,兼取宋代苏轼、陆游。《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

  以上资料,系核对《梅村年谱》后,大致一致采用“百度百科”收录。

  徐乾学社交圈最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吴梅村,正是在吴梅村领导学,他与尤侗联合浙江朱彝尊,建立了跨省的大社,所以,我们聚焦一下这个泰斗人物吴梅村,吴梅村号大云道人,死前遗嘱令人不解,要求死殓僧袍,不立碑,而只要求墓前置一圆石。

  回顾吴梅村生平,我们回到《石头记》中
  会发现很多线索
  红楼梦 第一回开篇就说道: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空空道人变成情僧,看去令人费解,可见传书人的身世扑朔迷离。

  再看一段文本:
  【文本】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大家可能不知道,脂批本这里有着重要批语,蒙古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本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传说中的“靖本”这里也有批曰“作者自己形容”
  “一僧一道”的两个人物,批语却显示是作者信息,(当然红学无视“作者”二字)一样令人费解。

  贯通的想象或者说理,《吴雪松三批红楼梦》这一段注解就给出了答案: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靖眉批:作者自己形容。〗【松批:吴梅村—— 大云道人】【松批: 吴梅村遗嘱死殓僧袍,一僧一道合起来才是作者形容,作者必是僧道一身之人,吴梅村也,“一僧一道”也就是“亦僧亦道”。 也即一个人。这样靖本说是作者形容以及蒙本说是“真像”就完全贯通了】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在传说中的靖本第十三回回前有这样一段批语:
  〖靖: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有深意,惜已为末世,奈何奈何!贾珍虽奢淫,岂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后恣意,足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请观風月鉴,多少泣黄泉。〗

  “作者用史笔”,而一些章节是“芹溪删去”,这显然说明了,曹雪芹是后来的一个润色人,对故事情节有着重要的增删。

  再有第一回靖本批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由于甲戌本此条批语在两个页眉,这里为大家阅读方面,特别拼接一起了。

 批语内容为:
  〖靖本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甲戌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庚寅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何书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庚寅这条批语,其实很多错误,红学汇脂本文的“甲戌眉批”实际是根据靖本内容校正的,甲戌本这段眉批截图,多处错误,语句不通,显示这是抄录造成偏差,当以靖本为准。实际红楼梦全部批语,也只有这一条是甲午,从批书落款看,也不是特例,只是抄误。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这句话,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如果没有一脂一芹,只能说“是书”可能不幸,而不是没有此书,这样再一次把曹雪芹同作者分离开来
  所以“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是完全不同的人物
  红学是将这些人划了等号,甚至连批书人脂砚斋也给等于了。

  吴梅村,徐乾学,徐可先,圈子继续扩大,尾巴部分曹雪芹就呼之欲出了
  下一贴,我就带给大家曹雪芹是谁、脂砚斋是谁、畸笏叟、绮园、立松轩、杏斋等等批书人又是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地名加号的方式,我们轻松破解了徐乾学徐可先,那么“曹雪芹”看去也是个人名,是不是这个规律就能解决问题?

 【文本】从此空空道人【松批:甲戌本无此6字】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列侧:呵呵】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風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后因曹雪芹。。。。”,一个“后”字,把“曹雪芹”甩出了创作集团
  程伟元也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是拿着现成文本,删除或者增加内容的人!
  既然不属于这个创作集团,再用地名特点破解他的名字,就很难有突破了。

  从徐乾学的社交圈,我们发现来自吴梅村的复社才是这个圈子的半径,所以继续观察与研究这个社团,才会发现更多奇妙的信息。

  从靖藏本、甲戌本以及天津庚寅本保存批语看,这个曹雪芹(姑且与芹溪当做一人)有个特殊死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壬午除夕!这个日子死人,可是个高压线,不符合这个日子的各种意淫说法都会死亡,比如土默热讲得眉飞色舞,洪生如何如何是作者,人家洪生可是死在了六月十五,就不必这样那样解释了,很苍白。

  再看周汝昌:“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楞要把“曹雪芹”摁在癸未除夕死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叫周汝昌的人,捧起当初蔡元培扔给胡适救命的《四松堂集》,读来读去,书中记载的那个曹雪芹壬午之后的癸未年还活着,敦敏还有甲申落款的序为证,于是朱批的“壬午除夕”死亡就出了笑话。只好楞说死在癸未除夕,还“经考”,经过怎么考的呢?

  也就是糊弄敷衍的一句话,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稻草绳可以说成金条,把死人说得爬出来再活一年,这是当年叶半仙的能耐,甚至只好说是批语“记错”!“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荒诞不羁的说法,竟然成为后来主流红学一致认同的死期了!可见都是在对周汝昌不明觉厉盲目恭维的跪舔皇帝新装。

  当然也有一些红学为体现自己不受权威影响坚持着“壬午除夕”说,可惜,把死期定在1762年,整整晚了一个甲子,两代人已经过去!

  至于近年那些炸死说,那就不必再论,死去活来的,折腾不?可信不?穿越剧看得多了,自娱自乐还可以,装神弄鬼也当学术翻腾,不如死一边去。

  这样的红学越发接近邪教了。什么科学依据都不要,只凭上嘴唇遮天,下嘴巴盖地不要脸皮的意淫也装学术。

  其实,回顾一下吴梅村的复社,我们会发现一些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只要在这个集团,找找有没有除夕死亡的人,就可能有重大收获。

  首先我们看看吴梅村一著名学生严绳孙,他的死期就十分接近“壬午除夕”。
  据铁庄陆楣《铁庄文集》《云川阁集序》,可知"辛巳(康熙四十年1701)春,严中允藕渔先生语余曰,杜子紫纶尝请序其诗,病未能也。子幸成吾志。余未有以应。后杜子认诗试,行在供奉内廷,既而擢甲科预馆选,与都下名流更唱迭和,其诗日工且富,而中允遂不复见矣"。
  朱彝尊《曝书亭集》《承德郎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严君墓志铭》云:“严君逝于壬午正月”
  辛巳春(1701),严中允藕渔先生身体已经不好,陆楣又写道:"中允仲子人溶命余序遗集。余亟称雅人深致。今复申其说从序杜子之诗。夫世未有不远俗而能上追古人名一家者也"。也就是说严中允藕渔先生曾有遗嘱交待陆楣为自己的《合刻秋水集》作序及为梁汾顾贞观的门生、藕渔先生的老友杜诏《云川阁集》作序,严君去世,享年八十岁。
  严绳孙应当去世于辛巳除夕至壬午新春元日之夜。
  按照铁安说法,绝批"壬午除夕"正是一种习惯为去世者加一岁寿,就是辛巳年除夕至壬午初一死了,为了表达对逝者敬重,让他增一岁,我们说是壬午除夕,而不是壬午年最后一天的意思,所以严绳孙丧葬也是在壬午正月,而不是壬午年底!这就是为什么严绳孙死于1702很多人费解的除夕,给最后一天死去的人增一岁是敬重,让坏人在初一死去是咒骂,这是我们民俗,而不是数学问题。
  嘉庆6年刊本《樗散轩丛谈》记载:《红楼梦》实才子书也。或言康熙间京师某府孝廉某所作。巨家故间有之,然皆抄本。乾隆时,苏大司寇因此书被鼠伤,遂付琉璃厂书坊装订,坊贾借以抄出付梓,世上方有刊本。惟止八十回,临桂倪云癯大令鸿言曾亲见之。其四十回不知何人所续,或谓高兰墅所补,又谓无锡曹雪芹添补,皆无确据。

  这里“无锡曹雪芹”,跟无锡人严绳孙不是一般的巧合。

  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秋水、勾吴严四,晚号藕荡渔人,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无锡县胶山(今属东北搪乡)严埭人。
  6岁能书径尺大字。及长,以诗词书画闻名。20多岁时,抛弃举子业,游历于山水之间。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清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由江南名士太仓吴伟业主盟的慎交社,结识了一批东南名流。顺治十一年,与邑中顾贞观、秦松龄等10人结云门社,时称“云门十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结识满族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成为莫逆。康熙十八年三月,朝廷调举博学鸿儒,严绳孙受荐而避试,仍被选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编纂。以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山西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承德郎等职。康熙二十四年辞官回家乡隐居。康熙四十一年病逝,终年79岁。
  严绳孙以善诗闻名于世。对诗的创作,他强调“诗发乎情”,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同辈中有“婉约深秀,独标神韵”的佳誉。亦善作词,不加雕琢,以自然为宗。所作《金缕曲》,人称是“一韵累百”的名作。诗词文有《秋水集》传世。隐居期间,曾应无锡知县徐永言之聘,与秦松龄合纂《无锡县志》,康熙二十九年成书。
  他的书画也享有较高声誉。书法人晋唐之室,绘画有“工赡绝伦”、“足以括当世之
  严绳孙书画作品
  严绳孙书画作品(15张)
  士”的佳评。他于人物、花鸟无所不能,画凤尤为精擅。传世作品有《老树寒鸦图》、《鹤寿图》、《江村草堂图》等。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从1645年就跟随吴梅村的严绳孙,也是本人暂定的润色人,也就是他化名曹雪芹用了他生命最后十年时间增删五次红楼梦。他生命最后一是辛巳与壬午交替时间。又因长与诗歌,应对了批语“此等才情(写诗)自是雪芹平生所长”和“亦为传诗”目的。

  当然,本人关于润色人最重大的一条线索还在紧密是证据收集中,通过互联网,获得了更多网友的帮助,近期如获得重大突破,将在日后发帖中,随时公布与更替关于曹雪芹或芹溪相关的考证信息。
  至此考辩部分告一段落,以后的帖子中,还有少量补充与完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7 23:39 , Processed in 0.056426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