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mayavati

[其他] 【转贴】我的“中‘读’手记”——儿童读经教育调查(连载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菩提 于 2007-7-11 22:13 发表

一叹。。。过犹不及也。但还是感谢转贴。

重新审视自己半年来关于经典的实践与见闻,想说两点体会。

国人的逻辑,一好百好,一坏全坏,在读经中也避免不了。



赞同。 这也是我对现在各种各样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畏而远之的原因。 我发现, 我认识的几个国学功底相当深厚的人, 反而对国学抱着一种平常心,从不刻意强调,而正是这几个人, 对其周围人的向学之心产生不可忽视的无形中的鼓励。

[ 本帖最后由 凌波不过横塘路 于 2007-8-16 13:29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转贴天涯在小楼的中读手记]

好久没有进度了,其实框架早已架好,前面还有一些要补充的内容.

十一快到了,整个中秋+国庆的活动,也很耗心神,出门一趟积了好多事情哦,真是抱歉.

先把后面的一些计划发上来,给自己一个激励,呵呵.




三 “郑人买履”与“买椟还珠”



四 过犹不及



五 古人怎么样





第七部分 读经与其他



读经与私塾



读经与教改



读经与宗教



读经与儒家



读经与国学



读经与礼仪



读经与汉服





结语: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郑人买履”与“买椟还珠”

三 “郑人买履”与“买椟还珠”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



    小时候读成语故事,总觉得“郑人们”憨憨得可爱。虽然不是很喜欢韩非子这个人,但据说所谓的郑人就是指韩国首都新郑人,韩非子自己亦是郑人,如此有自嘲的精神,不是也很可爱吗?

    话题扯远了,我的意思是,敢于审视自己并正视错误的人,是如此可爱。


    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经,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甚至越来越差;有长大后的孩子回想童年的读经经历,感觉到经典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大的收获;也有读经教育的实践者认为,读经不是普适的,在各种各样思潮的面前,他动摇了。

    是读经真的不好,还是对读经的认识出了问题?各种可能性都有的吧。



    季谦先生曾在2004年写过一篇关于读经推广的建议案,其中有这么一段论述:



    “我把教学的原则归纳为四项:一,是及早读经:愈早愈好,也就是从知道的那天读起,以免将来后悔莫及。二,是大量读经,记诵的字数愈大量愈好,反覆的次数愈多遍愈好。三,是老实读经,真正从重要的经典,如四书五经老庄读起。并且实实在在地读,愈老实愈少花样愈好。四,是快乐读经,老师和家长对儿童要多鼓励,少责备;眼光要远,不要急在一时;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常和别人比较。让儿童在充实的学习和自我成长中获得深长的喜悦。”



    及早读经,具体的例子不举了,因为我从几乎所有老师家长那里得到讯息,年龄越大的孩子越不好教,如果是自己在家自学就更难,因为他们已经长期养成了自己的习惯,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不是说这些习惯和主见是不好的,而是,在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时候,孩子自己无从分辨,容易受到外物的不良影响,也就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

    大量读经,目前大部分的孩子,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读经,有的一周才上一次读经班,有的每天读十分钟二十分钟,这固然是有益的,“有读就有,没有读就没有”,可是,少量的读经难以迅速达到惊人的效果,甚至在短期内可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老实读经,现在许多人都觉得孩子不能从四书五经读起,有认为太艰深的,有认为内容需要扬弃的,有认为不需要读太多了。而且各类国学教育的理论、各种古文教材层出不穷,都容易引起惶惑。

    快乐读经,读经原本是很简单易行的,但有些孩子因承受背诵的压力而痛苦,有些成人因将信将疑而忐忑不安,这都非读经倡导者的本意。



    可是,真正能做到这四点,也不大容易,那么出现失望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比较令人难过的是,一般来讲,这失望的原因都是如此简单,却被想象得如此复杂。

    有一个学医的朋友,常爱说一句话,“病来如抽丝,病去如山倒”,乍听之下是与常理颠倒的,但仔细想想也蛮富有哲理。

    《荀子·儒效》云:“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云:“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许多问题的出现都由于日积月累,而解决的方式也只不过是“其道一也”“不离其宗”,明白这个道理便可顿悟,岂非“如山倒”般豁然开朗。

    一切的一切,只是十六个字:及早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快乐读经。



    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断然全然否定读经教育,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相信那个冰冷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而另外的人,喜欢上精美的包装,就将珍珠弃之不顾。我无意指责谁,也不敢说有谁一定是错了,只是看到许多曾经对读经深信不疑,而后又深怀疑虑的人,他们言辞上的怨怼、决断和不冷静,深感这已经背离了推广经典最初的意愿,因经典本身就是要人理性平静的去看待问题的。

这现象又岂独出在读经教育的领域,而乃是古往今来随处可见,永不可避免。这个有趣的世间啊。   



    似乎不太适合做此类文章,轻重难以掌握,收尾又略显仓促了。其实,为写这篇文字,是积累了许多素材的,本拟如前文般一一罗列,可事到临头,却觉一来工程浩大难以驾驭,二来种种实例是如此相似乃至于不知如何取舍,三来因心中原拟将其作为反例的,然而身在其中的人却着实没有什么过错,此举对当事人甚为不公。有此三大原因,故本篇论述略显苍白,不过,如果没有人对号入座,而世上竟似从未有过此类现象,那也挺好。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日记

【轉貼一些天涯在小樓博客上其他文章】

转一篇日记

原贴地址: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age%3D1&page=3

本来没有想转贴的,主贴也是讲多动症的孩子,可是读到这段不知道怎么就感动得哭起来,然后给一个朋友发过去,他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种胸怀,何愁中国不行,我一下子又忍不住了.

==================================

昨天跟女儿通话了,非常想念她。别人家十一岁的女孩此时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呢,而我们只能每个星期通半小时电话,心真有所不忍。好在孩子很明事理,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更让人欣慰的是那里的老师都非常爱她,她自己也非常喜欢那里。

女儿说上星期她负责把厕所打扫干净,墙面上的污渍都一点点括干净了,还自己刷了绿色的油漆,弄得满手都是绿色,几天都没洗掉。我问是老师分配的吗?她说不是,厕所最脏,大家都不愿做,是她主动要求做的。我问为什么,她说:没事,反正都是干活。刷厕所很好玩。

真为女儿高兴,现在她都像个小大人了。以前在家教她的都没忘,欣慰。

经典读多了,孩子的心量也越来越大,懂得承担,懂得谦让,懂得友爱。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夸她聪明,听得多了,她就很反感,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对老师说:“别老说我聪明,我听起来像是骂人。真正的圣贤都是有智慧,小聪明没用。苗而不秀有矣夫,秀而不实有矣夫。很多小时候聪明的,长大了不成器。”老师们听了,相视而笑。

好像一下子想起女儿的许多事,孩子,好好走,你的人生肯定比我幸福。你的幸福就是对王教授最大的报答。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季谦先生(即王財貴博士)论满清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如果五四时代(民 国八年起的三十年间)的学者诋毁中国文化,他们确实是读过古书来的,但如果国 民 党败退以后(民 国三十八年以后)两岸新的一代还有诋毁者,大都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类的漫骂,毫无学问了。因为一代算三十年,五四全面破坏,经三十年以后,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断了传承了,谁还读经?不读经还有什么资格讨论文化学术?

    而五四之文化悲剧,是和整个历史悲剧有关的,也就是说它是由于满清入关所导生而来--以文字狱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两百余年,并闭关自守,未能及早与西方相 观摩,文化处于停滞甚至退堕状态,依牟宗三先生所说,那是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没有思考的能力,而没有思想,就没有生命。也就是说不会运用理性解决问题, 而只是用生物本能的反应来应付问题。

    清末救国的方式是义和团,因为义和团的澈底失败,民 国初年又一次为了救国,则不免急切,遂牵怒于文化,牵怒于经典。较温和者,认为经典虽是万世常道,但不适合救急,如吴稚晖,说要把经典丢入茅厕三十年,再捞起来,没想到八十年了,还捞不上来。较鲁莾者,如胡适之陈独秀,必要全盘西化,而全盘西化的前提是先要打 倒中国文化,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这些经典。

    他们不是读过经吗?但清儒自干嘉以来,一向反对宋儒,他们读书也渐渐丧失了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节--因为皇帝不准他们口气那么大。到了清末民 初,那种民族衰象更可想而知了,若非大智慧,有千百年眼光者(如熊十力梁潄溟等),鲜不落入时代漩涡之中。一般如胡适之等,即是无用的读书人也。而天下风 气已是如此,所以此辈急躁之人,反而成为社会多数。而革命党人,知革命而已,谁知文化之深远者?所以这些躁进之人,便得到政府的支持,从此以后,以政府的 力量,经由教育,先让国民不会读古书,然后灌输全盘西化思想给全国百姓,直到如今,中华民族于是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于今之计,我以为先恢复读书能力,先接近经典再说,至于会不会再出胡适之那种数典忘祖的妄人,则在所不计了。

    不过,我一直有一个信心:只要恢复全民读经教育,文化复兴之机会总是大些。何况世上人心还是不死,我也打算将来能和有志者多开如书院之讲学处所,以接引后 进,唤醒文化心灵。又世界之进步,大家都已渐有西方东方不必偏废之共识,五四的思想与观念,已然过时了,读经孩子应不会再反对中国文化了。

    中西文的会通,本是一个大时代的大契机,--本来这个会通的路,是五四时就应走的方向--可惜中国白白浪费了八十年--当然也浪费掉了千万人头!

    老子十六章所谓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常,就会妄作,一妄作,就只好凶!此意宜教后辈读经小子切记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季謙先生文集】笨鸟读论语,只读不议——读《论语》的态度

王财贵教授2006上海演讲

    有人做《论语》的学士、硕士、博士论文,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就说,《论语》怎么可以用来写论文?圣人的话怎么可以去讨论?《论语》是要你去读,要你沉浸于其间的。在讲《论语》之前,我们讲讲用什么态度来读《论语》。

    这几年来我在读经上首推《论语》,小朋友第一本书读《论语》,后来又说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牟宗三先生说《论语》是床头书,是随时要拿来翻的。 《论语》也有这种性格,每一章不连贯从哪一章开始读都可以。有人睡不着觉读一读可能就打磕睡了,(观众笑)有人读读《论语》他的梦乡就更甜美。《论语》是 人人必须读,随时可以读的书。

    现在我还推动「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活动,让全民都来读经。经是智能的记录,想要开拓智能就必须读经。很多人认为经典是宰治我们,控制我们,限制我们的。像这些人是不了解人生,不知道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广大无穷的,哪有一个广大无穷的东西会去限制你呢?
    如果把《论语》当成普通的一本书,看成某一家的思想,把孔子当作与你差不多的人物,那么让自己或是孩子多读《论语》就会受到限制。但是《论语》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孔子不是一般的人物。读《论语》接受孔子的教导,这时孔子是在开发你而不是限制你。

    有人说:「每一家都有其特色有其观点,对于古人的思想是要做批判的。」是的,我们要有批判的精神。不过什么是批判呢?西方康德的哲学被称为批判哲学,康德对 「批判」有相当好的解释。批判原本在古希腊是法官断案的意思。法官断案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法官要听各种意见才能兼听而明,不偏袒一方;第二孰是孰非必须有 根据,法官只能根据比他更客观更高度清明的法律,而不能以自己的情绪、学派或与双方的关系为依据。法官根据法律做公正的判断叫批判。现在一般人讲批判是这 件事我不满意就批评。批判应该是者还其为是,非者还其为非。我们不应随便去批判,而要用虔诚、恭敬、平稳、高明的心来做批判。

    五四以来很多的学者 批判中国文化是怀着一颗批评的心、怨恨的心。面对古人的智慧是不能怀抱这种「小人」之心的。心地光明、态度诚恳才能接近圣人的智慧,我们对传统要有信任 感,先相信几千年来大家的说法,当然不是一头钻进去墨守成规。如果没有真正批判精神就是一竿打翻一船人,认为「所有的学者都有其观点,有观点就不完全,所 有的学派都有其限制,有限制就不完整。」但是,你安知道古今往来有一种学者不只是学者而是圣人?有一些学派不只是学派而是超越一切学派?

    「《论语》是一个学者的意境,儒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这是不是要衡量衡量,是不是要「批判」一下?

    《庄 子?天下篇》是一篇很精短的学术史,它考察了当时各学派包括庄子学派的状况。奇怪的是庄子对各学派的批判里没有儒家,庄子没有把儒家与其它家做比较。庄子 把儒家融入在最先的说明里,开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道术将为天下裂。」天下专攻自己认为对的学问的人很多,都认为其学问是不 能超越的,庄子说这就好像「耳目口鼻,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各个方术学派都出来讲学的时候,导致「道术」「将为天下裂」。
    方术是一方的学问,是易变的片面的,庄子在方术背后有一个「道术」的思想即道的思想,「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有一种学问从天而降,往内讲求内圣往外 讲求外王,庄子认为天下应该有这种学问。之后学者就像耳目口鼻一样,把自己有所建的方面讲得非常伟大,而把正确的天地之道分裂了。

    庄子认为这是人 间的悲哀、社会的不幸,庄子向往的是回归道术,就是回归「内圣外王」之道。之后「内圣外王」被儒家所专用,所以庄子心中有没有儒家。怎么看待儒家我们何不 读读《庄子》,连庄子心中的儒家是这样,我们后代人有多少能耐、高明居然把儒家列为诸子百家之一,还要批判!

    孟子说「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 同;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乃至于「南海北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后来说「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千古之下有圣人而出,其心 同,其理同。」这种圣人之道是不是跟一般的学问一样,不是要考虑考虑吗?心中若没有圣人,不是圣人的悲哀而是这个人的悲哀。因为他不知道天地之广大,不知 道人性之光辉,这一辈子也就行尸走肉于草木野兽之中。

    有人认为中国古来的知识分子大部分信儒,到魏晋以后又很信佛。尤其儒家与佛家在现代 人的心灵当中会有一些比较。有人曾经问我「佛学是天下第一等学问,佛家包罗万象,儒家应该是在佛家之内,为什么牟宗三先生一直推崇儒家,你也一直推崇,难 道佛家不可以推崇吗?」我说如果都是智慧,智慧是相通的。现在我认为读《论语》给我很多启发,孔子一生的行事一直对我是一种引导,跟着孔子走都来不及,所 以我就只好跟着孔子走了。等到我与孔子平起平坐甚至超过孔子,那我再看世界上有什么学问超过孔子,我应该往那里追求。没超过孔子之前跟着孔子走一辈子已经 走不完那。

    信奉别的学问,我们应该相识而不离心。我尊重你,也希望你尊重我。天地之间大家互相尊重,而每个人都尽力地学习、长进,这是我们推广《论语》的态度。推广《论语》并没有限制其它学问的发展,只是我们都要诚心诚意放下偏见执着。孔子说见贤思齐焉,并没有说他是天下唯一的贤者。你如果信 佛、通道、信各种的学派甚至信西方的哲学,认为对你的生命有所开展,你就是在见贤思齐,你也是孔子之徒。儒家并不是固定的一家,儒家是家,儒家没有家,没 有家就处处为家。(鼓掌)因此儒家是最好学的,是要一颗诚恳的心,知道人性是要开发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汉服吧)一位家长对读经质疑的回复

回复:再谈儿童读经(1)

在我身边,对于少儿读经,反对的人远远多于支持的人,十年来依然如此。只是我发觉了这样一个规律:反对的人只是因反对而反对,都没有经过认真取证,更绝少了解少儿读经;支持的人,都会想尽办法,甚至卖掉房子后,在有经典教育的幼教中心旁租房住以让孩子安心读书(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的亲身经历,当然他卖房也许还有其它综合原因,但她坚定地支持孩子读经的决心是在我周围朋友里少有的),同样有孩子在那所幼教中心上过一年学的杨女士,她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怀: “我真的后悔,孩子去那里上得时间太晚了,虽然他只上了一年时间(5-6岁间),但这一年他的变化太大,除了记忆力提高了很多,掌握了学校所教的诵读课程,很多坏毛病教没有了。”

我的孩子有幸也正在一所有少儿读经课程的幼儿园上学。他的活泼可爱、与人为善、礼貌待人,良好的记忆力都使我无限欣慰,如果你们看到他一年前的样子,你根本不会相信那会是一个人。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经典教育不错,可对于孩子来说,那么小就要学那么深奥的文章,既便不用懂,只是读,都够残忍了.

  实际上我们是用大人的思维揣度孩子的思维.举一个例子:新买的DVD上印有一卡通片的广告.儿子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汤姆仕小火车.他说我要买.第二天,我想起这件事,就对他说,我们去买XXX小火车,他说:不是XXX,是汤姆仕小火车.这就是成人和孩子的不同.我在回忆那张碟的名字的时候,是极力回忆那是三个什么字,而孩子回忆的是那三个什么读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听到对方报来的名字(比如徐强),一定会问是双人徐,坚强的强吗.而孩子是不会问的,他常常在家里把班上同学的名字一个一个报给我听,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写的.他在背诵<弟子规>的时候会有不少生僻的字句,可他读得跟其他句子一样流利,因为我们所谓生僻的字,其实读音还是跟其它字一样的难易度,只是因为少用,而孩子们没有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孩子们可以很流利很快乐的背诵成人读得非常艰难的经典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经典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其实并非开发智力,而是从小树立孩子们的行为规范,所谓童蒙养正,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而经典教育正是对人格尊严\行为规则的界定,教导人从小就应该懂得的做人道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9-4-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9-4-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9-4-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6 15:22 , Processed in 0.056988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