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flh

[世界纵横] 3月28号更新: 洗脑是如何炼成的 全文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991年我在江西将军县兴国参加一个调查时负责环保及教育方面材料收集。在出发之前,我得知兴国县水土流失很严重,当时觉得很诧异。因为身为江西人,深知江西雨水,阳光充沛,植物生长迅速,怎么可能和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西北一样产生水土流失。记得当年中小学放暑假时,一个月的功夫,连操场上都会长出一人高的茅草,这土怎能流走?

到了兴国县一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还真是很严重,四周都是荒山秃岭。和环保局的人谈完,查完资料,才明白个中原委

这兴国县本是江西南部的一个边远山区小县(不边远,毛泽东的人马也不会到这来啊。兴国县出了50多个中共的将军,是仅次于湖北红安的将军县。但代价是有名有姓的,参加红军死亡的人员就超过5万人,要知道,当时整个兴国县人口不过是十几万人,基本所有成年男子都被搜刮一空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县还出了50多个国民党的将军,真是奇妙的地方),在百余年前还是森林密布,猿啼虎啸的地方。当地居民烧水做饭基本靠枯枝落叶就够了,生态可以正常循环。到了1958年,大跃进开始,大练钢铁,大办食堂,大办养猪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燃料,仅靠枯枝落叶是不行的,于是乎大量的森林树木被砍伐成为燃料,森林消失。大跃进下马,老百姓还得吃饭喝水,总得有柴烧,树都没有了,枯枝落叶当然也没了。当时也没天然气,煤也用不起,老百姓先是把树根刨出来烧,接着把草根刨出来烧,没了植被的保护,大雨一来,土壤就被冲走,南方难以想象的水土流失就产生了。(最近看CCTV9频道纪录片一个颂扬广告,说是闽西一个地方水土流失,经过治理现在好起来了,看了说话人的年龄,估计这水土流失也是60,70,80年代的事,估计和兴国水土流失是一个原因)。兴国县给出的治理办法就是通过北京的兴国籍将军们为兴国搞些国家扶助,用这些扶助为百姓提供煤炭,使他们不再挖草根,植被长起来了,水土流失问题也就没有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江西其它地方,情况也差不多。我每年回地处赣中的老家扫墓,在90年代还是光秃秃的山丘,近年来草木疯长,以至于今年清明节时几乎迷路。原因也是过去百姓要砍伐灌木,刨取草根作燃料,现在农民也主要使用煤气做饭烧水,树林,草皮得到喘息休整,随之各种野兽也多了起来,野鸡,野兔,麂子,野猪也随处可见,甚至偶有老虎出现的传闻(去年这个时候曾经带着我的德国黑背夜宿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地鱼牙嶂山顶,基本可以判断这里不可能有老虎生存的足够空间)。

这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是要向大家说明,大跃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左右,高潮不过一年多一点,但它的危害持续了很长时间。大自然需要近三十年的时间才从这一年的疯狂中恢复过来,而不能恢复过来的是那些逝去的生命,摧毁的房屋,消失的文化!

要说到大跃进,就要从1958年的南宁会议说起,因为大跃进的号角就是从那吹起得。前文已经说过,毛泽东在斯大林死后,因为赫鲁晓夫请求他的援助,看到了赫的弱点,似乎有了在国际共产世界纵横捭阖的机会,做起了成为国际共产世界领袖的春秋大梦。当他1957年11月访问苏联时,听到赫鲁晓夫计划在15年内超过美国时,他提出中国在15年内超过英国。在毛泽东的眼里,钢能造枪造炮,以为只要钢产量上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就上去了,人家就要听他的了,这是后来“大炼钢铁”的起因。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毛泽东借着“大跃进”,希望把国家的行政权力抓到自己的手里,出一口久被刘周等人排挤出日常事务操作的恶气。因此,毛泽东先是在1958年1月在杭州罕见地点名批评周及陈云,接着在南宁会议上公开羞辱周,说周及其助手们太保守,以至于周不得不做出检讨,承认保守。凤凰网上的文章是这样描述的:“毛泽东先以“红而不专”嘲讽,他说:“管‘实业’的人,当了大官、中官、小官,自己早以为红了……如反冒进”。所谓管“实业”的人,是指国=务院的周恩来、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都被毛泽东批判。

在会上,毛泽东说:“被右派抓住了,来了一个全面反冒进。陈铭枢批评我‘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喜怒无常,不爱古董。’张奚若(未划右派)批评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轻视过去,迷信将来。’”(陈为民革的常委、张为教育部长)毛泽东提及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毛泽东修改后发表),责问周恩来:“EN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答:写不出来)……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此话一出,谁还敢讲话?周恩来被迫检讨,毛泽东的怒气稍减。但在3月的成都会议,毛仍批他,并鼓吹“不断革命论”。(http://news.ifeng.com/history/2/ ... 2666_496261_1.shtml

从上面的引文中,大家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发泄在1957年受到的压迫,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前文所说,毛泽东在1957年的反右根本不是策划好的阳谋,而是一场不得已的走麦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广西党史办的官网上我找到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在南宁会议上,周恩来于1956年11月10日在中共8届二中全会上《关于1957年计划的报告》的节录等三篇材料,是作为被批评的反冒进的材料印发的。柯庆施(当时上海第一书记)在1957年12月25日所作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长篇报告等三篇材料却是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极为赞赏的材料。在会上柯的长篇报告还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表扬:1月15日,毛泽东在会议上说:“这个报告把中央许多同志(包括周恩来)比下去了”,“大家都要学习柯老。”16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再次拿出柯的报告说:“柯文章很好,上海一百万工人,无产阶级集中的地方才能产生这篇文章。”并当众对周恩来说:“EN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恩来回答说:“写不出来。”毛泽东接着又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周恩来和到会的副总理们“坐卧不安”。当年随周恩来一起到南宁开会的经济秘书顾明后来回忆说:“几乎每天晚上,先念、一?波等都聚在总理那里讨论到夜里二、三点,商议怎么检讨等等。那时,会议的形势很紧张。”

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对柯庆施的表扬,使柯庆施成了头号“标兵”。在会上受到严厉批评的周恩来,在当时,曾经对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主席,你看我是否还适合继续做总理一职。”这就是后来有人撰文说的“柯庆施曾险些接替周恩来的总理位置”的依据所在。”(链接http://gxdsw.gxi.gov.cn/dszt/dhg ... 20110702_332130.htm

凤凰网上在上面引用文章结束时是这样写的:“毛泽东原想以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接任总理,但因周恩来认错而作罢。在成都会议后,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柯庆施和四川的李井泉、广东的陶铸、湖北的王任重、河南的吴芝圃等是狂热支持者;1958年5月,柯庆施、李井泉进入政治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上的文章把毛泽东没有撤换周的职务原因归结于周认错服输是明显的遮掩。因为在随后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当着与会的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人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省、市委书记的面,再一次直截了当地批评周恩来。”周被迫再一次做检讨。(链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201/13782964_3.html)。这说明毛泽东对周在南宁的检讨还是不满意的。而且,以毛泽东的性格,做事的手段,一个他如此不信任,不喜欢的周如果完全能让他玩弄于掌股之中,他如何会让他如此便宜,如此逍遥,后来的彭德怀也认了错,刘少奇甚至希望回家做农民,毛泽东也没有放过一个。看看毛泽东还要仰仗苏俄的时候,就能让王明去当妇联主席的招数,就知道毛泽东不是不想撤了周,而是不敢。周明着问毛泽东是不是要撤自己的职务也是明显的以退为进,甚至是一种威胁的手段。在中国官场上这种手段也是常见的。周能以这样的姿态和毛泽东说话,也说明周的实力是可以和毛泽东叫板的,知道毛泽东不可能撤他的职。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还提到刘少奇:“周恩来更加意识到,无论在建设思路还是在思想方法上,他都很难跟上毛泽东。这一感觉,不仅周恩来有,刘少奇也有。在成都会议上,刘少奇也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思想上有跟不上毛主席的地方,以前对建设速度估计不足。”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3月底,周恩来等人回到北京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便开会决定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这期间,毛泽东的心情开始舒畅,而周恩来的心情则极其苦闷。

经常去周恩来那里的人们发现,一向最为忙碌的周总理和总理办公室,开始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去过西花厅的国家计委的梅行后来回忆道:有一天总理办公室给我打电话,说总理有事情找我,叫我去布置一下工作。我就马上去了。总理正在打乒乓球……我从来没有看到总理打乒乓球,也没看到他做其他活动,我就问总理办公室的许明:总理今天怎么打起乒乓球来啦?许明表现出心情很难受的样子,她说:你难道还不知道吗?南宁会议以后,总理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位子被免了。……他们好几位秘书同志见到总理坐在那儿发呆,觉得很难受。后来他们自己攒钱买了一张很破旧的乒乓球桌,还买了乒乓球拍子和球,说是在总理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把总理带到那去打乒乓球。”

实际情况是,此时的毛泽东亲自出马主持日常工作,依靠他的一些铁杆如前面所说的李井泉,吴芝圃,柯庆施,陶铸等,在全中国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潮,希望通过这个运动证明自己不仅只会弄权,也是会搞经济的,以其壮大自己的实力,彻底打败刘,周。而刘,周等基本是冷眼旁观,当“大跃进”的问题显现出来时,刘,周就拿这说事,这也是理解庐山会议,理解为什么河南信阳,四川,甘肃,安徽,山东这几个省的领导,作为毛泽东的心腹会因为饥荒下台的钥匙。

所谓“大跃进”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8年3月中共成都会议后吹响号角,一直到1959年的8月庐山会议,是最疯狂的阶段,所有的“卫星”都是在这个阶段放的,全民大炼钢铁也是这段时间搞的。第二阶段是1959年8月至1960年冬,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成功搞倒彭德怀以后,在党内及军内大搞反“右倾机会主义”,主要是肃清彭的势力,与一般民众牵涉不多,在经济上毛泽东基本是为了颜面竭泽而渔,继续推动钢产量和公社,结果当然是越来越坏,到1960年冬不得不黯然收场。

而“大跃进”的内容可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在农村主要口号就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将所有原来农民集体所有的农业合作社变为实质上国有的公社,农民不仅不再拥有土地,甚至农具,家具,厨具,房子也被收归公社。私人不再允许自己烧饭,所有的人都必须吃食堂,这就是“大办食堂”的由来,常常是几百号人一起吃饭,场面宏大,煞有共产主义风范,深得领导欢心。但有些农民必须翻山越岭去食堂吃饭,最过分的有的农民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食堂,一天的时间只够跑两顿饭。食堂做饭的燃料也必须是大的木材,以往人家烧饭用的枯枝落叶不再能满足需要,大办食堂成为过量砍伐树木的一个原因。当然树木也被作为大型猪场烧煮猪食的燃料。当时各地竞相成立“万头猪场”,将原来在各家散养的猪集中在一起饲养,烧煮猪食的燃料远远超过私人散养时的所需的枯枝落叶,但是对农村环境造成最大破坏的是全民性的大炼钢铁,这也是毛泽东在大跃进对工业方面中提出的唯一任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文已经说过,毛泽东急于在国际和国内证明自己的能力,想当然的把钢产量当成工业化的火车头,提出在1958年底要达到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是1958年的8月17日,而到8月底,全国的钢产量不过才400万吨,剩下的4个月里,却要生产出670万吨钢铁,是过去的8个月的1.5倍强,而全国的铁矿石,焦炭,炼钢设备并没有大的变化,这对正常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过,这难不倒英雄的共产党员们的。为了得到毛泽东的青睐,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工业造假开始,到1958年12月19日,据说从不造谣的《人民日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这个奇迹是如何完成的呢,那就是发动全国民众炼钢铁,铁矿石不够,就把家里的铁锅,铁铲,锁头,围栏贡献出来做原料;现代化的炼钢设备不够,就拆了城墙,古迹,搭起土高炉;没有煤,就砍树,上到Z南海下到小山沟,神州大地到处燃起炉火。到了,1958年底,奇迹果然产生了,毛泽东希望看到的数字出来。但后来官方也承认,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官方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但官方的检讨当中根本就没对这次疯狂的行动对环境的破坏进行描述。前文已经说到我老家江西的情况,很多网友也提到他们的家乡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介绍一篇博文大家可以看到,将森林一扫而空的情况基本是全国性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fa915010085kw.html)而这种破坏,到现在我们还在承受。

如果在网上输入“大炼钢铁”,朋友们可以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笑话,但当我读到下面这个故事时,我真是惊讶当时人们被洗脑,恐吓,愚弄及无耻的程度。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安徽,据说是当时最大的土炼钢炉:当地的干部命令民众将一条山沟的两头用土石封口堵死,将山上的树砍一些,推下山沟,然后把铁矿石、收来的铁器推下山沟。再砍一些树推下去,再堆一些铁矿石、铁器,这样堆上三、四层,直到把山上的树砍光。然后放火将树木点燃,烧上几天。等火熄了派人下去一看,到处是烧出来的铁疙瘩、还有没烧完的树木,没烧到的铁矿石、铁器。于是调动人马,将铁疙、铁器选出来,敲锣打鼓,运到县委去报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疯狂自然不能长期持续,全民大炼钢铁的闹剧实际到1958年底就结束了。虽然在1959年底官方也号称达到了1387万吨钢产量,实现了“大跃进”,但这更多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宣传,因为随着1960年以后大量工业项目下马,显示之前的数据都是假造的,就如同现在的GDP数据一样,是由领导说了算的,真拿它当回事,你就该倒霉了。

那段时间造假的疯狂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江苏省委办的《新华日报》7月7日报导:丹阳县两天办了四千多个工厂,全县计划办厂两万五千个。过了一个星期,又报导说镇江地区办厂十万个。此时,各地报刊也在为竞相乱吹。甘肃省说是办了二十二万个工厂。河南省更神,办了一百三十万个中小型工厂。河南省遂平县更是邪乎,一个公社便办了七所学院,全县说是共办了大学、专科学校五百七十多所。(额滴神啊!)(链接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0829/557617_2.html

在这么多学校出现的同时,各地也涌现了很多诗人,用很通俗,很大胆的语言歌颂他们必须歌颂的东西,为这场灾难抹上了一丝黑色幽默,但这丝幽默将被随之而来的旷古悲剧所吞噬!

随着农业社迅速变成公社(1958年6月,河南遂平县查岈山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第一个人民社,到10月,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到年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整个中国农村变成了一个大兵营。在这篇纪实口述中,一个经历过河南遂平县查岈山人民公社成立,解体的村民讲述了当时的情况。(链接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 ... ontent_18621550.htm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社”由嵖岈山附近的27个“合作社”、9000多户人家组成。“大社”成立之后,为了便于管理,领导就根据“中央有啥咱有啥”的想法,在“大社”里设了“农业部”、“商业部”、“财经部”、“公安部”、“林牧渔业部”、“工业交通部”、“军事国防部”、“文化部”等机构。那时候成立“农业大社”是跟人家苏联的农业组织学的。过了不长时间,我们这模仿“巴黎公社”改为“公社”,后来改名叫“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

那时候,听说要合并成“大社”,群众都被发动起来了。乡里天天组织大家游行,喊着“跑步进入主义”、“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口号。每天夜里,人们都打着灯笼、举着火把,锣鼓喧天地闹到天明,大家都盼着能早一点跨进共产主义。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大社的成立,群众自发除草、消灭麻雀,还准备了很多木材、银元、铜等着捐献。

公社成立以后就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棉花营”、“水稻营”,“红薯营”等,设了“团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干活的时候给每个人分任务。当时,大家都是集体住宿,集体劳动。还有卫生所,看病都不用花钱。

我那时候年龄还小,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大食堂”吃饭。刚开始,成立“大食堂”说是“为了把妇女解放出去”,后来就把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都交公了。干完活,食堂已经做好饭了,能直接去吃饭。我家就三口人,一共不到二亩地,一年下来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家里比较穷,从小没吃过白面馍,吃的都是黑窝窝头。家里的玉米、高粱,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舍得烙点馍。油盐都舍不得吃。而“大食堂”的时候生活很好,有馍有菜,“四菜一汤”,也不要钱,比在家里吃得好多了。那时候,我妈常说“共产主义好啊,不用发愁油盐酱醋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社成立后,在土山村建了个小学,全社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孩都集中在这个学校学习。我当时读六年级,不交任何费用,全由公社出。每天上8节课,星期天休息。学习也不紧张,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四同”原则上学。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下地薅草、逮虫、插秧,上山捡矿石、炼钢铁等活动。

人民公社的特色主要是“一大二公”:“大”主要是指人很多,几千户、几万户集合到一起,地也多。“公”是说“消灭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人民公社成立后土地全部归公,大家一块种地,牲畜、鸡鸭都是社里集体养。个人家里不准养鸡养鸭——那时候家里的余粮都归公了,也没法养了。那时候,社员叫“劳动力”,上面是根据每个“劳动力”每天出勤多少,给你计算“工分”和发工资的。

不过,大食堂的“好日子”时间并不太长,主要是后来浮夸风厉害,超过了几倍、几十倍的标准征购粮食。我记得日子比较好的时间差不多有半年多吧,慢慢就不行了,吃不饱饭了。四年后食堂便散伙了。因为吃不饱饭,群众干活也不积极了,收入也低了,公社最后基本上剩下一个壳儿了。

下面这张图拍的是穿着号码劳动的农民,旁边架着基干民兵的枪支,可以作为上面查岈山人民公社经历者诉说的证明。

既然公社建立,共产主义已经到来,优越性当然就要显现出来,所以各地在毛泽东的鼓励之下拼命的拔高粮食产量。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放卫星一浪高过一浪,从1958年6月到11月报道的各种“卫星”达39次。小麦最高“卫星”7320斤,玉米最高“卫星”35394斤,水稻最高“卫星”130434斤,甘薯最高“卫星”567570斤等等。(各种卫星之最数据有些出入,不过不妨碍说明问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5 22:15 , Processed in 0.06100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