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8|回复: 0

AI课程:破解模电“三重门”!看山师如何用AI引擎驱动教与学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AI浪潮下

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变革之旅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山东师范大学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以 AI 技术为引擎,掀起了一场贯穿多学科的课程升级革命。学校立足“AI + 教育教学”战略布局,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在多门核心课程中率先实现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知识智能化重组 — 实践沉浸式训练 — 价值全方位塑造”的新型教学生态,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山师方案”。

学校特设立“AI+教育教学”专栏,持续分享智慧课程典型案例,展示前沿探索成果,持续助力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模拟电子线路》

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模拟电子线路教学团队在赵曰峰教授带领下,率先将生成式AI深度融入《模拟电子线路》——这门以抽象、复杂著称的工科核心课程。这场变革绝非技术工具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场以“AI重构教学生态”为核心理念的深度革新,旨在破解传统模电教育中“理论抽象难懂、实践场景滞后、个性化教学缺失”的三大顽疾,为AI赋能传统工科教育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路径。

w2.jpg

△课程门户

课程介绍

《模拟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围绕模拟信号处理中的基本电子器件及典型电路展开。课程内容涵盖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与差分放大电路、反馈与稳定性分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波形产生与滤波电路、电源与稳压电路等多个模块。通过对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构建原理和功能实现方式。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套仿真软件和硬件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工程实践素养。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能够为后续课程如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今后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积累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于2013年获评山东省精品课程,2022年获评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5年获评山东师范大学首批智慧课程。

课程团队

w3.jpg
赵曰峰(课程负责人)
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总体设计与规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

w4.jpg
胡楠楠
物理电子科学学院专任教师,获2023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负责课程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

w5.jpg
杜军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主要负责课程系统维护与更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

w6.jpg
张华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正高级实验师。主要负责模拟电路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设计(线下实验教学服务)。

w7.jpg
袁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负责模拟电路实验内容设计(线下实验教学服务)。

w8.jpg
谭远鑫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负责课程内容设计与规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

w9.jpg
王伟明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负责主要负责课程内容设计与系统技术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



教学应用三大亮点

AI如何重塑模电课堂?

针对本门课程特色,课程团队携手学堂在线,以AI技术为引擎,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智慧化升级,构建了独具特色的AI精准赋能方案。

“知识乐高”智能重组:

AI拆解模电知识高墙

告别传统“满堂灌”,课程构建了由555个高精度人工清洗知识碎片组成的碎片库。这些碎片深度标注了概念、公式、及应用场景标签。AI如同智慧拼图师,能按需提取“PN结特性”、“负反馈分析”等核心模块,动态生成个性化知识卡片,精准推送至学生端。抽象难懂的静态知识瞬间变为可拆解、可关联、可溯源的知识拼图,学生得以按自身节奏“拼”出知识脉络,学习效率倍增!

w11.jpg

w12.jpg

△资源地图

“沉浸式工程导师”:

AI打通理论与实践的任督二脉!

课程创新打造5组AI指令集,化身学生的“随身工程顾问”。当学生苦于电路设计瓶颈,“模拟电路课程相关指令”(如“设计滤波电路”)可即时生成解决方案;利用“延伸拓展工具”(如“绘制模电系统思维导图”),复杂知识体系一键可视;“答疑总结助手”则能7*24小时精准解析“频率响应曲线畸变”等难题。AI将抽象理论实时映射到工程实践,让知识“活”在真实问题解决中!

w13.jpg

△AI指令集

“数字工匠”育成计划:

AI融入价值塑造全链条!

突破技能传授局限,课程专设“思政元素专题指令”。当探讨运算放大器精度时,AI可深度关联“工匠精神”案例,剖析毫厘之差如何决胜千里;在分析电路设计规范时,融入“科研诚信与规范”警示。AI成为价值引领的智慧触媒,在传授精密电路设计之“技”的同时,深植精益求精、严谨求实之“魂”,培养兼具精湛技艺与卓越品格的“数字时代工程师”。

w14.jpg

△思政元素专题指令

三大创新基石:硬核投入铸就AI教学标杆

“模电大脑”精雕细琢:

人工智能让AI更懂专业!

绝非简单“喂数据”!团队投入巨大精力,对131份核心资料进行深度解析,人工清洗、标注出555个精准知识碎片。每一个公式、图表、案例都经过专业校验,打上多维度标签。正是这种近乎“工匠式”的数据治理,构建了业内领先的7465切片高可靠模电知识库,成为AI精准答疑、智能推送的“最强大脑”基石。

w15.jpg

△资源知识切片

w16.jpg

△AI学习空间

“课程指令”矩阵构建:

五大指令集驱动全场景革新!

首创性研发覆盖教学全周期的5组AI深度应用指令集:从教师的“备课神器”(一键生成概念动画PPT、智能组卷),到学生的“超级学伴”(文献速读、思维导图绘制、写作辅助),再到聚焦模电核心的“专业顾问”(元件选型、故障模拟)与“价值导航”(工匠精神案例库)。这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AI赋能教学生态系统。

“人机协同”智慧教研:

数据闭环驱动教学进化!

建立“教学应用-数据反馈-知识库/指令优化”的动态闭环。AI在答疑、推送中积累的海量交互数据(如高频疑难点),驱动教研团队持续优化碎片标签、扩充案例库、迭代指令逻辑。人工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确保课程内容常教常新,AI应用越用越“懂行”。

w17.jpg

w18.jpg

△AI运行数据

AI赋能,让模电教育预见未来

山东师范大学《模拟电子线路》的AI融合实践,是破解传统工科教学痛点的锐意探索,更是对“新工科”教育形态的前瞻重塑。我们以扎实的数据治理、创新的指令应用、深度的价值融合,证明了AI不仅能提升“教”的效率与“学”的效能,更能成为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塑造价值的强大引擎。当电路图遇见AI,知识不再冰冷,学习充满可能!山师模电,正在为AI深度赋能高等工程教育,书写一份精彩的“山师方案”!

END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新媒体

编辑:王东辉 张睿

责编:吕革新 徐诺

审编:曲慧娴

终审:乔翠霞

w19.jpg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微信号:gh_056972b807d9
w20.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8 11:26 , Processed in 0.1699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